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

四周也沒啥人看熱鬧,顯然這陣子這樣的事多了,不過從四周人的反應來看,似乎黑雲龍的舉措確實是不太得人心。

“說有什麼用?”一個河南商人不滿的道:“和記說能解決,總歸是要在朝廷找人脈打通關節,等一切弄好了,黑總鎮這邊取消禁令,咱們這幾個月就算徹底荒廢了。”

“唉,原本想着剛入冬,能好好賺上一筆,這下毀了。”

“和記到底是商家,怎麼和朝廷鬥?朝廷這是要掘其根基,沒有錢賺,和記的商團軍還怎麼養的住?沒有兵,恐怕就更要任人揉捏。”

“天子威加四海,士農工商皆在天子撫育之下,咱們商人又是四民之末,有錢也在朝廷說不上話。不要說那些朝中的大員,就算黑總鎮,要在薊鎮把和記封門,和記又能怎麼樣?不見張大人自己都回新平堡了,胳膊難擰大腿啊。”

一片悲觀的論調引起了廣泛的贊同,確實是如此,和記一直在退讓,朝廷則是展現出咄咄逼人的感覺。

從現在的態勢來看,很多人感覺朝廷在此之前對和記的提防有些過份了。

張瀚不僅沒有野心,恐怕還沒有實力。

很多人就是這樣想的,在和記成爲威脅的時候,很多人視爲洪水猛獸,覺得和記力量太強,隨時可能向大明揮刀。

而張瀚退讓了,朝廷明顯的開始針對和記出手的時候,又有相當多的人認爲和記在草原的成功恐怕只是偶然,蒙古人已經過於虛弱,被和記撿了漏鑽了空子。

又或是蒙古人在歷次與大明和女真的戰事中耗光了力量,和記趁虛而入。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和記在與蒙古的戰事中耗光了實力,現在只剩下殘兵勉強控制草原,甚至連草原也未必真的完全控制住了。

這樣的情形下,人們感覺張瀚只能退讓,和記也只能退讓。

張瀚未必是有多委屈,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實力不夠,只能隱忍。

這種猜測在薊鎮變得越來越有市場,人心就是這樣,忽左忽右,很容易被人所左右。

但史從斌從未懷疑過和記的能力,對和記能解決眼下這危機也充滿信心。

和記的潛實力,史從斌這幾年見識的太多,和記的高效和組織性,更是叫他心生畏懼。

對侄兒史可法等人,史從斌多次勸說,力圖使衆人不要與和記爲敵,怎奈收效甚微。

史從斌甚至隱隱有分家的想法,如果將來和記奪取天下,他可不願與和記爲敵,更不會爲了大明而殉死。

當然如果能維持現在的這種局面是最好,可惜往往會事與願違。

史從斌感覺短期內就會出現變化,但他也說不好是何種變化。

就在這時,城中突然響起了鼓聲。

衆人都茫然四顧,不知道鼓聲因何而發。

再看城頭四角都是紅旗招展,加上鼓聲,這是總兵在下令城中戒嚴,任何人不準隨意外出,需要趕緊回到住處不能在外走動。

三屯營爲薊鎮總兵駐地已經很多年,出現這樣場面的次數並不多。

自戚繼光之後,薊鎮已經很久沒有象樣的敵人攻過來了。

張臣等人爲總兵時,還經常率精銳騎兵出塞,蒙古人也並不是對手。

到萬曆中期之後,薊鎮和遼鎮都衰弱了,各鎮都以守禦爲主,而不是主動出擊,到這時也沒有多少外敵來襲擾薊鎮,畢竟東虜不過山海關,薊鎮就沒有對手。

近幾個月來薊鎮在加強戒備,嚷嚷着要重修墩臺軍堡和充實軍伍,不過以百姓的眼光來看,也就是說的嘴響,實際的動靜很小,幾乎可算是沒有動靜。

轟隆隆的鼓聲一響起來,駐在城中各軍官中的營兵都倉惶而出,這些營兵的神情比起百姓反而要更慌亂幾分,甚至可以說是迷惑和驚恐。

很多把總和千總級別的武官騎着馬往總兵衙門的方向趕,他們也不知道集鼓召集諸將是何意思,很多軍官連佩刀都沒有攜帶,空空兩手往總兵處趕。

在三屯營的多半是鎮標營的軍官,薊鎮很大,按朝廷舊有的規矩,各城都有大量駐軍,比如昌平駐軍三萬多人,遵化駐軍也有兩三萬人,昌平,密雲,保定,各有掌兵的兵備和駐守的將領,還有大量的營兵。

實際上軍營中實際在營的兵馬最多隻有帳面上的一半,而且多爲老弱,從眼下倉皇奔出來的營兵來看確是如此,這些傢伙衣衫襤褸,手中兵器五花八門,破朽不堪,神情呆滯而惶恐,體形瘦弱似乎風吹就倒,甚至有不少頭髮斑白之輩,拿着長槍走路都有些顫顫巍巍。

一羣商人一邊往屋子裡走,一邊大爲搖頭。

“薊鎮兵這樣已經算精銳了。”一個商人安撫大夥道:“我們河南的衛所軍和鎮兵,那纔是慘不忍睹。”

