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一拍兩散

楊叢義這番話一說,議事廳內衆將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壓力瞬間轉移到他們的身上。

是跟頂頭上司都統制劉汜走,投靠文官集團走捷徑,還是留在城中,跟大宋樞密使兼北伐大元帥楊叢義一起,通過北伐戰功獲取功名?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局,不同的命運。

這個問題他們本該好好考慮,好好選擇,然而,劉汜、楊叢義給他們考慮的時間並不多。

劉汜已經跟楊叢義撕破臉,站到了他的對立面,言語上的反駁已經沒有意義,誰能固安城中拉走的人多,誰便是勝利者。

“你們都好好想想,投軍入伍是爲了什麼,拼死拼活不就是爲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嗎?要是命都沒了,一切都沒意義。今天跟我劉汜走的,以後有我一口吃的,就肯定不會少了你們的,今天是兄弟,永遠是兄弟!是兄弟就跟我走!”劉汜環顧一衆將官,高聲喊道。

是去是留,終究是要做出決定的,劉汜不會等他們太久。

很快便有將官站起身來,朝劉汜擡手道:“大人,末將追隨大人!”

“好!”劉汜道一聲好,走過去擡手拍了那將官肩膀。

而後環首四顧,目光從其他人臉上掃過。

萬事開頭難,一有人帶頭打破僵局,後面的跟隨者馬上出現,他們紛紛起身站劉汜。

不多時,議事廳內將近一半將官站起身來,表示要跟劉汜走。

而剩餘的將官不知是還沒考慮清楚,還是決心留在前線,他們雖坐立不安,卻始終沒有站起身來。

楊叢義靜靜的看着廳內的一切發生,他沒有阻止。

該說的話,他已經說過了,北伐需要的是能打仗、敢打仗的部隊,而不是貪生怕死、破壞大局之輩,不願意的打仗,還說怪話影響軍心穩定的人,與其把他們留在前線,倒不如早點把他們趕回後方去。

劉汜想帶人走,正可檢驗軍中將官立場和心性,他能帶走的,必然不能爲北伐所用,而留下來的,不論實力如何,至少能爲北伐出一份力,原爲北伐盡一份心。

另外,劉汜帶人離開,破壞北伐大局,還可順理成章的將文官集團安插進來的一些人趕出去,就連皇帝恐怕都不會站在他們那邊。

不敢打仗、打不了仗的將帥扶植起來又有何用,他們配不上趙昚的壯志雄心,趙昚不會站手握重兵的楊叢義,更不會站劉汜這樣投靠文官集團的將領。

“還有人要跟我走嗎?機會只有一次,一旦錯過,就不會再有了。”劉汜看看站起來的和沒站起來的將官,挑釁似的看了回頭看了楊叢義一眼。

劉汜等片刻,見無人起身,便一揮手道:“走,回濟南府!”

“好走不送。”楊叢義淡淡的說了一句,內心深處甚至有了一絲輕鬆與興奮。

劉汜帶人大步離去,對立消失,議事廳內的氣氛頓時一輕。

“既然你們肯留下來,就說明你們還是想打仗,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不是靠投靠別人賞飯吃,這很好。只要你們的勇氣還在,我就能帶你們建功立業。取燕京不過是第一步,取整個燕雲十六州也在計劃中。燕雲之外還有廣闊無邊的土地,皇上有雄圖大志,大宋的疆域終將無邊無際,你們將來也有獨自領兵開疆拓土的機會!”

楊叢義站起身來,走進議事廳正中,有意拉近與將官之間的距離。

“現在,請你們明確告訴我,願意不願意隨我攻克燕京城?”

楊叢義的話在議事廳中迴盪,將官有些仍在糾結,有些蠢蠢欲動。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一個年輕的將官起身擡手,語氣堅定。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

“末將願追隨大帥建功立業!”

......

一人起頭,衆人相隨。

片刻之間,衆將官紛紛表明心志,都誓言願追隨楊叢義在前線建功立業。

能有一半人留下,楊叢義心中稍感安慰,隨即結束議事,命他們各自回去安撫將士,確保他們不因有軍隊離城而去,而影響軍心士氣。

待將官們領命離去,楊叢義馬上派人將兩道軍令分送通運大營和潮白河大營,令他們務必攜手,不得擅離營地。

當天下午,劉汜帶領一萬多人離開固安城,往永清縣而去,準備借道修整之後,南下濟南府,自不必再提他們。

就在他們離開之後的當天晚上,楊叢義召集固安城內,包括精武禁軍在內的全部將官,於議事廳內商議反擊之計,並藉此統一將官們的北伐思想,穩定軍心,提振士氣信心。

由於劉汜帶着他的心腹和追隨者離開,軍中主要指揮軍職出現空缺,將官們滿心期待楊叢義會不會突擊提拔給他們升職,可楊叢義至始至終都沒有提起過此事。

很明顯他對這支軍隊在目前的情況下是否有戰鬥力持懷疑態度,他要親自指揮。

果然,在當晚聚將議事結束之前,楊叢義便宣佈了一個命令:此次作戰,他將參加戰鬥,並親自指揮,此戰結束會從軍中挑選合適的將官充任此軍副都統制、都統領、副統領等軍職,作戰勇敢、靈活、眼中有大局的人,方纔有提拔任命的機會!

