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環保標準

“大華實業集團準備在國內採購多少裝備?”毛主任饒有興致。他所在的發改委,發展改革的就是國內經濟,一個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若是操作得當,促進一兩個省的工業都有可能。

“我們初步做了分析,準備採購大約10億到25億人民幣的訂單。”

“10億到25億元人民幣,工程還沒開始,你們怎麼確定?”宣總以行業內人士的口吻,道:“臺塑是國際知名企業,他們採購什麼裝備,有自己的思路,我認爲,沒必要強求國產化。”

宣總一番話說的衆人側目。

但他的立場是清晰的。基於行業壁壘,如果讓大華實業一個私企進入了石化行業,那各省市是不是也能重建公司進入石化行業了?好不容易統合起來的中國石化總公司,豈不是要分崩離析了。

毛主任揮揮手,道:“兼聽則明。蘇董,你說的訂單是否包括現在的甲醇基地?”

大華的甲醇基地正在建設當中,和畫出來的大餅是不一樣的。

蘇城微微點頭,道:“我們大華實業集團自始至終都在做國產化,現在也已經放出了很多訂單了。”

他說着話,俯身拿起地上的公文包。

公文包是純黑色的,裝的滿滿脹脹,比字典還厚。蘇城從裡面掏出了數百頁的文件,交給了毛主任。

毛主任詫異打開來,只見裡面的採購清單不僅包含了訂購的裝備類型。而且有國內外同類裝備的性能價格比較,還有要求更新裝備或更新指標的。除此之外,採購清單還包括了數種不同的建設路徑,按照時間羅列了不同的裝備列表,並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令人一目瞭然。

一本文件分門別類的裝訂成了五個部分。毛主任於是將之分發給了其他人,王永慶也得到了一份。

文件不是純粹的裝備訂購書。而是對整個乙烯工程的量化分析。只看了幾個數字,幾位領導就說不出話來了.

在1991年的中國,所謂的分析就是領導的經驗判斷。量化分析什麼的,在國內僅僅是個概念,在國有大型公司都未曾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鄉鎮企業家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哪個公司的管理層懂這些東西。就是在國外,對500強以外的公司來說,量化分析也是新鮮事物。

王永慶雖然年齡大了,但報表是看熟的,約莫對照了幾個自己所知的數字,他就奇怪的道:“這麼全面的資料,不是一天兩天能收集齊全的吧,大華用了多久?”

“一年多時間吧。”蘇城表現的很正常。

王永慶眼神一凝。一年多以前,海滄計劃還進行的如火如荼呢。誰會想到取代臺塑?

其他人也想到了類似的問題,看蘇城的眼神都變了。

這傢伙簡直是處心積慮啊。

宣總驚訝的張大嘴,問了出來:“你一年多以前就開始分析海滄計劃了?會不會太早了?”

ωwш ▲тt kan ▲C 〇

“如果不能做海滄計劃,做點零件也好。”蘇城言不由衷的說道:“總而言之,乙烯工程是大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不是海滄計劃,總有別的什麼計劃。”

“見微知著,大華的準備確實充分。”王永慶放下文件,看不出喜怒。

他對蘇城和大華的感覺有點奇怪。一方面,大華和臺塑的關係已不復競標油田時的密切,另一方面。他也爲蘇城的眼光和毅力叫好,

中國大陸對石化產品的需求是越來越多了。大量的建築材料塑料製品意味着乙烯的需求越來越多,大棚農業等第一產業的發展,也對石化產生了新的需求。可以說,最近三五年的功夫,中國對乙烯製品的需求就要翻一倍。如果國內不能生產,就要從新加坡、馬拉西亞之類的國家進口……

臺塑提出出口轉內銷,既有拖延時間的因素,其中也有真實因素在裡面。

王永慶不止一次考慮,是否將海滄計劃進行下去。

“啪。”

毛主任合上了策劃書,問道:“這麼說,1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大華是真的有所計劃了?你們對訂單企業有什麼要求?”

“只要是中國企業,願意合作進行國產化的嘗試,都可以參與。地方上的國企,或者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可以,私企也沒有問題。除了訂單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技術改造。”蘇城說的很輕鬆。大華實驗室已經擴張到普通企業難以想象的程度,他們不光能自己做研究,而且有能力輸出技術了。

其他人並沒有意識到蘇城無意間透漏出的實力。

幾個人都琢磨着蘇城的意思。無論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是臺塑集團,或者毛主任本人,都不是第一次和蘇城打交道了,他們有平分秋色的時候,但很多時候,還是在蘇城手上吃虧了。

這些人物,完全不會考慮到蘇城知道歷史的走向,他們只能暗地裡猜測,蘇城是對大勢的分析夠好。

如此一來,蘇城提出一個新的計劃,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有沒有陷阱。

其他人都不說話,宣總經理卻不想這個會議繼續下去了,他清咳兩聲,就道:“既然臺塑要回去準備,咱們也回去準備吧,空耗着有什麼意思。”

“王董事長還沒有回答我的話呢。”蘇城攔住了,又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是否會在國內採購裝備?”

“王董事長剛纔說了,會考慮的。”王克嶺瞪着眼睛。

蘇城一笑,道:“臺塑準備海滄計劃兩三年時間了,準備六輕十幾年了,我不相信你們沒有考慮過設備的問題?難道說,要等簽署了海滄計劃的合同,你們才做最初的準備?”

