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不宣而戰10

盤踞虎頭山,濤聲伴酣眠,魍魎重重顧我,雄視且凜然。慣聞鷗聲陣陣,緊盯茫茫大海,誰敢來侵犯。

鷺島風光好,碧波盪漾,霞光閃閃。這裡是福建廈門,一座民國海軍規劃之中重點建設的軍港之一。

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廢;康熙二十三年設臺廈兵備道,道尹駐臺灣府治屬於福建省。二十五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屬於興泉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廈門鼓浪嶼淪爲“公共租界”。民國元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裡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

1915年短暫的統一戰爭中,盤踞福建的國民黨眼看不可抵達,在民族大義的號召之下,除了極少數不甘心的激進派革命黨人出走海外,其餘絕大多數都接受了民國中樞的統一號令,停止了抵擋。同年3月廈門重新納入民國通知之中。6月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7月置廈門道。

1916年初,民國興起了廢除列強在華租界的運動,當時歐美列強獻身於歐洲戰爭之中不願意過分得罪了民國,因此主動做出讓步,同意就鼓浪嶼公共租界交還民國進行談判。當年十一月,攜大勝俄國遠東集團軍之勢,民國廢除鼓浪嶼公共租界後,先後三年間撥款七十餘萬,大建廈門軍港。到了19年初,經過了幾年的建設之後,這裡已經成爲了民國海軍重要的軍港之一。同時也是民國三大海軍潛艇基地之一,民國海軍五大上將之一的程璧光上將就是這座廈門軍港的總司令,同時也是民國海軍潛艇副總司令。

能夠被李漢任命爲秘密水下武裝力量潛艇的副總司令,可見程璧光有多得寵,事實上他的確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生於農民家庭,父親程培芳在美洲經商,1871年病故於檀香山,璧光扶柩歸裡。1872年,以生計無着,投奔其姐夫陸雲山。時福州船政局剛製成“靖遠”炮船,由陸雲山管帶,陸雲山命程璧光習航海術。

1875年,程璧光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駕駛。畢業後上“揚武”艦當練習生。後歷任南洋水師“超武”炮船管帶、“元凱”炮船管帶、福建水師學堂教習、廣東水師“廣甲”快船幫帶等職。積功擢都司,調升“廣丙”艦管帶。

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閱水師,廣東水師記名總兵餘雄飛帶“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往北洋會操,演習時“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會操結束後,朝鮮局勢漸趨緊張,程璧光上書李鴻章,請求留北洋備戰。李鴻章採納此議,“廣乙”、“廣丙”二艦因留北洋,“廣甲”艦返回廣東解送歲貢荔枝後,亦留北洋。於是廣東三船皆編入北洋水師。

7月25日,日本海軍在豐島附近海面挑起戰爭,9月17日,北洋海軍主力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遭遇,展開大戰,當時“廣丙”在港口執行警戒。中午12時50分戰鬥打響後,程璧光指揮“廣丙”艦於午後1時半趕到戰場投入戰鬥,2時40分,“廣丙”發炮擊傷日艦“西京丸”,並引發火災,“福龍”魚雷艇趁機發射魚雷兩枚,當時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海軍中將正乘坐在“西京丸”上,自以爲“我事已畢”,惟瞑目待斃。可惜兩枚魚雷都未擊中,僥倖逃脫。海戰中,程璧光腹部被彈片擊中,血染內衣。

1895年1月30日,日軍開始進攻威海衛,此後北洋海軍被困於威海衛港內。2月11日,提督丁汝昌和護理左翼總兵署“鎮遠”管帶楊用霖皆拒降自殺。部分洋員與威海衛營務處提調牛昶炳等商議降事,決定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以丁汝昌名義向敵乞降。12日,由程璧光乘“鎮北”炮艦將投降書遞交給日軍旗艦。17日,日軍開進劉公島,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戰後,程璧光被革職回故里。其弟奎光,時任廣東水師“鎮濤”船管帶,因與孫中山同鄉關係,在廣州加入興中會。程璧光歸鄉後,經孫中山及其弟勸說,亦答應入會。1895年10月,興中會起義計劃泄露,程璧光逃至南洋檳榔嶼。1896年,李鴻章出使歐洲,路過檳榔嶼時,程璧光謁之,李鴻章勸其回國併爲之請免甲午之戰全軍覆沒之責。

程璧光回國,復供職於海軍。後歷任兵艦管帶、船政司司長、統領巡洋艦隊等職。曾率海圻號巡洋艦遠赴英國,參加英王加冕儀式。後因古巴和墨西哥發生大規模的排華事件。程遂帥艦訪問古巴,當地華人熱烈歡迎,而古巴總統懾於海圻艦軍威,只得向程璧光表示:“古巴軍民絕不會歧視華僑。”海圻號在古巴停泊,計劃休整後訪問墨西哥,墨西哥政府不等海圻艦造訪,便就排華事件向清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中國軍艦才取消了訪問。程璧光在航行中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炮艦外交。

