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

就在堂中默然不語,安靜得一片祥和的時候。

另一處,張合卻面色鎮靜,絲毫不慌。

而他眼神也時常若隱若現的盯凝着人羣中一員身席戰袍的將領。

只見他盯着的此人身席寬大黑色戰袍,身長八尺左右,面色沉穩、臉上五官棱目分明、端正,身間亦是隱約着散發着一種時而可爆發的氣勢。

沉默片刻。

先前那位三旬士子不由率先打破了寧靜,正對着張合似笑非笑,眼神直勾勾的說着:“不知張將軍可有良策?”

話音落下,此士子卻是露出玩味的表情,好似帶着一絲絲嘲諷。

此子正是關中豪族張既之子張輯。

他時常與張合爭鋒,內心裡有着深深的歧視感,這不僅僅只是身爲豪族“良家子”的高貴,更有着刻骨銘心的恨意!

這股怒火,從曾經的討馬超便已經延續。

這也是張輯目前一直以來針對這則決策的原因。

一席嘲諷之語,周遭諸衆各個都是人精又豈會聽不出?

只是,無人摻和這場爭鬥,都在暗自旁觀。

諸衆都知曉,這不是他們能夠玩的轉的!

一位是曹營戰功無數、赫赫有名的大將之才,身受魏王器重。

另一位亦是如今關中新貴,在涼州間也有着極其深厚的威望。

張輯有後臺,在場的大部分人可沒有這實力。

說罷,上首夏侯楙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張輯的打算,不過此戰也事關重大,容不得絲毫馬虎,他遂也靜靜傾聽,等待着下文。

等待片刻,張合面色平靜,朗聲道:“夏侯將軍,諸君,張某推舉一將,想必定能說動羌人寇略蜀中。”

“何將?”

聽罷,夏侯楙不由眼神異動,連忙相問。

“郭淮郭伯濟!”

一席話落,張合斬釘截鐵的厲聲說道。

此話一落,在場諸衆瞬息目光飛轉,眼神一致盯凝在人羣當中另一側翹首相望,望着年近三旬的將領郭淮。

沉吟良久,夏侯楙此時不由滿臉笑意,正視着郭淮,低聲道:“郭伯濟,此舉你待如何?”

“張將軍推薦你前去說服羌人起兵寇略蜀中。”

“伯濟,可否能夠完成此次使命!”

一席話落,下方的郭淮一時不由愣了片刻,遂輕輕伸頭望了望一側的張合,見他面露笑意,暗自點頭極爲相信自己。

一時間,郭淮想了想不由點了掉頭,並且面色堅錚,拱手道:“夏侯將軍,末將定不辱使命!”

眼見着郭濟一臉堅錚切嚴肅,並極爲自信。

一旁張輯又感到不滿了。

“伯濟,你可要知曉,此次我軍主動出擊伐蜀可半點馬虎不得,說動羌人肆虐蜀中這可是頭等大事,到那時節,如若張將軍率衆從子午奇襲,而你又無法說服羌人,那你的罪過可就大了。”

“孰輕孰重,你可要想好了……”

“不要做了某些人的墊腳石了。”

此話一出,張輯此話可就有些明晃晃的點明瞭,他就是在刻意針對張合了。

不過,他本以爲這番話能夠嚇住郭濟,讓其自己打退堂鼓。

可惜郭濟卻直截了當的躬身請命着:“夏侯將軍,末將願往涼州說動羌人,如若無法完成使命,當甘受軍法處置!”

從旁,張合見狀也忽然面露笑意,直接無視了張輯的針對,也嚴肅拱手道:“將軍,合也一樣。”

“郭淮既然是合所舉薦,他既無法說動羌人,合也願受軍法。”

一席言語落定。

二人一齊請命,面色極爲堅決。

這一幕,張輯卻是有些傻眼了。

這又是什麼情況?

二人私交竟然好到這種地步?

這頓時令他費解起來!

此時,眼見着二人如此自信,羣臣亦是有些疑慮,夏侯楙也忍不住道:“張將軍,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爲何郭淮能說動羌人起兵寇略蜀中?”

話落,張合、郭淮聽罷,彼此間對視一眼,隨即郭淮面露笑意,拱手笑着解釋着:“夏侯將軍,諸君,其實是這樣的!”

