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

短短功夫。

方詳、高民二位年過二五,身席儒服、頭戴冠帽的七尺青年率先當衆說着自身的想法。

一時間,馬良從旁徐徐聽着,默不作聲。

話音落定,二人便徑直迴歸本坐,繼續落坐。

至於此時的馬良則在暗暗沉吟着:“高民、方詳的想法中規中矩,倒也不算太差,花時間培養一下,日後做一參軍料想無礙!”

約莫沉吟片刻,他心底便已有主意。

“不知諸君可還有更好的高見?”

等待片刻,馬良面色不顯,沉聲說着。

一席話落,數員士子又爭先恐後的爭奪起來,各執一詞的暢談着自身的想法,只不過此刻他們卻並未注意到馬良面上那不易覺察的怒意。

“這羣人不能留下!”

轉瞬息,他又瞬息拿定了主意。

他此次考覈諸士子,可不僅僅只是考覈諸衆的才能,更重要的還是品格。

北方曹操自起兵以後,便發佈招賢令,凡是有才者不管德行如何,進皆可任用!

可他們卻不行,漢中王劉備一直是以漢室帝胄而居之,所打出的旗號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故此,理所應當便要以漢室祖制來繼承。

兩漢皆是以孝治天下,也就是說,做官首先講究的是德而不是才!

事實上,這也是關平的想法。

他覺得,一個德行太遜的人,就算能力在拔尖,做官也必定做不到愛民如子,成爲一方的有德之士。

如此,那還不如直接屏棄這類士人爲好。

此刻,馬良面色依舊露着面容,望着還在繼續爲了誰先發言而爭論的情況,他內心卻已經下了狠心,不由暗暗道:“這數人連一點的禮儀都未有,活脫脫的跳樑小醜。”

“這樣的人物只能是自私自利之徒,就算入了軍中,日後也鐵定將引發內部矛盾,我看還是直接清理了爲好!”

約莫半響,眼見着數人各執一詞的說完,周遭之衆卻不由一頭霧水,壓根不知曉他們在述說什麼。

“好。”

“你們今日表現太完美了,果真令本從事佩服!”

一席皮笑肉不笑的嘲諷,馬良遂面色陡然冷厲起來,厲聲道:“既然如此,你等可以離開了。”

“離開?”

話音剛落,剛剛纔爭吵停止的數員士子不由頓時便懵了,過了片刻,其中一員年近三旬的中年士子此時不由陡然怒火洶洶,大吼着:“馬從事,你此話何意?”

“我等犯了何錯,爲何要取消考覈資格驅逐我等?”

一席質問,也頓時點燃了其餘幾人的怒火,不由紛紛面露狠色,厲聲道:“馬從事,我等犯啊何錯?”

“難道我們的言論有問題?”

“嚷嚷什麼?先生讓你們離去就儘快進去,還問什麼?”

“哼,馬季常不問青紅皁白驅逐我等,我等自然不服,爲何不能問個清楚?”

頓時間,那員年長的三旬中年此刻也仿若火冒三丈,直接厲聲駁斥了馬良從旁的書童,然後高聲道。

話音落下,馬良神情不變,依舊正襟危坐着,面對諸衆,笑着道:“諸君,你等以爲,這數人的態度當不當取消考覈資格,將之驅逐?”

“當!”

“方某附議。”

“高某也附議。”

一言落下,從旁習軒更是昂然起身,直步緩緩走向那數人面前,目光中眼神亦是越發凌厲起來,怒火更是在逐漸積攢着。

他好似要爆發一般!

“汝等爲何會被從事驅逐,難道心裡沒有數麼?”

徐徐走到近前,習軒面露大怒之色,高聲斥責着,然後言語又猛烈數分,高喝着:“就憑你等的德行也好意思在諸君面前狺狺狂吠,與從事爭執?”

“爾等飽讀詩書,可照此看來,你等恐怕是白讀了這麼多年的聖賢書了,一點尊卑的禮儀都未有,就憑汝等這樣也想投入軍旅博一番功名?”

“爾等果真厚顏無恥也!”

話音落下,那數人羣情也越發激憤起來,可剛準備再次反駁時,卻直接被止住了!

