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如何應對

還接着問嗎?

衆人紛紛一愣,還有必要嗎?問道這個程度,已經足以給安祿山定罪了,還接着問?圖什麼?

圖個什麼!?

圖個弄死安祿山,讓他翻身不得!

謝直費了這麼大勁,折騰了這老些事情,又是夜訪李尚隱,又是拜訪袁仁敬的,到了公堂之上還承擔了得罪兵部侍郎的風險,圖的,不就是這個嗎!?

他當然知道,問案到了如今,已經算是打開了突破口,只要薅住了“安祿山派遣斥候不利”的由頭,就能把“三萬大軍進入胡人包圍圈,致使喪軍辱國”的罪名,牢牢地套在安祿山的頭上。

有了罪名,不管安祿山如何狡辯,大理寺少卿袁仁敬最爲三堂會審的主審官,就可以直接宣判,或流或殺,肯定能夠拿出來一個結果。

然後就是上報政事堂,然後政事堂相公討論之後,再上報給天子,由天子親自定奪。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一般的案子,到了這種程度已經可以了,即便安祿山最後不死,也得脫一層皮下來……

但是,這對謝直來說,不夠!

他就是要弄死安祿山,死得透透的那種!

僅僅是一個“派遣斥候不力”,還不行!

所以,謝三郎在滿堂疑惑的眼神之中,再次開口。

“犯官安祿山,作爲幽州偏將,率領三萬大軍出塞,派遣斥候不力,這個罪名,你還有什麼說的?”

安祿山自然無言以對。

謝直一見,點點頭,隨後說道:

“不說話?

哼!

無論你沉默以對,還是巧言狡辯,都難以逃脫這個罪名!

現在,你還敢說是非戰之過嗎!?”

安祿山一聽,被激起了心頭的不服,不由得開口:“此戰戰敗,這些斥候……”

哪裡想到,他還沒說幾個字,就被謝直一揮手打斷了。

“住口!

身爲統帥,竟然妄想將罪責推到麾下斥候的身上!?

我大唐什麼時候出了你這樣不要臉面的將領!?

哼!

謝某真替麾下的熱血兒郎不值!

好好的大唐青壯漢子,竟然跟着你這麼一個奸邪小人出戰塞外,死了都怨!”

安祿山沒話了,大唐軍中向來講究身先士卒,他身爲三萬人統帥,雖然不用親自衝鋒在前,但是也沒有有事就說下屬不行的道理,要是下屬一個個都是百年不遇的絕世英才,那還要你這個統帥幹啥用?幫着他們分功勞嗎!?缺你啊!

所以,安祿山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謝直也不指着他能說出什麼來,一頓訓斥之後,直接進入正題。

“派遣斥候不力,此爲你安祿山的第一罪。

現在,謝某要問你,你被胡人埋伏包圍之後,是作何應對?”

安祿山一聽,這是要問問戰場的細節了,有心推脫一些責任,卻也知道戰報肯定已經被送到了洛陽,撒謊一點意義都沒有,便直言不諱地說道:

“事發倉促,五六萬胡人傾巢而出,將我麾下的三萬人馬四面包圍……

當時我等不知道是胡人埋伏,軍士俱沒有着甲,只得奮起抵抗……

怎奈胡人以騎射爲主,並不強攻我大軍軍陣,而是在外圍飛馳射箭……

故而,我軍大敗虧輸……”

大理寺二堂之上一衆人等聽了,紛紛嘆息,不爲安祿山,只爲那三萬大唐兒郎。

行軍途中,驟然遇襲,刀兵俱在,卻身無片甲。

胡人逐草而居,騎射乃是與生育來的能力。

他們要是跟大唐兵將正面相抗的話,別看人數足足比幽州邊軍多出來兩萬餘人,但是在場的衆人,沒有一個會懷疑大唐軍會戰敗,即便戰敗,也決然不會如此悽慘,因爲大唐國力不知道要超出胡人部落多少倍去,一位位軍士,按照府兵制都有皮甲在身,只要讓他們身穿甲冑,即便迎着箭雨衝鋒,也不會有人畏懼。

現在好了,驟然遇襲之下,一個個大唐兒郎不過布衣在身而已,等於是在用血肉之軀來迎戰敵人的鋒矢!

