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天大的事

劉觀捏着鬍鬚,顯露出興奮之色。

心裡卻在嘀咕,七八千人……這張安世瘋了,一定是瘋了。

不過他沒有表露出任何的不滿,依舊和顏悅色的樣子,低頭去看簿子上的數目,只是越看,卻越是觸目驚心。

此時,張安世道:“劉公,咱們還是親自去看看那些讀書人吧,眼見爲實,單看簿子是看不出什麼名堂的。”

劉觀卻激動起來,猛地擡頭看向張安世,道:“不不不,就看這個便很好,不必去了,嗯……錦衣衛行事很規矩,我見這裡頭的供狀,不,不能說是供狀,而該是談話錄,這談話錄中,錦衣衛的緹騎很客氣,以禮相待,如此以理服人,而這些讀書人呢,回答也都很是得體,很好,很好……”

張安世笑意盈盈地道:“我一直都教導校尉和緹騎,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劉觀一副深有同感的樣子頷首道:“錦衣衛這邊是照章辦事,而讀書人呢,也是心甘情願,彼此之間能夠相敬如賓,也算是一件幸事。既然如此,那麼老夫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若是老夫再插手,反而是橫生枝節,多管閒事了。”

張安世卻是道:“劉公來都來了,還是指點一下吧,錦衣衛畢竟都是粗人,若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還要劉公請教。”

“指教不敢當。”劉觀笑道:“依我看,這樣就很好。只是……還要請七八千的讀書人?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錦衣衛上下,忙得過來嗎?”

張安世一副不以爲意的樣子道:“這個容易,各處千戶所和百戶所,蒐羅資料,而後上報,到了南鎮撫司,再覈准之後,便可下駕貼請人,慢可能會慢一些,可好就好在不會冤枉了一個好人,不,是好就在好在,能夠選定最佳的人選。”

頓了頓,他臉上表情肅然起來,接着道:“劉公……眼下的情況,你是知道的,大明經略四海,若是連讀書人都不肯爲之效力,又如何做這天下軍民的典範呢?若因此而使陛下的雄心壯志付諸東流,我等爲臣子的,便萬死難辭了。”

劉觀乾笑道:“是的,是的。”

說着,劉觀站起來,他不願多逗留,便道:“既如此,那麼老夫也該告辭了。禮部那邊比較忙,老夫已查閱過,南北鎮撫司這邊,沒有什麼問題!陛下若是問起,老夫也是這個意思。即便百官和諸公有什麼誤會之處,老夫也會堅持己見。”

張安世便起身道:“我送一送。”

劉觀頷首,張安世直接將他送到了千戶所門口,這劉觀預備登上馬車。

劉觀此時卻左右張望,心裡似乎在琢磨什麼。

張安世微笑道:“劉公還有什麼示教嗎?”

劉觀連忙收起視線,僵着笑臉道:“沒有,沒有。”

說着,他再不遲疑,連忙鑽進了轎子裡,朝張安世笑了笑,連忙將轎簾打下。

張安世送走了劉觀,當即回千戶所大堂,這棲霞千戶所千戶,忙亦步亦趨地跟了來。

張安世頭也不回地道:“怎麼樣?”

“這才兩盞茶的功夫,現在大家都願意去海外了。”千戶滿面紅光地回答。

張安世點了點頭,平靜地道:“上報陳禮吧,告訴他,擬定出員額,還有各處讀書人的指標,錦衣衛要給他們一個官職。比如……傳學使什麼的,要請他們深入不毛之地,這裡頭辛苦固然會辛苦一些,可這麼多的軍民出海,也是披荊斬棘,又何嘗不是辛苦呢?各藩國那邊,也要建弘文館,對這些讀書人進行管理、派遣,總而言之……他們既要是錦衣衛的耳目,也要是當地土人的教書先生,還要受藩國的節制。”

這千戶遲疑地道:“殿下,這些讀書人……我瞧着也不甚中用,倒不如效我棲霞之法,在天下各處建學堂,豈不是好?”

張安世這纔回頭看了他一眼,隨即道:“你懂個什麼,若是論起搞教育,誰能比得了這些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這可是歷經了前年,從孩童入蒙學,再到無數經義和典故堆砌出來的東西,教人能夠由淺入深,且還能夠邏輯自洽的大學問,棲霞教授工學和雜學即可,可土人們最缺乏的卻是仁義禮信,其他的學問,倒是細枝末節,重中之重,是這個。”

