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長安好

曲江,位於長安東南。

早在秦時。此處就開闢了皇家禁苑,宜春苑,並建有著名的離宮,宜春下苑。

開皇二年初,大興城倚曲江而建。

隋文帝猜忌多疑,且迷信風水。大興城東南高而西北地,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龍氣傾向東南。後宮由於是設立在北側中部,故而無法在地勢上壓過東方風水。

於是就有當時最爲著名的神棍,也就是南袁北盧之中的章仇太翼設法,採取厭勝的手段進行破除。例如,把曲江挖成深池,並隔於城外,圈佔成爲皇家禁苑。如此一來,就能保住隋朝的龍氣不受威脅。開皇三年,隋文帝入主新都以後,認爲這‘曲’字不吉,於是下令宰相高穎更改。因曲江池中蓮花盛開,而蓮花又雅稱芙蓉。高穎在思忖良久之後,把曲江池改名爲芙蓉園,與大興城緊密相連。

池水下游。流入城中,是長安東南各坊水源之一。

到隋煬帝時期,楊廣又讓黃兗在曲江池中雕飾各種飾物,君臣在引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飲的樂趣,更將南北朝時文人士子曲水流觴的故事引入了宮苑之中。

不過,自武德二年始,李淵逐漸把芙蓉園開放,更下令擴大芙蓉園的規模。

如此一來,曲江流飲就不再是皇家獨有的樂趣。皇族、僧侶、平民,胡人都聚集此處,成爲長安一道極爲獨特的風景線。

武德三年時,關中和中原,漸趨平靜。

曲江池自然就成爲長安人頗爲喜愛的一處遊樂場所。或登高而樂,或曲水流觴,或泛舟水上,或沿兩岸漫步……陽光明媚,碧空萬里無雲,曲江池畔,熱鬧非凡。

李言慶身着一襲月白色博領大衫,和房玄齡坐在一葉扁舟之上。

沈光操舟,一襲黑衣。

鄭宏毅在一旁添酒,聆聽李言慶和房玄齡之間的談話。

作爲太子*中的人,鄭宏毅還兼有鴻臚寺丞的職務,秩比從六品。說起來,這也要感激當年他在謁者臺的種種經歷。若非在隋朝謁者檯曆練過,他也不可能成就今日的職務。當然。李建成向李言慶賣好的成分也包括其中,否則鄭宏毅也很難坐穩。

雖然李淵不承認隋楊的地位,可房玄齡作爲一方諸侯的使者,並且是敵對勢力的使者,李言慶和房玄齡的會面,自然需要小心謹慎。身邊得要有個鴻臚寺的官員相陪。名義上是陪同,實際上也有監視之意。只是大家都清楚李言慶的身份,倒也不需要太過關注。但程序上的事情,還是要走一下,省的有人跳出來挑錯。

鄭宏毅身爲從六品的寺丞,又是東宮屬員,倒也還算適合。

只是在言慶身邊,也就沒了鄭宏毅說話的權力。當個酒司令,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言慶撩衣赤足,頗有幾分魏晉名士之氣。

而房玄齡也很悠閒,靠着船幫上的桅杆,拼着新釀的宜春酒,全無使者的風範。

“一晃,快十五年了!”

李言慶笑道:“什麼快十五年了?”

“當然是我離開長安,快十五年了……呵呵,還記不記得。當初我和老杜去找你?那是我自中進士以來,首次離開長安。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房玄齡十八歲中進士,而且是隋朝開國以來,第一次科舉所提名的進士。

此後,他出任羽騎尉,雖然只是一個武散官的職務,卻一直留在長安,等待機會。

骨子裡,房玄齡的長安情結還蠻重。

江南的煙雨雖好,終究比不得這長安的盛世氣象!

李言慶破以爲然的點了點頭,“如何能不記得?”

當年,徐世績侍立,房玄齡鋪紙,杜如晦研墨,也是他這一世,除了在竇家學舍之外,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言慶目光悽迷,突然低聲吟唱:“長安好,風景舊曾諳?”