“還請速速離開,不然休怪我等刀下無情。”

這一刻,數員身間寒氣逼人,面色冷厲,腰間佩刀已經徐徐出鞘的壯碩護衛逼近他們,厲聲喝着。

見狀,那年過三旬的中年士子不由越發惱怒,可又懼怕成爲刀下亡魂,不由氣急敗壞,最終只得伸手指着馬良發狂着:“馬…馬良,你等着,你驅逐了我等,早晚有一天,我必定會讓你後悔的!”

此話一落,年長的中年士子便帶着怒火沖天的數人快速離開了,消失在了竹林之地。

眼見着數人已經被驅逐離開,此刻馬良卻並不以爲意,絲毫不在意剛剛所放出的狠話,權且當他是跳樑小醜罷了!

不過,剛剛習軒的表現卻不由令馬良渾身一震,不由受他的談吐不凡所折服,遂頓時起身面向着他,問着:“咦,你姓氏如何?”

話落,習軒回首一看,竟然是馬良已經徑直走到了他的後面,不由連忙拱手行禮道:“馬從事,小子習軒,字伯仁,拜見從事。”

“哦,不必多禮,本官剛剛觀你談吐不凡,你出身何處?”

聞言,馬良也遂揮手示意着,轉而問着他的家世。

聽罷,習軒目光轉動了數下,暗暗沉思了片刻,遂才稟告着:“啓稟馬從事,小子乃是宜城人士,父親則是枝江縣令,單名一個良字。”

“由於家父早年跟隨了漢中王逃亡江南,並與漢中王在當陽和曹賊血戰了一場,故此最終我軍攻略荊州以後,家父便被任免爲枝江令。”

半響功夫,他遂將自家的大概情況告知了馬良。

不過,馬良聽聞卻是大喜過望,臉上對習軒的好感亦是越來越濃,好似清晰可見般!

“看來太巧合了啊!”

“正好本官也是宜城人士。”

一席話落,二人便不由面露笑意的交談起來。

這便是古代的同鄉之情!

古代,一般百姓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不然幾乎是從生至死,都不會背井離鄉。

正是由於百姓的鄉土觀念極爲濃厚,如今馬良聽聞了同鄉中人,也會羣情激昂了。

聊了半響,馬良面上才逐漸恢復淡然之色,遂面向諸衆,高聲道:“習公子,那你接下來便說說你的策論吧!”

“諾。”

聞言,習軒也陡然面色鄭重起來,躬身行禮着。

行過禮後,他才目視跪坐周遭的諸士子,然後徐徐說着:“諸君,小子習軒爲各位見禮了!”

“今日軒的想法是,論我軍下一步的戰略動向部署。”

“戰略部署?”

一席話落,落坐的士子周遭不由有一部分與之年紀相仿的士子緩緩提出了意見。

“此等戰略要事,豈是我等能議論的?”

“習小子,你還是說說別的吧,不然要是馬從事認爲你是曹賊派來的間諜,到時候恐怕不僅你遭殃,恐怕全家都要遭殃了。”

“是極,是極!寧兄說得極是,習家小子,你可要想清楚了。”

頓時間,人羣當中又出現數員起鬨的士子,不由挑釁着馬良的底線。

這一刻,眼見着接二連三的這羣人,馬良不由頓時間面色難看,想瞬息發作時,一旁習軒卻不由面露笑意,率先開口着:“呵呵,這就不勞煩諸位煩心了,小子自有打算!”

“倒是你們還是先好好考慮後路吧。”

一言既出,習軒面上依舊露着笑容,可言語裡卻彷彿暗藏殺機,字字如刀威脅着挑事的士子。

“你………”

“哼!”

一言便懟得那數人無言以對,從旁的馬良見狀,表面上不動聲色,可內心卻不由掀起一陣軒然大波,遂暗暗道:“習軒,此人緊急應變的心思倒是不可小覷矣!”

“看來這位才士,我不管無論如何都要留下,這要是丟失了,那便是天大的損失了!”

觀察了半響,馬良此時不由暗暗沉吟着。

“諸君,自從去歲十二月少將軍奮力擊退了吳賊襲取荊州的陰謀,我軍休整這數月以來,可謂是兵鋒強勁,軍士間鬥志昂揚,戰力更是空前強盛。”

“又堅半月前,少將軍又擊敗了南方蠻子而班師迴歸。”

說到這,習軒面上之色不由越發欣喜,笑着道:“故此,小子早在策論之前便曾繼我軍接下來的戰略走向研究了數遍,現在卻是有一絲心得了。”

“馬從事,小子可否能暢所欲言?”

