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

從來不過是敗逃的代名詞。

然而,人民解放軍並沒有就此罷休。早在第四野戰軍積極準備攻擊海南島的同時,第三野戰軍就在積極準備渡海攻擊舟山羣島,中央軍委和第三野戰軍還計劃在舟山作戰成功後,再乘勝以船隊南下攻佔金門(舟山位於北航線要衝,不攻下舟山北方的船隊難以南下)。

大陸失敗後,對蔣軍來說,舟山羣島的戰略地位就顯得更爲重要。自1949年年底,蔣介石將在金門的第19軍和臺灣守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個軍——第52軍(這是第一批進入東北,在遼瀋戰役中唯一逃出來的一個軍)調去增援舟山。至此,舟山羣島上的國民黨軍已達6個軍,連同海空軍共12萬人,部署的軍隊數量超過了海南島。

從1949年年末起,國民黨空軍根據蔣介石提出的“攻勢防禦”的要求,加緊了對大陸城市特別是港口和船隻的轟炸。由臺灣起飛的作戰飛機到舟山的定海機場加油後,其航程可達到華東乃至武漢一帶的各要地。國民黨空軍利用定海機場作爲基地,在1950年1月和2月間對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轟炸8次,同時又對華東沿海、長江下游各港口連續進行轟炸,以破壞大陸的國民經濟恢復,並阻撓人民解放軍向華東沿海集結船隻。2月6日的“二六大轟炸”

中,國民黨空軍出動17架飛機分四批輪番轟炸上海市區的電力公司、滬南和閘北水電公司,一次就炸死炸傷上海市民1400人,使上海電力喪失90%,多數工廠停產。國民黨海軍還利用舟山基地封鎖長江口,運送武裝特務襲擾江浙沿海地區。因此,攻佔舟山,拔去定海基地這根釘子,已成爲華東軍區最重要的任務。

根據金門、登步島失利的經驗教訓,人民解放軍對舟山作戰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接到1949年11月14日致三野的關於準備未周寧可推遲時間的指示後,第三野戰軍決定將對舟山的攻擊推遲到來年的1月或2月,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給中央軍委回電,分析蔣介石有可能因金門、登步兩戰鬥受到鼓勵,將臺灣兵力增強舟山、金門諸島。這樣雖然增加了我們攻佔舟山、金門諸島的困難,但如能在這些島上盡殲蔣軍,則對將來攻臺行動在政治上軍事上均屬有利。因此,粟裕要求延長攻擊舟山的準備時間。12月上旬,中央軍委、同意慄裕的意見,並強調進一步研究海空軍配合的問題,同時還決定從新建的海空軍中抽調部分部隊配合陸軍作戰。於是,攻擊舟山的準備工作改由陸、海、空三軍一起進行。

5月1日,四野部隊解放了海南島的消息傳來,使準備渡海的部隊十分振奮,而臺灣和舟山的國民黨軍萬分驚恐。這時,國民黨軍已經瞭解到人民解放軍將以陸海空三軍發起舟山羣島的攻擊,其打擊力量勢必大大超過海南島作戰,而國民黨軍僅剩的陸軍部隊有三分之一在舟山,如再遭慘重損失守衛臺灣就更困難。5月上旬,蔣介石決定從舟山撤退,並在撤退前佯稱“反攻”。5月13日撤退秘密開始,守島的國民黨軍12萬人分批登船,同時把島上2萬多名青年男女強行拉上船運往臺灣,並炸燬了島上的重要設施,連花費了4000萬銀元修築的定海機場也在一陣陣爆破的巨響中被徹底破壞。

(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繼續封鎖打零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解放軍攻佔昌都。(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1)周恩來與夏格巴。(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7)解放軍攻佔昌都。(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斯大林臨陣猶豫。(5)彭德懷臨危受命。(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解放軍攻佔昌都。(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10萬大軍全部登島。(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6)斯大林臨陣猶豫。(5)彭德懷臨危受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繼續封鎖打零炮。(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
(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繼續封鎖打零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解放軍攻佔昌都。(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1)周恩來與夏格巴。(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7)解放軍攻佔昌都。(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斯大林臨陣猶豫。(5)彭德懷臨危受命。(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解放軍攻佔昌都。(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10萬大軍全部登島。(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6)斯大林臨陣猶豫。(5)彭德懷臨危受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繼續封鎖打零炮。(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