鄭宏毅和房玄齡一怔,擡頭向李言慶看去,做出聆聽之色。要知道,自大業末年戰亂開始,李言慶就再未有過詩詞出現。房玄齡是行家,鄭宏毅雖然比不得房玄齡,卻畢竟師出名門,是顏師古的學生。所以這文人士子的素養,還是有的。

只聽言慶開頭一句,兩人就知道。李言慶會有新作問世。

可言慶吟唱完這頭一句後,立刻覺察到不對勁兒。他這一句,也僅是有感而發,全無盜詩的念頭。但第一句已然出口,房玄齡和鄭宏毅,都滿懷期盼的看着他,讓他有些騎虎難下。

閉上眼睛,他也有些無可奈何。

早知道是這樣的情況,又何必賣弄呢?

深吸一口氣,言慶輕聲吟唱:“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長安?”

白居易的《江南好》。

不過李言慶把江南,變成了長安。

從詩詞的平仄而言,有些不太工整……如果是普通人吟唱,說不得會被人罵死。

但從言慶口中出來,卻似乎別有一番味道。

人們會說:這是鵝公子革新開創的詩體!有時候,名氣的好處就在於此。恰好這聆聽着,又是一個對長安滿腔懷念的房玄齡。與其說是吟詩,倒不如說是唱出房玄齡的心聲。曲江也是江,水面漂浮蓮花,翠綠蓮葉,映襯江水幽綠如藍,也非常應景。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長安?”

房玄齡突然撫掌大笑,引項高歌。

歌聲,在曲江上空迴盪,引得無數人翹首觀看。

“咦,那船上白衣者,不就是河南王千歲嗎?”

“你認得河南王?”

“以前在洛陽時,曾見過幾次。”

“莫非是河南王在爲長安賦詩……一定是這樣的,非河南王,誰又能吟出這等好詩?”

每一個地方的百姓,都有着極其濃厚的鄉土情結。

誰都知道,李言慶是洛陽人、滎陽人的驕傲。他在洛陽、滎陽做過很多事情。被人們所接受,所尊重。可是在洛陽,人們聽說過言慶的名字,卻無太多感想。

畢竟,對於長安人而言,李言慶是一個外人。

但現在,一個外人,一個名滿天下的外人,在長安城如此讚美長安,令得無數長安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你們看,河南王也認爲,長安好啊!

一艘畫舫和小舟錯身而過。畫舫很大,船頭上插着一面黃錦緞子的旗幟,上書‘襄陽’二子。

從畫舫裡走出一男一女,男的大約在三十多,快四十歲的模樣。

生的相貌堂堂,儀表不凡。而在他身邊的女子,也有三旬上下,倒算不得傾國傾城,可細看,還蠻有滋味。

“舟上,莫非河南王李王千歲?”

李言慶聞聽一怔,有些愕然的擡頭看去。

“王爺,這是襄陽公主畫舫,說話的那人,乃當朝駙馬,竇誕!”

那毫無疑問,竇誕身邊的女子,想來就是襄陽公主嘍?這襄陽公主,是李淵的次女,但論及地位,卻不算太高,全因她的母親,是竇皇后的通房丫鬟。襄陽公主名叫李婉,性情很溫和,也頗爲賢惠。但在史書上,並未留下太多的痕跡。

流傳最多的,莫過於她嫁給竇誕的過程。

竇誕本有妻室,後因娶襄陽公主,而不得不休妻。

好在,襄陽公主和竇誕也算舉案齊眉,琴瑟相和。兩人素來共同進退,也是皇室的一段佳話。

這竇誕,官拜殿中監,安豐郡公,是竇抗的長子。

李言慶不認得竇誕,可鄭宏毅卻認得。

言慶連忙起身,隔船一拱手,“竇郡公,一向可好?”

竇誕笑道:“果然是李王千歲!呵呵,我剛纔還覺得奇怪,如此佳作,又是出自哪位之手,原來是千歲所做,果然不凡。”

“竇郡公過獎了!”

言慶說完,又向竇誕身邊的女子看去,微一欠身,“小王見過公主。”

襄陽公主倒是個害羞的性子,連忙擺手,退後一步道:“千歲萬不可如此……千歲乃我大唐元勳功臣,襄陽怎敢當千歲之禮呢?應該是襄陽向千歲見禮纔是。”

這個女子,倒真是有趣。

李淵如今共有十九個女兒,最小的去歲末纔出生。

不過這十九個女兒裡,言慶只見過李雲秀,聽說過李永嘉,其他人一概不認識。

在言慶的印象中,唐朝的公主們,都不是讓人省心的主兒。

李雲秀,平陽公主,舞刀弄槍,好問政事,頗有男子之風。此後還有什麼高陽啊,什麼太平啊,要麼紅杏出牆,要麼野心勃勃。這襄陽公主,倒是個特別的存在。

“李王爺,再作一首詩吧!”

