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當有作爲

一個多月後,紹興二十四年六月,一條政令傳出臨安城,飛赴軍州各府。

政令明確,除稻米、小麥、銅錢和鐵之外,一切物產如數繳納賦稅後,皆可對外貿易。

隨同這個政令,還有兩個小道消息先後從臨安傳向各地。

第一個消息是籤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史才被免職,御史中丞魏師遜取而代之。第二個消息是前年出海的遠洋回易船隊回來了,前隊已到瓊州,不日即到廣州。

等這些消息傳到千里之外的興化軍莆田縣,已經到了七月。

臨安朝局有何變化,楊叢義並不是很關心,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軍州通判,不管怎麼變,對遠在沿海的他,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爲他早已遠離政爭中心臨安城,不礙眼,就不會招人嫉恨。

朝廷取消一些物品對外貿易的限制,倒是讓他很高興,儘管比他上書時間晚了好幾個月,儘管沒有另設一司專營,至少皇上還是參考了他的建議。

通過這一件小事,他也明白了,大勢不可逆,就不要去直面硬抗,得從側面着手,要從一點點小事開始,能改一點是一點,積少成多,終有一天可以悄無聲息的撼動大局。

既然朝廷已經下令放開外貿限制,允許商賈對外貿易,興化軍處於泉州與福州之間,海岸線不短,港灣也不少,那就有條件發展海運,發展海外貿易,如今知軍大人不管事,他這個通判便大有可爲。

於是通判衙門連下三條政令,一是修整拓寬興化軍轄內官道,二是營建附帶倉庫的大型港口,三是嚴厲打擊轄內盤踞山頭的匪盜。

修整官道、打擊匪盜都算是常規事項,對各州各府來說都是必做之事,徵調民夫徭役都有律法可依,唯獨營建港口難以推行。

因爲營建港口不是興化軍這等地方官府的職責,沒有朝廷的政令和律法支撐,別說徵調民夫,就連一衆地方小吏都不願出力,在他們看來通判大人就是瞎折騰,況且通判三年一任,換個新官,政令一變,花的什麼功夫都是白費,是以他們能推就推,不是說沒人,就是說不會。

楊叢義拿一衆小吏也沒什麼好辦法,逼迫不成,難道還能殺他們不成?

畢竟主政地方的經驗不足,他沒心思跟一幫小吏鬥,也不想跟他們鬥,徒增煩悶而已。

幸好他最近幾個月跟賦閒在家的孟大人往來頻繁,一有難事難以想出好辦法,便會去向孟大人請教。

但對營建港口之事,孟大人卻表示愛莫能助,因他沒有這樣的經驗,也沒做過這等只利商賈不利民的事。

“只利商賈不利民”,一語點醒楊叢義。

營建港口確實是爲商賈提供便利,而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看不到對他們自己有任何好處,既然對他們沒好處,朝廷又沒有明文規定必須營建港口,他們自然不想出力,一旦強徵,膽子的百姓在地主鄉紳鼓動下,很可能會鬧事,到最後不免鬧個不了了之。

既然營建港口是爲商賈謀利,那這港口就該有官府和商賈共同營建纔是,可商賈們憑什麼要出力或是出錢呢?他們從福州、泉州出海不行?

楊叢義思慮一番之後,請孟大人轉告拉他一起做生意的商賈,如果有商賈願意出錢協助興化官府修建港口,港口建成之後,讓他們十年之內免費使用港口倉庫,免費使用一個泊位,出資五千貫可以免費使用一個泊位,出資一萬貫可以免費用兩個,以此類推,出的錢越多,可以免費用的泊位越多。

孟大人沒有親自參與經商貿易,不解港口倉庫和泊位對外貿的意義。

楊叢義告訴他,如今大宋對外貿易的對象不外乎北方的金國、高麗,東邊的倭國,還有南洋一帶的國家,商船來去都必須要靠風帆,一般都是順風來,順風去,受海上風向限制,一年順利回來一次就不錯了,商賈要想賺大錢就只能用大船,大船才能裝載更多貨物,出海一趟才能換取高額利潤。

而大船停泊就必須要優良深港,不然大船就只能停在離海岸十幾丈遠的海上,上貨卸貨十分不便,而且海上漲潮落潮大潮小潮難以預料,船不是會漂走,就是會擱淺,很危險。

孟大人勉強聽明白了,但跟他有接觸的商賈幾乎都沒有做海外貿易的經歷和意向,他們幾乎都是直接在海邊把貨物交給外商,他們沒有商船,似乎也不需要出海,對於商賈們會不會出錢,他是沒有信心的,因此沒向楊叢義做任何保證,只說他找人試試。

對此,楊叢義其實也沒抱太大希望,出海雖然很賺錢,但也很危險,能安安穩穩的賺錢,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出海闖蕩。

但港口必須要建,這是他作爲興化通判取得政績的絕佳機會,畢竟這個地方太小,又夾在福州與泉州之間,不拼一把,根本翻不起大浪,若明年通判任期結束,興化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說不定他就要待官在家了。

所以,楊叢義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請孟大人出面幫忙,用他的關係拉攏商賈出錢,另一方面,他給身在劍蒲的湯伯父送去了一封信,邀請他來莆田商議一樁大生意。

幾年沒聯繫,湯家現在的藥材生意應該已經做的很大了,他們有些掌櫃、夥計參與過遠洋回易,知道外海貿易有多麼豐厚的利潤,作爲幕後大掌櫃,湯父肯定更清楚,不會不心動,只要有機會,對商人來說,誰會嫌錢多呢?

