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血染海疆5

現在充當日本支那特遣艦隊旗艦的是“日向”號戰列艦,日向號是伊勢級的第二艘。1910年舊日本帝國海軍制定八八艦隊計劃,計劃在未來幾年裡建造8艘戰列艦。並在1912年開始建造扶桑級戰列艦,原計劃共建造4艘,第3,4艘由於預算的拖延得以針對扶桑級設計上所發現的種種缺陷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於1915年開工建造,是日本海軍第一次由民間船廠建造戰列艦。由於兩艘船外形和裝備與扶桑級不同,所以定爲伊勢級。

伊勢級戰列艦是扶桑級的改良型,這是日本海軍的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無畏級戰列艦”。裝備與扶桑級相同的6座雙聯裝356毫米口徑主炮,主要改進艦體中部的火炮佈置方式,確保了足夠的輪機艙空間。伊勢級艦體中部的3、4號主炮塔由扶桑級分散佈置在後煙囪的前後兩側改爲呈揹負式的方式集中佈置在後煙囪之後;鍋爐艙不再象扶桑級那樣被主炮塔隔成前後兩個部分,動力系統佈局也採用了新的方案。

由於3、4號主炮塔呈揹負式佈局,因此艏樓比扶桑級縮短,只延伸到3號主炮塔,副炮集中佈置在艦體中前部的艏樓內。火炮佈置方式的改進可減少火炮射擊時對上層建築的衝擊以及相互干擾。在後煙囪處設立擋板消除舯部主炮炮口、爆風對艦載小艇的影響。增大主炮裝填仰角提高裝填速度。改進了防禦能力。考慮到日本人體格搬運炮彈的體力問題,副炮由扶桑級的152毫米口徑(炮彈重45千克)改用140毫米口徑(炮彈重38千克)。但是艏樓縮短,艦內空間縮小被擠佔,居住舒適性大受影響。

日向號戰列艦全長208.18米,採用ロ號艦本式鍋爐混燒24座,動力雖然強勁,但是因爲軍艦裝甲極厚。其最高航速只能達到二十三節。

三村錦三郎大佐便是這艘日向號戰列艦的第三位艦長,不過此時的他卻恭敬地像是小兵一般候在了一旁,只因爲這支支那特遣艦隊的司令官--山屋他人就坐鎮于軍艦的艦長室裡,並且正聽取着幾名艦隊參謀的報告。

“……貴官,我方已經咬死支那海軍,此時馬上便要到了支那人的劉公島,再不遠就是威海灣了。一旦給支那人的海軍逃進了威海灣,憑藉着支那人那噁心的近海防禦潛艇跟岸防要塞,還有那些來自天空上的噁心蒼蠅,我們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再一次與殲滅支那海軍的機會擦肩而過了。”

一個參謀一臉激動的說道,他們的軍艦自從半個鐘頭前便咬死了前面那支在逃的支那艦隊,而且已經將他們納入射程內了。但是幾艘戰艦請求射擊,都被山屋他人拒絕了,甚至他還下達了一個令所有人驚訝的命令,艦隊放緩行進速度,跟隨後方的輕巡洋艦跟少數幾艘驅逐艦外撒,小心警惕支那人的偷襲。

“是啊,司令官閣下。支那人現在已經無處可逃了,只要我們幾發炮彈就能再現當年我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雄風……”

山屋他人皺緊了眉頭,“諸君莫着急,還是等我們放出小艦將周圍海域搜查之後,再行圍剿支那海軍。我總覺得支那人的表現不對勁,他們這一路直往這片海域而來,似乎是……”

“貴官,支那海軍在海上遇到我大日本帝國艦隊主力,什麼時候不是狼狽而逃……”

他還沒說完,就被手下不滿的另一個將領打斷了。日本軍隊雖說一向重視等級,但日本軍隊同時也是最常犯下以下克上的一支奇怪武裝力量。此時顯然已經被建功立業的渴望衝昏了腦袋,幾個將領也不顧山屋他人才是這支特遣艦隊的司令官,大聲指責道。

“帝國海軍,沒有畏敵的懦夫!”

“長平君……”

山屋他人不悅,“英國人的皇家海軍縱橫世界百年不曾一敗,還不是在獨國人的海底狼羣手上吃了虧,這些年來損失的各式船隻總噸位數百萬噸,支那人戰前便與獨國人走近。戰中也是拒絕向獨國宣戰,正是因爲其與獨國之間的關係,那些獨國人制造的先進潛艇,如今也被支那人弄到了。諸君,難道你們都忘記了之前,支那海軍的潛艇部隊,是怎麼偷襲我們的商船、掃雷艦隊,阻止我們北上前往遼東半島支援的嗎?”

