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未來的路

李言慶站在閣樓上,負手不語。從他這裡。可以看到巍峨的皇城城牆,連那城門樓上搖曳的大森旗,也看得清清楚楚。

這是一座位於皇城東城外立德坊的大型府邸,九進九出的院落,面積數百頃。

出門就是宣仁門,往裡走,北向含嘉門。南向承福門,再向西近,就能看到東宮所在。此前,這裡是隋室齊王楊睞的王府。王世充登基之後,這裡又變成了王玄恕的住所。李言慶身爲宗室,貴爲河南王。就選中了昔日的齊王府。並派人呈報朝廷。認爲大戰方息,國力匿乏。若再大興土木,顯然不太合適。齊王府佔地廣袤,倒也正合了他的心意。無需皇上掛念。

他是河南王,洛陽日後就是他的居所。

不管言慶日後是否能夠就藩,這王府卻不可少。

李言慶也不是個喜好奢華的人,而且齊王府中有一座閣樓,通體用龍門山腳下的青竹所造,非常合他的口味。古人以竹詠志,李言慶詠竹十詩,更確立了竹之高潔,寧折不屈的氣節。

他幼年時,生活在龍門山下的竹園。

如今,那竹園早已變成了廢墟。想要垂拾當年的那份情懷,顯然不太可能。反倒是齊王府中的閣樓四周。有一片竹林,據說是齊王楊睞命人從龍門山移栽過來,長的也是非常茂盛。

站在竹樓上。李言慶隱隱約約。感受到了當年竹園的生活。

現在,已經是三十一日了!

再過一天,就是新年。

武德三年的到來,將會給他帶來一個全新的開始。不過,言慶也清楚,未來的道路,定佈滿荊棘。

常言說的好,官大一級壓死人。

劉文靜雖然是元從老臣,可是卻並不得李淵看重。而在經歷過淺水原之敗以後,劉文靜的權利更是縮水。如果不是李世民一力擔保,說不得劉文靜在淺水原之敗以後。就會丟了性命。

他可以在杜如晦面前拿架子,卻當不得李言慶的雷霆之怒。

日間狠狠抽了他一鞭子後,劉文靜還得畢恭畢敬的行禮,高呼一聲:謝河南王的教誨,,

美妙的權力啊!

李言慶嘴角。勾勒出一抹奇異的笑容。

只是這一鞭子下去,他和李世民之間。定會勢如水火。

李世民是個堅忍的性子,別看臉上笑眯眯的,嘴巴上也沒說什麼,可是心裡面,定然無比憤怒。

日間臨別時,他眼中那一絲怨毒之色,被李言慶捕捉到。

言慶可不會傻到認爲,日後李世民真的登基後,會既往不咎。自古以來,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情多了去。帝王若要殺人,哪怕自己是宗室,也不會有任何顧忌。那一部開國史,不是血淋淋的殺戮史。李言慶也清楚,自己的聲望過高。李世民就算氣量再大,也未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斯睡?

“王爺,長孫公子醒了。”

閣樓樓梯上,傳來一陣輕弱的腳步聲。

只聽聲音,李言慶就知道是柳青上來了,

“我這就下去。”

言慶轉過身,往樓下走。

柳青側了個身子,爲言慶讓開一條路。

“妾爺,老實的胳膊廢了。”

李言慶腳下一頓,旋即面無表情的走下樓。

竹樓一層,正中央是一個差不多三百平方米的大廳。兩邊各有三間偏房,一應兩卷,也就是六間屋子的大

長孫無忌傷的不輕,被擡回來後,一直昏迷不醒。

李言慶邁步往屋子裡走,正好和太醫打了個照面。

“長孫公子的傷勢不算太重。都是皮肉傷,王爺無需擔心。”

“易!”

