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建房

來訪的人很多,蘇城卻是早早的坐上了包機,飛去了京城。

他在什剎海的宅子,也到了該交工的時間了。

嚴格說來,大華實業開發碳纖維技術,都是因爲這套房子。雖然碳纖維研究所如今亦是大華實驗室數一數二的大規模研究所了,但所有的廉價短纖維,仍然優先用於這套房子。

如此做出來的建築,骨架更結實,樑柱更少,自然使得房型和空間更令人滿意。

不過,在熟悉建築的人看來,這間宅子也很有偷工減料的嫌疑——更薄的承重牆,更細小的支柱,更少的框架……

舒蘭也見過許多房子了,但這套房子,無論什麼時候看,都會有另類的感覺。此時偎着蘇城,又是高興又是擔心的道:“你看這個客廳,橫豎好幾十米,中間全是空的,雷米說承重夠了,我看着就有點懸……”

她的聲音又輕又軟,讓最近一直繃緊了神經的蘇城覺得很放鬆,他望着數百平米的大客廳,突然有點好奇的問:“北*京的房價多少?”

“房價?”

“嗯,每平米多少錢?”

舒蘭不明白的看向身後,國內的房改纔剛剛開始,大部分人都沒有房價的概念。倒是蘇城這樣自己找地自己建房,是各大單位福利房的常態。

小楊主任咳嗽一聲,道:“這個我知道一點。現在燕京地區的國家標準價是427元每平方米,允許居民購買自住房。另外有各種優惠政策,根據所在的地區部門年齡和家庭條件的不同,最後拿下來的價格在200以內吧。不過,只能買自己現在住的房,好像也沒有完全的產權。”

“200塊一平米?”蘇城喟嘆的吁了口氣。

舒蘭低着頭算了算,道:“咱們的房子3萬平米,那不是要600萬了?”

“是按建築面積算的。”小楊主任很認真的說道。

舒蘭瞪大眼睛,然後點點頭,道:“就是600萬也不少了,蘇城,咱們兩個真的住這麼大的房子?”

“家裡人可以過來住,附樓專門留出來做客房。”蘇城並沒有長居京城的打算,隨口說了一句,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曾幾何時,他從大學畢業,想找一份工作的時候,燕京的房價已是數萬元。3萬平方米的宅子,不知要賣多少錢!

“房地產真是好賺啊。”蘇城不覺感慨了一句。93年,正是房地產方興未艾之際,可惜這是一門關係行業,非得全身心投入不可。

小楊主任不知蘇城的想法,笑道:“蓋房子有什麼好的。前些天報紙上還在討論,買房還是租房呢。”

“怎麼討論?”

“因爲房改房只能夠買自住房,70平米的房子就要花一萬四,但你如果不買的話,還可以繼續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每個月只要給房管局交十幾元的房租就可以了。所以,許多人覺得買房子不如租房子。”楊明一口氣說完,想了一下又道:“現在利率超15%了,一萬四一年的利息就得……嗯,2000塊吧,不老少呢。”

1993年的2000元對普通人來說的確很不少,超過年輕人一年的收入,更可能是一戶農民家庭兩三年的收入,用正常思維考慮,有1.4萬元的人,定存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蘇城卻是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公司的員工。大華實業的員工自然是沒有房改房去購買的,事實上,現在的大華員工,有一半以上是住在公司分配的樓宇內。由於大華建造的樓房更大更好,有配偶的大華人大部分會選擇住在大華的樓內,這造成大華每年都要建設一批新的員工樓。

不過,這些員工樓以往卻是不出售的。

這雖然最大程度上維護了企業的利益,但並不能說對員工很公平。畢竟,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痛苦的通貨膨脹時期,銀行的利息雖高,卻比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那些拿着大筆紅利的大華員工,若是都將錢存在銀行,總不是最好的選擇。

“改天讓大華投資做一個房產投資的計劃書出來。”蘇城很快做出了決定。

楊明詫異道:“房產投資?我們要開一家房地產公司了?”

“不用開公司,團購吧。選定幾家房產公司,讓他們競標,給大華員工建樓,第一期,先做5000畝的,主要在北*京和上*海。”

楊明更加不明白了:“團購的意思是?”

“一次姓大量購買。”

“5000畝會不會太多了?”