北洋政府時期,閒住在上海。但袁對他住在南方很不放心。1913年春,袁派員邀他入京,聘爲海軍高等顧問,繼又任他爲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參議。程璧光在北京的那段日子過得並不得意,袁世凱對他表面尊重實則並不放心,暗中安排監督他的一舉一動,令他徹底遠離了心愛的海軍。1914年,護國戰爭中袁世凱遇刺死亡後,盤踞西南跟長江流域的豪強李漢趁勢而起逐鹿中原,成功入駐中樞之後,儘管身邊監督程璧光的人不見了。但程璧光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多少,因爲當時的他雖然恢復了在軍職,卻成了一個空頭上將。

李漢主政時期,民國堅持強陸軍弱海軍的方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家經費跟資源都是傾斜向陸軍,儘管程璧光曾多次直言向海軍部上書甚至直接寫了一封寫書遞往總統府,依舊沒能改變這種局面。爲此他曾經一度傷心絕望,認爲民國海軍再無崛起之日。正當他準備辭去公職,回家養老的時候。他對海軍的熱愛感動了李漢,親自接見了他,與他詳細分析了一番民國當時所要面臨的內外環境之後,懇請他就任當時民國已經在規劃之中的廈門軍港總司令,名義上他手上只掌握一艘排水量兩千噸級的輕巡洋艦跟幾艘炮艦,是個只能清剿清剿海盜的小艦隊長官。暗中廈門軍港卻修建了不少的潛艇洞庫,而他手中更是掌握着民國規模最龐大的一支水下艦隊。

“時間,差不多了吧!”

程璧光掏出懷錶,看了一眼時間之後喃喃自語。他手中水下艦隊已經在昨晚被分成了三部,一部連夜趕往基隆回合另一支南下潛艇部隊偷襲基隆軍港。另一支則負責偷襲駐紮澎湖列島的日本艦隊那裡還有一艘老式戰列艦,最後一支則負責偷襲駐紮高雄、臺南的幾艘日本輕巡洋艦、驅逐艦。

“你們此行的任務重要性,已經不需要我多講了吧。大總統囑咐跟我們海軍的崛起之望,可就全部肩負在你們身上了!”

腦海中突然間浮現不久前總統的萬般叮囑,這幾日來他一閉眼就是那些甲午海戰中抵抗到底寧死不降的勇士遺容,他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擠出一滴眼淚,那是激動與興奮的淚光。如今民國新立,在年輕有爲的大總統英明領導下,民國國勢蒸蒸日上,華夏中興大有重回世界強國之林的勢頭。

程璧光是一個軍人,更願意用國防力量的壯大來衡量本國是否崛起,是否強大。滿清末年,這個國家雖然也號稱擁兵數百萬。但是刨除了吃空餉的八旗軍、綠營軍跟大小各地巡防營之後,能戰之兵也就二十多萬新軍。依靠這麼點武裝力量,別提禦敵國門之外了,你連家門都守不住。

而如今,經過民國幾年來的擴軍之後,民國國防陸軍總規模已經逼近三百五十萬之衆。這其中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新兵,但是刨除了新兵之後,入伍兩年以上接受過完整軍事訓練的士兵有近180萬人。參與過中日、中俄等軍事衝突戰爭,清剿過各地馬賊、土匪、山賊的有近百萬之衆。配合各種類型齊全的火炮,民國國防體系已經初步建成,雖然目前想要用這些兵力拱衛這個世界領土第二大的國家仍舊有些緊張。但,民國只要打贏了這一場中日戰爭,則必將迎來一段更長遠的發展機會!

至於海軍……

他就不去想這個問題了,民國這幾年雖然也依靠着生產商船積累了不少經驗。但造船業政體差了列強不止一線,加上海軍軍費較少,想要建成一支強國海軍沒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根本不太可能。

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648章 反攻3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299章 枝江(上)第178章 全雲南第349章 鐵路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第345章 交鋒(2)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668章 國會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95章 浙江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411章 大選第662章 和談第621章 日本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596章 反攻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430章 人心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81章 刀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三百九十六章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98章 鹽業(3)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521章 愚人節玩笑?第15章 刀疤第27章 聯絡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367章 貨幣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96章 反攻第248章 赴宴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20章 逃脫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25章 嚴中直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556章 相見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165章 應對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三章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64章 面見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五百九十二章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87章 要變天了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63章 餘波(下)第六百零六章第64章 捧殺第372章 應對第82章 步步爲營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97章 鹽業(2)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445章 大戰(二)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64章 捧殺
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648章 反攻3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299章 枝江(上)第178章 全雲南第349章 鐵路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第345章 交鋒(2)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668章 國會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95章 浙江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411章 大選第662章 和談第621章 日本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596章 反攻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430章 人心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81章 刀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三百九十六章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98章 鹽業(3)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521章 愚人節玩笑?第15章 刀疤第27章 聯絡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367章 貨幣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96章 反攻第248章 赴宴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20章 逃脫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25章 嚴中直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556章 相見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165章 應對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三章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64章 面見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五百九十二章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87章 要變天了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63章 餘波(下)第六百零六章第64章 捧殺第372章 應對第82章 步步爲營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97章 鹽業(2)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445章 大戰(二)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64章 捧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