千戶被訓斥了一頓,再不敢多說什麼,於是唯唯諾諾的,連忙稱是。

儒家確實很擅長搞教育,他們有一整套搞教育的方法,它最厲害之處就在於,雖說經義和典故很高深,一般人學不來,可是他們卻擅長於將四書五經,編練成各種傻瓜版,供人開蒙。

從漢朝時就有專供孩童和少年所讀的《幼學》,《廣蒼》,《吳章》,《千字文》,《發矇記》,《啓蒙記》以及《雜字指》、《俗語難字》、《雜字要》等等。

此後,又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等等。

至於《春秋》、《孝經》之類的各種書籍,一旦你通過蒙學之後,能夠識文斷字時起,就開始有各種歷史上的經典小故事供伱來讀了。

別看現在的讀書人,一個個將文章寫得生澀難懂,可實際上,四書五經,乃至許多儒家經典的書籍,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將各種歷史故事融匯於書中。

在這個娛樂缺乏的時代,每天讀一篇《春秋》小故事,或者是《史記》這般各種歷史典故,還是美滋滋的。

這種將各種歷史傳奇以及故事彙編一起的書籍,不只讓這個娛樂貧乏的時代,使人有了看書的興趣,最厲害之處就在於,這些故事,都是符合儒家價值觀的。

也就是說,在你美滋滋地看故事的同時,儒家所崇尚的忠孝禮義,也就不自覺的深入你的內心了。

有了這千年來不斷錘鍊出來的文化成果,若是拋開當下讀書人食古不化,只想借讀書成爲食利者的污點來看,這一代代修繕儒學,完善其教育體系,並且對這個價值體系進行邏輯自洽的歷代聖人和大儒,確實有許多教人欽佩之處。

放着這麼一個寶藏,若是不去利用,張安世怕是要夜裡睡不着覺了。

當然,現在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在於,無論是先秦還是漢唐的讀書人,人家是有事真的上,可以說,若是沒有這一代代的讀書人的開拓,披荊斬棘,也不會有今日儒學的鼎盛。

只可惜……到了而今,讀書人卻只將此當做了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他們抱着這玩意,當做遮羞布,也當成是自己的武器,在十八省內,進行瘋狂的內卷。

若是一直這麼下去,遲早大家一起完蛋。

所以張安世覺得得讓他們支棱起來。

就如先秦和漢唐時的儒家子弟一樣,去周遊列國,去爲弘揚儒學,深入不毛之地。去西域,去漠北,甚至如韓愈一般,去堅決與其他的東西做鬥爭。

唯有如此,他們纔有獲得新生的可能。

且於國於天下,也有莫大的好處。

張安世念及於此,不禁心頭唏噓。

爲了讓讀書人們支棱起來,他真是操碎了心,若是孔聖人在世,一定樂不可支,非要讓張安世傳承儒學的衣鉢,好說歹說,一個亞聖總該給。

於是張安世又道:“哦,對啦,各藩國那邊,也知會一聲,不要提及的太明顯,把意思說到就成,告訴他們,誰要是肯爲弘揚儒學出大力,我張安世便給各國配更多的員額。”

“喏。”

…………

鴻臚寺裡。

各國的藩王因爲不放心自己的藩地,早已回自己的藩鎮去了。

當然,有不少藩國的隨扈,卻留了下來,主要負責與太平府對接各種商貿的事務。

解縉就還留在此,打算來年再回。

不過今日,這鴻臚寺裡濟濟一堂,卻有一個別開生面的會議。

十幾個藩國的使者,各自落座。

而來此拜訪的,則是陳禮。

陳禮坐在高位上,看人齊了,便拿出了一份章程,教人傳閱。

當然,這份章程閱後即焚,所以當大家看過之後,傳回給了陳禮,陳禮當即便將這章程付之一炬。

陳禮這才掃視了衆人一眼,接着道:“諸公以爲如何呢?”

“這是好事,呂宋這邊,現在最缺人力,不,最缺的乃是讀書人,土人不服王化,語言不通……”

“呂宋那邊,漢民不少,爪哇這邊,才稱得上是……”解縉立即明白了什麼,他當即開始道:“依我看,爪哇這邊,至少需要一千五百人。”

“一千五百……”有人十分不滿地大呼道:“爪哇那彈丸之地,何須這樣多?我安南……”

“你安南寫的都是漢字,說的都是漢語,學的盡是四書五經,何須弘文?”

衆人立即開始七嘴八舌,議論開了。

解縉想了想,自己和這些人爭,實在有失體面,當下,他卻看向陳禮:“陳同知,錦衣衛那邊,是什麼意思?”

