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

養心殿裡面,人還不少。

內閣首輔溫體仁站在最前面,其餘的內閣輔臣,依次站在後面。

孫承宗和洪承疇也在這裡。

蘇天成在太監的帶領下,進入養心殿,看見這麼多的朝廷大臣,他有些吃驚,看來自己到京城來,不僅僅是慶功的事情,估計還有其他事宜。

不過,一路上,蘇天成已經有了這樣的準備,管他天崩地裂,我自巋然不動。

“臣河南府知府、江寧營指揮使蘇天成,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愛卿平身。”

看見蘇天成之後,朱由檢的臉上帶着微笑。

江寧營的表現,的確讓他感覺到安心,這次後金侵襲山海關、薊州一帶,朱由檢並不是那麼擔心,甚至沒有抽調江寧營到京城來護衛,也是覺得後金沒有打主意真正的進攻京師,按說後金還沒有那樣的實力,無奈朝廷裡面的大臣,特別是兵部尚書張鳳翼,非常着急,生怕出現意外,據理力爭,調遣孫承宗到了京師外圍,護衛京師。

孫承宗帶領大軍,還沒有趕到京師,後金就主動撤軍了,甚至沒有打一場像樣的戰鬥,這樣的情況是不多見的,朝廷大臣慶賀的時候,朱由檢並不是很高興。

江寧營剿滅了就如山西的流寇,最爲關鍵是活捉了張獻忠。

朝廷大臣已經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斬殺張獻忠,一種意見是招降張獻忠。

朱由檢想着聽聽蘇天成的意見,同時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徵詢。從江寧營發展的步伐,河南府出現的改變來看,事實擺在面前,朱由檢也在慢慢改變看法了,讓蘇天成在府州縣一段時間。確實有好處。

“蘇愛卿,江寧營剿滅五萬流寇,活捉張獻忠,這可是巨大的功勞啊,朕想着聽聽你的意見,如何處理張獻忠啊。”

“臣的想法。殺無赦。”

“哦,蘇愛卿說話很有殺氣啊,難道說不能夠給張獻忠一條活路嗎。”

聽見朱由檢這麼說,溫體仁很快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張獻忠若是能夠投誠。留在京城,不失爲明智之舉啊,張獻忠乃是流寇之中的重要首領,歸順朝廷,造成的影響是非同一般的,這對於其他的流寇首領,是一種震懾。皇上以慈悲爲懷,念着流寇本是我大明的子民,給他們一條生路,不願意過多的殺戮,相信衆多流寇,能夠迷途知返的。”

看見朱由檢微微點頭,蘇天成着急了。

“皇上,臣以爲此舉萬萬不可。”

“哦,蘇愛卿爲何有如此的看法啊。”

“臣有兩個方面的理由,張獻忠一定要斬殺。”

“第一。若是留下張獻忠,在朝廷爲官,會造成極壞的影響,張獻忠乃是流寇的重要首領,桀驁不馴。曾經在我大明延安府和邊軍呆過,都是因爲違反規矩,被驅逐出去了,此人的本性就有問題,造反以來,生性殘暴,而且屢次詐降,見風使舵,根本沒有原則底線,這等人,若是招降了,臣以爲,會造成一個錯覺。”

“凡是不聽命於朝廷,憑着力氣或者是丟棄原則,造反到一定程度的人,都能夠投降進入朝廷,這豈不是鼓勵那些不屑之徒,想方設法的造反鬧事,最終能夠進入朝廷嗎,放眼我大明朝廷官員,無不是辛辛苦苦讀書,參加科舉,纔有此前途的,或者爲我大明發展做出來重大貢獻的,此舉豈不是寒了衆人的心,也混淆了是非曲直。”

“第二,此舉明顯是養虎爲患。俗話說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方諸多省府州縣,遭遇災害,老百姓生活難以爲繼,此等情況之下,必然會引發一定的騷動,解決的辦法,臣已經說過,唯有朝廷和地方共同努力,致力於民生,改善百姓生活,方可讓老百姓安穩下來。”

“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和李自成之流,正是利用了這等的災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沒有飯吃,等着餓死,自然是要起來造反的,皇上也因爲這個原因,對流寇懷有憐憫和愧疚之心,曾經力主招降,臣以爲是不錯的。”

“可時局已經發生變化了,至今已經九年時間了,流寇肆掠,他們習慣於劫掠財物,甚至想着威脅我大明江山了,流寇的首領,享受到了權力,他們的認識,早就發生改變了,就是朝廷採取招降的政策,他們也是從有利於自身的角度出發,騙取朝廷的錢財糧草之後,繼續造反,臣斗膽了,若是真的想着招降這些流寇,除非是把江山讓給他們。”

養心殿裡面,非常的安靜,沒有人說話,這是因爲蘇天成說的太大膽了。

“綜上所述,臣以爲,對待流寇的首領,絕對不能夠輕饒,必須要斬草除根,臣一直都認爲,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忍,所以說,張獻忠必須要殺,不僅僅是張獻忠,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流寇的首領,都不能夠饒恕,必須要徹底斬殺。”

好一會,朱由檢纔開口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忍,說得好啊,這等淺顯的道理,朕都險些沒有明白過來啊。”