岸上人,突然大聲呼喊。

一個人喊出來,很快就得到了無數人的響應。

長安人皆知,李言慶文采出衆,詩書雙絕,只可惜無緣看見。

現在,鵝公子蒞臨長安,又豈能是簡簡單單的一首詩就能放過?

竇誕也笑道:“李王,既然大家如此期盼,何不再賦詩一首呢?久聞李王詩書雙絕,下官卻從未見過。不如這樣,李王登舟一敘,暢遊曲江,也是一段佳話。”

“是啊,妾身也常聽人說,李王的詩,確是高明呢。”

李言慶看了一眼房玄齡,卻見房玄齡閉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樣。

這傢伙無事癲狂,惹來這許多麻煩。現在倒好,居然不聞不問,置身於事外,着實可恨。

沉吟片刻,言慶拱手向曲江兩岸一揖。

“非是小王拿捏,只是今日陪同蘇州使者遊玩,實在無法脫身。

不過,公主既然要小王賦詩,小王就在此獻醜一番……這樣吧,今日曲江與公主,與駙馬,與諸君相逢,也是有緣。而我這好友,亦是久未至長安,小王就以此爲題,賦詩一首如何?”

竇誕濃眉一挑,來了興趣。

這可是應景詩……

竇誕能肯定,言慶這是臨時起意,而非刻意準備。

不過,這要應景,還要點題,同時又是即興……卻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與襄陽公主相視一眼,夫妻兩人齊齊點頭。

而岸邊衆人,也是好奇萬分,頗爲期待的看着那立於小舟之上,卓爾不羣的李言慶。

房玄齡這一次,睜開了眼睛。

“取酒來!”

所謂裝逼就要裝到底!

既然逼到這份上了,那索性就耍一回酷。

言慶一口飲盡宜春酒,抄起一根銀箸,在青銅爵上輕輕敲擊一下,發出‘叮’,極其悅耳的聲音。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正是仲夏,花開萬朵。

本來晴朗的河面,突然掠過一陣小風……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

房玄齡深深吸了一口氣,飲下一口濁酒,閉上雙眸,似在品味這其中的滋味。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說着話,李言慶舉杯相邀,大笑道:“且請諸公滿飲此杯!”

“請王爺滿飲!”

這詩中的意境,隨着李言慶陰陽頓挫的吟唱,漸漸起了高潮。

雖然還爲談及曲江,可是人們卻已經感受到了,那詩中的意境……

“李王的文采,的確不一般啊!”

襄陽公主忍不住輕聲道:“盛名之下無虛士,果然名不虛傳。”

竇誕也輕輕點頭,“如此文采,只怕這長安城中,少有人能夠超過這位河南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傳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隨着李言慶歌聲在蒼穹迴盪,沈光操舟,緩緩而去。

畫舫上,竇誕和襄陽公主目瞪口呆,但見那一葉扁舟消失這綠柳花叢,耳邊仍迴盪着,言慶的歌聲。

“此君,乃真名士!”

竇誕,忍不住一聲感嘆。

言慶的詩詞中,雖然沒提起半句‘曲江’,卻把曲江之美,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岸上的那些長安人,更久久不願離去,似在回味,那詩詞中奇妙的滋味。

————————————

“人生七十古來稀,暫時相賞莫相違……”

房玄齡忍不住讚歎道:“言慶一語,道盡我心中事啊。”

李言慶翻身上馬,笑道:“房兄,既然如此懷念長安,何不回來?”

“回來,如何回來?”

房玄齡跳下小舟,自有隨從牽馬過來。

“自古以來,北伐南者多矣,而未聞南伐北可成。”

房玄齡笑道:“成與不成,盡人事耳。”

兩人看似很隨便的一言一語,彼此都已經清楚了其中的含義。

房玄齡何嘗不知道,李淵不會低頭?這一點,從李淵對待他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過,他不怕!

因爲他還有後招……

“言慶,如今爲人臣子,滋味如何?”

他很清楚,李言慶在朝堂中的尷尬地位。

李淵想用而不敢用,言慶看似官爵甚高,但手中的權柄,卻比之當年,減少許多。

李言慶微微一笑,“房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啊?”

