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朝見的爭執

今個是大朝見。

皇帝沒來的時候,許多官員在等候期間竊竊私語,交頭接耳,紛紛議論着現在的局勢。

舒州暴亂的消息已成爲八百加急進京,於昨天呈交了中堂和皇帝。

沒人知道原因,沒人知道進展,更沒人知道結果。

王安石和陳執中現在是風尖浪口,大家看他們的眼光是警惕的模樣。現在這兩傢伙走到什麼地方,都會有人刻意的迴避。

這是因爲陳執中的女婿陳建明是現任舒州通判,事發時候陳建明身在舒州,不論暴亂起因是什麼,陳建明都是有連帶責任的。

而王安石是前任舒州通判,若舒州真的存在大問題,那代表王安石之前的工作存在失察,這是一。最敏感的在於舒州暴亂前,王安石發樞密令,解除了司馬光的軍事指揮權。

於是,在沒有內情和細節的現在,就尷尬起來了。

樞密使樑適手裡緊緊捏着一份昨晚寫好的“發言稿”,打算皇帝臨朝第一時間,以職位優先順序第一個發言,以便撇清責任。

發言稿的內容沒什麼驚喜,大抵內容就是前任狄青和龐籍的軍事部署不合理,導致淮西重鎮舒州沒有維穩力量云云。二一個呢,老樑還打算陳訴司馬光身爲淮西戰區指揮官、沒有第一時間發現樞密院的錯誤部署、沒有第一時間對朝廷建議。

三一個呢,老樑還打算對王安石補刀:事發前王安石未知會樞密使就解除了帥臣司馬光的指揮權,這是導致舒州應急機制滯後的原因。

這些都是老樑計算好了的。依照大宋規矩,第一發言優先權是中書門下平章事陳執中,不過此番涉及女婿的問題老陳要避嫌,然後暴亂事件也自來偏重於軍事方面,所以樑適就可以先發言。

這麼想着,老樑覺得自己的計劃很完善,就放心了。

現任參知政事(副相)文彥博覺得樑適就是一傻瓜,白老樑一眼尋思笑個啥呢,弄的現在有喜事一樣,天都快塌了你樑樞密還笑得出來。

陳執中則神色古怪的看着一隻飛入殿裡的蜻蜓,蜻蜓飛哪他就看着哪,一副畫家在找情緒的模樣。

“相公怎麼看?”文彥博湊近陳執中問道。

陳執中道:“蟋蟀嗎?說起來呢老朽最近獲得了一隻‘紅頭大將軍’,打遍京城無敵手,人家出一千五百貫我都沒賣呢。”

文彥博很想一腳把這傢伙給踹死。但陳執中就這德行,他就是和皇帝互動也基本這樣。和他說東,他扯西。讓他簽字蓋章,他倒是連文件都不看還非常積極。沒有一絲文人的骨氣,把皇帝慣壞的就是這類人。

作爲和皇帝共天下的文人,不能什麼事都對皇帝讓步,必須時時刻刻給予皇帝警示和諫言。這就是文彥博的立場。

大殿裡許多人都在等着噴人,等着在此番舒州的事件上發言,可惜已經過了臨朝時辰就是不見皇帝,於是大家也都着急了起來,莫不是皇帝被氣病了吧?

“好你個樞密院,就是你們尸位素餐瞎部署,纔出了這些幺蛾子。”

“皇帝一定被你們氣病了。”

“它怎麼就是我樞密院的鍋了呢?老夫上任時候淮西的部署已然如此,司馬光既不彙報,那麼天下如此多的軍事細務,老夫僅僅批覆都忙的焦頭爛額,怎能主動發現淮西的問題。若我樞密院可以主動發現一切問題,那設帥司幹嘛用呢?”

“話說,我樞密院早知道了淮西有隱患,然而時值廣南叛亂,部署於舒州的禁軍臨時開赴戰區,這乃是前任狄青和龐太師的部署,然後呢,那些舒州的禁軍被陳署帶去崑崙關送了人頭,人都沒有了,舒州就沒禁軍駐紮了。我樞密院當然知道要調軍補充,然而,這不戰後的安撫重建工作都沒結束嗎,哪有這麼快?”

