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賈涉之死(下)

同時他帶到萊蕪的還有近一萬五千人的李全的降兵,這些降兵基本上也都是京東人士,本來就對忠義軍這次內戰很不感冒,不少人覺得是李全的不對,所以絕大多數人在經過飛虎軍將士的遊說之後,都選擇了投入飛虎軍吃糧當兵,使飛虎軍兵力一下擴編到了兩萬多人,剃掉其中老弱傷病,改編爲萊蕪鎮守軍,飛虎軍總兵力還是達到了近兩萬餘人,成爲了一支京東不容小覷的精銳之師。

因爲在戰場上繳獲了李全大批軍糧,加上從日照鎮卸下的糧食,飛虎軍的糧秣基本上處於比較充裕的境地,所以很快京東一帶的人都知道了飛虎軍的伙食最好,每天趕到萊蕪縣投軍的難民都絡繹不絕。

這讓付大全又平白得了一大批青壯,大大充實了他的力量,而爲了他轄地的發展和穩固,劉成義建議付大全不要全力擴軍,要充分利用這些投奔他們的難民,分發給他們土地讓這些人在他們轄地進行屯田,恢復他們轄地的農耕經濟,爲以後的糧食自給自足打下良好的基礎。

付大全當即採納了劉成義的這個建議,將大批投奔他的難民編爲屯田軍,制定土地令其進行耕作,並且制定了農閒時屯田軍要參加軍事訓練的制度,摒棄了南宋的募兵制,在他的轄地之內,推行屯田制,較好的解決了眼下他們軍事和農耕的矛盾,既保證了軍隊的兵員,又促進了當地遭受嚴重打擊的農耕經濟,爲他們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他還將海州的將作軍調至了萊蕪,在這裡進行生產活動,因爲萊蕪富有鐵礦資源,飛虎軍到了萊蕪之後,便迅速的將當地鐵礦收歸飛虎軍所有,初步壟斷了萊蕪的冶鐵業,爲以後的發展也奠定了基礎。

在完成了對降兵的整編之後,付大全在萊蕪進行了爲期半個月的整訓,這些降兵以前也都經過李全軍一定的訓練,所以不能算是菜鳥,一般的陣仗也都經歷過,所以對他們付大全還是採用老辦法,就是整日灌輸他們服從的意識,因爲在臥虎莊的時候,高懷遠曾經告訴過他們這些人,爲兵者,無需他們有太多思想,只要學會無條件的服從,就算是好兵,一支軍隊的素質高下,不是看這支軍隊的兵卒個人本事多大,而是看他們對命令的服從意識的高地決定的,當兵的只要服從軍令,那麼作爲將領,便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反之即便兵員素質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付大全嚴格遵守這個練兵的方法,治軍非常嚴格,同時又保證賞罰分明,很快原來的一幫烏合之衆,在接受了半個月時間嚴酷的訓練之後,精神面貌立即煥然一新,列陣之後,軍中立即便透出一種殺氣,基本上做到了令行禁止,整體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於是付大全也按照當初和彭義斌的約定,率軍出萊蕪,開始朝青州方向而去。

高懷遠捧着這份剛剛由揚州送來的詳細戰報,嘴巴有笑歪的趨勢,整個京東局勢的發展,和他們當初設想的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偏差,付大全和劉成義嚴格的執行了他們當初設定的作戰計劃,使李全在京東一帶吃了一個大憋,以至於實力損失將近三分之一還要多一點,所轄地盤更是被付大全和彭義斌兩軍攔腰截斷,形成了南北無法相顧的局面。

而且他從京中的渠道得知了德州的張林,在彭義斌和付大全完勝李全之後,立即派人和朝廷聯絡,打算重新歸順南宋,脫離蒙古人的羽翼之下,這個消息無疑對南宋來說也是個很好的消息,起碼使原來岌岌可危的京東局勢得到了緩解,李全也不敢再如以前那麼囂張了,而是對南宋這邊表示了臣服,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獲取南宋的糧餉支援,以期和彭義斌、付大全對抗下去。

整個京東路的局勢因爲此戰,發生了一個天翻地覆的逆轉,別人不清楚爲什麼,他卻比任何人都要明白這其中的緣故。

但是不好的消息是賈涉終於死了,賈涉辭職之後,已經獲得了朝廷的准許,但是在他尚未離任之前,金國再一次發動了對廬州的戰事,賈涉無奈之下,只得帶兵出征,趕赴廬州指揮抵抗金軍。

