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

宋隆興元年七月十九日,就在臨安君臣爲戰、和爭論近一月,準備重新啓用主和派,派遣使者北上溝通金國,籌劃議和之時,宿州大軍奪取興仁府的消息傳回臨安城。

一時間朝野震動,君臣震驚。

主戰派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因此一勝,迅速反撲,一天之內重新奪回朝堂主導權。

原本主和派極力推薦的湯思退,皇帝趙昚已經有意召他回臨安爲相,主持議和之事,被這個忽然傳來的消息壓了下去。

趙昚心裡再起猶豫。

跟金人打,真的能勝嗎?

但不打,他絕對不甘心。

太祖留下的江山,如今只有半壁,皇位重回太祖一脈不易,若不能有所作爲,有何顏面入太廟,拜謁太祖!

趙昚心裡對金人有一百個不服,但朝中主和派勢力實在是太過強大,滿朝文武,除了少數幾個人,沒有幾個真正想跟金人打仗,就是嘴裡嚷嚷着要跟北伐中原,收復舊地的人,又有幾個不是爲了名和利?

登基一年,他就已經將朝中文武大臣的真面目看清楚,但爲了朝廷穩定,鞏固皇位,他不得不一再妥協。

原本他對張浚北伐給予厚望,甚至不惜得罪衆多大臣,繞過三省六部和樞密院直接下達北伐詔令,可張浚回覆他的卻是一場潰敗,準備了一年多的北伐,不到兩個月就宣告失敗。

北伐失敗的這將近一個月,主和派連番彈劾主戰派張浚、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表面是彈劾他們,實則是在指責趙昚不該下詔北伐,這些天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不得不向主和派妥協,準備將他討厭的湯思退召回朝中。

但就在這個對趙昚來說,無比黑暗的時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楊叢義用一場深入敵後的勝利,響應了他的北伐之策,挽回了他因支持張浚北伐丟掉的顏面。

因爲主戰派大臣和趙昚收到楊叢義送來的戰報之後,很快就發現,北伐並沒有失敗,形勢甚至遠超預期的好。

楊叢義率領的宿州大軍一面在亳州牽制了歸德府守軍,一面北上奪取興仁府,又在鉅野剿滅支援濟州的一萬五千金軍精銳,將濟州金軍阻擋在大野澤以西,與徐州李顯忠部將濟州金軍困住,若海州、沂州宋軍、忠義軍北上,三面合擊,濟州金軍必定敗落,濟州唾手可得,到那時,濟水以南的土地上再也沒有金軍,而後宋軍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由西向東,三面合圍,汴京必能恢復!

趙昚當晚召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入宮,商討繼續北伐之事。

細商至深夜,一直到四更天方纔結束。

第二天,趙昚連下六道詔令。

一詔浙東、浙西、淮東、淮西各州各府籌集糧草軍資北運徐州、宿州、亳州、陳州等地。

二詔河北、京東招討使李顯忠統御海州、沂州、徐州兵馬,配合楊叢義的宿州大軍奪取濟州,而後堅守濟州。

三詔張浚鞏固江淮防線,抽調三萬兵力,半個月內北上宿州,配合亳州、宿州守軍奪取歸德府。

四詔升任楊叢義爲京南、京北招討使,節制淮北、京南、京北宋軍和各路忠義軍,堅守興仁府,奪取歸德府,另諸軍有戰功者,各有升官、賞賜。

五詔虞允文督視襄陽、信陽、蔡州、鄧州、唐州諸軍,伺機北上,收復更多舊地,與楊叢義所部,對汴京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六詔京南京北降官降吏,既往之罪不究,仍任原職,若有意向,也可提請來江南爲官。

詔令即出,朝中氣象大變,主和派再次偃旗息鼓,蟄伏起來,等待北伐失利,他們再趁勢而起。

朝堂雖爲主戰派主導,但各州各府地方主官卻大都是幾十年來主和派陸陸續續安插的人,臨安發出的詔令能不能得到及時、不打折扣的執行,其實是未知之數。

主和派佔據朝堂幾十年,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主戰派僅僅只在臨安朝堂有聲音,出了皇宮,別說天下,就算在臨安城裡,也沒有幾個官吏會在放衙之後,與同僚、故友相聚時談論北方戰事,畢竟臨安離北方千里之遙,幾十年不見戰火,在江南美景之中享受太久,況且北方跟他們已經沒有太大關係,恢復不恢復,無關緊要,只要金人不南下長江就好。

北伐軍隊奪取興仁府的消息,剛剛傳到臨安時,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僅僅幾天之後,北伐之事便在臨安消於無形,似乎再也無人談起,歌舞遊船、品茗飲酒,臨安百姓和官吏的生活繼續,沒因北伐有多少變化。

北伐勝利與江南百姓和官吏,沒有關係,他們生活不會變壞,也不會變好,故而他們的態度與金人南下淮河、長江時大大不同。

金人南下,會搶他們的財物,燒他們的房子,毀他們的田地,殺害他們的親人,若宋金和平,他們都不會丟,也不會增加額外負擔,但北伐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如果一直勝利,仗就一直要打下去,他們會交更過的稅,如果北伐失敗,金人可能會打過來,也可能就此簽訂和議盟約。

