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打掩護

在來府城之前,柳鵬也把功課作足了,甚至比黃體仁帶到登州的許多自家人還要了解黃體仁的細節,而他所說的正是黃體仁除了考中進士之後生平最得意的一件故事。最新最快更新

萬曆三十二年,黃體仁得中二甲第五十五名進士,按慣例這個名次足以進翰林院了,而且他也有相應的資源,當時他恰恰就給兵部侍李廷機家當塾師,李廷機當即建議他入翰林院當庶吉士,以後只要資歷夠了,就能備位天官,只是黃體仁給出意外之外的答覆:“某老矣,不足以辱此選。門人徐光啓可也”。

而徐光啓正是黃體仁的門生學生,師生都同年考中進士,只是徐光啓這次會試的成績並不好,三甲第五十二名,根本沒機會沒資格進入翰林院,就是因爲黃體仁讓賢,才得入翰林院爲庶吉士,繼任翰林院檢討,接着步步高昇,先在內務堂教習,又禮部薦修歷譜,現在又奉旨監修國史。

在許多人眼中看來,只要徐光啓穩步就班地走下去,中間不出差池,徐光啓或許未必能夠入閣,但是肯定能作一任六部尚書或是吏部小天官之類的要職,至不濟也能混一個巡撫、總督的要職回來。

唯一的問題就是徐光啓入了泰西天主教,但若非他是天主教徒,精習泰西算數、歷譜,也不可能在官場上走得這麼快。

大河有水小河滿,喝水不忘打井水,徐光啓在翰林院春風得意,黃體仁自然也會步步高昇,萬曆三十八年,黃體仁明明已經到點了,按慣例六十五歲肯定沒機會再往上走,卻因爲六年考滿外放登州知府,而今年剛好趕上了三年一考、九年考滿、京察的大年頭,他這個六十八歲的老頭子居然還能再進一步,成爲一方道臣。

只是他與徐光啓的這些過往只有黃知府自己有數,他不說別人自然不會提,別人不提就沒有人知道他這件引以爲傲的功業,因此總覺得有些落寞,等了三年終於來了一個知趣的後生小子,喜得黃知府臉帶笑意:“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有我,光啓也是前程錦繡,照樣能封侯拜相!”

黃知府只然這麼說,但是王道之卻不怎麼看,他跟徐光啓一樣,都是三甲進士,只是徐光啓是三甲五十二名,王道之卻是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但不管名次的微小差距,兩個人的宦海生涯差距太遠。

二甲進士可以進翰林院步步高昇,三甲進士往往只能作外官,靠資歷往上慢慢升官,往往一輩子也就是知府、知縣到頭了,就象徐光啓明明信了泰西天主教,卻公認以後大有機會入閣。

還有黃體仁,他明明把翰林院的位置讓給徐光啓,自己去刑事當個主事,但六年時間就有機會出任一府知府,可是王道之走到知府這一步卻花了整整十二年時間,還是用盡了人情才謀到了這麼一個知一府。

因此王道之在聽柳鵬講過這麼一段故事,那真是大呼小叫連叫不公,而柳鵬也說出王道一的評價:“來之前王老跟我說了,他就是沒有黃明府這樣的明師益友,不然現在就不至於致仕在鄉了,肯定也能當個首輔,黃知府德在當世,功在千秋啊!”

柳鵬這帽子戴得黃體仁都找不到方向了,他覺得這個後生小子確實會說話,當即說道:“賢侄,就別誇獎本府了,這麼會說話,難怪萬川兄視你爲國家棟梁,跟我說說吧……萬川先生有什麼事情要託付給老兄!”

他既然是要離任的人,只要王道一的要求不過份,他都會盡量幫人家辦了,只是柳鵬卻說出了一個令他覺得不可思議的要求:“那我就謝王老謝謝明府,小生是本府黃縣副役,王老請明府幫個忙,讓小生作個正役。”

一個正役?才一個正役!只有一個正役?

這是看不起知府大人,以爲是他黃體仁純是一介書生,上門來打臉嗎?

黃明仁都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他可是堂堂的一府知府,馬上放一任道員的大人物,而且王道一也是作過一任知府的大人物,居然會爲區區一個正役的事情來求自己!

這太不把他黃體仁當一回事,這是在故意嘲笑他黃體仁嗎?

平時專精考試的黃體仁當即失態,他瞪了柳鵬一眼,只是他很快就回過味來,這事恐怕不簡單!

要知道正如他想的那樣,那王道一好歹也是進士出身,放過一任知府,再不靠譜也不會不靠譜到這個程度,他甚至覺得自己發現了什麼:“賢侄,你說你叫什麼?”

“在下是本府黃縣皁班副役柳鵬!”

黃體仁想起來了,他最近幾個月經常聽到這個柳鵬的名字,有些時候隔着幾天就有人提到這個小小的副役,也知道這小副役在黃縣威風得很,風頭據說快比得上班頭、經承了。

但是再威風,也不過是縣裡的小人物,黃體仁管着登州一州七縣,根本沒往心裡底在意,但是他覺得自己不得重視這個柳鵬了:“萬川老弟讓你來求我來,就是爲了一個正役而已?”