“早在數年前,末將與張將軍隨夏侯將軍入涼州討伐河間反賊勢力宋健時,曾有幸結識了羌人首領徹裡吉。”

“此人勇武強勁、膽識過人,並且身懷極其強烈的野心,且麾下有一文一武,分別爲雅丹、越吉。”

“當時,徹裡吉只是先零羌的一小部落族長罷了,可卻在當年我軍掃平涼州各地叛軍時,他出力頗多,事後夏侯將軍也心存着制衡涼州各部羌人的勢力,便借魏王之命封他爲西羌王,藉此打擊其餘各部羌人。”

“而此次王命,也正是由末將前去宣佈。”

“再此期間,末將與徹裡吉倒也交情深厚,而且可以看出,此人於我軍有親近感,此次末將前去說服,至少有八成把握能夠說動羌人起兵。”

緩緩一席話,郭濟緩緩沉吟,徐徐說罷。

聽聞,夏侯楙一時也沉靜了下來,思索片刻,隨後道:“好!”

“既然這樁善緣是叔父結下的,那我等也不能辜負了叔父的好意,將之利用起來方纔是正道。”

說到這,他遂才緊緊目視着郭濟,厲聲高喝着:“郭淮,本將下令,事不宜遲,你明日之內便率親衛儘快趕赴西羌王國面見徹裡吉,說動他起兵寇略蜀中,以此爲張將軍奇襲做出掩護。”

“諾!”

一席話落,郭濟面色鄭重,拱手接令。

此事計議已定!

夏侯楙此次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並未獨斷專行,而是扭頭望向了一旁年老的鐘繇,輕聲細語着:“不知鍾先生以爲此舉如何?”

“嗯……”

“甚好,不過以老朽之見,此次除了說動羌人寇略蜀中以及張將軍奇襲漢中以外,夏侯將軍理當徵集郡兵,屯軍陳倉並放出豪言,將取道大散關直取漢中。”

“如此,蜀軍一方面視線被羌胡所吸引,另一面蜀將魏延也勢必不敢對我方屯集重兵之處的陳倉放鬆警惕。”

“到那時,張將軍取道子午,只要能夠安然走出棧道,那奇襲的機率便將增大數分。”

一言而落!

夏侯楙連連點頭,遂又高聲將鍾繇話語複述一遍,告知諸衆。

“張輯,此舉你看如何?”

“啓稟夏侯將軍,我附議!”

雖然張輯眼見張合、郭濟行軍方略被採納,內心極爲不爽,可他也不是愚蠢之輩,從夏侯楙遍佈喜悅之色的臉上便能夠看出,他內心已經有了決斷!

詢問自己,不過是走個象徵性的流程罷了。

或者說是一種試探。

此話剛落,周遭其餘羣臣也紛紛拱手附和:“我等附議張將軍、鍾先生的方略。”

“好。”

“既然諸君都已同意,那本將便宣佈軍令。”

“杜襲聽令,着本將令,即日以後徵集各地郡兵齊聚長安,只等郭伯濟說動羌人起兵寇略蜀中的消息傳至,我軍便啓程奔襲陳倉,然後做出一副將大舉入蜀的舉動,吸引蜀將魏延,以給奇襲子午的張將軍做出掩護。”

“此事須嚴格保密,如若誰不幸泄露而出,定斬不饒!”

最後一語道出,夏侯楙頓時起身,那七尺五寸的身軀緊緊屹立於上方,雙目極爲嚴肅,手掌竟是緊緊用力將掌中一折竹簡從中捏斷。

竹簡亦是發出清脆的折斷聲。

這一舉動,也讓在場諸衆面色微變,有些毛骨悚然!

……

巴蜀。

成都郊外。

就在此時長安城中,夏侯楙一行正在密謀商議伐蜀之際,而此刻的關平卻全然不知,他還在領着其弟關興、以及張苞,鄧艾、趙統、趙廣等小將在郊外狩獵。

如今的他,由於以爵抵罪,代替龐德受罰!

現在官爵皆免,已與庶人無異。

事實上,成都城中,也無人將他視爲庶人。

一位戰功赫赫、精通兵事,統軍之將才,其父亦是國之頂樑柱,這樣的人物縱然一時失勢,又豈會持續長久?

各級達官貴人、朝臣焉能看不出這點?

至於此時的關平,倒也並未急於返回荊州。

畢竟,他到蜀中的任務還未處理完畢!