李言慶點點頭,在進屋的一剎那。突然開口道:“柳青,領太醫再去探望一下老實。告訴他好好養傷。不必擔心。孤這王府裡,還需要有人照拂。從今日起,他就是齊王府的家令。”

每一座王府,都會有相應的屬臣,也就是所謂的家臣。

不過與普通人家的家臣不一樣。王府的家臣,擁有相應的品秩。東宮家令,是從四品的品秩,親王府家令。一應從五品品秩。而郡王府家令,則是從七品的品秩。這品秩並不算太高,可身份卻不一般。每一座王府中,都會設立有家令寺。負責飲食、倉儲和庫藏的政令。

這算是王府近臣,出門代表的。也是王府的體面。

五品之下,王府家令可以上堂不拜。只是這些人,不在吏部所屬。完全有各王府主人任命。

換句話,只要不是殺人造反。的方官府無權處置。

家令在王府中,屬於官小權重的人物。所需要的不是有多大才幹。而是對主人的忠心耿耿。在這一點上,樑老實已經證明了自己。

柳青一怔,臉上頓時露出喜悅之色。

他和粱老實關係不錯,平日裡頗受老實的照拂。此前,他還擔心老實殘廢之後,會被趕出王府。要知道,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並不足爲奇。而殘廢後的老實,定會面臨生不如死的境況。現在,李言慶非但不趕走樑老實,反而提拔爲家令,這也讓柳青,更生出幾分感激之情。

能遇上一個有情義的主人,那是他們這些做下人的福氣。

房耳關上,李言慶坐在牀邊。

長孫無忌看着他,苦笑一聲道:“養真,我給你惹麻煩了”

“無忌,一家人,何必說兩家話?且不說咱兩個是姻親,就算沒了觀音婢這層關係。你我自幼相識,這許多年走下來,我又豈能坐視你受人欺負?你我一體,傷在你身,痛在我心。

不過是揍了幾個不知好歹的傢伙,就算殺了他們,又算得了什麼?你好好養病,我已派人前往鞏縣,過幾日母親和觀音婢都會過來,想必你也不想讓她們看見你鼻青蛋腫的模樣吧

言慶和長孫無忌之間,說話非常隨意。

長孫無忌噗嗤笑出聲來,卻又因爲桓動了臉上的傷勢,咧嘴不停。

“養真,你好歹也風川二,怎說起話來。懷和從前樣痞賴。“李言慶微微一笑,拍了拍長孫無忌的手臂,“咱們相知十載呵呵。十年前我就這模樣,恐怕是變不了啦。”

無忌臉上的笑容,更盛!

“聽說,你把劉文靜打了?”

“易!”

“這又何苦?”長孫無忌輕聲道:“劉文靜這個人的性子很陰鷙,睚眥必報。他畢竟是元從老臣。你這樣揍他。恐怕會惹來麻煩。”

“哈,我是怕麻煩的人嗎?”

長孫無忌撐着坐起身,“你現在和冉前不一樣了。從前你在豪陽,那就是你一人當家,你愛怎地就怎地。可現在,你是人臣。凡事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由着性子來,只怕會招惹是非。”

“是非?”

李言慶冷笑一聲。“我的是非,就沒有斷過。”

他起身走到門口,拉開門向外面看了看,又坐了回來。

“你知道,我今天爲什麼來的晚了嗎?”

“哦?”

長孫無忌當時在豐都市被打昏了過去,故而並不清楚後來的事情。

李言慶低聲道:“我晌午時,在懷仁坊接待了一個客人,呵呵,你一定想不到是什麼人。”

長孫無忌的眼珠子一轉,用手指在榻上,寫了一個。“東,字。而後用詢問的目光,向言慶看去。

李言慶一怔,旋即露出笑容。

長孫無忌,果然不愧是長孫無忌。貞觀名臣啊!

他的確是沒有繼承長孫晨的衣鉢。不過卻擁有者不遜色於長孫員的智慧。只一句話,他就猜測出來了答案。這讓李言慶非常驚訝!他輕聲問道:“無忌,你是怎麼猜出來的呢?”