在場衆人只要一想到那個場面,一個個都辛酸不已,甚至還有人看待安祿山的眼神之中都帶着點憐憫了……

但是,公堂之上,卻有一位鐵石心腸之人!

謝直!

“安祿山,你他麼少來這套!”

謝三郎一聲斷喝,嚇了堂上衆人一大跳,只聽得他大聲問道:

“六萬胡人洶涌而至,你麾下三萬人馬,難道行軍的時候,沒有前軍開路、後軍殿後,左右兩軍護衛中軍前行!?

你行軍之中的軍陣呢!?

就算是驟然遇襲,還能是每一名大唐軍士都同時遇襲不成!?難道分好了站位,讓一名大唐軍士旁邊都站上了兩名胡人!?

既然是軍陣遇襲,即便初時慌亂,難道你這個統軍大將就這麼看着!?

犯官安祿山,現在回答問題,在我大唐三萬軍士驟然遇襲的時候,你是以何種舉措應對的!?”

衆人一聽,嘿,對啊,大軍出行,自有規程,不管有沒有當初兵部尚書拍腦門子想出來的那些東西,隨便一位大唐將領出行,都需要謹慎又謹慎,防的,就是在行軍途中被敵人突襲或者埋伏。

既然有所防備了……那麼輸得這麼慘,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衆人想到這裡,看待謝三郎的眼神全都變了,咱們哥們都長期駐紮在大理寺,主要是審問的案子,大的謀反,小的貪污,還真很少涉及到軍陣之事,你還真別說,審問這位幽州偏將安祿山,要是沒有人家謝三郎,說不定還真讓他給狡辯過去……

正如謝三郎所說,大軍出行,前有前軍開路,後有後軍殿後,左右兩軍護衛在中軍左右,即便是驟然遇襲,三萬兵馬也斷然不會在遭遇突襲的瞬間崩潰。

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爲三萬唐軍的統帥,安祿山是怎麼做的?

他如果把能做的都做了,並且都做到位了,那可能就是安祿山所說的“非戰之過”……

但是!

如果他沒有做什麼……

那麼,他便是罪無可恕!

衆人想明白了這一切,看待謝三郎的眼神,再一次變了。

“派遣斥候不力”,不過是連帶責任而已,按照後世的說法,那叫“領導責任”,罪不至死!

即便造成的後果很是嚴重,大理寺這邊嚴判個死罪,但是到了政事堂,又或者到了天子面前,人家一看,也不見得就一定要弄死安祿山,說不定有幽州張守珪和朝堂一番爭鬥之後,就能保下安祿山的一條性命。

但是,“驟然遇襲,處置不力”,這樣的罪名可就不一樣了。

斥候不力,這個鍋能甩!雖然甩給部下,顯得吃相不好看,如果就不要臉了,甩了就甩了。

處置不力,這個鍋,可沒法甩!

驟然遇襲,如何處置,就應該是主將的責任,甩鍋?甩給誰!?

衆人之所以眼神變了,就是因爲想明白了這些……

怪不得謝三郎打開了審案的突破口之後,還要繼續審問,這是要把安祿山的罪名給砸瓷實了啊!

連這些大理寺的官員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久經戰陣的安祿山又怎麼會不明白?

他的神情第一次凝重了起來,進入大理寺就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現在也不得不收起來了,再也沒有了剛纔質疑袁仁敬的陰陽怪氣,反而一臉凝重的仔細打量坐在大理寺二堂末位的謝直。

小眼睛翻臉半天,也沒想起來是誰,或者更準確地說,不認識!