首先是法正的確重病纏身,雖然他即時趕到,讓吳普對其做了手術延續了性命,並未讓他油盡燈枯。

可法正的病還是並未痊癒,吳普一時也還需留在蜀中,暫時每隔數日觀察一番。

其次,便是軍備問題。

目前諸葛亮、黃月英還在對他的所說的武器裝備進行研製中,倒也急不來。

他還需要繼續在巴蜀待着。

不過,這一趟蜀中之行,關平內心還是很滿足的。

那便是原史上本該在今年相繼逝世的羣臣,由於吳普的診斷,大都得以延續性命。

甚至連垂垂老矣,將死之人的五虎上將黃忠也在延續了數年性命。

這一刻,關平左右兩側分別是關興、張苞,後方鄧艾等一衆小將以及龐德、劉伽領十餘名親衛隨後緊緊護衛兩側。

行進於郊外前往山林的馳道上,關平內心思索泉涌,面色也是變化如常,時而欣喜,時而憂慮。

半響後,他不由露出一絲苦笑,暗自沉吟着:“唉,從今以後,歷史軌跡必將從此處開始大幅度更改了。”

“以後估計再也不是我所熟悉的歷史走向了。”

想到了這,關平不由聳了聳肩,暗暗道:“看來日後只能更多的是靠自己了。”

實際上,早在他保住荊州,粉碎了吳軍陰謀襲取荊襄數郡的那一刻開始,這天下便註定要大幅度的改變走向。

畢竟,擁有荊襄與失去荊州的蜀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全據荊州更是不盡相同。

至少,在北伐的戰略方針上所制定的國策便完全不同。

想了一通,關興不由面露大笑之色,先行出言打斷了關平的深思,高聲笑道:“哈哈!”

“還是統弟幸運,在過不了多久便要隨大兄東進前往荊州上陣斬將立功了。”

“我羨慕至極矣!”

“哈哈哈。”

“興兄,你還有什麼不樂意的。”

“二叔、平兄都身經百戰,戰功赫赫,他們所立下的功勳亦是足以令你後半生享受無虞,你這還有什麼可憂慮的!”

“哈哈。”

一時,隨着一旁張苞的打趣,也頓時將周遭氣氛給活躍了起來,諸衆都一致笑着道。

在諸衆的打趣下,關興也是抱以微笑。

不過唯有關平注意到,他臉色間掛着絲絲憂傷之色。

關平很清楚,這是一種無奈的憂傷。

並不是嫉妒趙統跟隨前往荊州入軍旅生活。

關興還沒有這麼小心眼。

而是一種悲哀,身爲人質的悲哀。

關平明知他勇武上佳,卻爲何不將他帶入荊州前去與父母爲伴?

事實如此。

這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因爲,手握軍政大權的關羽,雖然關係與劉備相交莫逆,可爲了減少羣臣間的流言蜚語。

關興必須爲人質,留在蜀中。

這是必須的!

這纔是目前關興淡淡憂傷的原因。

打趣片刻,張苞也是滿懷笑意道:“等平兄領統弟前往荊州以後,我也要請求父親向主公請命,讓我從軍征戰了。”

“興兄,你可要一起?”

聞言,關興本想滿口答應,可話到嘴邊還是扭頭看向關平,示意他做決定。

見狀,關平露出淡淡笑容,徐徐點了點頭,關興瞭然,遂面色大喜,高聲道:“好啊!”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父親與三叔,主公情同手足,縱橫沙場數十載,我等既是後輩也不能墮了他們顏面,也要一致從軍,重現兄弟齊心的場景。”

此話落下!

一時間,此處年紀最小,年將近八尺、面如冠玉,年紀約莫十六的趙廣不由欣喜道:“興兄,苞兄,你們從軍可要帶上我哦。”

“兄長過不久便要隨平兄前往荊州了。”

“你們以後便是除去父親以外,我唯一的親人了。”

一言而落。

從旁趙統面色沉穩,不苟言笑,遂面向關興、張苞說着:“興國,輔國,廣弟年紀還尚輕,日後他便委託你等多加照顧了啊!”

“漢興放心吧,我等定會待廣弟爲親弟弟的。”

“你不必擔憂!”

“那就好。”

“哈哈哈!”

一時間,一聲聲的暢快大笑聲便傳遍道路上。

(注:由於張苞、趙統字沒記載,所以張苞字杜撰輔國,趙統漢興。)

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十七章 城破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六十三章 汝水奇遇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蒙的打算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
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刺殺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十七章 城破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六十三章 汝水奇遇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蒙的打算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