“就現在的價格?一點都不多,買下來慢慢蓋。對了,蓋房的土地可以用大華投資之前購買的,但儘量新購買土地。大華投資和大華實業之間的賬目要清晰,大華投資出售多少土地給大華實業,必須超量補充。”蘇城說的很順暢,接着道:“以後,大華實業自建的宿舍樓不允許出售,只允許員工租賃,給新員工緩衝用,新建的房產全部出售給員工。按照團購的成本價。”

蘇城在大華實業和大華投資之間有一堵防火牆,除了兩者都歸屬於他之外,幾乎沒有橫向的聯繫。

楊明則疑惑的道:“如果是出售的話,大家不一定願意購買,就算和房改房的價格一樣,估計也難。”

“爲什麼?”這下輪到蘇城驚訝了,道:“如果是特殊貢獻清單上的員工的話,一年的紅利就能買下兩套房了吧。再者,他們差不多都該結婚了吧。”

“新房肯定比舊房貴。而且,咱們的員工雖然收入高,但不一定願意拿來買房。”楊明苦笑,道:“咱們現在的宿舍住着不也挺好。”

蘇城一看,得,這和不買老公房又是一個意思。

楊明見他臉色變幻,小聲道:“我估計,新建的房子,怎麼都要一套兩三萬,一下子拿出這麼多,肯定要肉疼的。”

蘇城此時忽然意識到,93年的中國,不光缺乏商品房,還缺乏金融信託,按揭貸款的潘多拉魔盒,尚未打開呢。

“那就由大華實業,給旗下員工做融資。”蘇城打了個響指。在後世,這是很多大企業都會提供的員工福利,93年的中國,這個理念是有點過於先進了,但也很恰當。

“看來,大華實業這一趟,可是賺了不少錢吶。”林永貴的笑聲遠遠傳來,他推門進入,長聲道:“我打問了一下,聽說你在什剎海,過來試試看……呵呵,說明我運氣不錯。”

對石油公司來說,蘇城現在就是散發着香氣的肉靈芝,哪怕是不速之客,林永貴也是要做的。

蘇城並不奇怪林永貴能找過來,什剎海的地塊本就是中石油半賣半送的。

他笑着打了個哈哈,道:“我考慮,既然阿塞拜疆的官僚們都能拿着綠油油的美鈔花銷,大華的員工應該也可以。”

“你準備怎麼給你的員工融資?”林永貴身邊沒帶下屬,像是一個退休了的老工人似的,手揣在夾克裡走進來,打量着蘇城的新房嘖嘖有聲,道:“這塊地有50畝吧,擱在古代也夠做一個園林了,拙政園有100畝嗎?”

蘇城擺擺手,笑道:“還是說融資吧,按照年資來怎麼樣。”

小楊主任立刻掏出本子和筆,準備記錄。

蘇城略作思索,道:“年資滿1年的員工,可以得到房款10%的無息貸款,時間5年。另外還可以得到放寬20%的低息貸款,時間也是五年。年資滿2年的員工,20%的無息貸款,40%的低息貸款。年資滿3年的員工,30%的無息貸款,60%的低息貸款,以此類推,年資5年的員工,就可以有50%的無息貸款,年資三年的員工,也能做到首付10%……”

小楊主任停下筆,咋舌問道:“那低息貸款的利息是多低?”

“50%的銀行貸款利息吧。另外,你得問問銀行什麼的,看咱們這樣做是否合法,一切都要走正規程序。”

“是,這個能得到無息貸款的,要不要限定在特殊貢獻清單的受領着裡面?”

“能拿到公司紅利的,也用不着無息貸款了吧。”蘇城對公司的利潤一清二楚,這幾年的紅利,絕對是超過房價標準的。

楊明欲言又止,看看林永貴,還是道:“咱們大華實業,現在可有一萬五千人了。”

“嗯?”

“一萬五千人都貸款,一人貸一兩萬的話,那就是一兩億。”楊明敢肯定,如果讓大家自己出錢買房,很多人會猶豫不決,但若是有免息的貸款,大家一定都會立刻出手。在15%的年息面前,五年的無息貸款,等於把本金白給員工了。

林永貴也愣住了。石油總公司算是福利很好的國企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還能用這種方式發錢。

“蘇城這傢伙,還真是適應國企啊。現在發福利容易被上級清查,借款給員工就好說了……”林永貴暗自琢磨着。

蘇城甩甩手,道:“一兩億人民幣算得了什麼。公司目前的現金流這麼好,利用起來。”

楊明自然不會煞風景,點頭說“好”。

林永貴對蘇城的土豪作風羨慕不已,藉機問道:“你在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項目,不是正用錢的時候?”

蘇城就笑:“你是想問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事吧?”

“這也是我來的原因之一。”林永貴可是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在討要物資、資金和政策方面,有着天然的厚臉皮,一點都不會因爲蘇城是他曾經的下屬而有絲毫的不好意思。

蘇城乾脆利落的道:“就我之前說的,哈薩克斯坦的油田,你想要,我介紹納扎爾巴耶夫,阿塞拜疆的油田,我不會幫你的。”

“那中石油要是競爭阿塞拜疆的油田的話……”

“隨你們。”

林永貴仔細看蘇城的臉,一會兒訝異的道:“你真不介意?”

