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江山萬里煙(五)

弄個狂士來當主考,再給他看看丁一的習作風格,這主考肯定是不取丁一的——這樣方是不畏權貴,名士風流啊!今科不取,下科誰要取了,那必定背上罵名,想來也只好繼續不取。

如果是四五個月前,丁一倒不怕這個,只要讓他回容城種田爬科技樹就好了,反正就算他什麼也不做,八年之後景帝就玩完,怕什麼?但如今卻是不同,從那個秦授的死鬼身上,丁一是察覺到了景帝的剌探味道,如果讓景帝確定自己辭官不是爲了真的要走科舉路,丁一感覺說不好這位什麼也幹得出來的景帝,會做出什麼事來。

再說,被諸學霸虐了這麼久,丁某人現時八股制藝上也頗有些自信,正如自恃歌喉者往往喜好歌唱、自恃書法者喜歡贈字於人一般,丁某人也未能免俗,大有秋闈與諸多大明土著秀才別一別苗頭的意思。所以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無奈地衝着徐主事笑道:“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學生還能開口拒絕麼?”

擺開香案接旨諸事,有王越在操持,錢知縣與徐主事在一旁指點,倒也沒出什麼差錯。丁一換了衣服出來,太監王毅展開聖旨之前卻開口道:“有旨,丁如晉爲國事多有被創,腰腿有疾,免跪。”

丁一聽着,並沒有感動得淚涕交加,而是心中愈加生出寒意來。

景帝此人真的太可怕的,他連丁一隱於心中這一點不願跪拜的執念,都能看出來,或者是說猜出來,不論如何,投其所好這四字。景帝絕對是做到了極致,正如於謙不好錢物,他就上山給他燒竹瀝一樣,一定要讓人感動,一定要搔到癢處!而且偏偏他還就真的能做得到。

這旨意也是恰到好處,就是讓丁一署巡按御史,去糾察南京的軍務。這份聖旨是有內閣首輔簽押的,不是中旨,上面還專門提出是“仲商……南畿軍機……盡託於汝……勿負朕望”云云,這大半年被諸學霸虐得通透。丁一現時是弄得明白,仲商就是八月了,八月之前就由丁一署南京的巡按御史,也就是先確定會放丁一去秋闈。

但丁某人接過聖旨,忍不住問徐主事:“徐兄。安有這等聖旨?”哪裡有叫人做三四個月巡按御史的?這實在是太過荒唐了!再說,巡按御史本來就是監察御史充任。有事出京。辦鹽的叫巡鹽御史,巡按地方的叫巡按御史,丁一本來又不是都察院的人!怎麼會來叫他去充任巡按御史?何況這職位本來就是正七品,哪裡有什麼署?署就是代理。

至少左、右僉都御史這種四品高官也罷了,一個七品御史還署?

徐主事麪皮抽搐着,看是也是忍得極艱苦。但終歸進士出身,半晌還是擠出一句:“容城先生,這個,或曰稽古……”這跟莫須有沒區別。或曰稽古就是或者說考察古代的事蹟,古代古到什麼時候?傳說中的三代還是盤古開天?

但景泰年本來就有很多的新創舉,例如巡按有考察方面大員的權力,就是景帝給予的。要知道景泰朝八年之間,巡按糾劾的大案要案達到二十四件之多;例如廢了英宗所建立的提學官制度等等。加之做得出燒竹瀝、賄大臣的景帝,讓丁某人署理幾個月御史,其實也不見得多出奇。

但於丁一來說,卻是忍不住要吐槽的,辭官時都五品了,讓他代理個七品官,是個人感覺都很不好吧?但還沒等他接着吐槽,這時卻有人撲在地膝行而來,口中稱道:“侄少爺、侄少爺!平生不遇丁容城,自稱英雄笑煞人!今日終得遇侄少爺當面!”那人大庭廣衆之下,就這麼膝行過來,抱着丁一大腿,眼中帶淚嚎叫着,卻正是前來宣旨的中官王毅!

