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太學辯議(七)

楊叢義趕緊回道:“沈兄此論繆矣。農業立國當然無可挑剔,無農不穩,無糧不安,沒人可以動搖。但三百六十行,士農工商,正常國家缺一不可,農民可種地亦可種桑,地有南北,山有高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間能種茶,平原良田可得糧,種糧者要喝茶,種茶者要吃糧,互通有無,必有回易,否則你讓山間種水稻,當年就餓死,平原種茶三五年方有一口,一場大水,樹死葉枯,回易方能山間種茶有糧吃,平原種田有茶葉。絲綢瓷器更是如此,若良田山地全種糧,沒有絲綢布匹與瓷器,必然衣不蔽體,以手抓飯,此等情景,便是野人時期。

故回易之道,乃互通有無之道,能使種糧者精於種糧,種桑者精於養蠶產絲,種茶者精於炒製茶葉,燒瓷器者精於燒製精美瓷器,織工精於織造,船工精於造船,廚師精於做菜,博士精於教授,業精於勤,貴於專,因有回易,一巧可獲千利。

回易雖利潤豐厚,然一兩茶葉百錢千錢,不見天下人全去種茶樹,一盤雕花點心三五貫,不見天下人全去做廚師,一套官窯瓷器五貫十貫,也不見天下人全去燒陶瓷,凡此種種,不再列舉。沈兄言回易一起,百姓逐利,田地荒蕪,無人種田,無糧可吃,實在荒謬之極,此言休提!”

秦淼道:“楊兄方纔言說,海船一啓,兩年可賺錢千萬貫,秦某實不敢信。想我大宋,雄踞東方沃土,繁盛之時,也算地域廣闊,物產豐足,一年稅收不過萬萬貫而已,想那南方海島,蠻夷小國,蠻荒之地,不遵禮儀,衣不蔽體,如何就能從他們那裡得錢千萬貫,楊兄誇大其辭,秦某實不敢信。想必在座諸位,心中也多有疑問,還請楊兄加以細述。”

他忽然醒悟,回易之論,自然論不倒人,如何回易卻是重中之重,未曾聽對方提及,當有一問。清丈田畝之策被辯駁,難以施行,回易豐盈國庫之論,也不是輕易就能施行。

楊叢義道:“秦兄有所不知,這天下廣闊無邊,以大宋地域之廣博,也不及天下百分之一。東有倭國與高麗,中原歷來不放在眼裡,他們地域雖小,但千百年來積累黃金白銀無數。西南大理,建國多年,也算富足,順南沿海而下,有一大國,秦漢之時,稱爲安南,漢時設立安南都護府,此時獨立成國,已經一統半島,稱爲吳哥王朝,亦稱高棉,地域比起目前的大宋也不小多少,土地肥沃,無糧之時,隨時隨地播種,就有收穫,不愁吃喝,王朝仿中原華夏,立國已久,大城亦有多座。

再向南,古稱爪哇,現爲三佛齊國,海島遍佈,物產豐足,從羣島間海峽西去,有大陸唐時稱天竺,在西域吐蕃諸部南部,吐蕃苦寒,而天竺溫熱舒適,而今化爲十多個小國,互不統屬,各有城池,亦是豐饒富足,繼而往西有吉爾王朝,北接吐蕃與西遼,此地歷史久遠,已富饒千年,漢朝之時與西域都護多有接觸。再西便是阿拉伯帝國地域,唐時稱黑衣大食,此時已與天竺一樣,化爲幾十個小國,此地中心區域稱兩河流域,豐饒異常,強盛之時堪比漢唐。

由此往南有一大片土地,北部稱埃及,地處尼羅河流域,曾建立埃及帝國,強盛不下漢唐,如今雖不如往昔,但依然物產豐足,金銀遍地,大陸南部無從探索,不知有多廣闊。埃及北部有一強盛帝國,至今已存在千年,號稱羅馬帝國,地域廣闊,繁盛無比,由此往西有小國無數,水路尚不能連通,不知國名。以上富饒之地,海船俱能到達,亦早聞漢唐之名,因大唐滅亡,諸地與東方華夏失去正常聯繫,但仍偶爾有人不顧艱難險阻,駕船遠航,來到他們心中神聖的東方聖土。

漢唐之時,東方絲綢瓷器,從西北陸路西去,已是西部諸國王公貴族,不惜重金搶購之物,如今陸路爲夏國遼國所阻,若能開海上絲綢之路,大宋一船茶葉瓷器絲綢,便能換回一船金銀,還可回購香料奇珍之物,回到大宋,又能換取銀錢無數,百艘商船兩年來回一次,賺取千萬貫,完全不成問題,不肖幾次,府庫豐足,大宋再次強盛,也指日可期。不知諸位,以爲如何?”

秦淼道:“秦某雖不知楊兄所言西域諸國,是否確如其是,歷史悠久,國家富足。但出海一次就需兩年之久,不說茫茫大海之上,就是在太湖上泛舟,也難辨東西南北,如何就能讓海船走兩年之久,而不會迷失方向?想那西域諸國,無人去過,海上商船也不會走太遠,安南乃華夏故地,不算太遠,海船能到安南之南,尚有可能,若說能從海路到天竺,再到黑衣大食,秦某不敢相信。聽聞海上廣闊無邊,海船東去倭國就需一月之久,海上一無所有,極易迷失方向,南下回易,聽起來能獲利豐厚,但路途遙遠,不辨東西,實在難以施行。”

楊叢義笑道:“諸位有所不知,海上亦有海圖,可知方位,況且有一利器可辨方位,那便是針盤,不論在何時何地,指針永遠指向南方,有了針盤,不管是在大漠草原,還茫茫大海,都能隨時知道方位,此乃大宋獨到的創造與發明,不知道諸位是否有耳聞?”