“世上總有些事情,非你我俗人可以看穿啊。”

言慶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卻讓房玄齡,感到有些忐忑。

今日出遊,他本想試探李唐的態度,同時能撩撥一下言慶和李唐的關係。倒也不是他對言慶心懷惡念,只不過各爲其主而已。但言慶的表現,卻讓他不免躊躇。

“房兄,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

長安美景甚多,你比我熟悉。不如我們明天去灞橋一遊,賞那灞橋垂柳之美,如何?”

房玄齡一笑,“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如此,咱們不見不散!”

李言慶送房玄齡返回鴻臚寺驛館,而後又和鄭宏毅告辭。

“王爺!”

“恩?”

“太子明日在崇文館設宴,讓我問你可有時間?”

李言慶心知,自己如今是衆目所視。他本不想和李建成走的太過接近,但是他抵達長安之後,李建成已經幾次相邀。若再不答應,定然會令李建成心生不滿。

不過,若自己去東宮赴宴,想必會令二郎壓力頗大吧……

能讓李世民感覺不舒服,李言慶還是非常樂意。

於是沉吟片刻,他點頭道:“太子相邀,我怎敢不去?這樣吧,你回去告訴太子,請他約定時間。”

鄭宏毅喜出望外,連連點頭。

兩人在朱雀門分手,言慶突然喚住了鄭宏毅。

“宏毅!”

“恩?”

李言慶牽着馬,走到鄭宏毅的身旁,低聲道:“有一句話,出我口,入你耳,僅此而已。

在太子府,莫要太出風頭。

你是鄭家長房,無需依附於任何人。”

說完,言慶上馬,揚長而去。

鄭宏毅站在朱雀門外,呆立許久。

養真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

與鄭宏毅分開之後,李言慶和沈光準備返回王府。

在途經長安東市的時候,言慶突然想起臨出門的時候,朵朵曾叮囑他買些東西。

在出門時,他已經吩咐過樑老實了。

不過出於對長安東西兩市的好奇,他倒是不介意,在裡面逛一逛。

人言,不入東西市,不知長安美。

東西兩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長安的一景。

李言慶和沈光在東市外下馬,把馬匹丟在馬廄裡。

他今天出門,並沒有跨乘象龍,而是騎着一匹普通的馬匹。

“這長安人的商業頭腦,着實靈光。”

李言慶和沈光邁步走進東市,一邊走一邊笑道:“你看,在洛陽三市,就沒有這樣的馬廄。

呵呵,東富西貴,進出這裡的人,都有些身家。

坊市中不許進出馬匹,這長安人就在坊市外面建起簡陋的馬廄,收取看護馬匹的費用……所以說啊,處處留心皆學問,在尋找商機這方面,洛陽人比不得長安人。”

沈光點頭道:“的確,洛陽三市往來的客商,未必少於長安。

可是卻沒有人看出這裡面的門道……不過,若非公子談起,我也沒有留意這一點。”

“我剛纔打聽了一下,一匹馬一個時辰,十錢而已。

可你看他那馬廄裡,有上百匹馬,一個時辰下來,就是一貫收入。一天下來,就有幾十貫,乃至於上百貫……呵呵,可你算算,那馬廄搭建起來,又價值幾何?”

百餘貫收入,抵得上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總和。

沈光連連點頭,也是非常欽佩。

東市外面,有七八家馬廄,一年下來這收入,的確是非常驚人。

兩人邊說話邊走,突然間,李言慶停下了腳步。

“那邊好像挺熱鬧啊!”

東市裡,有一座小人工湖,此時湖畔,聚集了不少人。

言慶和沈光溜溜達達的走過去,卻見人擠人,人挨人,也看不見裡面的狀況。

沈光輕聲道:“公子,且讓沈光爲您開路。”

說着話,他邁步上前,往人羣裡擠。只是他每走出一步,身體就會有一個極爲細小的擺動。隨着身體的擺動,出現一股極爲輕弱的撞擊力。這股力量不大,卻足以把人撞開,而又不至於讓被撞的人發火。李言慶緊跟在沈光身後,暗自感嘆,沈光這一身武藝,越發的爐火純青了……單隻這一首,就能看出他的造詣。

湖畔一排楊柳,兩個人正在鬥劍!

