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隨他去

但是李汝華這個戶部尚書越是越做越受氣,財政上的窟窿越捅越大,甚至到了李汝華無從應付只能亂抓藥方的地方,三次加派遼餉的主意就是他想出來並具體敲定的主意,

但是他實在沒想到山東與登萊地方居然膽大包天到這種程度,寧可玉石俱焚也不肯多犧牲一點地方利益,直接就卡住了遼東米豆供應,逼得兵部、餉臣以及遼東經略一再向他施加壓力。

“回頭把你們的官帽子全部摘了!”

李汝華不由惡狠狠地說了這麼一句,但是說歸說,他還沒有這樣的勇氣,現在遼東戰事可以說是急如星火,不能出任何亂子。

可是因爲每個月只供應一萬石米豆,遼東邊軍已經到了即將譁變的地步,自己再把登萊地方官員的官帽摘了,或許就會惹出大亂子來。

穩定勝過一切,和諧勝過一切!

“哎……”他不由朝着身邊的幾個戶部官員說道:“你們誰跑一跑山東,給王在晉施加一點壓力,讓他知道事情得有分寸才行,如果人人都這麼行事,這天下會亂成什麼樣子!”

看到下面還是不理解,他直接就把話講明白了:“可以適當照顧一下他們山東與登萊地方,但是遼東米豆的供應絕不能中斷,而且還得繼續增加,現在一個月才萬多石,這麼下去的話遼東肯定會出大亂子。”

在餉臣與遼東經略反覆施加壓力之後,登萊雖然仍然咬定銀錢無足籌措一月,最多隻能供應米豆一萬石,但還是增加了米豆的供應。

但事實上這並不叫增加米豆供應,而是玩起了文字遊戲,原來是號稱向遼東供應一萬石,實際運到八千石,而且現在是每個月實際供應一萬石,號稱運到一萬二千五百石,但不管哪個數字,對遼東十數萬大軍都是杯水車薪。

“是啊!”

聽到李汝華這麼說,下面的戶部官員個個都是感同身受:“人人都這麼幹,這遼餉還要不要徵啊!這王在晉就不應當撫魯,他是山東人啊!”

“就是,王在晉絕對不適合,還有那個陶朗先,也得早點換人比較好!”

“汝華,你現在是署吏部尚書,這事你得早作決定!”

只是李汝華聽到大家七嘴八舌這麼說,反而覺得更頭痛。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現在登萊與山東就是一隻渾身是刺的刺蝟,不管怎麼收拾他們肯定會被刺扎到,他原本還以爲山東衛所林立是一個典型的軍人世界容易收拾,所以才定下一年召買六十萬石兩次加派的章程。

可是現在看來會咬人的狗不叫,真下了狠手這發現山東地方根本不是什麼好捏的柿子,太不容易對付,這幫人真是一羣瘋子,直接就把遼東的海運停下來,逼得遼東經略給他與餉臣施加壓力,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太難做了!

他現在終究只是署吏部尚書,別說是巡撫這樣的地方大員,就連陶朗先這樣的按察副使要不要調走,恐怕都要內閣與司禮監點頭才能辦了,更不要說王在晉可是出身新城王家,絕對不好欺負。

他剛想到這,那邊有戶部郎中推開房門十萬火急說道:“兵部又在催促了,說是遼東米豆無着,將士飢寒交迫,行將譁變,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趕緊把米豆送到遼東去,不然遼東若是無法挽回,戶部應當負起第一位責任!”

李汝華知道這肯定是遼東經略給兵部施加壓力,只是兵部沒辦法解決具體問題,只能朝着戶部這邊施壓,因此下面的戶部官員急得冒火:“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兵部說得輕巧,有辦法他們來解決登萊的糧餉問題。”

“山東那邊可是要把京邊錢糧全部扣下來,可山東的京邊錢糧扣下來以後,九邊的糧餉怎麼辦?”

“這可是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戶部實在想不出辦法啊!”

戶部上上下下都是一個看法,這京邊錢糧絕對不能留在山東本地使用,不然這其中形成的虧空無法解決,必然出現用遼東新餉填補虧空的問題。

只是李汝華雖然知道他們說得都對,但是他現在既找不到一個既治標又治本的辦法,越發覺得難辦起來:“諸位同仁,可有什麼解決山東問題的辦法?”

當即有人說道:“我聽有人說過,現在登萊海道一月只肯運萬餘石,加之道臣辭職,都是登萊一位柳縣丞折騰出來的,若是想解決登萊的問題,首先得收拾了這位柳縣丞!”

