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

轟隆!”一道閃電裂破虛空,天地一片雪白,雷雨更

“四月春雷啊?真是難得,更難得的是,雨天都攻城呢!”楊宣凝好整餘暇的說着,攻下巴陵郡後,稍加修整一日,楊宣凝率領一萬軍,經豫章郡,再經鄱陽郡,再到東陽郡,再入遂安郡,由於沿途行軍不快,因此到了遂安郡,以及是四月初二了。

其實,巴陵郡人口並不算多,統縣五,戶一萬六千,但是關鍵是清除掉了未來的禍端,以及獲得了洞庭水師,長江上下游一聯,對未來控制南方實是戰略上的大利。

至於遂安郡,其實內閣已經有了支持,內閣採取的政策相當明智——先固守大本營會稽郡,這不但集中了大部分財富,人口現在也高達三萬戶(一部分流民整編入戶),是目前所有郡中規模最大的一郡。

政治上的意義更是重大,這目前是王都,王都一有閃失,對根基不穩的唐軍來說,立刻是傾覆大禍,只怕軍心政心還不穩固的基業立刻瓦解。

再派出一支規模五千人的軍隊,衝破障礙,入得城去,以保持守衛狀態。

可以說,基本上,知道了巴陵已落的消息,其實沈法興在戰略上已經失敗了,但是,等楊宣凝遠遠紮好了營,又率領一支五百人的騎兵,來到了城外觀察,覺戰鬥還是繼續。

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攻城的沈法興軍,硝煙四起,箭矢像飛蝗一樣,在空中相互交換着,無數人慘叫着在生死線上掙扎着。

內閣大老的事情很多。很忙,抽不出身來,李淳風受命前來。

對此,楊宣凝當然要安慰:“先生的情況怎麼樣?”

“臣等惶恐,讓王上掛心了,父親大人已沒有生命危險,只是傷重,需要調養,也許一年之內,無法爲王上分憂了。”其父李播傷。李淳風一下子成熟了許多,眸中多出了一份沉穩,他恭謹的回答着。

“先生可慢慢調養,小事就不用多看了,掌得大事,把個關,就可以了。”雖然在政治上。其實李播受傷,是好事,因爲之前都是李播一手把握政事,現在不得不退居二線,雖然一年半載之後,又可重新上臺,但是到底人事皆非了。

但是,楊宣凝並不想趁機完全剝奪其權力,李播還是他屬意地宰相。別的人沒有能夠撐得起大局。

君臣慰問之後,李淳風指着前方大軍,開始對楊宣凝分析的說:“那一支,是沈法興最精銳的近衛。總兵力三千人,而其次,都是徵集而來的各個家族兵力,沈法興號稱控制三千家族,這五萬人,實是二郡傾力而來,但是到了現在,也已經摺損了一萬人,其它四萬都已經疲憊。”

“當然,城中。已經受到了半個月的攻擊,雖然有過一次增援,現在也筋疲力盡了。不過就算如此,沈法興也是下了決心拼命了。”

“哼,沈法興不得不如此,他四處是敵,如不殺出一條路來,就只有等死的份。”楊宣凝淡淡的說着。

就在這時,戰鼓又響起,顯是沈法興軍,又起了進攻號令。

數千人又起了一次攻擊,城牆上數百箭手一起射箭,落到對方陣地裡。不少人慘叫的倒在地上,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上前衝鋒。

楊宣凝冷冷地看着眼前地一切,心內古井不波。

時到今日,戰爭的傷亡,對他來說,只是數字,他觀看着城內外黑煙,數萬敵對的人你生我死地進行攻防戰。

“王上?我軍有三千騎兵,是不是衝陣一下?”李淳風問着。

“賢弟少安毋躁。”楊宣凝冷笑,尋思了一下,又採取了他的意見,親自拔出刀來,命令騎兵前來,沒有多少時間,軍營中就出二千五百騎,和五百親騎一起匯合。

楊宣凝心中冷哼一聲,第一個策馬衝了下去,而三千戰馬奔騰如海,頓使天地爲之色變,也使交戰二方都看見了。

戰馬是何等之快,策馬前衝,破軍刀一點黃光,在戰場上清晰可見,風雨被刀勢帶起,在身前分開。

“轟隆!”又一道閃電,就在不遠處劃過。

敵人也自反應,上千騎迎接而來。

長刀所向,一騎從戰馬往後拋跌,鮮血飛濺。

敵人刀茅折斷,血肉橫飛,所到之處,刀下竟無一個回合之將。

突地,一把長矛從右側刺來,風聲呼呼,顯見對方是非凡的高手,楊宣凝心中一凜,側騎所到,電光火舌之間,三個敵騎立刻被斬殺。

來將怒吼一聲,策馬前衝,向着楊宣凝刺出一槍,這一槍毫無花巧,但卻生起一種凌厲慘烈的氣勢,自是萬馬千軍,決死沙場的戰意。

“秦瓊,是你!”楊宣凝見對如此悍將直刺,知道退無可退,當下集起全部功力,揮手前衝,刀上黃

大盛。

在這一瞬間,戰場上地喊殺,箭矢破空,馬蹄震響,所有這些聲音都自動忽視,天地間一片寂然無聲。

其它的人,雖然沒有消失,但是自動變成了無關重要的影子,目下只剩下眼前的秦瓊,以及他那每一個輕微的動作。

秦瓊神色平靜,近乎冷酷,這就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幾可和宗師一級的殺傷力相比,長槍