“所以這是中書門下沒把民政問題管好,沒及時發現問題。”

就這麼的,皇帝沒露面,這些傢伙再次展開了東府西府間的口水戰。

這是大宋常態,早前依照張方平的集權建議,宰相和樞密使都是龐籍,所以清靜了一段時間,但隨着陳執中和樑適上臺,這種局面再次開始了。

包黑炭這邊聽聽那邊聽聽,覺得兩邊說的都有理,都有鍋,於是他開始拿小本本記錄下來,打算皇帝臨朝的時候兩邊一起告。

汗,包拯平時不能來,但既然是大朝見麼,也就被他混進來了。大朝見的特點是但凡參與者都可以發言,無需職位相關,畢竟能進來這裡就是股東了。

趙禎沒有氣病,而是晚來一下,等着他們先自己吵累了,趙禎的壓力就會小一些,這是趙禎這個消息控慣用的伎倆。

某個時候在大陰人的陪同下,趙禎進來坐上了龍騎。羣臣大呼“臣等見過陛下”。

其後樑適手持奏本出列,不過未開口之際,趙禎擺手道:“樑卿不急發言。”

老樑不禁一陣,不過他可不是包拯和歐陽修,不方便和皇帝對着幹,只得尷尬的退了回去。

趙禎心情不錯的樣子環視了一圈,把每人都看了一遍後道:“看起來諸位愛卿都已經有過激烈交談。你們都情緒激憤的模樣,這是對國朝的關心,這樣一來朕就放心了。”

“陛下英明。”大家又紛紛道。

媽的說的跟真的似的。趙禎對這羣人很無語。根本不用問,陳執中只會談蟋蟀講樊樓,樑適這棒槌什麼業務都不懂就會甩鍋,一有事他就說這是因爲“前任”。

文彥博似乎有兩把刷子,然而他幾乎每句話都在指導皇帝應該如何如何,這就是俗稱的教皇帝做人。

至於那個包拯,他就會找人的毛病說人家是壞人。

其他那些則是醬油衆,上述幾個大腦殼誰的聲音最大,那些人就開始引經據典的幫誰說話。他們學富五車,能引用出許多聞所未聞的野史來。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思考着,趙禎道:“王安石,此番舒州事件你有何看法?”

王安石出列道:“回陛下話,臣沒有看法。”

我@#¥

“王安石你囂張了。”

“推卸責任敷衍陛下,王安石你敢不敢更囂張些?”

“有小道傳言,此番乃是你兒子闖的禍,他吃相難看導致了活力資本羣體反彈,引發的禍事。”

就此一來,朝上又開始議論紛紛。

王安石想了一下道:“也許吧,但現在沒有定論,只有一封簡單的軍報而沒有細節。”

文彥博道:“王安石,先不談你兒子王雱於此番局面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先問你,舒州暴亂前你與張方平合議,解除了司馬光的禁軍指揮權是什麼意思?”

王安石道,“意思是:和張方平合議後,根據淮西的形勢,我得出了需要解除司馬光軍事指揮權的結論來。”

“你……”文彥博又道:“結合其他關於你兒子的傳言,舒州亂起來,它真和你限制司馬光的軍事權沒關係嗎?”

王安石想了想道:“舒州亂起來,是因爲舒州往前的執政路線,導致積累了足夠多的動亂能量,不是因爲我限制司馬光的軍事權。”

樑適的機會來了,及時的道:“王籤事啊,做這麼大的軍事決定,你甚至不和本堂商議?”

王安石道:“沒和明府商議,是因爲我在路上無法商議。私下做出了決定,是因爲我的職務允許我做這個決定,不是因爲我不尊敬您。若您認爲不妥,事後自是可以否決我的決定、再恢復司馬光指揮權的,只是您什麼也沒做而已。”

樑適一陣尷尬,又岔開道:“不忙說這些,現在舒州真的亂起來了,本堂倒是不想捕風捉影的談你那兒子,也不想質疑你做這個決定的心思。但因你這個決定,導致司馬光現在沒有軍權,無法有效平亂舒州,若由此而導致傷害持續擴大,你王安石真的沒有責任嗎?”

