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逆轉

卓昭節倒抽一口冷氣,眼巴巴的看着遊氏:“母親?”

雖然在遊氏的再三提醒下,她如今大致想明白了來龍去脈——然而——卓昭節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或該做什麼!

一直以來,卓昭節都認爲在寧家大房與二房的矛盾之中,不拘這矛盾最初是如何形成的,然而寧搖碧始終處在了被謀害的一方,也許是因爲當年明月湖上的遭遇,也許是出於爲心上人的擔憂,也許……是寧搖碧似有意似無意的暗示?

總而言之,在卓昭節眼裡,祈國公府上上下下都奸詐得緊,幾乎是齊打夥兒的欺負自己的未婚夫!她唯一一個見過的寧嫺容,看似溫婉柔順,可誰知道真正面目又是什麼?是不是也對寧搖碧存着不良之心、逮着什麼空子就害上一下?

所以上回在迴雪樓,寧嫺容與她招呼,卓昭節也只是淡淡的。

甚至片刻之前,卓昭節幾乎擔心到了恨不得立刻看到寧搖碧好好兒的模樣,因爲她覺得祈國公府簡直是無時無刻不處心積慮的想要謀害自己的未婚夫!

畢竟,雍城侯只有寧搖碧一子,一旦這位世子出事,即使雍城侯與祈國公關係再壞,他也只能從祈國公府過繼子嗣,因爲寧家如今就這麼兩房人,其他遠支都實在太遠了,涉及爵位,紀陽長公主也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孫兒的好處被遠支搶了去的,哪怕祈國公膝下諸子不如寧搖碧那麼得長公主喜歡,但總比那些遠支子弟要親近吧?

在這種心照不宣的認知下,祈國公府對寧搖碧的謀害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了。

當年在秣陵,寧搖碧自己也親口如此說過,雖然後來他忽然變臉,說明之前都是故意嚇唬卓昭節的,然而這番分析卻讓卓昭節清清楚楚的記了下來,並且深以爲然——實在是太合情合理了!

實際上,單就寧家的局勢來說,祈國公府的確有這謀害侄子的理由!

但,在謝盈脈被迫說出她看到陳珞珈與祈國公世子在一起之前,連遊氏也沒有想到,於私,祈國公府有十萬個害死侄子的理由,但於公,祈國公府絕對不會去動寧搖碧!

原因很簡單,紀陽長公主——寧家大房與二房選擇的郡王不同,這讓紀陽長公主也很爲難,長公主雖然偏疼雍城侯與寧搖碧,但在這樣的大事上卻不糊塗,聖人年事已高,皇后亦然,長公主自己比聖人年歲更長,這大涼終究是要傳到太子手裡的。

到那時候,老一代的長輩相繼離世,太子成了新君,毫無疑問延昌郡王會繼任太子。

真定郡王再好,奈何太子對延昌郡王的生母綠姬一往情深,這一點朝野皆知,在不問任何青紅皁白的支持普天下所有嫡妻的淳于皇后還在的時候,太子妃已經與太子相敬如冰,綠姬仍舊穩穩的做着她的東宮愛姬,倘若太子繼位,太子妃子能不能成爲皇后都難說!

何況延昌郡王也不差,雖然他的同母弟弟唐澄有種種不妥當的地方,但郡王本身在太子的精心栽培下,也算得上是允文允武。

他還是長子。

即使不是嫡子,卻還有禮法上國賴長君的支持。

紀陽長公主在對自己子女的處置上就十分的偏心了,她比常人更能體會太子對延昌郡王的心情,雖然真定郡王也是太子的骨肉,在榮華富貴上,太子或者不會吝嗇給予自己唯一的嫡子,但這天下唯一的那個位置,太子是鐵了心要給延昌郡王的,一如當年紀陽長公主疼愛雍城侯到了動過改立幼子爲祈國公世子的地步!