這廝動作極敏捷,丁一躲了兩回都被他抱住腿,這又不能一腿踹翻了去,只能好聲問道:“這位公公,到底有什麼事?還請起來好好說話。”但沒等這位中官開口,立時就有兩人過來連攙帶抱的,把他架開了,丁一看着那兩人卻是跟着文胖子來投的人手裡的人物,言語間似乎與這位王公公是舊識,再加上剛纔那幾聲侄少爺,大約也就明白這廝可能是王振當年的親信吧。

這時看着文胖子在奴婢人羣裡擠眉弄眼,丁一知道這文胖子不是個沒交代的,若是沒事斷然不會做出這樣的動作,便向着徐主事告了罪,走過去看看到底有什麼事。這丁府裡接了聖旨,自然就是張燈結綵,附近鄉紳也有來賀的,王越招呼不過來時,錢知縣、徐主事也沒當自己是外人,倒也是好一場熱鬧。

行到後院那泳池邊,文胖子請丁一坐下,卻是鄭重地對丁如晉說道:“侄少爺,可千萬不能跟那王毅沾邊!那廝小時候,他堂兄被選進宮,家裡給了個酒糟餅教那小孩吃了,好昏睡過去隨宮裡人走,這從沒搶贏過吃食的王某人頭一回搶贏……”結果宮裡去的人,看着昏睡的小孩就扔上車,於是他就替他堂兄捱了一刀,“他原本是在當今天子龍潛時身邊伴當,當初覺得沒出頭之日,湊了二千兩白銀孝敬廠督,侄少爺您知道廠督當年在內廷的權勢,便是不合規矩也硬生把他弄到大內去……”結果他要抱的大腿王振王公公就沒了,他以爲沒出息的景帝登了位,沒錢活動的興安當了司禮監太監,這王某人推說是王振強行索賄的,但仍沒他什麼好果子吃,還是被踢去浣衣局了。

丁一聽着,不禁失笑:“看來謝雨城的綽號應是還給這位纔對。好了,胖子,你這時節就是爲了和我說這笑談?”丁一知道文胖子不是這樣的人,就信那王某人真的很倒黴,剛纔使人架開了去灌酒也就是了,不可能爲了這種事專門示意自己出來說話。

“王尚德現時是總督南京機務,侄少爺此時去南京,卻是挑王尚德的刺,大司馬這是要您的投名狀啊。”文胖子壓低了聲音,向丁一介紹着那位坐鎮南京的靖遠伯王驥王尚德。說起這位也是屬於王振關係戶,據說三徵麓川,卻捉不住叛軍首領思機發。所以當時朝中認爲王驥瀆職,“老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要求把他問罪的。是王振左右了這件事,王驥纔沒有獲罪的。

如果不是景帝登位時,王驥還在平苗,大約是和王山、王林一個下場了,所謂的“羣臣劾王振並及驥。以驥方在軍,且倚之平苗,置弗問”,所以文胖子認爲,于謙是要丁一去找王驥的錯處,把王驥拉下馬來以表丁某人的忠心。

丁一沒有說話,他是軍事戰例愛好者,不是計算機,不見得大小戰例百分之百完全知道。但三徵麓川還是知道的,大明中前期算是比較大型的戰事,如果不是土木堡戰役失了皇帝,而奪去大部分的焦點,徵麓川,應該說是很引人注目的。

這三場仗最後是一路打到緬甸境內的孟養,也就是從千百年後的雲南瑞麗,一路推到孟養,這距離本身就有幾百公里,指責王驥“每軍負米六鬥”,大意是虐待士卒吧,問題是不這樣,補給線這麼長,特別是那地形,怎麼弄?又要求在這山林地形之間,要他捉住思機發,否則就認爲王驥瀆職浪費公帑,只能說明朝的御史遠比後世的公知苟刻得多。

王振這軍事白癡,大約也是拿不準主意吧,於是當時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那御史去王驥軍中效命,結果這位御史“匿不去”,躲起來,不去。可見這位御史是真是風聞奏事,完全沒有實地考察。

這時徐主事居然自己摸過來泳池這邊,卻對丁一說道:“大司馬還有口信。”文胖子是知情識趣的,馬上就辭了去。于謙所說的,無非就是對於王驥這個人,極不以爲然,認爲他根本就是沒有能力,不但以徵麓川爲例,還以回軍平苗爲例,說是平越被圍半年,巡按御史黃鎬死守,糧草吃盡掘草根來充飢,但是王驥領軍駐在辰、沅之地,卻不進軍救援等等。

丁一不知道事實到底是如何,只不過于謙的意思,總算是弄明白。

看起來文胖子是有點想得太多了。

依着丁一分析,于謙並非是要自己去弄投名狀,讓丁一去南京當這幾個月巡按御史,根源是據說徵麓川的時候,部隊行進毫無紀律,十五萬人一日起行,互相蹂踐。所以大司馬是擔心王驥在南京,把那裡的軍隊帶壞了。