王安石道:“若如此我當然有責任,但這就是執政的風險。既然做事了,總存在做錯的可能。我大宋崇尚自由,龐太師時期崇尚司法寬鬆,要求寧可錯放一千也不能錯判一個。這思路我不評價。但由此放縱了奸犯科者帶壞民風和民生,這就是寬政付出的代價。”

“反呢,如商鞅執法從嚴從重,能豎立民風民生,但會有錯殺和冤案,這是嚴政的代價。在我眼裡,這裡沒有誰高誰低的說法,都需要付出代價,代價也恰好都是民衆被傷害。所以除非不做事,只要做事都有代價都有風險。”

“然而在其位謀其政,不同的國情環境和時機,需要有不同的執政路數。綜合來講,解除司馬光軍事指揮權一事,我王安石是‘在其位而謀其政’,我當然有放錯的可能但當時的環境和形勢,讓我有理由要解除他指揮權。至於我是否錯了,那要看舒州的暴亂持續到什麼時候,還要看沒能及時平亂是否真是因我解除司馬光指揮權,才能最終定論。”

公佈結果前讓他們相互擡槓一下,乃是趙禎已經掌控內幕消息後的YY心思,樂呵一下。卻是不想,由此引發出了王安石這引人思考的論述來,於是趙禎都半張着嘴巴。

以往的王安石雖有才,但是還年輕,趙禎都沒來得及關注他的“思想理論”,現在顯然,這是王安石第一次在高級別場合拉仇恨,卻也算是以一代思想家身份初露鋒芒了。

就此一來,這裡的都是學問人,都開始思考王安石的話。

文彥博作爲慶曆老臣相對熟悉這個路數,所以思維最快,於是皺眉了。在文彥博看來,王安石的發言某些地方神似范仲淹,而這些東西也正是當時慶曆黨內部的分歧所在。

真正的區別在於,嚴政和寬政風格都是有風險有代價的,且代價驚人的統一即:弱者受到傷害。

不同的在於“責任人”。

若是官員主動謀政,存在把良民錯判的可能,那麼這裡的兇手是官員。老百姓和上級可以找得到責任人。

若是官員依據法條不謀政,存在把兇手錯放的可能,放出去後兇手會再次殘害良民。那麼這個事件裡官員沒錯,錯的是兇手和恐怖份子。

兩種都有風險都有代價,前者需要官員負責任擔負風險、主動出擊。而後者官員沒責任。於是在王安石看來,這就是大宋現狀的形成始因。

這個道理文彥博當然懂,但文彥博的信仰是“官”,不喜歡官員背鍋。

范仲淹的理念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那自然包括但不限於“既然都有代價官府不背鍋誰背鍋、官員有權利就有責任”的意思。

