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撈人

“皇爺不考你經義學問,有那幫子學究碩儒教導,有姚少師監督,這方面肯定差不了。朱棣呵呵一笑道:“但是學問再多,若不能明理、無法經世致用,也只是個兩腳書廚,跟目不識丁之人有何異?”

“善哉善哉。”一直不怎麼吭聲的姚廣孝,突然讚了一聲:“皇上一語道破如今科舉之弊端。”

“可惜,父皇何其英明,也不得不重開科考,朕遜太祖多矣,又能有什麼辦法?”朱棣嘆一句,對朱瞻基道:“但是朕的孫子不用考科舉,也不用掉書袋,讀書就是爲了學以致用。皇爺現在就要看看,你的腦袋有沒有被那幫子老儒給弄壞掉……”頓一下道:“朕問你,我派鄭和三下西洋,你師傅們怎麼看,你又怎麼看?”

朱瞻基不禁暗暗叫苦,這問題可真讓人撓頭,打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率領艦隊下西洋,就伴隨着爭議聲。反對的主要是文臣們,第一次還好,大臣們被鄭和帶回來的奇珍異寶、各國使節震撼了,陶醉在那種威服四海、萬邦來朝的榮光中,欲辯已忘言。

但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到了上次出海,朝臣們的煩言便多了起來,這次察覺皇帝又有四下西洋的意圖,勸諫的奏本如雪片一般,言辭也很激烈。讓朱瞻基尷尬的是,他的幾個老師,也在勸諫之列,自己若是和老師的意見相左,日後相見難免尷尬,但更不敢違逆皇爺。只好把心一橫道:

“回稟皇爺,孫兒的師傅們,也是贊同朝廷遠交近攻的國策,只是覺着如今朝廷用兵交趾、營建北京城、重修大運河,韃子那邊也不安生,下面各省又遭了災,正是雪上加霜,捉襟見肘的時候,所以希望朝廷節省開支,也是可以理解的。”

“唔。”朱棣不置可否道:“你怎麼看?”

“孫兒的拙見卻有不同,”朱瞻基話鋒一轉道:“孫兒以爲,正因爲朝廷開支龐大、入不敷出,所以才更應該下西洋”

“哦?”朱棣神色一動道:“爲什麼這麼說?”

“師傅們都是口不言利的理學之臣,但朝廷要打仗、要修行在、要挖運河,光有道理於不成,還需要人力物力,而人力物力,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朱瞻基道:“人們只看到了馬叔叔的艦隊每次出征凡數百艘大艦、數萬人馬,認爲必然開支浩繁。卻沒想過,若是沒有進項,如此龐大的艦隊,如何能做到,在海外堅持兩年,卻無需回國補給?”

“呵呵。”朱棣看看鄭和,再看看姚廣孝,三人相視而笑,這麼簡單的道理,那班文臣卻看不透,連個十六歲不到的孩子都不如

其實朱瞻基也不是靠猜的,而是去年下江南時,鄭和親口告訴他的。鄭和告訴朱瞻基,出海就是燒錢。能讓水手、官兵們克服對茫茫大海的恐懼,一去就是兩年不能回國,除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艦隊在海上漂一天,光開給水手、官兵的糧餉,就要花費白銀萬兩,再加上造船、修船、補給、沿途饋贈,如果全由朝廷來出,下一次西洋的花費,就得將近一千萬兩白銀。當今皇上雖然立志要超越古往今來的君王,做那千古一帝,但絕不是隋煬帝那種不自量力的二世祖。就算要炫耀國威、宣揚正統,下西洋這種燒錢的遊戲,玩一次也就罷了,是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從下西洋中得到的實際好處,要超過付出的成本,只有這樣,人才會有重複的動力

秘密就在他父皇朱元璋,那道‘片木不下海,的禁海令上。小農出身的太祖皇帝,哪怕能作出‘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天爲帳幕地爲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這種豪邁千古的詩句,但在對着那片浩瀚的海洋,還是會產生深深的恐懼,下意識認爲自己無法掌握。繼而開始擔心,要是大明的子民逃到海上去,自己豈不無能爲力?

怎麼辦?好辦頒佈禁海令,片板不下海,誰都不準出海,這不就沒問題了

太祖皇帝所定的國策一向如此,自己覺着沒問題,那就這麼辦,根本不鳥別人的意見。禁海令便以對付倭寇的名義頒佈下來,誰知騷擾沿海的倭寇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從海上搶到了陸上,從遼東到廣東,都曾遭到倭寇的侵略

朱元璋到死都不明白,爲什麼自己越是嚴加海禁,倭患就越嚴重呢?