“帳面上一萬多人,一千人也不到,有御史來巡營就在街面上找人去點名,青皮無賴拿根長槍去站隊,就算一個人頭,甚至從東到西點名,來回再走一圈也算數。御史不知道?拿了銀子不說話,裝傻充楞罷了。”

“真他孃的爛光了,怪不得朝廷在東邊老打敗仗。”

河南商人也是大明子民百姓,對眼前的事當然相當看不慣。

這可是九邊,赫赫有名的九邊精銳,內鎮和稀泥就算了,九邊也是這副模樣,怪不得被蠻夷按在地上打。

“到底是出了何事呢?”史從斌道:“蒙古人全完了啊,總不會再來一個腦毛大臺吉吧。”

上回各人在薊鎮時,正好遇着腦毛大帶兵來勒索銀兩,整個薊鎮和遼鎮都爲之戒嚴,然後朝廷捏着鼻子同意給銀子,把銀子一路送到口外,結果蒙古人剛拿了銀子就被別人襲擊,銀子都被搶走了,腦毛大被打的落荒而逃,而大明這邊則是鬧了一個灰頭土臉。

一個龐大的帝國被一羣蠻夷侮辱和勒索,而這羣蠻夷又被別人輕鬆擊敗,大明的臉面在哪裡,真是丟人丟到家了。

提起這事,衆人無不搖頭,一個商人說道:“估計也沒啥大事,庸人自擾罷了。”

“沒準是集兵拿那幾個生員。”另一個商人癡人說夢。

衆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

激昂的鼓聲一直不停,黑雲龍已經全身束甲,這是一身冷鍛甲,每片甲葉都散發着銀色的金屬光澤。

鬚髮皆白的老將端坐在椅中,儘管腰背挺直,卻難掩疲憊之色。

“總督大人已經率督標營往古北口去了。”一個督標軍官按刀在大堂廊檐下大聲道:“總兵大人不可耽擱,需要趕緊起行。”

“已經集鼓召將。”黑雲龍對總督身邊的人不敢怠慢,拱手道:“天黑前一定出發。”

督標軍官一臉焦急,又道:“撫標營往大潘口去了,巡撫軍門也在召集諸將。”

黑雲龍道:“往京師告變了嗎?”

“總督和巡撫大人都派人去了。”

黑雲龍稍稍放心,可還是一臉的疲憊與擔憂。

薊鎮邊防說是在梳理,可是朝廷調撥下來的錢糧實在有限,薊鎮在冊兵額有十二萬多人,但在這要命的時候,能緊急調動的兵馬不超過三萬人。

而且多半是老弱營兵,黑雲龍盤算總督和順天巡撫還有自己能掌握的內丁數字,感覺眼前一陣陣發黑。

一直叫着狼要來了狼要來了,現在狼真的來了,才發覺自己手裡拿的不是長槍,而是麻桿。

這一下可真他孃的晦氣了。

薊鎮兵多駐在永平府,密雲府,昌平府,還有薊州,這四個城中駐守兵馬按理在十萬人以上。

而三屯營顧名思義,是三百戶屯,原本就是個小型軍堡,後來成爲總兵駐地有所擴大,駐軍人數也主要以總兵鎮標營爲主。

其地離喜峰口有兩舍路程,一舍三十里,也就是說三屯營距離喜峰口六十里地,既可以臨敵指揮,一天內就知道邊境的消息,也不必重將親臨戰線,算是一個相當合適的距離。

在薊鎮的防禦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潘口和喜峰口,用前輩的話說就是薊鎮十二口,無處不險,唯平原大川可容數十萬大舉進犯,又當責使出入之路,唯喜峰潘家爲最。

黑雲龍最近一直在邊境各處巡視,原本以爲就是喜峰口最危險,沒想到和記兵居然出現在了古北口。

真是不知何意啊。

老總兵再次感覺自己老邁了,和他同時代的人幾乎也沒剩下幾個。

現在的尤世祿等人算是中生代,遼鎮的滿桂,趙率教等人,在黑雲龍爲總兵時,他們纔是小小的守備都司,地位天差地遠。

可是以黑雲龍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和鎮將的見聞來說,和記兵馬以大明團練一統草原,又悍然犯邊,這也是從未想到的事情。

誰能想過,薊鎮邊牆之外來犯的敵人居然不是北虜,而是大明本身的兵馬,是同樣由一羣漢人組成的敵兵?