所以以長公主的閱歷來看,真定郡王的指望不大,實在不大,他的父親完全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將帝位傳給他,而且如今又不是大涼初立、諸皇子掌軍的時候,區區一個慕家根本幫不了他什麼,將來太子承位之後,慕家不被綠姬遷怒就不錯了!

真定郡王就是想叛亂,也沒指望,本朝初年時的齊王可是煽動過十萬大軍、好幾位悍將、內中甚至包括先帝晚年時極爲重用的名將仲崇聖作亂的,還不是照樣身敗名裂?那時候先帝已逝,齊王反的還只是今上這個皇弟,真定郡王要反就是反生父太子——在道義上更沒指望,何況真定郡王的勢力遠不能與當時的齊王比!齊王可是輸了都把燕王、甚至燕王母族都拖下水的!

再加上長公主長年偏心雍城侯父子,對祈國公一脈暗暗的歉疚,所以長公主沒有明確表態支持延昌郡王,這已經是給足了雍城侯體面了。

因爲雍城侯一直都是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真定郡王這邊的。

何況還有寧搖碧與唐澄的舊怨。

長公主也許思慮着慢慢的彌補與引導……

但長公主料想沒有考慮過爲真定郡王說話,所謂是人走茶涼,皇太孫的人選,更多的在乎太子,史上更改祖宗之法、更改先帝遺旨的新君還少嗎?雖然太子很孝順,但誰知道當年爲了綠姬幾次頂撞皇后的太子會不會在聖人與皇后都離世後再次忤逆?

在這種情況下對真定郡王一派顯然很不妙,一旦紀陽長公主作出了明顯的選擇,繼而影響到了聖人,那麼皇后與太子在皇孫的抉擇上的平衡必然要被打破!

所以,也許是雍城侯也許是蘇史那,或者蘇太師等人都參與了,兩年前,寧搖碧與表叔秦王世子狹路相逢,將後者當街打斷腿,雍城侯怒不可遏——紀陽長公主不在乎周太妃到皇后跟前的告狀,也不在乎長安的議論紛紛,但對於她所心愛的幼子幼孫之間的衝突到底是無能爲力,只能讓寧搖碧避開雍城侯的怒火,所以就有了寧搖碧下江南一行。

於是寧搖碧離開了長安,去了長公主雖然有勢力,但勢力決計無法與長安相比的秣陵,明月湖、酒珠案,影影幢幢之中的刺殺與陰謀,不管寧搖碧事後是如何向長公主撒嬌或哭訴的,也不管雍城侯是如何暗示或明說的告狀——總而言之,紀陽長公主相信了一手撫養長大的幼孫在江南遭遇了一連串有預謀有針對的刺殺。

而且這些刺殺是祈國公府下的手。

沒有一個母親,哪怕是偏心的母親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手足相殘。

也沒有一個母親發現這樣的端倪之後,痛心之餘會不想着彌補。

所以長公主動搖了她在兩位郡王之間的選擇。

因爲祈國公府是延昌郡王的同盟,甚至祈國公夫人還是延昌郡王妃的嫡親姑母!

在延昌郡王連皇太孫都還不是的時候,祈國公就對寧搖碧下了殺手,相信了這一點的長公主怎麼能不想到,一旦延昌郡王得勢,將來自己心愛的小兒子與小孫子焉能有活路?

若是尋常人家還能奢望祈國公是一時糊塗,沒準還會苦口婆心的爲兩房化解干戈,可紀陽長公主這位金枝玉葉,是從先帝時諸王爭位時走過來的,她親眼看到過自己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燕王、齊王爲爭位自相殘殺,親眼看到自己更多的同父異母弟弟們被捲入其中而流放,親眼看到燕王、齊王、樑家的閤府覆滅……長公主又怎麼能不明白兄弟反目之後與累世仇讎毫無兩樣?

假如這個時候,雍城侯與寧搖碧再表示一下不想追究祈國公或者是願意原諒祈國公、不會因此做出類似的事情來報復——那長公主自然會認爲,選擇延昌郡王,雍城侯一脈必死無疑!但若選擇真定郡王,雍城侯也許不至於對祈國公一脈趕盡殺絕。

作爲一個母親,長公主會怎麼選?