半個月後,楊叢義再次登門孟府,孟大人無奈的告訴他,沒人願意出那麼大的價錢幫官府修建港口,有些商賈的話,他如實轉告了,幾乎所有商賈都說他們不出海,也用不上商船,即使有商船,海邊廣闊無邊,哪兒不能停船,完全沒必要花錢買一個停船的地方。

孟大人盡力,沒有出過海的商賈眼界太小,楊叢義也怪不得他們,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湯鷽父親身上,但願他能拿出一筆錢來,不然營建港口的計劃就要黃了,朝廷這番利好政策,興化抓不住,他也跟不上。

在飯桌上,楊叢義依然憂心忡忡。

“夫君,你最近是怎麼了,愁眉苦臉的,楊家有後了,你都不能高興點?”

清塵給夫君夾了菜,口中忍住不埋怨道。

一聽這話,楊叢義趕緊舒展眉頭,目光一轉,而後問道:“蓮兒哪兒去了,她怎麼不來吃飯?”

“出去一趟,是不是被哪個漂亮的小娘子勾引了?我剛不是跟你說了,蓮兒最近胎動的厲害,就讓她回屋躺着了。”

清塵看向夫君的目光越加懷疑,最近幾個月他去孟府的次數越來越多了,芸娘也時不時的往這兒跑,一個尚未婚嫁的女子在夫君面前一點也不害臊,他們之間或許真跟姐妹們猜測的一樣,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嗯,是該讓她適當休息,不過該活動的時候,還是要讓她在院子裡走動走動,走一走身體才能好。另外,該買的補品就買,別太節省。”

楊叢義低頭吃飯,目光躲閃。

“還要你說啊,我早就給蓮兒準好補品了,一直在吃着呢。”

清塵一見夫君躲閃的模樣,越發覺得他心裡有鬼,跟芸娘定然有不同尋常的關係。不過現在蓮兒已經有孕在身,她在家裡的地位越發穩固,要是蓮兒爭氣生的是個兒子,她就更不用擔心了。

況且芸娘還是官宦千金,縱使她不嫌棄進楊家做小,孟大人就會讓她嫁嗎?

顯然不可能。孟大人雖然賦閒在家,可他還沒到要把寶貝女兒嫁給下官做小的地步。

清塵心裡、嘴上雖然會有些許猜疑和嫉妒,但她自始至終都會芸娘沒有絲毫擔心和戒心,因爲她知道芸娘根本不可能進來做小,而她只要謹守婦道,不做出格的事情,夫君肯定不會休她,而她就永遠是正妻,即使她沒有好出身,沒有好背景。

只要律法和綱常秩序不變,正妻在,側室寵妾永遠不可能扶正,否則自有律法制裁,輕則判離,重則入刑,對官員的懲罰更重。

歷來底層學子,通過科舉取士走上仕途,只要之前未娶,他們所娶的正妻都是身份和家世俱佳之人,岳父泰山的權勢比他們不知道要高上多少,許許多多的女婿終其一生也達不到岳父的高度,但那些高官顯貴就願意把女兒下嫁給年輕又無權勢的進士,只有形成地位上的差距與壓制,女兒出嫁之後在夫家纔有底氣,女婿纔不敢隨便納妾休妻。

正因爲如此,不少娶了大官千金爲妻的官員,終其一生不敢納妾,不敢另娶,甚至有些人喪妻之後,還不敢續絃,因此有不少大官因爲妻妾很少,到最後盡然沒有留下子嗣,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更是不在少數。

據傳,當朝宰相秦檜便是如此,因爲他早年尚未發跡之時娶了家世遠超於他的王氏女爲妻,因王氏善妒,秦檜未敢再娶任何妻妾,而王氏又不能生育,便只能領養一子,便是秦禧。

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28章 隱情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571章 遼陽府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527章 總管府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786章 出路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27章 傳言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97章 交換第39章 虎頭巖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7章 來龍去脈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02章 武學第582章 密令第510章 一家人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122章 爭議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653章 奪城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41章 報到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786章 出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55章 衆怒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390章 另定契約
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28章 隱情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571章 遼陽府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527章 總管府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786章 出路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27章 傳言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97章 交換第39章 虎頭巖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67章 來龍去脈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02章 武學第582章 密令第510章 一家人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122章 爭議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653章 奪城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41章 報到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786章 出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55章 衆怒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390章 另定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