這得對王驥多看不起啊。

“大司馬謂容城先生知兵,故非容城親至,實在放心不下。”徐主事在邊上解釋着。

丁如晉聽着一邊搖頭,一邊走神,因爲他感覺于謙是被瓦剌人弄得有危機感了,所以很擔心南京的兵不堪用。但丁一很清楚,京師保衛戰之後,大明歷史上,景帝或英宗的年代,基本就沒什麼大的戰事了,總之去南京當臨時工,也不是一個多大的事。

徐主事又在邊上催促着丁一向他表態,這樣他纔好回去給大司馬交差,丁一卻不知道怎麼的,回了他一句:“徐兄可有別號喚作霞客?噢,不對,不對,還差許多年……”

沒等徐主事反應過來,卻又聽丁一問道:“噢,徐兄知道哪裡有綠礬嗎?”

所謂病急亂投醫,不外如是。()

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72章 把吳鉤看了(五)第1章 入埃及(十二)第44章 幽懷恨無句(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第6章 會師(四)第1章 入埃及(七)第99章 天子賜顏色(十一)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遠航(七)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3章 飛地(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43章 幽懷恨無句(十三)第8章 決鬥(二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二)第24章 種田(三)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2章 遠航(十六)第1章 溫柔鄉(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9章 風*流*眼(十九)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四)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97章 天子賜顏色(九)第9章 風*流*眼(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八)第4章 槍在肩(二)第13章 進京(一)第9章 快意(一)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篳路藍縷(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4章 新君(十)第54章 謀遺產(二)第15章 洗劍血成川(四)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125章 待從頭(八)第7章 辭京(五)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4章 新君(十六)丁一的奮鬥三十二第3章 立儲(十八)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1章 伴君如虎(七)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22章 種田(一)第27章 謀逆(三)第16章 江山萬里煙(六)第74章 閒遊獨木橋(四)第5章 奪門(十)第3章 心如鐵(十三)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24章 江山萬里煙(十四)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九)第4章 萬山在握(三)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五)第22章 種田(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十四)第1章 督廣西(十二)丁一的奮鬥三十三丁一的奮鬥十三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3章 心如鐵(三)第5章 奪門(十八)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69章 工欲善其事(十九)第79章 閒遊獨木橋(九)第52章 淡馬錫(二)第12章 江山萬里煙(二)第11章 獵火照狼山(六)第8章 決鬥(五)第7章 辭京(六)第5章 奪門(十九)第5章 奪門(九)第9章 風*流*眼(十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一)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三)第2章 篳路藍縷(六)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
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72章 把吳鉤看了(五)第1章 入埃及(十二)第44章 幽懷恨無句(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第6章 會師(四)第1章 入埃及(七)第99章 天子賜顏色(十一)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遠航(七)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3章 飛地(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43章 幽懷恨無句(十三)第8章 決鬥(二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二)第24章 種田(三)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2章 遠航(十六)第1章 溫柔鄉(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9章 風*流*眼(十九)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四)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97章 天子賜顏色(九)第9章 風*流*眼(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八)第4章 槍在肩(二)第13章 進京(一)第9章 快意(一)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篳路藍縷(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4章 新君(十)第54章 謀遺產(二)第15章 洗劍血成川(四)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125章 待從頭(八)第7章 辭京(五)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4章 新君(十六)丁一的奮鬥三十二第3章 立儲(十八)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1章 伴君如虎(七)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22章 種田(一)第27章 謀逆(三)第16章 江山萬里煙(六)第74章 閒遊獨木橋(四)第5章 奪門(十)第3章 心如鐵(十三)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24章 江山萬里煙(十四)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九)第4章 萬山在握(三)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五)第22章 種田(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十四)第1章 督廣西(十二)丁一的奮鬥三十三丁一的奮鬥十三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3章 心如鐵(三)第5章 奪門(十八)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69章 工欲善其事(十九)第79章 閒遊獨木橋(九)第52章 淡馬錫(二)第12章 江山萬里煙(二)第11章 獵火照狼山(六)第8章 決鬥(五)第7章 辭京(六)第5章 奪門(十九)第5章 奪門(九)第9章 風*流*眼(十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一)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三)第2章 篳路藍縷(六)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