於是這就是文彥博不同意“嚴政”的原因所在。

第452章 形勢劇變關於王安石的次子和小妾第86章 這不關我的事第184章 日常第113章 鐵頭們恩怨情仇第323章 歷史中的龍傲天模式第459章 相公息怒第102章 娛樂界大腕第137章 最壞的打算第5章 錦毛姐呢第479章 卓洛蘭犯渾、形勢惡化第202章 我不服第66章 芳蹤難尋第475章 宗城大捷第196章 福康帝姬的得意技第607章 柴米油鹽第461章 戰略思想的播種第5章 錦毛姐呢第583章 諒解第289章 已成事實,相互再妥協第369章 任重道遠第489章 新的技術點帶起一個面第485章 關於本**的那些事第553章 嘉佑五年的第一次大朝第325章 嘉佑年的第一場雪第62章 貓和老鼠第40章 被查水錶了第600章 澶淵條款2.0第38章 冷暴力第267章 皇家秘聞、政治大變第349章 有得就有失第137章 最壞的打算第580章 和司馬光合作第404章 西北策第331章 雪中行第307章 韓琦和毛驢小寶第5章 錦毛姐呢第642章 辭職未果第340章 太后召見第362章 藍雨公主的名器第485章 關於本**的那些事第315章 工業革命的序幕第106章 佔領行動第127章 陳交虎翻車了(求月票)第591章 《告韓樞密之六點諫言》第61章 隔壁小王休要放肆第365章 決打擊告密黨第371章 導彈防禦系統第106章 佔領行動第79章 救人要緊第578章 疼死我了第322章 重磅炸彈、重大決策第340章 太后召見第595章 喪屍圍城:瞭望塔第214章 歐陽老師回來了第336章 沒蔵訛龐第194章 佞臣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566章 長崎港事件第202章 我不服第550章 威脅楊首長第343章 憤英雄怒第62章 貓和老鼠第280章 試錯戰術第514章 嘚瑟嘚瑟!第176章 政治血統第357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150章 再次,刀下留人第401章 至暗時刻第187章 真不要臉第567章 黑暗騎士的信念第175章 大朝見的爭執第139章 衙內威武第242章 七擒孟獲都是騙人的第121章 目測華山論劍惹的禍第299章 將計就計的計劃第90章 鐵頭功厲害了第370章 皇后娘娘迷糊了第251章 最壞的打算、光明的起點第88章 年號至和第42章 張方平的官威第15章 振動棒第154章 陳建明駕到第182章 兩個奸人的勾當第617章 碰瓷黨和訟棍第326章 天降財富!第174章 老張厲害了第266章 罰酒三杯第344章 這次幫您,以後就不幫了第282章 第五場雨、多雨之春第276章 路途上的難題第607章 柴米油鹽第474章 偏向虎山行第341章 李守貴氣瘋了第263章 好漢和姦商的交易第477章 行動起來第162章 有權真可以爲所欲爲第597章 喪屍圍城:抓瞎第539章 第一場雪第368章 包拯變身了
第452章 形勢劇變關於王安石的次子和小妾第86章 這不關我的事第184章 日常第113章 鐵頭們恩怨情仇第323章 歷史中的龍傲天模式第459章 相公息怒第102章 娛樂界大腕第137章 最壞的打算第5章 錦毛姐呢第479章 卓洛蘭犯渾、形勢惡化第202章 我不服第66章 芳蹤難尋第475章 宗城大捷第196章 福康帝姬的得意技第607章 柴米油鹽第461章 戰略思想的播種第5章 錦毛姐呢第583章 諒解第289章 已成事實,相互再妥協第369章 任重道遠第489章 新的技術點帶起一個面第485章 關於本**的那些事第553章 嘉佑五年的第一次大朝第325章 嘉佑年的第一場雪第62章 貓和老鼠第40章 被查水錶了第600章 澶淵條款2.0第38章 冷暴力第267章 皇家秘聞、政治大變第349章 有得就有失第137章 最壞的打算第580章 和司馬光合作第404章 西北策第331章 雪中行第307章 韓琦和毛驢小寶第5章 錦毛姐呢第642章 辭職未果第340章 太后召見第362章 藍雨公主的名器第485章 關於本**的那些事第315章 工業革命的序幕第106章 佔領行動第127章 陳交虎翻車了(求月票)第591章 《告韓樞密之六點諫言》第61章 隔壁小王休要放肆第365章 決打擊告密黨第371章 導彈防禦系統第106章 佔領行動第79章 救人要緊第578章 疼死我了第322章 重磅炸彈、重大決策第340章 太后召見第595章 喪屍圍城:瞭望塔第214章 歐陽老師回來了第336章 沒蔵訛龐第194章 佞臣第138章 哎吆我去第566章 長崎港事件第202章 我不服第550章 威脅楊首長第343章 憤英雄怒第62章 貓和老鼠第280章 試錯戰術第514章 嘚瑟嘚瑟!第176章 政治血統第357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150章 再次,刀下留人第401章 至暗時刻第187章 真不要臉第567章 黑暗騎士的信念第175章 大朝見的爭執第139章 衙內威武第242章 七擒孟獲都是騙人的第121章 目測華山論劍惹的禍第299章 將計就計的計劃第90章 鐵頭功厲害了第370章 皇后娘娘迷糊了第251章 最壞的打算、光明的起點第88章 年號至和第42章 張方平的官威第15章 振動棒第154章 陳建明駕到第182章 兩個奸人的勾當第617章 碰瓷黨和訟棍第326章 天降財富!第174章 老張厲害了第266章 罰酒三杯第344章 這次幫您,以後就不幫了第282章 第五場雨、多雨之春第276章 路途上的難題第607章 柴米油鹽第474章 偏向虎山行第341章 李守貴氣瘋了第263章 好漢和姦商的交易第477章 行動起來第162章 有權真可以爲所欲爲第597章 喪屍圍城:抓瞎第539章 第一場雪第368章 包拯變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