“自古以來,皇室無親情。”

長孫無忌目光灼灼,凝視言慶,絲毫不以爲言慶是宗室,而有所顧忌。他說道:“當年楊廣和楊勇太子之爭。不過纔過去了二十載。有的人忘記了,有的人卻不會忘記。如今的形式,與當年何其相似?太子掌政坐鎮於都城,而皇子掌兵,搏殺於疆場太子也不是碌碌之人,焉能看不出這其中的玄機?秦王手握右統軍,而趙王則坐鎮武威,掌控左統軍。

我聽人說,秦王與趙王素來交好,而那趙王,更有萬夫不擋之勇。

相比下,失去兵權的太子,如何能不心懷顧忌?此前秦王與王世充交鋒,他坐鎮河東卻不理不問,其用意”呵呵,如今秦王拿下了洛陽。恐怕太子這心裡面,會更感到不安吧。

他需要有人能壓制秦王,而這個人,不僅僅是要戰功赫赫,還需是宗室中人。

否則,普通外臣想壓制住秦王。恐怕非常困難,而宗室中,善戰者無數,卻以你最爲適合。”

“是李全。”

“哦?”

“太子少保李綱的侄子。”

長孫無忌笑了,“如此說來,我猜的沒錯。”

李言慶點頭笑道:“太子已返回長安,李綱聽說我來洛陽,就猜到我的目的。所以他屯兵河陽,而後派人在偃師攔住了寰郡公”太子的意思是,莫要讓秦王留在洛陽,以免做大。”

“和我猜的倒是差不多,那你準備如何選擇?”隨着長孫無忌的年紀漸長,經歷漸漸豐富,這謀劃也就越發趨於成熟。他可以從一句話中,推斷出許多內容。李言慶需要這樣的一個謀士。杜如晦薛收,都不見得比長孫無忌差,可是從某個方面來說,他們終究比不得長孫無忌和言慶這樣的親密。不僅是師兄弟。還是姻親。特別是隨着無垢生下李周,無忌和言慶的關係,也就變得更加親密。許多事情,許多話語,杜如晦薛收這些人想說,卻未必敢和李言慶說。但無忌不一樣,他可以沒有太多顧忌。

言慶道:“你以爲呢?”

“我?”無忌想了想以後說:“我以爲,你誰都不會選擇。”

“哦?”

“考我是不是?”

長孫無忌道:“養真你現在的情況,和那些外臣外戚不同。你是宗室,這本身就是一面保護傘。

我聽說,皇上和叔父情同手足。叔父薨時,皇上因大局之故,隱瞞了消息,對你定然心懷愧疚。你以清流之身份,挾赫赫戰功,定會得到許多人的認可。同時皇上就算對你有所顧忌,也不可能逼迫太甚”據我推測,皇上讓你去長安,其目的無非兩個。其一,你在河洛根基太厚,他需要削弱你在河洛的根基,從而可以更牢固的掌控中原;其二,你失了根基,皇上會做出相應的補償。如果能有人幫襯,甚至會讓你執掌禁軍”而你在長安。根基並不牢固,皇上無需太過擔心,甚至你在長安做些出格的事情,皇上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等情況下,以你的性子,怎可能做出選擇?說不得又要左右逢源。而後謀取更多的好處。”

如果是在李言慶網重生的時候,他會嗤之以鼻。

但是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打下了牢固的根基,甚至進而可能在朝中自成一派的時候,李言慶的想法,自然會隨之出現變化。李二,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李建成,也不似史書中所說的那麼昏庸。這兩個人。似乎都不值得自己依附。而且就算依附過去。他二人也會懷有猜忌之心。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表明立場呢?有時候,中庸也是王道。

至少就目前而言,長安權勢最盛者。是李淵,而非他的那些兒子”

李言慶不由得笑了!