這一下,安祿山可就犯了難,我不認識這位啊,怎麼感覺是個仇人呢?我連認識都不認識他,怎麼得罪他的!?

還沒等安祿山想明白呢,謝直就開始催促了。

“犯官安祿山,回話!

三萬大軍出塞,驟然遇襲之後,你這個主將,是如何應對的!?”

安祿山一看不說話是不行了,只得開口道:

“何談應對?

六萬人將我三萬大軍牢牢包圍在中間,一部分胡人走馬轉圈,箭如雨下……

只不過短短的時間,我軍就損失慘重……

還有什麼可應對的……”

安祿山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一聲斷喝打斷了!

“你放屁!”

謝直一聽,頓時勃然大怒!

“安祿山,你無能!

胡人兜着圈子騎射,還能六萬人一起兜圈子嗎!?

必然是四面各有大量人馬防備着我唐軍突圍,然後至多萬人分成小股人馬騎射,他們才能射出多少羽箭!?十支,還是二十支!?

再者,胡人騎弓不比我大唐步戰長弓,一柄長弓,充其量就是八斗弓力而已,這樣的軟弓射出來的羽箭,能有多少力道,就算射中我大唐軍士,除非一箭射中要害,否則斷然不能一擊致命!

你麾下人馬驟然遇襲是不錯,但是僅僅被胡人用軟弓騎射,片刻時間就能擊垮我大唐三萬邊軍?

我不信!

你安祿山也莫要巧言狡辯,你若是敢把剛纔的話再說一遍,我就請兵部張侍郎將你的言語傳遞十大方鎮,看看我大唐軍將,到底認不認你安祿山的說辭!”

安祿山一聽,一張大胖臉漲得通紅,卻一言不發,生生不敢再把剛纔的言語再說一遍。

大理寺二堂之上衆人,除了兵部張侍郎之外,都聽了個迷迷糊糊。

好在謝直還沒忘了他在這場三堂會審之中,是一位“翻譯”,呵斥安祿山之後,轉頭向袁仁敬等人一拱手。

“少卿容稟!

您坐鎮大理寺,自然不知道軍陣之中的事務,長弓羽箭這種武器,雖然可以殺敵於冤枉,卻限制頗多。

第一個,弓分軟硬。

按照我大唐的習慣,一擔以上的弓力纔是硬弓,多爲軍中步卒所用,至於騎兵專用的騎弓,因爲需要在戰馬之上奔騰激射,受到種種影響,體型都相對較小,據謝某所知,我大唐的騎弓,最大弓力不過八斗而已,至於胡人騎弓,更是不堪,一般而言,五斗居多。

縱然硬弓能破甲,軟弓能殺人,卻也需要一箭射中要害才行,如果射中雙臂雙腿,甚至小腹等等位置,都是傷而不死!

第二個,射手臂力有限,拉弓的次數也受限制。

我大唐府兵出征,自備弓箭,都是要求準備羽箭一葫蘆十二支而已,就是因爲一名弓手,在一場戰鬥之中,恐怕最多也就引弓十二次而已……

即便胡人天生就能騎射,一場戰鬥下來,也斷然沒有引弓不斷的道理。

第三個,距離有限!

普通步弓,箭射九十步。

普通騎弓,箭射六十步。

正所謂勢盡不能穿魯縞,說的就是羽箭射到了射程盡頭,連一塊布都射不透。

結合以上的種種限制,少卿明鑑,這一場戰鬥根本不像安祿山所說的那麼緊迫!”

袁仁敬一聽,緩緩點了點頭。

不錯!

正是這個道理!

別的不說,胡人想要射殺大唐軍士,必須衝擊到軍陣之前的六十步之內……

六十步,放在後世,一百二十米而已,不用世界冠軍,普通人二十秒秒就能跑下來,更何況是大唐邊軍精銳?

二十秒時間,夠胡人速射幾箭?

三箭,五箭,還是七箭?