“……司令官閣下,在鄙人看來,支那人之前之所以能夠把我們阻擋在黃海,說到底不過是因爲我海軍高層膽怯畏戰,而支那人則發揚了玉碎的精神,不過雙方之間實力對比太差,倘若我們特遣艦隊高層不那麼膽怯畏戰,我們早就已經趕到遼東半島,支援關東駐軍了……”

山屋他人還是高看了他在艦隊內的影響力,這段時間以來,因爲他的謹慎,這支集中了日本過半海軍精銳的支那特遣艦隊,竟然一直遊曳在黃海之上,始終不能突破民國海軍的海上防禦圈,爲遼東半島跟朝鮮半島的日本軍隊提供助力。他的謹慎態度,早已經引起了艦隊中的一些中下層軍官的不滿。

這不,他的話纔剛落下,海軍中佐中川又二郎便站出來冷聲諷刺,話中雖然沒有明說是誰,卻把膽怯畏戰的頭銜扔給了他。

“中川君……”

山屋他人有些頭痛地看着一雙雙或鄙夷,或懷疑的目光,只能心中長嘆一口氣。

大日本帝國的強大是世人皆知的,在經歷了明治先皇數十年的苦心,日本步履維艱的艱難前行半個世紀,如今已經從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成就了現在的東亞第一,世界前十列強。然而,就是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卻在戰前突然遭到了他們瞧不起的支那人的偷襲,海軍更是在這段時間裡遭遇重創,損失了多艘主力戰艦。

面對着國內陸軍爲了轉嫁責任的指責聲,海軍承擔了不小的壓力。所以從上而下,幾乎整個日本帝國海軍的士兵、軍官們,如今對於他們的老鄰居,心中都是帶着刻骨銘心的仇恨跟恥辱感,復仇的火焰已經燃燒的他們有些失去了理智。山屋他人現在毫不懷疑,倘若他再壓制特遣艦隊的復仇之心,等待他的很可能會是失去對整支艦隊的掌控……

山屋他人對於海軍在中國的偷襲之下造成的損失也同樣非常痛心,作爲日本海軍高層,他的海軍生涯幾乎伴隨着整今日本海軍艦隊的成長。甲午戰爭的時候他在改裝商船西京丸上當航海長,1903年起先後任“秋津艦”、“笠置艦”和“千歲艦”艦長,參加過1904年黃海海戰和對馬海戰,戰後任第四艦隊和第二艦隊參謀長,海軍大學教官。1909年任海軍省教育本部第一部部長兼第二部部長,晉升少將,後兼海軍大學校長。正是在海軍大學的那幾年,讓他跟文人學者學會了一項好習慣,那邊是隨時總結跟開眼看世界。作爲一名海軍高層將領,尤其歐戰爆發後還有號稱無敵的大英帝國皇家艦隊戰績在,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敗的艦隊,但是他確實沒有想到過,龐大的帝國海軍,竟然會在弱小的民國偷襲之下損失慘重。

更沒有想到,那才成立了勉強十年的民國,如今竟然猖狂的主動偷襲帝國,掀起了中日全面交戰。

畢竟,民國的國力自從甲午戰爭之後就遠遠落後於日本。民國海軍只有幾十艘潛艇跟幾艘早就落伍的米國產大艦就敢出海與帝國海軍死戰,這完全一改了過去幾年裡把海軍當成寶貝的民國一貫作風,令他不得不懷疑,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古怪。

只是,現在已經不是想那麼多的時候了。

“希望,支那人沒有埋伏吧……”

強壓下了心中的不安,山屋他人長嘆一口氣,終於做出了決定:“命令下去,長炮解衣,準備戰鬥……”

“終於,要開始了嗎?”

方遠拿着電報剛剛破譯的機密電文,一雙遠比旁人要粗壯多的雙臂,激動得微微顫抖。

“命令下去,電動機全速,保持無線電靜默,搜尋合適目標,我艇即將發起攻擊,現在立刻關閉所有水密艙門,所有艇員進入戰鬥狀態!聽我口令!”