以一種極快又玄妙的姿態,直刺而來,這實是他顛峰之作。

刀槍相格,爆出一聲。

兩人都全身一震,身下馬匹頓時都一聲慘嘶,唯一的區別就是,秦瓊地馬匹倒在地上,還在掙扎,而楊宣凝的馬匹,卻骨頭處處粉碎,連叫聲也沒有了。

剛纔一股帶着強大殺傷力的真力衝上,楊宣凝運轉換日**,將力量盡泄其馬匹之上,纔有如此效果。雖說如此,但是他臉色一紅,顯是受了點內傷。

而秦瓊更是翻滾倒退,口中鮮血飛濺。

一瞬間,整個戰場都又重新回到了現實,見此情況,立刻有騎兵翻身下馬,將馬匹讓給王上,楊宣凝躍上馬匹,一夾馬腹。

而秦瓊就慘了一點了。他怒吼一聲,將附近一騎掃地下來,翻身上馬,就直向後退去。

剛纔一交戰,實是二人顛峰之對訣,無不受傷。

如果順勢而殺,就可殺了此人。並且衝破敵軍吧,但是偏偏這時,楊宣凝冷笑一聲,四顧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的戰場,止住了追擊,眼見城上傳來轟天震地地歡呼聲。楊宣凝知道目的已經完成,冷笑聲中,他回頭帶領騎兵。退回了軍營。

很明顯,這大出敵軍預料之外,隨着楊宣凝退兵入得軍營,敵方地進攻頓時也停息了下來。沒有多少時間,烏雲散去,太陽出現在中天上,照耀着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殺戮戰場上。

楊宣凝好整餘暇的換上新衣服,就在這時,李淳風滿臉慚愧的上前請罪。

這時,四月天,草開始蔥綠,樹開始成蔭。這點內傷不算什麼,楊宣凝收攝心神,緩慢而上了高臺。

“你終於明白了。此時,敵方高手,盡在沈法興軍中,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我方如是快增援,筋疲力盡,立刻中了計謀,這我早就知道,因此徐徐而來。”

“到了戰場,我就不信沈法興軍一點也不知道,寧知我軍靠近,還擺出什麼也不知道,激烈攻城的模樣,實是可笑,難道不怕二面攻擊而立刻崩潰,這肯定是一個陷阱。”

“秦瓊叛我,又親自出擊,來激我怒火,如果我當時衝了進去,我可以知道,什麼所謂的宗師聖僧,全部等在某處對我進行致命一擊呢,現在我的基業,全在我一身,殺了我,立刻土崩瓦解。”

“再說,就算我估計錯誤,沒有陷阱,也無所謂,我已是王者,豈可學人衝鋒在前?”楊宣凝漫不經心的說着:“你因爲父傷,一時激憤,動了心氣,可以理解,以後要更是謹慎纔是。”

“是,王上!”李淳風低頭認錯。

其實,遂安郡城還不錯,房舍連綿,但是此時,濃煙四起。

楊宣凝又嘆地說着:“不出擊也是不行,城中守得辛苦,必須進行鼓勵,才能繼續堅持下去,我軍目前人數還太少,只有一萬,紮營等待就是,再過幾日,其它各郡已經整編完畢的軍隊,就會應旨而來,那時,沈法興只有退兵一途,這不過幾日地事情。”

頓了一頓,又嘆地說着:“遂安來回拉鋸,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但是民實困苦,我進城之後,必親自守之,有我在此,雖杜伏威,以及沈法興都不可進,而新安、九江、廬陵、臨川、江夏、競陵,各派大將,就可舉日而下。”

“恭賀王上大業將成。”李淳風說着。

“不必多想了,先生對我的租庸調製,又有何看法?內閣推行怎麼樣?”雖然自有公文傳達,但是還是要聽聽在郡中要員意見。

租庸調製,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爲基礎的賦役制度。

先就是十六歲以上的丁男,每人受永業田(私有田)十五畝,而公田五十畝。這主要是因爲這時南方還是人口稀少,大量土地沒有開,有的是田,而老男和殘疾,受公田三十畝,寡妻妾受公田二十畝。

工商業者、官戶(抓到地俘虜)受田減百姓之半,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授田之後,此制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