秦淼道:“未曾聽聞有這等物件。沈兄可曾知道?”

沈縉搖頭道:“沈某也未曾聽聞。”

楊叢義笑道:“不知諸位可知沈括其人?”

見無人應答,想必應是無人知曉,便接着說道:“沈公與沈兄同宗,曾在元豐年間在西北出任知州,駐紮邊境,抵禦夏國,他著有一書,曰《夢溪筆談》,在書中便描述了針盤的製作方法與特性,辨別方向十分好用。沈公出生之地就在此處,臨安錢塘縣,辭官之後隱居在鎮江,距離沈兄不遠,若有機緣可去看看,查證一番。”

秦淼聞聽此言之後,又道:“縱使真有針盤能在海上指明方向,但海船出海一次兩年之久,滿載貨物,船亦沉重,海船遇風觸碰礁石,在所難免,縱使用木結實,一經觸碰,還是會當即破損,一旦海水涌入,瞬間就會沉入海底,船上的絲綢瓷器俱損,不但不能回易賺錢,也許還會虧的血本無歸,楊兄可曾想過這個問題?”

楊叢義道:“海船出海,觸碰礁石在所難免,船有損傷也很正常,只要不是受損嚴重,斷爲兩截,仍然可在海上航行,等到合適停靠之地,再做修補,並不會影響海船繼續前行。”

秦淼道:“楊兄此言不對。今年六月,我泛舟太湖,親眼所見一艘船觸礁破損,不肖多時,那船便沉入湖底。楊兄何言,受損不重還可航行?一旦破損進水,則此船必沉。”

楊叢義解釋道:“秦兄有所不知,湖上小船與海船建造方法大有不同。海船高大,一般艙底會分成十多個相互不通的隔間,再注滿淡水加以封存,此爲壓艙水,其目的有三,一爲海船高,不以重物壓艙使船下部分入水,極易被大風吹倒顛覆,二爲各艙隔斷,即使觸礁破損,海水涌入,也在一個隔艙之內,對其他隔艙並無影響,且隔艙上部密封,水不能漫入,其三遠洋航行,數日數月不能停靠,海水苦澀,無法飲用,艙底的隔艙水,便是船上人員的飲用之水。

此等造船方法,再海邊造船廠,已有使用,此法名叫水密艙法。以此等方法建造的船隻,十分耐用,即使破損嚴重,只要不沉,一經靠岸,就能修好之後繼續使用,在海上用此船最爲方便,不易折損。故秦兄之憂慮,不足爲懼,海船出海,不免損傷,但絲綢瓷器,不會有失,亦不會血本無歸。”

秦淼道:“水密艙法?有這等方法?當日在太湖,眼見船沉,也未曾聽人說起,莫不是楊兄,編造之語?”

楊叢義笑道:“秦兄高看楊某了,此等方法與智慧,我所不能及,俱是造船工匠的智慧。秦兄若不信,可親自出海一趟,一探究竟。”

“多謝各位的精彩辯論!”方騰等待了許久,及時上場插口,打斷辯議。

他向場中四人笑道:“秦兄、沈兄、楊兄、湯兄,四位幸苦。感謝四位帶來的精彩辯論,真是讓人大飽耳福,欲罷不能,無奈日頭偏西,時辰不早了,真是可惜。再次感謝四位帶來的精彩辯論!”

四人向圍觀衆人行禮之後,各自退場。

衆人對楊叢義與湯鷽的身份很是好奇,不由的紛紛扭頭觀看,看得湯鷽很不好意思。

方騰站在場中,當即宣佈:“多謝各位捧場,積極參與,今日策論辯議,圓滿結束。六場辯議文采飛揚,精彩紛呈,明天必能傳遍臨安,使諸位揚名!再次感謝各位參與,今日之辯論,到此結束。”

湯鷽受不了別人好奇的眼光,辯議方一宣佈結束,趕緊與楊叢義一起,快步離去。

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398章 驍騎軍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71章 遼陽府第69章 以槍結緣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123章 送別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305章 地道第27章 傳言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89章 目的達成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792章 放權第513章 當有作爲歷史背景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616章 破局第35章 誘餌第43章 埋伏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58章 青石崖第282章 宣威軍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459章 從軍歌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786章 出路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54章 出發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9章 不速之客第108章 規矩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57章 前門寺第341章 報到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8章 繼續查探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501章 回家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93章 再會故人
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398章 驍騎軍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71章 遼陽府第69章 以槍結緣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123章 送別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305章 地道第27章 傳言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89章 目的達成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792章 放權第513章 當有作爲歷史背景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616章 破局第35章 誘餌第43章 埋伏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58章 青石崖第282章 宣威軍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459章 從軍歌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786章 出路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54章 出發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9章 不速之客第108章 規矩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57章 前門寺第341章 報到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8章 繼續查探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501章 回家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93章 再會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