還是道衍和尚姚廣孝解開了這個謎團。當年朱棣在藩邸時,有一次消滅了侵犯北平的一夥倭寇,不可思議的提起這個問題,道衍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爲那道禁海令。要知道,浙江福建廣東一代,有悠久的海上貿易歷史。從唐朝開始,海商們便將國內的無數出產,遠銷到朝鮮、日本、南洋、乃至更遠的西洋等地,亦將海外的出產販運到國內,獲利鉅萬,遂成鉅富。

尤其到了南宋和元朝,海外貿易更是到達巔峰,乃至朝廷的半數歲入,皆來自海上。同時閩浙廣東的大海商也富可敵國,發展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比如泉州的蒲家、崇明的朱家、嘉定的張家……這些歷史悠久的大海商甚至成了豪門。而太祖皇帝一道禁海令,便禁止他們出海,就算這些海上家族,能金盆洗手,上岸老實過日子,他們麾下的鉅艦、水手也能不答應

好比一條大江,本來滔滔東流,偶爾汛期爲害,也能滋潤兩岸百姓。若你非要把河道堵上,那江水兇猛,逃出河道、氾濫起來便會淹沒兩岸的田舍村鎮,爲害百倍。禁海令也是這個道理。

結果不少海商就這樣被逼入大海,成了大海盜,爲了不連累國內的親人,他們往往剃髮易服,裝扮成倭人來掩蓋身份。有了這些對國內瞭若指掌、又勢大財雄、裝備精良的假倭寇加入,倭患不愈演愈烈纔怪哩。

在當時姚廣孝和朱棣看來,既然找到了癥結,解決的辦法也有了,只要一面嚴加清剿倭寇、一面開海禁,赦免上岸的海盜,倭患很快就會消失。但等朱棣當上皇帝,才發現這招行不通——他靖難起兵的理由,就是建文亂改祖宗成法,如今推翻建文,自己當上皇帝,自然處處都要打恢復祖制的旗號,如何能動那太祖頒佈的禁海令?

何況朱棣也沒想過要開海禁,道理很簡單。海禁禁的是民船,並不禁官船,朝廷的水師仍可以航行四海開了海禁,海商們賺了錢,大頭都是他們的,朝廷能分潤多少?於嘛不像鹽鐵一樣,壟斷起來自己於?

尋常人念頭出來,也許想想就罷了,但一代大帝的念頭一經萌發,定然是要變爲現實的,於是便有了鄭和下西洋之所以要出動三百多艘鉅艦,近三萬兵力,是因爲海上可是無法之地,海盜兇猛囂張,大的倭寇團伙有上萬人,而且不止一家,如果兵力不足以確保萬無一失,萬一被海寇擊敗,讓永樂皇帝的臉往哪擱?

而且如此遮天蔽日的超級海軍,還還可以向南洋諸國炫耀武力,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使他們對朝廷恢復敬畏,更重要的是,拜服他這個皇帝,這也是永樂皇帝夢寐以求的……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朱棣的如意算盤便是,就算這一趟做不成買賣,能讓南海諸國知道,大明的皇帝換成自己,能讓幾個藩國前來朝貢,造成個萬國來朝的景象,也是值了

當然爲了減少來自國內的反對聲,鄭和艦隊在海外頻繁的貿易被刻意掩蓋住,畢竟皇帝從事商業,那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要被御史罵、被史官諷刺的。所以對外只說是宣揚國威,聯絡南洋各國云云

其實又讓鄭和四下西洋的原因,就是皇帝缺錢了這麼簡單。

朱瞻基從鄭和那裡,已經瞭解到皇爺派人下西洋的目地,自然可以專揀朱棣愛聽的說,把個皇爺爺哄得開心極了,攏着鬍鬚道:“還是乖孫知道皇爺的心”說着欣慰笑道:“不錯不錯,有長進,要賞說吧,想要皇爺賞你點什麼?”

“孫兒別的都不想要,”朱瞻基笑道:“就是想問問,能不能給我的幼軍里加個人?”