但是就在李彭大戰恩州的時候,賈涉的身體徹底垮了下來,未到廬州,便病死於軍中,消息這個時候已經傳至臨安城,在臨安城也引起了一定的震動。

於是在史彌遠的力推之下,許國終於得償所願,被朝廷提拔任命爲淮東制置大使,接替了賈涉,成爲了淮東乃至京東東路的一方大員。

對於賈涉之死,高懷遠心情頗爲複雜,因爲他這一兩年時間,仔細和紀先成研判過賈涉這些年在京東路的所作所爲的得失問題,像賈涉這樣一個在一無顯赫家世、二無功名在身,三無京中奧援之人,僅憑他自己的能力,便攀升至一方大員,成了南宋地位顯赫的一方制置大使,可以說這一路走來,付出的艱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此人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可以說和他靈活處理問題是分不開關係的,對於京東東路一帶的局勢,他曾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可惜的是最終他卻未能徹底達到替朝廷控制京東路忠義軍的目的,在後來對待京東路忠義軍的問題上,他出現了一些錯誤,最主要的問題便是他未能正合忠義軍的力量,不信任忠義軍的將領,始終想要採取分化的手段,令忠義軍內部矛盾重重,最後還沒有能控制住李全的野心膨脹,以至於釀下了禍端,使南宋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卻並未能真正控制住京東一帶。

所以說賈涉這個人即有功於南宋朝廷,同時也有過錯,他的所作所爲即推動了京東一帶的局勢,也阻礙了南宋對京東的控制,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賈涉,高懷遠對賈涉的評價卻是功過各半,對於他的死,高懷遠還是有些感到遺憾的,起碼賈涉死後,讓許國這個傢伙繼任,便不算是好事。

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77章 中計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30章 得以強援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5章 對簿前堂第268章 夫妻決裂第344章 地雷第21章 都作院第110章 亂局第18章 辭行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88章 人選第355章 巨餌第75章 分兵第264章 激戰第20章 軍器監第15章 李璮第14章 齷齪第322章 屠戮第74章 黃家之事第282章 受挫第208章 攻打相府第14章 趙與莒第84章 如此軍容第20章 兩難第71章 金廷第9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4章 剪除後患第123章 天子第347章 突圍第20章 名儒(上)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29章 死諫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52章 彙報第37章 功成第193章 密謀第251章 高郵湖大捷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章 驚天冤案第246章 回回炮第45章 新丁第6章 佈局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88章 懸案第358章 被圍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1章 鄉勇第76章 曬太陽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恩州之戰(下)第19章 啓程第73章 驍騎第88章 大失所望第155章 首次攻城第267章 四娘勸夫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102章 完勝第341章 渡口第343章 突擊第299章 小將建功第187章 暗劍第207章 決死第104章 決勝3第161章 接收第102章 決勝1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14章 賈奇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231章 水師第35章 特種行動第25章 弘武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35章 陣前顯威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26章 孤島第265章 重甲武生營第105章 毒花第108章 宵禁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8章 偃旗息鼓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54章 小勝一場第36章 悔
第84章 再返鄂州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77章 中計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130章 得以強援第40章 浴血孤城3第5章 對簿前堂第268章 夫妻決裂第344章 地雷第21章 都作院第110章 亂局第18章 辭行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88章 人選第355章 巨餌第75章 分兵第264章 激戰第20章 軍器監第15章 李璮第14章 齷齪第322章 屠戮第74章 黃家之事第282章 受挫第208章 攻打相府第14章 趙與莒第84章 如此軍容第20章 兩難第71章 金廷第9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4章 剪除後患第123章 天子第347章 突圍第20章 名儒(上)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273章 秋桐建功第13章 命中貴人第129章 死諫第38章 馬屁如潮(上)第52章 彙報第37章 功成第193章 密謀第251章 高郵湖大捷第158章 趙竑的悲哀第37章 胸無大志(上)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41章 掛帥出征第3章 驚天冤案第246章 回回炮第45章 新丁第6章 佈局第300章 功敗垂成第88章 懸案第358章 被圍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1章 鄉勇第76章 曬太陽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374章 背後一刀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恩州之戰(下)第19章 啓程第73章 驍騎第88章 大失所望第155章 首次攻城第267章 四娘勸夫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102章 完勝第341章 渡口第343章 突擊第299章 小將建功第187章 暗劍第207章 決死第104章 決勝3第161章 接收第102章 決勝1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14章 賈奇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253章 負隅頑抗第231章 水師第35章 特種行動第25章 弘武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35章 陣前顯威第16章 好勇鬥狠(上)第38章 馬屁如潮(下)第26章 孤島第265章 重甲武生營第105章 毒花第108章 宵禁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8章 偃旗息鼓第50章 兵發恩州(下)第54章 小勝一場第36章 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