陳禮道:“殿下的意思是,還是拍賣爲好,價高者得,不不不,也不算是拍賣,主要還是看各藩國的表現,譬如願意資助多少銀子,來籌建弘文館,這弘文館嘛,大家也知道,除了弘揚儒學,還有一部分職責,是需爲錦衣衛辦一些事的,錦衣衛畢竟要將暗樁,安插進了四夷之內,可畢竟與土人們語言不通,這項工作,一向難以展開。可若是僱傭漢人,漢人又無法深入土人的內部。”

“現在……借這弘文館,便成了一個契機。如此一來,錦衣衛既可暗中扶持弘文館,支持這些讀書人深入不毛之地,作爲回饋,也可藉此,將一些仰慕聖人之道的土人,暗中招募,這既爲各藩國提供了便利……”

陳禮頓了頓,笑着繼續道:“畢竟,爾等出兵,總需要有軍情。另一方面,有時借用土人,也比動用刀兵更易令土邦土崩瓦解,蕪湖郡王殿下,很重視這件事。因而,打算於四海之境,籌建七十二處弘文館,節制和派遣讀書人之用。”

“大家都知道,訊息就是銀子,這些人深入土人之中,所得到的,可不只軍事上的情報,這經商的情報,只怕也不少,於錦衣衛和諸藩國,都有好處。”

衆人面面相覷,眼中眸光閃動,敢情這是來要錢的?

不過細細思量,至少現在來看,各藩國都是有好處的。

對他們而言,朝廷已經不可能再是敵人,沒有朝廷和錦衣衛的支持,他們想在四海立足,實在不易。

而無論是朝廷是錦衣衛還是藩國,他們的敵人只有一個,那便是遍佈於天下的土邦。人力,則是最重要的資源,無論是匠人,勞力,讀書人,哪怕是腐儒,對他們而言,都是有一個算一個,多多益善。

解縉當下道:“這個好辦,爪哇這邊……無論弘文館所需多少,爪哇也予以支持。只是……錦衣衛能湊出這麼多讀書人的數目嗎?”

陳禮毫不猶豫地道:“殿下說可以,那必定可以。這樣吧,這事也急不來,大家先修書奏報,咱們再行商量。”

衆人頷首,似乎都覺得如此才妥當一些。

此後,張安世又呈送幾份密奏入宮。

朱棣得了奏疏,倒是來了幾分興趣。

這已不再是讀書人出海,將這些討厭鬼們趕走的事了。

而是利用讀書人,在四海之境,弘揚禮義廉恥的問題。

當然,還不只如此,這一個個弘文館,在張安世的構想之中,便形同於一個個錦衣衛在各地佈置的百戶所,通過這弘文館,吸納大量與之合作的土人進入,這對瓦解各處土邦也有莫大的好處。

其實還有一件事,奏疏裡沒有明言,弘文館的壯大,某種程度,也大大的加強朝廷對各藩國的控制。

藩國一有風吹草動,立即便可被朝廷獲知。

朱棣拿着奏疏,細細思量,沉吟了很久,而後才鄭重其事地將奏疏交給亦失哈。

對他叮囑道:“此奏封存,除此之外……教人給張卿傳口諭。記住,不必明文制詔,只需口諭即可,告訴他,此事……他全權處置,若是惹出是非,朕來善後。”

亦失哈眼中飛快掠過了一絲訝異,倒沒有表露什麼,隨即就道:“遵旨。”

到了永樂十八年年中。

此時,天氣開始炎熱起來。

久違的殿試,卻已開始。

一場殿試下來,朝廷張榜,位於榜首的狀元馬愉,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矚目。

這是大明歷史上,第一個出自北方的狀元公,甚至可以說……是自南宋以來。

畢竟……南宋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北方讀書人進行科舉。

朱棣對於馬愉這個人選,也甚爲滿意。

這馬愉的才思和文章,無一不是頂尖,當即,朝廷下旨,敕馬愉爲翰林院修撰。

修撰爲從六品,已算是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了。

至於其他榜眼、探花,則一般是授予七品的編修,而二甲進士名列前茅者,則爲翰林院庶吉士。

當然,更差的進士,則連進翰林院的資格都沒有,往往送六部觀政,學習一兩年之後,調任地方去。

這翰林修撰,基本上不出意外,用不了幾年,就可稱爲翰林侍講、侍讀,再用不了幾年,可能就有機會成爲學生或者至各部做侍郎了。

由此可見,此時馬愉的前途,幾乎將重複大明所有閣臣的道路,最終……可能位列中樞。

朝中百官,對於這位狀元公,也頗多獵奇,因而,都紛紛打聽此人。

等這馬愉與衆進士入宮謝恩,而後得了吏部的授職。

就在許多朝中的重臣,已打算找個機會,召這狀元公來會一會的時候。

文淵閣那邊,卻有舍人跌跌撞撞地衝了進去。

“諸公……諸公……”

這舍人氣喘吁吁,臉上焦急萬分的樣子。

楊榮三人從值房裡聽到了動靜,紛紛出來。

胡廣率先皺眉道:“何事這樣慌慌張張?”