別人來求他,至少也是縣裡的班頭、經承,事實上調動班頭、經承這樣的小事,一般都不敢在黃知府面前開口,往往是更緊要更重要的事情才行,因此黃知府很快明白過來柳鵬與王道一肯定更有深意。

柳鵬卻是不着不急,他拿起桌上的茶杯細細品了一口:“這龍井茶果然越品越香,明府老爺,今年萬川先生想作筆小生意,需要我幫他打個掩護,一個副役不夠用,因此非正役不可!”

黃體仁好歹作了三年知府:“正役的事我可以答應,只是萬川先生想作什麼買賣!”

看到黃體仁敏銳捉到了關健點,柳鵬也是笑了起來:“只是想收點山蠶絲,今年衡王府不肯到登州來收絲,咱們登州幾百幾千戶養蠶人家就得活活餓死了,王老於心不忍,所以決定出來收點山蠶絲。”

第407章肉包子打狗第301章署職典史第252章涇王遺地第207章千金之賞第1129章 安平失守第254章張氏兄弟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457章討價還價第19章去哪兒第1100章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第728章 開原兵備第140章千金不換第858章 風暴第739章 王氏前路第96章孫氏兄弟第935章 爭功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128章走着瞧第864章 底線第1127章 犧牲品第547章香妮第15章皁班干將第1039章 驛遞之撤第368章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320章逼供第852章 尚氏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330章:敲警鐘第772章 大捷突至第900章 一網打盡第449章:眼光要放遠第835章 地裂第63章海禁之害第931章 寧遠的消息第494章看你不順眼第972章 朝鮮之徵第286章老實人第981章 誠意不足第1097章 任性第182章陳大明的事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916章 熊嶽驛第231章發財了第1113章 信心第1164章 北征第905章 姚曉方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691章 甲兵逾萬第95章嫁不出去又何妨第209章女武神第809章 軟肋第670章哲哲的請求第84章我說了算第610章威海衛第416章把錢全部賺到手第195章王道一的家事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557章瑜君第372章調虎離山第760章 合作的誠意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228章 大買賣第77章吃絕戶第166章季進思第409章已經到登州府了第784章 海北萬勝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422章:玉蟬兒的故事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1127章 犧牲品第175章分工合作第750章 小黑山第288章推出去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1122章 雷霆第218章一份重禮第1053章 殿下第210章元寶陣第187章過河拆橋第520章:贏了第394章絕收第93章眼紅第872章 用心良苦第712章 各行其是第1163章 鬧劇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81章新城王家第978章 廢立之事第221章馬停寨第1046章 堂堂正正之師第1108章 時勢第581章蚩尤旗第179章登州路上不太平第856章 權限第688章 多積禮第1104章 村姑第1050章 怒潮第139章不破更好第610章威海衛第91章英姿勃發
第407章肉包子打狗第301章署職典史第252章涇王遺地第207章千金之賞第1129章 安平失守第254章張氏兄弟第390章更大的好處第457章討價還價第19章去哪兒第1100章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第728章 開原兵備第140章千金不換第858章 風暴第739章 王氏前路第96章孫氏兄弟第935章 爭功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128章走着瞧第864章 底線第1127章 犧牲品第547章香妮第15章皁班干將第1039章 驛遞之撤第368章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320章逼供第852章 尚氏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330章:敲警鐘第772章 大捷突至第900章 一網打盡第449章:眼光要放遠第835章 地裂第63章海禁之害第931章 寧遠的消息第494章看你不順眼第972章 朝鮮之徵第286章老實人第981章 誠意不足第1097章 任性第182章陳大明的事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916章 熊嶽驛第231章發財了第1113章 信心第1164章 北征第905章 姚曉方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691章 甲兵逾萬第95章嫁不出去又何妨第209章女武神第809章 軟肋第670章哲哲的請求第84章我說了算第610章威海衛第416章把錢全部賺到手第195章王道一的家事第894章 體制調整第557章瑜君第372章調虎離山第760章 合作的誠意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228章 大買賣第77章吃絕戶第166章季進思第409章已經到登州府了第784章 海北萬勝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422章:玉蟬兒的故事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1127章 犧牲品第175章分工合作第750章 小黑山第288章推出去第913章 兵不厭詐第1122章 雷霆第218章一份重禮第1053章 殿下第210章元寶陣第187章過河拆橋第520章:贏了第394章絕收第93章眼紅第872章 用心良苦第712章 各行其是第1163章 鬧劇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81章新城王家第978章 廢立之事第221章馬停寨第1046章 堂堂正正之師第1108章 時勢第581章蚩尤旗第179章登州路上不太平第856章 權限第688章 多積禮第1104章 村姑第1050章 怒潮第139章不破更好第610章威海衛第91章英姿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