具體內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做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做調;服徭役二十天,是爲正役,國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則每丁可按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標準,交足

的數額以代役,這稱做庸。國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調,加役三十天。則租調全免。若出現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農作物損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損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調,損失十分之七以上,賦役全免。

至於丁的範圍,男子16歲至5o歲爲

其次是對貴族官僚受田的規定

爵位,自親王、郡王、開國公(公)、開國侯(侯)、開國伯(伯)、開國子(子)、開國男(男)、國士

受世襲田,親王二萬畝,郡王一萬五千畝、公一萬畝、侯八千畝、伯六千畝,子三千畝、男一千五百畝。國士三百畝

官員,一品到九品,受永業田(私有田),九品得田五十畝,八品得田一百畝,七品得田一百五十畝,六品得田二百畝。五品得田三百畝,四品得田五百畝,三品得田六百畝,二品得田八百畝,一品得田一千畝,而散官受永業田減半——也就是說,一當官,無需貪污,就可獲得私田(當然。這僅僅是開國期,以後就沒有這樣多好處了)。

和許多人一回去,不分時代,就打土豪分田地不同。楊宣凝覺得現在,應該是大大授田纔是,現在大量土地還沒有開呢?有的是荒地。

官員只要一跑來當官,也有大量的土地分配,這種待遇實是相當好,也吸引和凝聚了許多人投靠,吸引了大量中小地主知識分子地投靠。

由於按丁授田,因此,大量隱藏在民間的隱戶,就會自動跳出來。這對統計和擴大官府的動員和徵稅範圍大有好處,更關鍵的是,部曲佃戶不授田。這就壓制了豪強和宗族,以利益來促使他們分家。

“內閣和父親大人,都大大稱善,只是,要達成這個目標,先要計量土地和人口,因此今年春來是完成不了,也許到明年春耕前,可以完成吧!”李淳風說到這個,立刻眸光亮。

“恩,授田按照戶籍黃冊,要仔細,官府、土地祭殿、鄉老要配合好,並且實行五戶一組,十戶一隊,百戶一村,五戶一鄉地編制,對縣級下面的人口和土地進行全面整頓,切不可有疏漏。”楊宣凝慎重的說着。

他當然知道,沒有無線電和汽車火車,就決定了類似中國這樣大版圖的統治者,根本不可能直接到鄉村,也許一時間可以有效,隨着版圖的擴大,地方豪強和鄉老,還是會佔有各鄉村實際頭目的位置,但是有這編制,許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本來歷史上,宋元都有此編制,也不算特殊,關鍵是加強戰爭機器,擴大稅源,當然,也是爲了以後對胡教勢力和江湖勢力地清洗作準備。

更是對北方大亂作準備,北方大亂還有幾年,自有大量流民,這還罷了,問題是南北對峙後,其實北方還有數個勢力彼此大戰,而且就算北方被李閥統一,突厥和李閥的矛盾也會跳上主流。

就算是胡人世家,但是控制了北方,自然就和突厥矛盾尖銳起來,就好比草原上,二個強勢部落自然不可共存一樣。

最後一次鄙視小強的愚蠢,只要控制南方,那李閥自然不得不和突厥大戰,只要好整餘暇的等待,不但大量流民涌到南方,而且沒有了南方,單靠北方,又要防備南方地李閥,分兵二處,尾不顧,也無法徹底解決突厥,二方面自然只有消耗戰一途。

這樣一來,得利的,難道不是南方?等李閥和突厥元氣大傷,自可舉百萬師,一舉南下,統一天下,唯一可慮者,其實只有二點。

第一就是馬匹,宋朝繁榮之極,在近代之前舉世無雙,可是失了馬匹,北方就算變亂頻繁,也沒有資本參與,更加不要說取下了。

第二就是一旦繁榮,如果進入二代三代皇帝,那就完了,必上下文風大盛,武風黯淡,所以,必須在楊宣凝這一世,就完成。

達成這個偉業,單飛馬牧場的馬匹還不足夠,要想學習馬政法,又怕現在根基不穩,勞民傷財,還必須和內閣商量。

就在這時,李淳風卻恭謹上前一禮,才又答着說:“大亂之後易教,好比飢人易食,王上實行此等租庸調製,掌了天下人口和土地要脈,再輕徭薄役,必上下同心,人應如響,霸業可成,臣等先恭喜王上了。”

楊宣凝一呆,指着他,哈哈大笑,心中卻尋思,這下李閥連臉都綠了吧,這可是當時唐朝上下,精英幾番思考,君臣同計後得出地逆天政策,不然唐朝也不會這樣快平定地方,並且恢復和繁榮,現在被自己提前用來,不知道以後怎麼樣?

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三章 拜禮(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八章 餘杭(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九章 水寇(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章 家酒(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十五章 入城
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三章 拜禮(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章 消息(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八章 餘杭(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六章 家酒(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九章 水寇(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章 家酒(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十五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