可別忘了,速射越快、力道越輕,力道越輕,傷害就小……

要是這麼說的話……大唐邊軍被六萬胡人包圍的時候,好像……情況也沒有那麼嚴重……吧?

就在袁仁敬暗自思索的時候,謝直又開口了。

“三萬邊軍驟然遇襲,固然初期損失慘重,但是應對得法的話,也斷然不會全軍覆沒!

犯官安祿山,說吧,當時你有何具體的舉措來應對!?”

安祿山被問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隨後彷彿破罐子破摔一般,牙關一咬,大聲說道:

“謝御史是吧!?安某自認從來沒有得罪過你,你爲何如此咄咄逼人!?”

謝直頓時哈哈大笑。

“安祿山,你最好睜開你的眼睛,好好看看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

這裡我大唐九寺之一的大理寺,專門審理犯官的所在!

你是誰!?

你是事涉三萬大軍身死的犯官,是來洛陽受審的!

我是誰!?

我是監察御史,是三堂會審的主審之一!

咄咄逼人!?

不咄咄逼人,難道讓你矇混過關不成!?

我倒想給你上一套好酒好菜,好好跟你說話呢?

你吃了喝了,難道就能招供不成!?

來來來,想告訴我,你驟然遇襲之後,是如何應對的!?”

安祿山聽了,一張胖臉氣得通紅,大聲說道:

“謝御史!

你是主審官,又是什麼軍事專家!

好!

我不說了,你來說!

我倒是要看看,你一個軍事專家,到底如何應對六萬胡人的埋伏!?”

謝直聽了,哈哈一笑。

“這有何難!?且聽我道來!”

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409章 貴人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第81章 二哥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287章 臣推薦謝直……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584章 虛晃一槍第171章《論鹽》第100章 我謝謝你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20章 奸第134章 哭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115章 不高興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393章 且慢第430章 相托與相托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651章 火!重箭!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286章 酬功第349章 高主事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327章 自己動手第23章 大唐驛站第582章 聰明人楊國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241章 靠水難生之漕幫早死了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無題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522章 火藥!三千斤!第407章 換茶第111章 洛陽城“黃牛”的誕生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689章 你跑啥!?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51章 便橋前第405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42章 靠水難生之告他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無題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442章 刺啦……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286章 酬功第364章 知客僧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580章 不和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2章唐律疏議第678章 金!破營!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66章 二少爺出事了第544章 該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67章 戴捕頭第384章 恩人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90章 這就對上了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348章 高大哥第437章 狠辣謝三郎第532章 留得好!第149章 蕭夫子第169章 工資普調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141章 人證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609章 第三次炮轟金鑾殿第367章 借福
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409章 貴人第564章 覆盤!王鉷,得查!第81章 二哥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287章 臣推薦謝直……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55章 三不服(求收藏,求票!)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94章 孫逖宅中宴第584章 虛晃一槍第171章《論鹽》第100章 我謝謝你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20章 奸第134章 哭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115章 不高興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217章 河南縣尉行不?第393章 且慢第430章 相托與相托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651章 火!重箭!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286章 酬功第349章 高主事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327章 自己動手第23章 大唐驛站第582章 聰明人楊國忠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241章 靠水難生之漕幫早死了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無題第647章 羊湯攤子第522章 火藥!三千斤!第407章 換茶第111章 洛陽城“黃牛”的誕生第56章 真相大白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689章 你跑啥!?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451章 便橋前第405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42章 靠水難生之告他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無題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442章 刺啦……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286章 酬功第364章 知客僧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580章 不和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2章唐律疏議第678章 金!破營!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66章 二少爺出事了第544章 該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67章 戴捕頭第384章 恩人第252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90章 這就對上了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348章 高大哥第437章 狠辣謝三郎第532章 留得好!第149章 蕭夫子第169章 工資普調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141章 人證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609章 第三次炮轟金鑾殿第367章 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