王承恩擡起頭,看了看蘇天成,眼神很是深邃。

“恩,蘇愛卿說的很是有理,這件事情,不要商議了,刑部擬出條陳來,朕看,就不要耽誤時間了,儘早斬殺張獻忠。”

張獻忠的事情,不是今日需要重點討論的事情,對江寧營的嘉獎,兵部擬出條陳,內閣決定之後,報請皇上御批,也就完事了。

所以說,朱由檢直接進入主題了。

“蘇愛卿,江寧營居功至偉,不愧爲流寇的剋星啊,朕很是欣慰啊,孫愛卿向朕和朝廷舉薦你,總領五省軍務,負責剿滅流寇,朕和內閣商議,認爲此舉還是不妥,孫愛卿德高望重,主持剿滅流寇事宜以來,穩紮穩打,流寇的活動範圍,大幅度縮小了,此次張獻忠深入山西,悉數被剿滅,想來今後一段時間,流寇不敢離開陝西了,從實際情況看,孫愛卿的決策是正確的,朕以爲,孫愛卿還是應該主持剿滅流寇事宜。”

“皇上聖明,臣資歷淺薄,難以擔當如此重任,臣願意在孫大人指揮下,儘自身能力。”

“好,朕就知道,你會如此回答的。”

蘇天成有些奇怪了,朱由檢說出來這番話,當然有深意,這是在幫助孫承宗,統一對五省軍務的指揮,包括江寧營,其實他也準備好了,江寧營服從孫承宗的調遣,畢竟江寧營是朝廷的軍隊。

“兵部向朕舉薦了洪承疇,朕考慮,讓洪愛卿進入江寧營,你看如何啊。”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一時間有些沒有反應過來,洪承疇曾經是兵部尚書,正二品的朝廷大員,進入到江寧營,能夠做什麼,難道做指揮使嗎,就算是做指揮使,也不行啊,品秩不夠,這樣的安排,顯然是不合適的。

不過,看朱由檢的意思,似乎下定了決心,自己沒有反駁的餘地了。

“臣服從朝廷安排。”

“呵呵,好啊,朕看,洪愛卿就到江寧營做監軍吧,依舊掛兵部尚書銜。”

蘇天成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終於明白朱由檢的意思了。

這裡面,首先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朱由檢對自己有些不信任了,原因很簡單,江寧營過於的驍勇善戰了,這樣的一支軍隊,朝廷當然是要牢牢的抓在手裡的,總是自己一個人指揮,有些不合適,再說了,朝廷裡面,肯定是有不少人建議的。

按照道理來說,江寧營的監軍,應該是從太監中間,派遣人選的,這樣朱由檢也放心一些,不過朱由檢沒有采取這樣的措施,說明總體上,還是信任自己的。

派出洪承疇做江寧營的監軍,有着很多的好處,洪承疇統領五省軍務,剿滅流寇的時候,還是遭遇到了一些事情,首先是流寇進攻中都鳳陽,要不是江寧營的抵抗,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接下來是朝廷大軍,遭遇流寇圍魏救趙的計謀,損失慘重,按說這等的情況下,洪承疇是要遭遇到重罰的,可皇上沒有追究,反而讓洪承疇做江寧營的監軍,洪承疇感恩圖報,一定會傾盡全力的。

此外,洪承疇本人可能也有這樣的想法,想着能夠進入到江寧營。

畢竟洪承疇是帶兵打仗之人,呆在朝廷裡面,反而沒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了。

電石火光之間,蘇天成下定了決心。

“臣遵從安排,洪大人德高望重,到江寧營之後,江寧營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戰績,臣也時常可以向洪大人請教的。”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這個微笑是很真誠的。

“好,好,蘇愛卿,你真的是顧全大局啊,朕看,兵部兩日之內,擬出條陳,江寧營戰功卓著,一定要重獎。”

離開養心殿的時候,孫承宗和洪承疇走在前面,蘇天成走在兩人的後面。

洪承疇對着蘇天成抱拳行禮了。

“蘇大人,老夫到江寧營,還請蘇大人多多照拂啊。”

“大人客氣了,下官一定會多向大人學習和請教的。”

“蘇大人,你太客氣了,老夫說的是真的,江寧營的驍勇,已經冠絕大明瞭,老夫主動要求到江寧營,就是想着多學習的。”

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121章 熱鍋(1)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94章 宿命論(3)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65章 劉鐵漢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52章 大度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995章 整合(3)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493章 宿命論(2)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0章 發榜(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章 交易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371章 探究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645章 部署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117章 秦淮河(1)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30章 連環計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117章 硬骨頭(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239章 鉅變第67章 歸屬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166章 迅雷(1)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59章 剿匪(1)第165章 劉鐵漢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65章 一團亂麻
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121章 熱鍋(1)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94章 宿命論(3)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65章 劉鐵漢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52章 大度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995章 整合(3)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493章 宿命論(2)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0章 發榜(2)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章 交易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371章 探究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645章 部署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117章 秦淮河(1)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30章 連環計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117章 硬骨頭(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239章 鉅變第67章 歸屬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166章 迅雷(1)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59章 剿匪(1)第165章 劉鐵漢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65章 一團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