所以對江南百姓沒有好處的北伐,得不到江南百姓的支持,之前籌備一年的招兵募軍,在江南各地極少有人響應,能招募到新軍的地方只有兩淮而已。

然而對楊叢義來說,江南出不出人,他並不是太關心,只要他們出錢糧物資就行,打仗自有江淮各軍衝鋒陷陣,收復中原,也得靠他們。

七月二十五日,朝廷的升官賞賜詔令送達興仁府。

徐童被正式封爲天章閣待制,任京北路宣撫使,兼任興仁府知府,領周邊已經歸降或被宋軍佔據的單縣、成武、鉅野、嘉祥、鄄城、鄆城等州縣,各州縣官員各有升任封賞。

袁華、潘誠、陳沖等一衆將官各有賞賜。

當晚諸將與全軍將士共賀,以振士氣。

四天後的七月二十九日,潘誠從梁山傳來消息,從東平縣橫渡大野澤的金軍在大野澤中遭遇忠義軍,滿載士兵的船隻被鑿穿,落水溺亡者,不計其數,只剩少數船隻北逃,不知所蹤。

八月初一,潘誠再次送來消息,濟州金軍只有不到三千人渡過大野澤,從梁山北邊的銀山附近,狼狽渡濟水而去。

得知這個消息,楊叢義心下大定。

濟州這支三萬多人的金軍大半折損於大野澤中,餘部北逃,濟水以南、興仁府以東已經沒有金軍,宿州、興仁府、徐州、濟州、沂州、濟南、泰安等地,終於徹底連成一片。

若完顏亮不能剿滅遼陽的完顏雍,召集大軍南下,以他目前部署在汴京周邊的兵力,恐怕再難進入濟州、徐州。

等宋軍收復濟州、歸德府,經營一兩年,局勢穩固,完顏亮即使滅了完顏雍率軍南下,也無濟於事,大宋要恢復中原,指日可待!

同一天,濟州傳來消息,李顯忠領軍一萬進駐濟州城,並派遣參軍手持東京、河北招撫使手令,北上東平縣,接觸山東義軍,希望說服義軍前來濟州,投奔宋軍,共抗金人。

殘餘金軍北渡,李顯忠領軍入駐濟州,潘誠在嘉祥、梁山便無必要駐守大軍。

於是楊叢義下令將他的一萬六千兵力調回興仁府附近,梁山、嘉祥、鄆城各駐兩營兵力,敵方金軍從北方南下襲擾。

潘誠率軍來到興仁府後,加上招募的行軍和各地前來投奔的義士,宋軍在興仁府的兵力很快達到六萬餘人。

八月初七,袁華奉命率軍三萬圍攻曹縣,駐守曹縣的金軍避不出戰。

八月初八,歸德府派兵一萬馳援曹縣,被宋軍擊敗,退回歸德府。

八月初九,陳州蘇仲率軍攻取歸德府柘城縣的消息傳到興仁府。

八月初十,亳州薛望率軍攻取歸德府下邑縣的消息傳至興仁府。

八月十一,楊叢義命袁華分兵兩萬繞曹縣而過,直逼歸德府,命薛望率軍進逼虞城,命陳沖率三千精武軍奔襲民權、寧陵,截斷汴京方向與歸德府的聯繫,直接打通柘城蘇仲與曹縣袁華之間的聯繫,共擊寧陵。

八月十三,陳沖率軍奔襲民權,守軍閉城不出,沒有強攻,轉而奔襲寧陵,寧陵封閉城門,宋軍未得戰果,遊奕于歸德府與寧陵之間,截斷兩地之間的消息。

八月十四,陳沖入柘城,面見陳州都統制蘇仲,請他分兵北上,攻取寧陵,對歸德府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八月十五,蘇仲分兵一萬北上寧陵。

同一天,袁華率軍兩萬抵達寧陵城下。

八月十六,柘城一萬宋軍在寧陵城下與袁華軍匯合。

當晚子時,寧陵守軍忽然棄城西逃,陳沖領精武軍隨後追殺二十里,殺敵千餘,宋軍收復寧陵。

八月十七,聞知寧陵丟失,當晚歸德府留守率兩萬五千金軍連夜由城北出城,從曹縣與寧陵之間,撤往民權。

八月十八,薛望破虞城,領軍直入歸德城,宋軍收復歸德府。

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681章 交底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557章 開羅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86章 夜半鬼叫第787章 投降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31章 鳳凰村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86章 夜半鬼叫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5章 誘餌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602章 挑戰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1章 挑花眼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48章 成親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9章 虐菜無情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99章 燒光了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122章 爭議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45章 合圍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657章 獻城第255章 分頭準備
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681章 交底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557章 開羅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86章 夜半鬼叫第787章 投降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31章 鳳凰村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86章 夜半鬼叫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5章 誘餌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602章 挑戰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1章 挑花眼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48章 成親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9章 虐菜無情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99章 燒光了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122章 爭議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45章 合圍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657章 獻城第255章 分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