毫無疑問,她會選擇真定郡王。

從兩年前寧搖碧下江南起,不,也許在這之前,這就是一個陰謀,只是,和卓昭節一直以來所料想的相反,不是祈國公算計雍城侯,而是雍城侯算計祈國公。

卓昭節的想象裡,自己的未婚夫是被欺負被算計被謀害的那一個,可此刻卻猛然醒悟過來,事實恰好相反。

寧搖碧不但從來沒有被欺負被算計被謀害,他正是欺負算計謀害旁人的那一個!即使這個陰謀不是他策劃的,然而他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他,沒有紀陽長公主打從心底裡疼愛的幼孫,這個陰謀根本不能成!

這樣巨大的逆轉反差,卓昭節完全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所以她現在只能看着遊氏發怔,指望自己的母親能夠給自己足夠的教誨。

遊氏並不意外女兒此刻的手足無措,而是心平氣和的說起了彷彿毫無關係的事情:“戰國時候孟嘗君率賓客出使於秦,被秦昭王挽留,欲使其爲秦相,因人在秦國,孟嘗君不敢違抗,只得就任,然而不久之後,秦國的臣子卻又勸說昭王,言孟嘗君乃是齊國宗室,且家眷封地皆在齊地,豈能忠心爲秦?昭王被說動,便將孟嘗君一行軟禁並生出了加害之心,孟嘗君爲求活命,便向昭王所寵幸的燕姬求助,燕姬索以狐白裘爲酬謝,然而狐白裘已被獻與昭王,彼時有門客由狗洞入內竊出裘衣,燕姬便說服昭王放了孟嘗君一行,後孟嘗君連夜奔逃回齊,卻爲函谷關所阻,關吏以每日雞鳴方能出開關爲由拒絕放行,亦是門客中有人能學雞鳴,引得城關之中雄雞爭唱,這才脫身而去。”

卓昭節愣了愣,這雞鳴狗盜的典故,她幼時就被遊若珩教過,遊氏說個開頭她就知道了,只是還以爲遊氏拿這典故改了,不想遊氏一直說完,卻仍舊是她所熟知的那個典故,卓昭節凝神片刻,倒有所悟:“母親是說……即使九郎他們使了這樣的陰謀,但終究是過了關?”

遊氏平靜的道:“雞鳴狗盜這個詞自古以來就是貶義,然而這是照着戰國時候的風氣下來的,那時候的人重禮,自然看不上這樣的行徑,但當年若無這一對雞鳴狗盜之徒,孟嘗君早已在秦國作了冤魂!從孟嘗君這邊來看,這對門客可比那些個懂禮知義、能文能武的門客強多了!不是嗎?”

“我也知道九郎這樣不使些陰謀詭計是不成的。”卓昭節漲紅了臉,解釋道,“我沒有旁的意思,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還處處誤導我,從前在秣陵也就算了,如今我是他的未婚妻子,上一次父親還專門請了他來——可他!”

遊氏摸了摸女兒的鬢髮,語重心長的告誡她:“我的兒,你也是定了親再晚兩年後就要爲人婦的人了,如今爲娘來告訴你一句最緊要的體己話兒!”

卓昭節一愣。

“做小娘子時,你只管放心的挑剔,只怕那時候被迷了心,睜大眼睛也挑不出差處!從來一家有女百家求,只要沒定下來,大不了換一個!”遊氏微微一笑,“可若是過了門,你啊,就得學着糊塗!”

