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

若要說起這工程八營,其實威望最盛的還是那吳兆麟,其次纔是代管帶阮榮發。這黃國雲平日裡一直跟在吳兆麟身邊,可不僅僅只是他的心腹,更是他的結拜大哥,因此在這八營之內平日也算有些威望。而且現在這場中軍銜、官位最高的就只有他跟那已經被俘虜的小鬍子兩人了!

黃國雲一邊快速奔過來,一邊高聲喊道:“弟兄們,可千萬不能亂啊。今早的照片大家也都看了,朝廷一旦追究起來了,那可就是滅九族的大罪,大家趕緊放下武器,放下武器……”

還別說,他這一喊話,一些士兵的心中頓時有些膽寒了,畢竟早晨那三個被砍掉了腦袋的烈士就義照片還是蠻滲人的!他這一喊話,許多士兵都露出了猶豫的神色。

不過熊秉坤哪能讓他如意了去,當下趕緊對身邊的幾個親信士兵吩咐道:“不能讓他再說下去了,快...快把這廝擊斃了!”

身邊的幾人當下舉槍便對着他射擊,不過因爲那黃國雲身邊的擁簇甚多,一時之間還真結果不了他。

那黃國雲在槍聲響起的時候,原本心中還有些擔憂的,不過現在一看打不到自己,頓時心中又惱怒了起來,心道我原本還打算幫你求求情的,於是又高聲疾呼:“只抓賊首,從者不究!”“混蛋!”

那程正瀛平時在營中素有“神槍手”之稱,不過這麼擁擠的情況,他連放了兩槍都沒擊中對方,當下氣急的罵了一聲。

“嘭!”

一聲悶悶的槍聲響起,在這混亂的局面下倒是並不顯眼,然而令交戰雙方爲之一驚,只不過熊秉坤這邊乃是驚喜,而黃國雲那邊則是震驚,原因無他,一顆子彈準準的自那正在喊話的黃國雲的左眼眶直穿了過去,一槍結果了他!

開槍的正是剛剛趕到這裡的李漢。

其他士兵眼見得那黃國雲已經被射殺,也紛紛開槍射擊,頓時將吳兆麟派來的一幫人鎮壓的有些擡不起頭來...

瞧見熊秉坤等人跟着大衆悶悶的開着槍,起義軍居然沒有一人站出來喊兩句振奮人心的話語,皺了皺眉,對於後世接受了多年紅色教育的李漢來說,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提振人氣,外加樹立威信的方法,當下便揮舞着手上的槍械,猛地昂首高喊一聲:“以我之血,衛我新中華。吾等今日流血,吾之後代必不再是他家奴隸!殺,活捉瑞澄,打進北京城!”

士兵們一愣,頓時跟隨着喊了起來:“以我之血,衛我新中華。吾等今日流血,吾之後代必不再是他家奴隸!殺,活捉瑞澄,打進北京城!”

喊了幾遍之後,頓時士氣高昂,上下一心,血戰殺敵!很快便將那黃國雲帶來的一排士兵徹底消滅鎮壓了下去!

“這邊,快點走...”

解決了黃國雲帶來的一排士兵之後,這營地內的戰鬥不多久便完全的結束了。包括原本躲藏在各處的士兵,他們一共俘虜了近兩百五十人。不過由於李漢多帶來的蝴蝶效應,熊秉坤等起義軍也不是完全沒有傷亡的,清點了一下屍體之後,發現便是自己這一方也付出了十七人戰死,受傷者近三四十人的代價,不過好在大多數人受得都是輕傷,簡單的包紮一下之後便能立刻投入戰鬥之中!

營地內到處都是持槍的革命士兵在押解着俘虜或是搬運屍體,做一個短暫的休整。原因無他,一番簡單的接觸之後,熊秉坤等人發現了自己的指揮能力欠缺,加上革命隊伍的指揮混亂,就連剛剛那種情況都把他們搞得一個腦袋兩個大,一時之間竟然失去了計較。

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畢竟這八營中,真正能夠算得上是新軍軍官的就只有一個熊秉坤,其餘的所謂‘正目’都是他們私下爲分散在各排中的被士兵們推選出來的有點威望的進步士兵按上的頭銜,以便他們能夠指揮得動自己那一排中的士兵。而八營中別提排長以上的軍官了,便是正目這樣的最低級軍官,也僅僅只有他這麼一個!