這個消息已經有些落伍,現在的柳鵬根本不是縣丞而是威海衛的衛經歷,只是這個消息一出,有人就如獲至寶:“汝華,真有此事?你現在署吏部尚書,收拾不了巡撫、按察副使,難道還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縣丞嗎?”

只是他話音剛落,當即就有人笑了起來:“笑話,登萊海運何等大事,現在是山東巡按一致反對,青州兵備、萊州海防、登州海防三位道臣鬧着要辭職,跟一個小小的縣丞有什麼關係?”

大家對於這個說法深以爲然,李汝華也表示贊同:“登萊海運軍國大事,豈能爲一個小小縣丞所敗,純屬無稽之談!”

正說到這,那邊又有人說道:“山東巡撫王在晉的奏疏到部了!”

原本王在晉的公文即使到位,也不用十萬火急地送到李汝華的手上,畢竟這可是戶部,只是現在登萊兩府暫停海運,每月只肯運一萬餘石,逼得李汝華不得不下令,只要山東有什麼公文送到戶部,不管輕重緩急,都要第一時間送到他的手上。

而現在聽到王在晉已經給戶部送來了答覆,在場的戶部官員們一下子就燃起了希望,他們一心覺得王在晉是準備向戶部服軟,因此有人就說道:“京邊錢糧雖然不能留給山東支用,但是其它方面我們想想辦法,也可以按餉臣的辦法來辦!”

兵部催得太急,一年必須召買六十萬石這個硬指標壓在戶部的頭上,所以這件事明明是內閣擬了票司禮批了紅聖上用了御筆的聖意,但是戶部仍然得在其它方面作出妥協才行,而李汝華也是滿懷希望地說道:“本部也能體諒山東的難處,能方便的地方總會盡量給他們方便,哼……”

一聲冷哼之後,李汝華臉色越越難看,最後直接板起臉來,一臉嚴肅卻一個字都不說,大家就知道這事肯定壞了:“怎麼,山東不同意?是巡撫還是巡按?”

山東地面權力最大的兩個大人物就是山東巡撫與山東巡按,這兩個人若是不同意事情就麻煩了,李汝華卻是氣得將書信往桌上一扔,一拍桌子道:“無法無天,心底還有沒有朝廷?這個時候還敢……”

李尚書典型是被山東回覆裡的膽大包天嚇着了,他氣得都說不出話來,而大家也知道事情肯定麻煩大了:“山東怎麼回覆?”

很快就有眼尖的人看了一眼李汝華扔在桌上的公文,纔看了兩眼眼皮就跳了起來:“這也太不識大局。”

李汝華說得沒錯,這份公文是山東巡撫與山東巡按聯名發出,代表山東最有權力的兩位官員已經在這個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山東撫撫一致認爲:“最初與道府商議勉承派數,彼時只慮無船無米,不慮無銀,更不知有三十四萬兩之銀無從支借。新加遼餉原爲贍遼,如山東不足以他省接濟自有盈餘,未知戶部紙上談兵,以山東倉谷及徵收四十八年加派應對。”

接下去山東撫按說得更厲害了:“穀倉原以濟荒涼非爲濟遼,國家即貧窘至極,決不宜奪貧民饉歲之食以充餉。戶部加派則例,則一歲有三歲之疊徵,三徵而有六次之加派,山東實無力承擔。”

說到最後,山東撫按更是毫不客氣地跟戶部槓起來了:“唯一應對之策,或轉發別省之銀,或截扣京邊之數,否則只能以現在之銀完現在之數,不足部分盡數免除”。

但是更可怕的就在於最後山東撫按最後學起了陶朗先的辭職手法威脅起戶部來:“再不然則如該道之速請罷斥,免致誤遼誤國。”

山東巡撫與山東巡按一致上書戶部鬧起了辭職,這讓戶部官員們一下子都變得臉色發青,從開國以來,撫按一致上書鬧着辭職的事情也沒有幾次,這個事情若是處理不好,恐怕真要鬧大。

因此有戶部郎中當即問道:“這事恐怕上廷議吧?”

“就是上廷議也沒用!”李汝華憤怒極了,但是正因爲憤怒極了他的語氣才變得緩和起來:“一個個坐井觀天,目無大局,再這麼折騰下去,大明的天下會折騰成什麼樣啊!”

“那應該怎麼辦?”當即有人問道:“那更應該廷議才行!”