窺視邊牆,胡馬犯邊,這纔是向來人們熟知的戲曲話本啊。

督標派來的軍官還是站在廊下,一臉急迫。

總督閻鳴泰原本駐山海關,不曾到寧遠和袁崇煥爭權,現在遼東巡撫強勢,薊遼總督主要管順天巡撫和保定巡撫,主要精力用在薊鎮。

朝廷有意重振九邊,大批錢糧會涌入薊鎮,遼西那邊相當不滿,總督後來感覺在山海關也呆不住,最近移駐薊州。

邊牆一告警,閻鳴泰知道大事不好,立刻趕赴前方。

當然總督也不會真到關門,閻鳴泰就駐在三屯營西邊不遠的地方,古北口歸密雲兵備管,順天巡撫也跑不掉,現在應該都在往密雲方向趕。

萬一邊牆擋不住,和記兵馬衝進來,密雲首當其衝,然後是三屯營和身後的通州,三五天之內,和記兵就能衝到京師城牆腳下。

薊鎮還有完好的水道,從三屯營就有水道抵通州和密雲,甚至直抵關門。

一旦這些地方失去,和記強大的運輸能力配合水道,十萬大軍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部署完畢,京師將會在隆慶年間被圍之後,再一次迎來被圍困的局面。

所有人都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廳堂庭院中很快站滿了衣冠不整狼狽不堪的將領,外間街道上傳來混亂的嘈雜聲響,那是大股營兵集結之後必然的情形。

黑雲龍沉着臉站起身來,說道:“事不宜遲,我們趕緊往古北口趕。”

總兵在前,諸將在後,各人一起出門,到了外間才發現街道到城門口都被亂哄哄的營兵給堵滿了。

放眼看去四處無人,城中的商民百姓都躲了起來,整個三屯營象是一座孤寂的墳地。

只有亂哄哄的營兵,扛着破槍站不成隊,各級武官拼命在彈壓部下,也沒有人成心搗亂,但長久缺乏訓練,使得這些營兵根本不知道怎麼站隊。

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吵鬧,後來逐漸所有人答成共識,接着彙集成統一的意見。

鎮標中軍一頭大汗跑到黑雲龍身前,打千稟報道:“稟總鎮大人,將士們要開拔前吃頓飽飯,一路上也不知道有沒有飯吃。他們想帶點饅頭乾糧在身上,不然不敢上路。另外,他們要發餉,不發餉不走。”

薊鎮這裡拖了兩個月的餉,不是太嚴重,畢竟京畿近處,防務要緊,不過將士臨出征上陣前要餉也是常例。

要着銀子的如果是光棍,要了餉就揮霍掉,喝酒吃肉玩女人,多半是有家室的,要了銀子給家人,上陣時也放心些,留的銀子好歹能夠家人頂一陣子,不然死了也不安心。

黑雲龍帶了一輩子的兵,知道眼前這事解決不好根本不能走,上路就譁變,他對督標軍官道:“你看到了,回去稟報總督大人知道。”

督標軍官沉着臉,卻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只得道:“鎮臺大人這裡趕緊叫人做些乾糧,這事也要緊。”

“唉,我知道。”

黑雲龍確實知道,趕緊安排人去蒸飯搓飯糰,三屯營這裡和京師近,通州大倉裡很多是米,北方人雖然習慣麪食,但京師一帶不同,每年都會有大量漕米運至,米又不難吃,也是主食,很多人也早就習慣吃米了。

城中還是亂哄哄的,不過聞到飯香味之後,營兵們的情緒就穩定了許多。

到天黑之前,督標軍官又帶着人回來,這一次是帶着銀兩來的,閻鳴泰緊急批了一筆軍餉過來,每兵發二兩銀,不算少了。

第二天天明時分黑雲龍下令發餉,城中軍營處處歡聲雷動,這一次不少商民百姓出來看熱鬧,昨天事態緊急把人嚇壞了,結果發現營兵不曾出城,這叫不少人膽子大了許多。

同時開啓城門,不少家裡有車轎的富戶開始出門,也有人往河邊去,準備駕船往通州,到了通州再上岸僱車馬進京城。

午前終於發餉完畢,黑雲龍也知道諸將會剋扣銀兩,這也難免,每個將領都要撈足夠的好處,不然誰來替他帶兵?

過午之後,吃飽肚子還帶着乾糧,又拿了餉銀的士兵終於整隊出城,黑雲龍本人帶着自己內丁先走,馬隊在前,轟隆隆的趕向前方,身後是扛着大旗,走的歪歪扭扭的營兵,踩着大道上的枯草和殘雪,向着密雲方向慢騰騰的趕路。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二百九十九章 吉期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百五十四章 進軍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薊北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議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黑夜第十六章 擲還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八百八十五章 晚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三百六十八章 向東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一千四十一章 重甲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七十七章 釀酒第二十五章 過關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黑潮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九十九章 軟弱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一千七十一章 切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論制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八百八十三章 丁口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車第九百六十七章 清流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六十三章 規模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 傳播第二百九十九章 吉期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俱降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二百一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五十一章 小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百五十四章 進軍第九十章 出鐵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四百二十一章 評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薊北第五百六十五章 巡視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議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黑夜第十六章 擲還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一千一十二章 決斷第八百八十五章 晚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將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傷第三百六十八章 向東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一千四十一章 重甲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一千五十六章 入城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七十七章 釀酒第二十五章 過關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府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黑潮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看望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二百零三章 工匠們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一千九十九章 軟弱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推動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一千七十一章 切齒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慶賀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論制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逼迫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茶館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吼聲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八百八十三章 丁口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七百九十章 變招第七百七十三章 鹽池第二百七十五章 新車第九百六十七章 清流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六十三章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