方遠將潛望鏡轉了方向,迅速控制潛望鏡在潛水艇周圍海域內搜索合適目標,半天發現沒有找到更合適的大艦後了,立刻下令注意隱蔽繼續往前駛去。

既然是伏擊戰,而且這一戰很可能關乎整個民國戰局,而且中日兩國海軍之間因爲一場甲午戰爭結下的血海深仇,也是該到了還回來的時候了!

方遠不願意將珍貴的魚雷浪費在了那些普通的戰艦上,他現在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從那衆多誘人的目標中選擇最有價值的目標作爲第一攻擊目標,那麼,到底該將哪今日標確定爲第一攻擊目標呢?

小心的遊曳着靠近了日本特遣艦隊編制,經過認真考慮,方遠最終選中了一艘在黑暗中顯得特別威武不凡的巨大戰艦,不出意外那應該是一艘日本新式戰列艦,只是因爲黑夜的關係,方遠無法第一時間確定它的具體資料。

這一艘戰艦一直航行在特遣艦隊的最外圍,預防潛艇偷襲的探照燈雖然給九號艦增加了一些麻煩,但也令它成爲了黑夜中的一顆巨大燈泡,離得老遠它就被九號艦盯上了。

它的航速並不快,更添正好處於九號艦的最佳攻擊航線上。

潛水艇在海面之下時的航行速度很慢,無法追上高速航行的軍艦,不過方遠他們早早就潛伏在這一海域久矣,而且又有無線電聯繫誘餌艦隊從他們的埋伏圈過境,自然引誘的日本特遣艦隊也從他們的埋伏圈經過。

察覺到了機會之後,方遠大膽的立刻下令潛水艇轉舵,進入最佳攻擊航線。

“電動機全速!轉舵航向!魚雷兵裝定魚雷,定深五米,方位角xx迴轉角xx,一號、二號魚雷管裝填魚雷!三號、四號魚雷管預備裝填!”

一道道命令有條不紊的被髮布了下去,很快得到了貫徹。

“一號、二號魚雷管準備發射,間隔六秒發射!預備。發射!”

九號艦很快就轉入了攻擊航線,隨着方遠一聲令下,兩顆德國進口的優質黑頭魚雷迅速被魚雷兵發射出去,拖着長長的氣泡,以高達四十二節的高速向那艘戰列艦飛弛過去。

由於距離目標較遠,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公尺,接近魚雷高速航行時的最大航程,方遠有些擔心能否一擊而中。本來他是想四雷齊射的,但是考慮到潛艇總共只有備用魚雷八顆,他們要伏擊整支日本特遣艦隊,可不只有這一艘戰列艦,自然要省着點,他還想再多打幾艘爲九號艦的戰功簿上再添幾筆呢。這裡多沉幾艘日本的船隻,中日海軍之間的差距就又小了幾分,幾十年前,永遠躺在了這片海域下的那些北洋海軍將士的亡魂們,相信也可以安息了。

是故,方遠選擇了兩雷齊射,而且拉開了兩顆魚雷發射的時間,以確保攻擊角度修正。

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505章 雷霆(1)第28章 密信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95章 浙江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295章 黎宋會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554章 削藩第94章 上海灘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7章 低調第646章 反攻1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662章 和談第341章 天下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148章 買賣(下)第646章 反攻1第362章 餘波(中)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38章 入城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235章 戰起(4)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96章 反攻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394章 巡檢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662章 和談第405章 行動第85章 宴請第349章 鐵路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510章 雷霆(6)第743章 旅順陷落1第436章 訂婚第19章 暗殺奎盛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236章 證據第82章 步步爲營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97章 鹽業(2)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7章 吳兆麟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七百二十二章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535章 進京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64章 捧殺第680章 蘇俄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98章 鹽業(3)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48章 談判(下)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六百一十三章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358章 湖北變(上)
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505章 雷霆(1)第28章 密信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95章 浙江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295章 黎宋會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554章 削藩第94章 上海灘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7章 低調第646章 反攻1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662章 和談第341章 天下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148章 買賣(下)第646章 反攻1第362章 餘波(中)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38章 入城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235章 戰起(4)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96章 反攻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394章 巡檢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662章 和談第405章 行動第85章 宴請第349章 鐵路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510章 雷霆(6)第743章 旅順陷落1第436章 訂婚第19章 暗殺奎盛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236章 證據第82章 步步爲營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97章 鹽業(2)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7章 吳兆麟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七百二十二章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535章 進京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64章 捧殺第680章 蘇俄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98章 鹽業(3)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348章 談判(下)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六百一十三章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358章 湖北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