“問題是兵部與遼東、餉臣都等不及廷議了,既然一個個鼠目寸光目無大局,隨他去吧!”李汝華的聲音變得無力起來:“都隨他去吧,只能隨他去了!”

他的聲音除了無力還是無力。

第90章合夥大計第312章五義蠶行第128章走着瞧第57章風熱入體第301章署職典史第306章鄉貫第430章鍾羽正第33章得寸進尺第904章 苗思順第1130章 衡監國第1136章 內應的人選第367章鴻門宴第24章潘驢鄧小閒(有閱餅,快搶)第355章對調第487章:哭秦廷第223章又來一個太監第724章 示威第711章 存亡絕續第444章大小清河第125章四面楚歌第1086章 反攻第649章悲劇不會重演第638章不翼而飛的二十八萬石第758章 人質背後的交易第312章五義蠶行第157章柳少到第677章 不速之客第914章 萬人第352章對馬宗家第678章 分贓第587章諸城臧氏第990章 意外第292章被姚姐姐逆推第479章損人不利己第606章白日夢第744章 柳鵬的後手第612章官不聊生第525章輕奢第358章張藝赫的謀劃第1051章 機會第478章:必勝第724章 示威第190章大明正朔,本在建文第142章順水推舟第1077章 攻心第1028章 恩義已絕第723章 黃雀在後第589章肥料革命第510章:柳暗花明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1012章 察哈爾斡耳朵第17章應付錢第933章 死不足惜第730章 搏天三鳳第667章皇太極的醜事第421章玉蟬兒第514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13章老賊用心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1077章 攻心第528章除惡務盡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240章預備倉到手第1098章 輸不起第1171章 新體制與舊體制第866章 富可敵國的路子第1154章 毫無意義第237章小事化了第405章文宣第714章 顏神鎮第154章龍口墩第326章有奸細第154章龍口墩第1019章 運輸革命第849章 出兵第296章柳倉使第790章 兗州府的新人第1008章 蘇泰皇后第366章李修維第53章膽大包天第521章同流合污第87章真假內使第520章:贏了第972章 朝鮮之徵第475章:大事不好第786章 各有各的如意算盤第503章:諸城丁氏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1150章 貞義軍第67章家宅不寧第849章 出兵第1139章 趙家屯第478章:必勝第1099章 再加一把火第20章喝花酒第1065章 劉孔昭第756章 豪格的來意第16章常典史
第90章合夥大計第312章五義蠶行第128章走着瞧第57章風熱入體第301章署職典史第306章鄉貫第430章鍾羽正第33章得寸進尺第904章 苗思順第1130章 衡監國第1136章 內應的人選第367章鴻門宴第24章潘驢鄧小閒(有閱餅,快搶)第355章對調第487章:哭秦廷第223章又來一個太監第724章 示威第711章 存亡絕續第444章大小清河第125章四面楚歌第1086章 反攻第649章悲劇不會重演第638章不翼而飛的二十八萬石第758章 人質背後的交易第312章五義蠶行第157章柳少到第677章 不速之客第914章 萬人第352章對馬宗家第678章 分贓第587章諸城臧氏第990章 意外第292章被姚姐姐逆推第479章損人不利己第606章白日夢第744章 柳鵬的後手第612章官不聊生第525章輕奢第358章張藝赫的謀劃第1051章 機會第478章:必勝第724章 示威第190章大明正朔,本在建文第142章順水推舟第1077章 攻心第1028章 恩義已絕第723章 黃雀在後第589章肥料革命第510章:柳暗花明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1012章 察哈爾斡耳朵第17章應付錢第933章 死不足惜第730章 搏天三鳳第667章皇太極的醜事第421章玉蟬兒第514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13章老賊用心第1049章 靠譜的答案第1077章 攻心第528章除惡務盡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240章預備倉到手第1098章 輸不起第1171章 新體制與舊體制第866章 富可敵國的路子第1154章 毫無意義第237章小事化了第405章文宣第714章 顏神鎮第154章龍口墩第326章有奸細第154章龍口墩第1019章 運輸革命第849章 出兵第296章柳倉使第790章 兗州府的新人第1008章 蘇泰皇后第366章李修維第53章膽大包天第521章同流合污第87章真假內使第520章:贏了第972章 朝鮮之徵第475章:大事不好第786章 各有各的如意算盤第503章:諸城丁氏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796章 鷸蚌相爭第1150章 貞義軍第67章家宅不寧第849章 出兵第1139章 趙家屯第478章:必勝第1099章 再加一把火第20章喝花酒第1065章 劉孔昭第756章 豪格的來意第16章常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