這東西兩市,有許多胡商,一言不和拔刀相向的事情,也是稀鬆平常。

李言慶看了一會兒,覺得無趣。鬥劍的兩人的確是棋逢對手,只見劍光霍霍,叮叮噹噹響個不停,看上去非常熱鬧。可是在李言慶和沈光眼中,這兩人的身手,實在是不值一提。

“公子,如何?”

李言慶不置可否,聳了聳肩膀,表示興趣不大。

就在這時,只聽那鬥劍的青年突然大喝一聲,買了個破綻之後,一腳把對手踹翻在地。

“小子,還敢囂張嗎?”

明晃晃的利劍,抵在那青年的咽喉處。

戰敗的青年臉通紅,“我認輸!”

“認輸就乖乖的把錢拿出來……也不打聽打聽,這綠柳苑是什麼人的?今天你運氣好,若是八爺在,至少要你小子半條命。”

“啊,這是八爺的場子嗎?”

戰敗的青年,頓時露出驚慌之色,“小人不知道,若是知道的話,怎敢冒犯八爺虎威。”

李言慶一怔,不禁疑惑的看了那兩青年一眼。

“沈光,這八爺又是哪個?”

——————————————————————————————

那啥,能不能給兩張pp提提神?

推薦都市神作《做人法則》,馬可菠蘿巨巨出品。

書號:1738381

左仁是一個不通人情世故的木訥男,明明心地很好,可總是在說話做事的時候不經意間得罪人,因此認識他的人都不願理他,左仁爲此苦惱萬分。

這一天,左仁得到了一個來自未來的小儀器,這個小儀器可以輕鬆的探測到目標的情緒變化,以及簡單的身體狀況,並作出最正確的應對方案。

從此,左仁學會了做人,朋友遍佈天下,紅顏知己不計其數,幸福也因此而來。

書頁上有鏈接

ωwш¸ttκΛ n¸C○

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83章 真兇第廿三章 借糧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卌二章 武僧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第4章 海門鎮(二)第66章 蹊蹺第60章 大業十四年第88章 皇泰主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18章 昔日老軍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16章 崔道林(中)第55章 孝文之殤第廿二章 都棱鎮七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下第54章 天下大勢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卅九章 遇襲第8章 僚亂(一)第53章 暗涌(一)第11章 長安一夜(一)第4章 隋楊安在第11章 僚亂(四)第51章 喜盈門(七)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67章 遠行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57章 東都(一)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8章 李基來信第卌四章 不肯吃虧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14章 不簡單的柴孝和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廿七章 他是秦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八第15章 彌勒弟子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6章 長安好第卌一章 新羅六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85章 各懷心機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9章 安南都督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15章 彌勒弟子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53章 養真第90章 伊人遠去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70章 林中 刺殺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三第57章 漢家兒郎第61章 武邑故人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73章 身世大白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卌五章 鳩殺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廿一章 衝突第72章 新年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廿五章 拜師中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51章 命題:釋道(下)
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四)第83章 真兇第廿三章 借糧第5章 王府門外的偶遇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卌二章 武僧第卅一章 長安野望1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第4章 海門鎮(二)第66章 蹊蹺第60章 大業十四年第88章 皇泰主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下第18章 昔日老軍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16章 崔道林(中)第55章 孝文之殤第廿二章 都棱鎮七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下第54章 天下大勢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卅九章 遇襲第8章 僚亂(一)第53章 暗涌(一)第11章 長安一夜(一)第4章 隋楊安在第11章 僚亂(四)第51章 喜盈門(七)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67章 遠行第卌章 火馬奔騰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上)第卅一章 回滎陽三第57章 東都(一)第卌七章 屍山血海三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15章 一畝甘蔗林第2章 仙醫何處尋?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8章 李基來信第卌四章 不肯吃虧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14章 不簡單的柴孝和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卌五章 若有緣時自相逢第廿七章 他是秦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八第15章 彌勒弟子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上第3章 門閥之鄭氏(上)第6章 長安好第卌一章 新羅六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卌章 機關算盡上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85章 各懷心機第廿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9章 安南都督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下第15章 彌勒弟子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53章 養真第90章 伊人遠去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3章 外交殺人事件(下)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70章 林中 刺殺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三第57章 漢家兒郎第61章 武邑故人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73章 身世大白第廿六章 長孫有女初成長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卌五章 鳩殺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廿一章 衝突第72章 新年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六第84章 生當爲豪士第廿五章 拜師中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1章 命題:釋道(上)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51章 命題:釋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