第六十五章 夕陽簫鼓第二章 卓家第十九章 義康公主第七章 溫壇榕第一百五十五章 碎玉第一百十七章 祖孫第五十三章 重傷第七十七章 春日遊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十三章 偏心之疑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二十八章 爲兄之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玉娘再到第六十八章 不守婦道?第十五章 打情罵俏第一百五十六章 阮雲舒的託付第四十三章 杏花疏影裡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一百四十章 事暫歇第十四章 珊瑚簪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剽悍的赫四娘第一百十五章 寧絹第八十九章 意外的解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像舊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一百九十二章 舊案疑雲(上)第十四章 林鶴望第七章 溫壇榕第九十四章 時五郎第四十六章 卓玉娘第三十二章 歐氏第三十一章 毒誓了結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四十三章 杏花疏影裡第三十八章 古盼兒有孕第十七章 鳳凰花樹第一百二十六章 鹹平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親(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一百章 鬥花天香第三十四章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后再次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曲江攤牌第三十四章 太子妃的告訴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父之心(上)第三十一章 貪心惹的禍第四十二章 正打歪着第一百九十章 風波藏第九十五章 父母憂心第一百四十章 梅子(上)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七十三章 夏氏第一百六十一章 經過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五十一章 小產第一百八十四章 迎客(上)第七十章 世子是好人第十四章 珊瑚簪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生辰宴第二百零八章 燕王之恨、前朝舊怨第三十三章 孕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一百零二章 劍南噩耗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更起嚴妝第四章 屈總管第一百九十四章 吐露真相第五十六章 南下真相第九十九章 荒謬的想法第九章 任慎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花氏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相第五十章 回府第八十四章 驚魂第三十九章 被誤解的世子第一百十章 住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經恩怨難是非第二十三章 當時情深第五十三章 苦練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婚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侯第一百零四章 新的規則第一百九十一章 瞞過千秋第一百七十七章 綠姬之疑第十九章 表兄弟第一百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五十九章 胡姬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交易
第六十五章 夕陽簫鼓第二章 卓家第十九章 義康公主第七章 溫壇榕第一百五十五章 碎玉第一百十七章 祖孫第五十三章 重傷第七十七章 春日遊第七十四章 二喬(下)第十三章 偏心之疑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二十八章 爲兄之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玉娘再到第六十八章 不守婦道?第十五章 打情罵俏第一百五十六章 阮雲舒的託付第四十三章 杏花疏影裡第七十一章 心沉吟第四十六章 母親的心第一百四十章 事暫歇第十四章 珊瑚簪第六十四章 花會前夕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剽悍的赫四娘第一百十五章 寧絹第八十九章 意外的解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像舊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一百九十二章 舊案疑雲(上)第十四章 林鶴望第七章 溫壇榕第九十四章 時五郎第四十六章 卓玉娘第三十二章 歐氏第三十一章 毒誓了結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四十三章 杏花疏影裡第三十八章 古盼兒有孕第十七章 鳳凰花樹第一百二十六章 鹹平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親(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一百章 鬥花天香第三十四章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后再次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曲江攤牌第三十四章 太子妃的告訴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父之心(上)第三十一章 貪心惹的禍第四十二章 正打歪着第一百九十章 風波藏第九十五章 父母憂心第一百四十章 梅子(上)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一百十三章 偷聽第七十三章 夏氏第一百六十一章 經過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二女還家去第五十一章 小產第一百八十四章 迎客(上)第七十章 世子是好人第十四章 珊瑚簪第一百八十五章 迎客(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生辰宴第二百零八章 燕王之恨、前朝舊怨第三十三章 孕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二十章 蘇語嫣第一百零二章 劍南噩耗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更起嚴妝第四章 屈總管第一百九十四章 吐露真相第五十六章 南下真相第九十九章 荒謬的想法第九章 任慎之第一百九十一章 花氏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相第五十章 回府第八十四章 驚魂第三十九章 被誤解的世子第一百十章 住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經恩怨難是非第二十三章 當時情深第五十三章 苦練第一百六十六章 尷尬的婚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侯第一百零四章 新的規則第一百九十一章 瞞過千秋第一百七十七章 綠姬之疑第十九章 表兄弟第一百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六孃的本性第五十九章 胡姬第二十四章 淳于十三第二百零二章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