不過,習軒雖然嘴上說無所謂,不過最後還是相問了。

聞言,馬良不由重新回到巨石上坐下,然後才目視諸衆,向他說着:“習公子,當然如此!”

“此次我軍爲何大肆舉辦策論,徵召諸君遠赴江陵前來舉行,其目的便是要召集荊襄各郡的有才之士,我等一致來探討接下來的戰略規劃。”

“既然習公子此刻願意代勞,那良自然求之不得,公子儘管言。”

得到首肯,望着馬良面上一臉的和藹之色,士軒不由面露笑意,隨後面容頓時大笑起來,笑着道:“據軒的琢磨下,我以爲當下位置,蜀中不宜在作爲主力,繼續北伐或者東進延伸戰爭。”

“習軒,說說你的看法?”

話音剛落,一旁的方詳不由先行問着。

“嗯。”

應了一聲,他繼續說道:“因爲,如今我軍已經取得漢中,曹賊卻已經將兵力全權收縮至關涼、洛陽等地,可以說如今的曹賊對我方可謂是防備力十足,敵軍軍力亦是極爲強盛。”

“不僅如此,漢中通行關涼的棧道又極難以通行,想要從蜀中方向出主力直通秦嶺兵襲西京,必然是不現實的,這十有八九會被駐軍關中的張合、張既等衆給察覺。”

“到時,我軍孤軍深入反容易被他們所敗,得不償失!”

頓了頓,他遂輕聲細語着:“依軒來看,如若漢中王還想以蜀中爲主,荊州爲輔而北伐的話,恐怕到時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機會也將極爲渺茫也!”

徐徐一席話,習軒緩緩思索而出!

聽罷,一旁的高民、方詳二位青年士子也不由露出了笑容,開始對習軒提出的戰略感興趣,遂裝作面目沉思的樣子,思索着“新戰略”。

這一刻,馬良內心也不由在思索着什麼,遂道:“這小子倒是算可塑之才!”

“要是培養好了,再隨着年紀的增長,日後料想能力必定在我之上,只要他不廢掉,日後必然是少將軍駐防荊州時的頂樑柱。”

此時,馬良也不由喃喃自語着。

馬良足智多謀,他作爲州治從事,位高權重又豈會不知曉,如今巴蜀已經無法成爲北伐的主力方向了。

畢竟,漢中之戰,夏侯淵被突襲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最終導致張合大敗,夏侯淵被斬,曹操無奈退出漢中,由此蜀漢的輝煌也隨着狂風一般吹響四方,好似在告知諸衆。

蜀漢儼然成爲了這天下間第一軍事強國。

只不過。

馬良此刻細細一沉思,便覺得習軒說得極爲有理,這正如他所想的那樣,巴蜀北伐已經不現實,因爲張合、張既定會在棧道處嚴加哨卡,將防禦佈置得水泄不通!

漢軍這要是繼續懷着突襲漢中的戰鬥前去突襲關涼。

這注定是要吃大虧的!

正如習軒所說那樣,如今戰略重心,率衆北伐應當調整於荊襄一線,而不在侷限於蜀中。

沉吟半響。

士軒繼續笑着分析道:“如今從巴蜀之地北伐,便只有從那幾條棧道出秦嶺奇襲關涼。”

“進軍迅速,的確倒也是優點,可要是曹軍重兵反應奇快,徵召四方守軍來襲,那我方主力便危矣!”

“須知,關中平原幅員遼闊,卻極爲適合曹軍戰騎縱橫馳騁,我軍一旦在關中被咬住,到時便極難以脫身。”

話音落下,他遂又繼續說着:“相比起從蜀中方面出兵北伐的侷限性,荊襄方面便強上許多。”

“自從上次君侯率衆北伐,少將軍憑藉自身謀略用策取了襄陽以後,如今我方勢力便接壤到漢水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如若我軍主力從荊襄進軍,則進可攻襲樊城,於北岸逼迫曹軍決戰,威脅許都安危。”

“另一面也可趁機遣偏師偷襲許都或者攻伐東進江淮,皆能取得不俗的戰果。”

“此舉又何樂而不爲呢?”

一席話語,習軒面露鄭重之色的說着。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十八章 夏侯楙,迷之自信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四章 軍令狀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十六章 密謀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一章 夢議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鬱悶的姜維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四十八章 夏侯楙,迷之自信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十四章 收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四章 軍令狀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十六章 密謀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