衆將官得此承諾,不由得摩拳擦掌,心底烈火頓生,同時又有些擔心與憂慮,暗自琢磨,哪些人會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他們從南方來,這些年打仗的機會不多,縱使北上好幾個月了,也沒有遇到機會真正的跟敵軍拼上一場,所以他們自己究竟有多少戰鬥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更別說旁人。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楊叢義沒有匆忙在他們之中挑選將官擔當大任,須得打上一仗,經過磨練之後,才能看清哪些是可造之才,哪些是可用之將。

第二天開始,全軍整頓軍紀,各部就在城中有限的場地之內開始操練軍陣,重塑軍心。

與此同時,楊叢義親自派遣哨探出城搜索金軍和附近各路北伐軍消息,並將他已來到固安縣城的消息分送潛伏在燕京地區的秘諜司、通運大營和潮白河大營。

金軍出動一次便擊潰了大宋北伐軍刺蝟河大營,獲得衆多糧草物資,並通過這一戰嚇退五十多裡外的海子村大營宋軍,又白撿一座完整的大營和裡面來不及帶走的許多物資,頓時士氣大增。

燕京城內,無人不知,大宋此次北伐集結了四路大軍合圍燕京城,四座大營從西南到東北方向以弧形設置,封鎖了燕京城東面和南面的平原地帶,各大營距離燕京城最遠也只有五十多裡,每座大營都有三四萬人,若宋軍再進一步進逼,金軍便只能全部撤進燕京城內,如此一來,金軍雖有戰馬,卻要喪失全部作戰優勢。

這一次宋軍北伐不同以往,他們了集結幾十萬兵力,一副不破燕京誓不罷休的架勢,想來就讓人做噩夢。

所以在北伐軍攻陷平州、來州,而後四路合圍燕京初期,整個燕京城內外都充斥着悲觀氣息,他們認爲即使在宋軍強大的衝擊下守住燕京城,他們將要付出的代價也是難以承受的。

但一切都隨着金軍一次大膽的出擊,擊潰刺蝟河大營宋軍而便的不同。

刺蝟河一戰之後,金軍認爲他們找到了擊破大宋北伐軍合圍燕京城的有效辦法,那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以騎兵快速運動的優勢,攻擊其中一路,成則進,不成則退!

就在他們拿下宋軍刺蝟河大營,將獲勝的戰報飛馬送回燕京留守府,接着策劃如何對附近的海子村大營發動攻擊之時,卻探查到海子村駐守的三四萬宋軍匆忙撤退的消息。

初時,金軍統帥還以爲海子村宋軍撤退是宋軍有意設置的陷阱,是空城計,想以此重創他們。

但他們一連探查了三天,並未發現海子村附近有宋軍埋伏,正疑惑間,又得到五十里外固安方向探到的消息,這才知道海子村確實不是宋軍設下的陷阱埋伏,而是宋軍真的撤退,跑回了固安城。

向來謹慎的金軍統帥綜合幾方面得到的確切消息之後,方纔判定宋軍放棄了海子村大營,於是隨後派出兩萬將士將海子村完整的宋軍大營據爲已有,並接收了營內的全部糧草物資。

繼刺蝟河大營之後,金軍不費吹灰之力,不費一兵一卒,便將留有大量物資的宋軍第二座大營佔了去。

至此,來勢洶洶的四路大宋北伐軍,五天之內便有兩路撤退,丟棄無數糧草物資,其中一路還遭遇重創,可以說燕京南面來的宋軍已然潰敗。

WWW.ttκa n.¢Ο

受此鼓舞,留守府內士氣大增,金軍上下戰意洶涌,似乎再有一擊便可徹底擊潰此次重兵集結而來的宋軍,破滅宋軍的企圖,甚至還能憑藉他們自己收復平州、來州,打通與錦州、遼陽府的便捷通道。

燕京城內外,從留守到吏員,從金軍統帥到普通士兵,他們心中因懼怕宋軍合圍而步步後退產生的恥辱感,隨着短時間內擊退兩路宋軍,很快就傳化成了滔滔不絕的戰意,從上到下,狂熱無比!

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8章 切磋試技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27章 傳言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156章 領回教訓歷史背景第47章 升官第55章 衆怒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74章 演技逼真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70章 機會來了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432章 召集令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9章 不速之客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57章 前門寺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81章 重生第26章 跑商去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99章 燒光了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2章 成功營救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357章 銀子買錯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120章 遇襲第99章 燒光了第56章 定計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398章 驍騎軍第388章 分歧仍在
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8章 切磋試技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27章 傳言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156章 領回教訓歷史背景第47章 升官第55章 衆怒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74章 演技逼真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70章 機會來了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432章 召集令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9章 不速之客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57章 前門寺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81章 重生第26章 跑商去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99章 燒光了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2章 成功營救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357章 銀子買錯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120章 遇襲第99章 燒光了第56章 定計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398章 驍騎軍第388章 分歧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