(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

滯留在中印邊界亞東“東噶寺”的喇嘛,整天在一種進退兩難的窘迫中打發日子。

1951年1月11日,滯留在亞東的噶廈召集官員會議。這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一次重要會議。在喜馬拉雅的那個邊境小鎮上,他們反覆權衡利弊,給喇嘛上了一篇呈文。呈文引用印度外交大臣梅農博士在印度首都德里會見西藏代表時的話說;看來西藏政府通過和平談判是上策……

這次西藏噶廈的一些“洋朋友”幾乎是衆口一詞地勸說噶廈,又不約而同地伸出手未,把它推向談判桌。想想一年多以前,“洋朋友”那樣起勁地鼓動噶廈驅漢;想想三個月前那樣賣力地支持噶廈憑據金沙江頑強抵抗;再想想……如今噶廈不能不感多一種深深的失落和孤獨。

1951年1月18日,喇嘛派員給新德里的中國大使袁仲賢帶去了哈達、禮品和一封信,信中說:過去,在我年幼未掌權期間,藏漢之間的友好手系屢遭破壞,對此深感遺憾。……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隨員從速啓程赴北京。但因路途遙遠,不易及時趕到,爲爭取時間,我們將再給阿沛派去助手,經印度前往北京。我現派出信使扎薩索康蘇巴和堪仲曲配土登。

他二人帶去全體噶倫、西藏會議及人民的詳細書面報告,向您呈報。請您將增進藏漢友好關係的純正善良願望,向尊敬的及時轉呈。

並請及時回覆,以便使我放心。

附贈哈達一條,上等地毯一牀。

與此同時,西藏官員大會也給袁仲賢大使寫了一封同一內容的信。

由於喇嘛和西藏官員大會的人們這一次態度是誠懇的,行動是積極的,因而很快得到了滿意的迴音。僅僅十三天,前往新德里的曲批圖丹(曲配土登)和扎薩索康就帶回了袁仲賢大使給喇嘛和西藏官員大會的覆信。

袁大使在信中,對收到喇嘛的信和禮物表示“衷心欣慰”,說“令我代表祝賀你的執政”,“中央同意而且歡迎你加派代表經印度乘飛機到香港轉廣州赴北京,我們駐印度大使館給以一切旅行上的便利和幫助”。

喜馬拉雅的上空,逐漸“陰轉多雲”。早春的暖風開始吹拂冰封的高原。亞東的東噶寺廟裡喇嘛向佛祖問卜禱告,終於批准派遣一個5人代表團赴北京進行談判。

喇嘛批准噶廈任命阿沛-阿旺晉美爲首席談判代表,任命堪窮(四品官)土登列門,代本桑頗-登增頓珠爲代表,三入由陸路赴北京;任命在亞東的藏軍總司令凱墨-索安旺堆和僧官仲譯欽波(秘書長)上丹旦達爲代表,由印度乘經飛機經香港進京。噶廈給每個代表頒發了一份蓋有印章的全權證書,註明西藏全權談判代表5人每人的姓名和身份。裡面有承認西藏爲中國領土等內容,可答應每年向中央政府進貢,此外不能做任何許諾等字樣。這些全權代表的領銜人物,便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噶倫、昌都軍政總管——阿沛-阿旺晉美。

1951年3月29日,阿沛-阿旺晉美首席代表啓程去北京。昌都軍民數千人夾道相送。

阿沛的頸項上掛滿了潔白的哈達。他騎在馬背上凝望着身前身後的同胞,把馬步放得很慢很慢。

這位42歲的首席全權代表,溼潤的眼角在瑩瑩發光。

山城重慶的春晨多霧。4月20日的晨霧淡散後,一架飛機升上晴空,載着阿沛代表一行飛經西安去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關注着這架載有重大使命的飛機。中午12時15分,飛機降落西安機場加油,中央民委李維漢主任電話通知:因北京風大,請西藏和談代表團改乘火車來京。早已迎候在那裡的中央民委副主任汪鋒,細緻妥貼地安排了西藏代表在古城半天的活動,舉行了豐盛的晚宴,晚宴上西藏和談代表們意外地遇到一個人。這便是青海的喜饒嘉措大師。他原是阿沛求學時的老師,現在是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喜饒嘉措大師是享有盛名的佛學大師,在全國藏區名聞遐邇。阿沛在這裡見到自己的老師,真是又驚又喜。喜饒大師是個愛國活佛,爲了勸說西藏地方當局與中央人民政府早日和談,曾經在電臺發表過藏語講話。因此,他對自己的得意弟子呵沛率領西藏代表赴京和談十分讚賞。

席間談笑風生,對阿沛多有勉勵,阿沛很受鼓舞。

當晚11時35分,在汪鋒的陪同下,阿沛等西藏部分代表乘坐列車離開西安。

1951年4月22日傍晚,北京車站的迎客站臺上簇擁着數百名歡迎的人羣。19點10分,當阿沛-阿旺晉美和其他西藏代表走下列車的時候,他們很快便被鮮花和兒童包圍了。引領着兒童和鮮花的,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周恩來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還有中央各部委的部長和主任們。共和國總理目如朗星,解放軍總司令威武而和善,他們有力的大手一一緊握着雪域高原和談代表的手。他們朗朗的笑聲,親切的問候,驅散了北國春夜的寒風。阿沛代表一行剛剛踏上北京的土地,就感覺到了春花的芳香和春意的濃烈。

游龍般的車隊在星夜燦爛的長安街上行駛,西藏代表們被送進豪華的北京飯店。

4月28日晚上,周恩來總理、李濟深副主席、陳雲和黃炎培副總理等宴請西藏和談代表。

周總理身穿深灰色呢制中山裝,濃眉如雁翎高聳,雙目似慧星四射,祝酒詞像敲擊燧石一樣,點燃人心頭的一盞燈,一團火。裡的大人物真是一個個都像夏夜天空的大星那樣讓人敬仰啊。

(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繼續封鎖打零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4)歷史性的記載。(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繼續封鎖打零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斯大林臨陣猶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繼續封鎖打零炮。(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7)解放軍攻佔昌都。(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斯大林臨陣猶豫。(8)達賴喇嘛親政。(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8)達賴喇嘛親政。(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斯大林臨陣猶豫。(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4)歷史性的記載。(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8)達賴喇嘛親政。(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
(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繼續封鎖打零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4)歷史性的記載。(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繼續封鎖打零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斯大林臨陣猶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繼續封鎖打零炮。(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7)解放軍攻佔昌都。(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斯大林臨陣猶豫。(8)達賴喇嘛親政。(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8)達賴喇嘛親政。(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斯大林臨陣猶豫。(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4)歷史性的記載。(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8)達賴喇嘛親政。(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