因此碰到了這樣的局面之後,一干人纔會感覺茫然失措。

“來來來....戴乾兄,這位神異不凡的壯士就是咱們舉義的大功臣,李漢、李易之兄弟。快快快,李兄,又要謝謝你了....”

士兵們開始打掃戰場,這李漢也在那早他一步便潛入了營地內埋伏、此時已經恢復了不少的嚴中直的引導下,見到了之前他一直頗爲在意的武昌舉義的元勳重臣—熊秉坤。

熊秉坤,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戴乾。江夏修元鄉熊家灣人,後遷石嘴袁家河楠木廟村。早年因父親早死,家道中落,讀書不成,乃入商店當學徒;曾在武昌平湖門一帶碼頭做搬運工。後入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當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團體日知會。宣統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進會,繼雷振聲之後擔任共進會工程第八營營代表。至起義前夕,在營中發展會員200餘人,任工程營革命軍大隊長。1911年9月24日,共進會、文學社召開聯合大會,制定起義方案,採納其建議,決定由工程營負責佔領該營防地楚望臺軍械庫。歷史上的10月10日,也就是今天,工程營革命同志面對孫武受傷,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就義,起義計劃暴露的嚴峻局面,議決率先發動起義。如果沒有他的到來的話,今天晚些時候,程正瀛將會首先開槍打死值班排長陶啓勝,後擊斃前來彈壓的黃坤榮、張文濤,全營振動,槍聲四起。熊立即以該營代表和革命軍大隊長身份首先率部發難,“下樓吹哨笛集合隊伍”,隨即對空連放3槍,首先率部佔領楚望臺軍械庫。後督署下,武昌光復。陽夏戰役爆發,任民軍第五協統領,先後在漢口劉家廟、大智門、跑馬場一帶與清軍激戰。

次年1月湖北軍政府整編各部,第五協編入第三鎮,移駐雲夢一帶;3月,改協爲旅,任第五旅旅長;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陸軍少將銜,1913年補授勳五位。因反對黎元洪與袁世凱勾結,受黎通緝,乃棄職逃至贛、寧、滬等地。旋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遭黎元洪懸賞通緝和缺席審判,遠走日本。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秋回鄂,被孫中山委爲討袁鄂軍司令。後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軍。中國國民黨成立,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並受聘爲湖北革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委員,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長。1931年調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6年退役。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參事室參事、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孫中山90誕辰全國紀念大會籌備委員。1961年,曾同溫楚珩、李白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參加辛亥革命50週年紀念大會。1969年5月31日逝世後葬於武昌九峰山。

當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國之元勳!

第77章 漢口小停第612章 一年(二)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224章 抵達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448章 大戰(五)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519章 刺袁(下)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585章 發現第426章 揭曉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零六章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五百六十一章第474章 和談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316章 大動作第98章 鹽業(3)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256章 奪關(上)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615章 應對第453章 大戰(完)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319章 襲擊第5章 招待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15章 刀疤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424章 幕後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599章 毒氣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448章 大戰(五)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208章 急行軍第470章 結束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236章 證據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148章 買賣(下)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445章 大戰(二)第25章 嚴中直第302章 勸進(下)第686章 借刀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671章 拖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21章 動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621章 日本
第77章 漢口小停第612章 一年(二)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224章 抵達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448章 大戰(五)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519章 刺袁(下)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585章 發現第426章 揭曉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零六章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五百六十一章第474章 和談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316章 大動作第98章 鹽業(3)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256章 奪關(上)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615章 應對第453章 大戰(完)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319章 襲擊第5章 招待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15章 刀疤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28章 法西斯化(下)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424章 幕後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599章 毒氣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448章 大戰(五)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208章 急行軍第470章 結束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236章 證據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148章 買賣(下)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445章 大戰(二)第25章 嚴中直第302章 勸進(下)第686章 借刀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671章 拖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21章 動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621章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