“什麼人?”朱棣笑問道。所謂幼軍,是他去年下令兵部,從全國各地選拔年齡在十七到二十歲左右、勇武健壯、略有才藝的民間子弟,將他們送到京師來充作皇太孫朱瞻基的隨從,併爲這併爲這支部隊起個名字,叫作軍,。

這些人實際上是皇太孫的私人警衛部隊,朱瞻基想招個把人進來,也是合情合理的。他輕聲答道:“是孫兒在蘇州時,偶然認識的一個小吏,人很伶俐,又有本事,我想讓他來幫我管人。”

聽說是個小吏,朱棣便沒興趣問了,點點頭道:“你跟金尚書說一聲,他就幫你辦了。”

“謝謝皇爺”朱瞻基大喜道,心說成了。()

第907章 剛愎第361章 發燒第555章 入貢院第906章 聖女降臨第1105章 塞翁失馬第1162章 死道友第1018章 佛母回來了第207章 浙江千戶所第303章 討伐詔第597章 迎來送往第1029章 鐵板第951章 撒酒瘋?第1145章 封公第1106章 歸順第876章 同志第721章 一樣人兩樣命第418章 打成豬頭第327章 亢龍有悔第446章 難老泉第23章 路在何方?第1091章 逆臣第370章 交換第3章 猛回頭第1073章 河東河西第503章 王父刺字第660章 嚴打第105章 蘇州第860章 寂寞如雪第270章 標兵第127章 分而治之第951章 撒酒瘋?第263章 大面子第777章 動搖第1194章 兵臨城下第四一九章第400章 委以重任第322章 神機營第205章 縣考第1284章 威懾第652章 舌戰第1183章 同去同去第165章 逼供第581章 英國公第266章 偷營第449章 真面目第265章 初見不太歡第190章 回家第1108章 門庭若市第899章 團聚第434章 壁虎斷尾第112章 拜把子第32章 悲歡離合第34章 後悔藥第802章 劫後第885章 佛母第384章 栽贓第3章 猛回頭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1241章 被打死了第984章 盟主歿第11章 老爹第333章 灰黑色的回憶第329章 援兵第1198章 婦人之仁第189章 歸去來兮第214章 被捕第1150章 暴烈第209章 大危機第505章 特務第278章 奇招迭出第436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104章 美夢破碎第376章 目標第844章 抄家第669章 故人相見第4章 林姐姐第179章 心思第661章 趙王府中第669章 故人相見第807章 將軍百戰死第438章 張冠李戴第96章 盤庫第1206章 撤退專家第852章 致命緋聞第133章 後發者制於人第199章 淫威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743章 賞菊剝蟹宴第508章 疑點第865章 萬事開頭難第671章 倒行逆施第1244章 真相第591章 樹坑第621章 二桃三士第757章 一線生機?第28章 試吏第779章 父子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613章 結案第1162章 死道友
第907章 剛愎第361章 發燒第555章 入貢院第906章 聖女降臨第1105章 塞翁失馬第1162章 死道友第1018章 佛母回來了第207章 浙江千戶所第303章 討伐詔第597章 迎來送往第1029章 鐵板第951章 撒酒瘋?第1145章 封公第1106章 歸順第876章 同志第721章 一樣人兩樣命第418章 打成豬頭第327章 亢龍有悔第446章 難老泉第23章 路在何方?第1091章 逆臣第370章 交換第3章 猛回頭第1073章 河東河西第503章 王父刺字第660章 嚴打第105章 蘇州第860章 寂寞如雪第270章 標兵第127章 分而治之第951章 撒酒瘋?第263章 大面子第777章 動搖第1194章 兵臨城下第四一九章第400章 委以重任第322章 神機營第205章 縣考第1284章 威懾第652章 舌戰第1183章 同去同去第165章 逼供第581章 英國公第266章 偷營第449章 真面目第265章 初見不太歡第190章 回家第1108章 門庭若市第899章 團聚第434章 壁虎斷尾第112章 拜把子第32章 悲歡離合第34章 後悔藥第802章 劫後第885章 佛母第384章 栽贓第3章 猛回頭第53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1241章 被打死了第984章 盟主歿第11章 老爹第333章 灰黑色的回憶第329章 援兵第1198章 婦人之仁第189章 歸去來兮第214章 被捕第1150章 暴烈第209章 大危機第505章 特務第278章 奇招迭出第436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104章 美夢破碎第376章 目標第844章 抄家第669章 故人相見第4章 林姐姐第179章 心思第661章 趙王府中第669章 故人相見第807章 將軍百戰死第438章 張冠李戴第96章 盤庫第1206章 撤退專家第852章 致命緋聞第133章 後發者制於人第199章 淫威第68章 知縣的煩惱第743章 賞菊剝蟹宴第508章 疑點第865章 萬事開頭難第671章 倒行逆施第1244章 真相第591章 樹坑第621章 二桃三士第757章 一線生機?第28章 試吏第779章 父子第986章 李代桃僵第613章 結案第1162章 死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