這舍人緩了緩,便忙道:“吏部……吏部那邊傳訊……說是……說是……出了大事……那馬修撰……辭官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目光,震驚了。

楊榮與胡廣、金幼孜面面相覷。

這個結果,顯然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歷朝歷代,其實也有辭官的傳統,要嘛就是覺得仕途不順,所以索性歸隱,還有就是一些名士,寧願選擇田園牧歌。

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這些人往往出自世家大族,是有退路的。且在仕途上,並沒有得到與自己家世相稱的職位,自然不願操心勞力。

胡廣下意識地道:“他父母尚在?”

這是第一個反應。

莫非是父母傳來了噩耗,所以想要丁憂?

當然,此言一出,胡廣還是覺得匪夷所思,因爲即便是父母死了,那也該是丁憂,而不是辭官。

丁憂是過幾年我再回來,陛下先給我留一個位置,我回去盡孝了再回來。

而辭官這就是一錘子買賣了。大爺,我不幹了。

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第250章 論功行賞第261章 大賺特賺第46章 殿前審問第259章 國公第447章 大加封賞第115章 晴天霹靂第145章 喜報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104章 陛下 我們發財了第283章 雙喜第40章 你教朕怎麼辦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更新計劃兼月初求月票!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580章 橫空出世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435章 難以想象的財富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275章 真相來了第466章 喪盡天良第247章 喜從天降第519章 徹底的清算第392章 盡誅第549章 亂世用重典第256章 大功告成第481章 欽犯落網第120章 大賺第65章 阿舅 我會保護你第262章 加封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39章 好東西給你看看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303章 皇恩浩蕩第574章 喜臨門第87章 起死回生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113章 賺翻了第327章 誠實做人第511章 帝心難測第576章 父子相見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23章 出入宮禁第214章 陛下,張安世詐屍了第22章 大病初癒第21章 他們的惡名無人不曉第467章 斷脊之犬第44章 驚天動地第487章 萬世太平第237章 富可敵國第527章 猛虎出籠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30章 對症下藥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45章 龍顏震怒第500章 滿門富貴第502章 解縉的三板斧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123章 碎屍萬段第91章 封賞請假條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239章 死而復生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255章 一鍋端第517章 甕中捉鱉第398章 朕誅之第447章 大加封賞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267章 加官晉爵第16章 凶神惡煞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27章 朕之伯樂第376章 徹查到底第421章 吃不了虧 上不了當第347章 狠人還有文化第64章 天子一怒第360章 賺翻了第31章 京城橫行第580章 橫空出世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5章 上奏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403章 震古爍今的賞賜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384章 屠戮殆盡第389章 你的嘴利,還是朕的刀利第240章 神奇的醫術第424章 功不可沒第99章 首功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
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第250章 論功行賞第261章 大賺特賺第46章 殿前審問第259章 國公第447章 大加封賞第115章 晴天霹靂第145章 喜報第199章 人贓並獲第104章 陛下 我們發財了第283章 雙喜第40章 你教朕怎麼辦第540章 人爲刀俎 我爲魚肉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229章 破天荒的賞賜更新計劃兼月初求月票!第277章 萬死之罪第580章 橫空出世第117章 朝野震動第435章 難以想象的財富第425章 生財有道第275章 真相來了第466章 喪盡天良第247章 喜從天降第519章 徹底的清算第392章 盡誅第549章 亂世用重典第256章 大功告成第481章 欽犯落網第120章 大賺第65章 阿舅 我會保護你第262章 加封第407章 殺人見血第231章 千秋功業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339章 好東西給你看看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303章 皇恩浩蕩第574章 喜臨門第87章 起死回生第174章 通通拿下第113章 賺翻了第327章 誠實做人第511章 帝心難測第576章 父子相見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23章 出入宮禁第214章 陛下,張安世詐屍了第22章 大病初癒第21章 他們的惡名無人不曉第467章 斷脊之犬第44章 驚天動地第487章 萬世太平第237章 富可敵國第527章 猛虎出籠第172章 有一百七十二章:真相大白第30章 對症下藥第238章 外甥隨舅第45章 龍顏震怒第500章 滿門富貴第502章 解縉的三板斧第598章 龍顏震怒第123章 碎屍萬段第91章 封賞請假條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239章 死而復生第434章 水落石出第255章 一鍋端第517章 甕中捉鱉第398章 朕誅之第447章 大加封賞第484章 居功至偉第267章 加官晉爵第16章 凶神惡煞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29章 京城二兇威武第27章 朕之伯樂第376章 徹查到底第421章 吃不了虧 上不了當第347章 狠人還有文化第64章 天子一怒第360章 賺翻了第31章 京城橫行第580章 橫空出世第228章 名震天下第278章 將他拿下第509章 水落石出第5章 上奏第568章 秘密武器第403章 震古爍今的賞賜第408章 血流成河第384章 屠戮殆盡第389章 你的嘴利,還是朕的刀利第240章 神奇的醫術第424章 功不可沒第99章 首功第501章 入朝的大動作第62章 他竟是皇帝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