這個質問直指拖延,王永慶不能再被扣上帽子,主動道:“臺塑購買了不少技術資料,我記得,有2000多萬吧……”

“2700萬美元。”王克嶺補充了一句。

王永慶點頭,道:“你看看,2700萬美元,就是爲了海滄計劃中的設備,所以,我們不是沒有準備,但要說我們是否最後決定了,我只能說沒有。”

“王總這麼說我就放心了,看來,大華實業已經趕上了臺塑集團的腳步。”蘇城好像真的很欣慰的樣子。

許多人都覺得奇怪。趕上臺塑集團又如何?

宣總暗暗發笑,都懶得再說話了。臺塑集團能做海滄計劃,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是相同的。不是一家企業拿出幾十億美元就能做海滄項目的,就現在看來,它必須要有幾個條件:世界五百強,臺灣的企業,石化的企業,又是在中國被西方世界封鎖的情況下……

這些條件加到一起,就只能是臺塑集團。宣總對海滄計劃不積極,一方面是他沒有看到海滄計劃的前途,一方面也是因爲他了解的政治環節太多了,多到嚇阻了他判斷的地步。

蘇城畢竟年輕,一腔熱血的光是往前衝。

他也看到了海滄計劃的難處,但在中國做石油石化行業,除了難處還能有什麼?

中石油和中石化少說也是皇親國戚的待遇,要在他們屁股後面覓食,首先得揮刀自宮才行。

宣總做慣了皇親國戚,自然難以理解蘇城的心理。

蘇城等衆人想了幾十秒,稍微提起聲量,再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準備以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來做海滄計劃?”

“等設備選定了,我們會確定標準的。”王克嶺再次代爲回答。他不能讓王永慶來回答。

在石化行業,環保是相當尷尬的命題。即使是21世紀的石化工廠,都免不了造成污染。傳說中的零污染化工廠確實是存在的,但它是高資金高技術的混合體,一個石化工廠要是做到一絲一毫的污染都沒有,它虧損的機率幾乎是百分百的。

而且,石化工廠還有升級的問題。幾十億美元建成的石化基地,不可能用十年二十年就廢棄了,它往往要用三五十年,在此期間,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對環保技術整體產生影響。

當然,要想做一個環保標準高的石化工廠還是可能的,歐洲的企業由於稅賦重補貼多,往往能做到,美國日本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石化工廠就相對困難了。

臺塑也不例外,他們的環保標準與他們的盈利能力是不相匹配的。這些業內秘辛,大家心知肚明,但誰都不會提出來。

蘇城卻一定要提出來,他追問道:“海滄計劃的環保標準,比六輕的環保標準如何?”

“當然是一樣的。”王克嶺肯定的回答。

蘇城“哦”了一聲,道:“但我聽說,有不少臺灣島的居民,是以環保標準低,來反對六輕的?”

王克嶺勉強道:“他們只是不懂而已。”

“這麼說,如果我拿到和海滄計劃標準相同的六輕計劃的環保設計書,交給專家分析的話,會得到環保標準高或者普通的結論嗎?”蘇城知道不會,因爲臺塑是有名的吝嗇,尤其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幾乎是能省錢就省錢,這種態度能做好企業,卻不能做好環保。

王克嶺求救的看向毛主任。

但是,毛主任本人的表情卻很專注。他從蘇城的話裡,嗅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未完待續。。)

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189章 發佈會第622章 新遊戲第414章 元旦第630章 前菜第117章 高科技第591章 充分競爭第416章 競標日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30章 干涉第313章 要來了第84章 直供產品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59章 賭油第303章 冤大頭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217章 外載荷計算第443章 結論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45章 調研員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549章 制定政策第292章 掀桌子第105章 漁船第473章 從容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83章 外方要求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244章 破局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04章 船廠第485章 93年的電影第214章 維修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643章 收網第142章 東京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40章 擋路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624章 中央銀行的第67章 測井技術第126章 壓力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318章 明確的戰略第531章 金錢雨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371章 前往井站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233章 對着幹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296章 大富貴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302章 院士第270章 國儲局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648章 富可敵國第10章 軸套聯接第665章 大案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502章 找人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576章 中標第300章 零成交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142章 東京第633章 延產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145章 調研員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85章 供貨方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92章 脾胃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72章 這貨是誰?第160章 中標第21章 闖勁
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章 一夢到北大第189章 發佈會第622章 新遊戲第414章 元旦第630章 前菜第117章 高科技第591章 充分競爭第416章 競標日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30章 干涉第313章 要來了第84章 直供產品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69章 大慶來了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59章 賭油第303章 冤大頭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217章 外載荷計算第443章 結論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45章 調研員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549章 制定政策第292章 掀桌子第105章 漁船第473章 從容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83章 外方要求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244章 破局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04章 船廠第485章 93年的電影第214章 維修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643章 收網第142章 東京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40章 擋路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624章 中央銀行的第67章 測井技術第126章 壓力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318章 明確的戰略第531章 金錢雨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371章 前往井站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233章 對着幹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296章 大富貴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302章 院士第270章 國儲局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648章 富可敵國第10章 軸套聯接第665章 大案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502章 找人第663章 舊事重提第576章 中標第300章 零成交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142章 東京第633章 延產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145章 調研員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85章 供貨方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92章 脾胃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72章 這貨是誰?第160章 中標第21章 闖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