“不介意。”

“你在阿塞拜疆忙了那麼久,我們一去就摘果子……不太好吧。”林永貴忽然有點不好意思了。

蘇城愕然,道:“誰說你們能摘果子了,競爭的意思是各憑本事,你們要去阿塞拜疆就去,但別想打我的旗號,也別指望我幫忙。”

林永貴頓時覺得自己的小心肝有些受損,擡頭道:“你的意思是,石油總公司競爭不過大華?”

“你說呢?”蘇城似笑非笑,道:“你們好像都不止一隊人在阿塞拜疆了。”

林永貴嘿嘿的笑了兩聲,又有點不甘心的道:“我們真的會競爭阿塞拜疆油田的。”

“你們知道阿塞拜疆會拿出哪塊油田嗎?”蘇城反問。

林永貴眼睛一轉:“你知道嗎?”

蘇城笑的眉毛都找不到了。

林永貴頹然放棄,道:“不止我們想去阿塞拜疆的,以後有你忙的。對了,你們現在做巴庫的舊油田是嗎?油量如何?要不要我們出人幫忙?”

對石油總公司來說,出國做勞務輸出已是常態,以前想給外國石油公司做,不受待見,倒是給大華實業做了數次勞務輸出以後,他們纔有點適應這個市場。

就他們目前的狀況來說,勞務輸出也算是有點吸引力的工作。至少,走出去了嘛。

要是以前,蘇城巴不得用其他公司做勞務輸出,將自己的工人解放出來,以做高利潤的項目。

巴庫的油田卻是個例外,他實誠的道:“巴庫舊油田只能我們來做。”

“莫非這片舊油田下面有大油藏?”林永貴忽然想到蘇城的發跡史,這傢伙不就是靠着舊油田發家的嗎?巴庫那麼大,油田那麼多,開採的年限又那麼長,舊油田有什麼遺漏也不奇怪。

蘇城哪知他想歪了,擺手道:“哪裡有什麼油藏,就是巴庫的舊油田技術要求比較高,我們先做了試試。”

“你的意思是說,石油總公司做不了?”林永貴雖然有求於蘇城,可臉還是綠了。

蘇城連連咳嗽,算是默認了。

別看大華的三次採油技術是自勝利油田的三次採油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經過五年的發展和投入,早已今非昔比。

而國企在技術創新方面向來是乏善可陳,每年的投資夠發工資就不錯了,更別說是和大華實驗室的重點項目相提並論。

林永貴不願相信,又有點相信,表情極爲糾結。

……(未完待續。)

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531章 金錢雨第403章 再培訓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647章 大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553章 作弊日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25章 部門利益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459章 中哈線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155章 共贏第596章 只看看第415章 參與競標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222章 敗途第628章 還有電子盤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17章 《青年參考》報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42章 聯合第402章 跳槽第102章 暗標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253章 請託第150章 包銷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191章 接待第209章 會場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290章 10%的希望第566章 三種選擇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388章 落實第394章 ……領導的“微博”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635章 急轉直下第217章 外載荷計算第3章 敲定去向第632章 價差第540章 大選舞弊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560章 公關第465章 計劃C第578章 結束第487章 細則第150章 包銷第133章 炫耀第104章 船廠第91章 困獸第209章 會場第9章 東*營市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68章 高水平第515章 登記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428章 父子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167章 祠堂第28章 電鍍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168章 修路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496章 設備第519章 卡脖子第206章 暖流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326章 完工獎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439章 氣短第335章 不同公司第174章 流動的國土第431章 股份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664章 夕發朝至第142章 東京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388章 落實第452章 收集信息第480章 勢力第279章 戰前第302章 院士
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531章 金錢雨第403章 再培訓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647章 大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553章 作弊日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25章 部門利益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459章 中哈線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155章 共贏第596章 只看看第415章 參與競標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222章 敗途第628章 還有電子盤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17章 《青年參考》報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42章 聯合第402章 跳槽第102章 暗標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253章 請託第150章 包銷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191章 接待第209章 會場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290章 10%的希望第566章 三種選擇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388章 落實第394章 ……領導的“微博”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635章 急轉直下第217章 外載荷計算第3章 敲定去向第632章 價差第540章 大選舞弊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560章 公關第465章 計劃C第578章 結束第487章 細則第150章 包銷第133章 炫耀第104章 船廠第91章 困獸第209章 會場第9章 東*營市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68章 高水平第515章 登記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428章 父子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167章 祠堂第28章 電鍍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168章 修路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496章 設備第519章 卡脖子第206章 暖流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326章 完工獎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439章 氣短第335章 不同公司第174章 流動的國土第431章 股份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664章 夕發朝至第142章 東京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388章 落實第452章 收集信息第480章 勢力第279章 戰前第302章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