長孫無忌這番話,正中他的心意。

如果說,他之前還有些猶豫。是否要依附李建成的話,那麼現在,他已經做出了決斷。

前世宦海沉浮,令言慶擁有足夠的經驗。政治鬥爭,有時候並不是需要堅定的立場,更多時候。是不斷的交換和妥協。往往在博弈中佔據上風的人,絕不會輕易的表現出他的立場。

特別是擁有了足夠的資本之後,平衡最爲重要。

“天不早了,早點歇着吧。

我已經讓人通知三哥,想必他已經

說罷,李言慶起身,走出房間。

長孫無忌長出一口氣,一頭躺下去,閉上了眼睛。

“養真,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種甘爲人臣的傢伙”嘿嘿,如今局勢。且看你如何翻雲覆雨

無論是李言慶還是李世民,好像都忘記了豐都市的那一場衝突。

而後幾天,他們見面時說說笑笑。更不會提起早先的齷齪。秦用也好,雄闊海也罷,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大體上來講,李言慶並沒有吃太大的虧。長孫無忌捱了打,粱老實斷了胳膊,雄大虎破了相,以及天津橋那些老軍戶的子弟,或多或少都受了傷。除此之外,蒙陽軍差不多有四百多人蔘戰,其中有百餘人受傷。重傷者三人,但沒有一人因鬥毆而致死。

關中方面,秦用被雄闊海砸斷了鼻粱,一名遊擊將軍被砸碎了肩骨。

張亮和秦武通受輕傷,不過鄭大彪也破了皮,關中軍參戰者,差不多近七百人,八十餘人受傷,受傷人數比榮陽軍少一些。不過重傷者十二人,更有一人當場致死,兇手無從追查。

關中人,不太看得起洛陽人。

八百里秦川自戰國起,就以悍勇而著稱,而河洛地區,相對柔弱一些。

可通過這一場鬥毆,關中子弟卻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榮陽軍打起架來,兇狠無比。

他們不動手也就罷了,動手就是往死里弄。

有道是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關中軍即橫且愣。可是豪陽軍一個個,卻是不要命。

後來從旁人口中得知,那些豪陽軍的口號時:殺一個賺一個,打不死我,我就會要你老命。

這是榮陽的體面!

面對這樣一羣瘋子,關中子弟也有些發毛。

打架而已,如果爲了這事兒喪命,可就划不來了,

特別是在新年過後,雙方零星又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衝突。關中軍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豪陽軍心齊的很。往往是一隊吃虧,一旅助陣。一旅吃虧,一團助陣。以至於打到後來,關中軍的那些將領不得不約束麾下兵馬:如果見到榮陽軍,最好不要惹是生非,儘量避讓。

一隊、一旅之間的衝突,尚且能控制住。

可如果一團、一軍衝突,就算答應了,也討不得好去。大家都知道。那河南王是個極護犢子的人。此前敢當着秦王的面,打得劉文靜皮開肉綻,鮮血橫流。如此驕橫的傢伙”惹急了蒙陽軍,他們把事情鬧到河南王的跟前,那河南王甚至有可能領人到營中直接拿人。

可如此一來,關中軍這心裡的怨氣。不免有些大。

“殿下,這洛陽人實在是太排外了”。

劉弘基忍不住在李世民面前牢騷道:“自從豐都市那次事情發生以後。洛陽人對咱們就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許多商鋪,拒絕販賣物品給我們不說,連他孃的去勾欄裡。一聽老子口音,那些個小婊子們也敢使臉色。若非殿下產令不許生事,我昨天就砸了那家酒樓。”

李世民臉色一沉,旋即苦笑搖頭。

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

當他得知秦用打得人是長孫無忌之後,就意識到事情恐怕不妙。

卻不成想,事態會如此嚴重。許多洛陽本地借伸,都或多或少的表達出了不滿之意。甚至連一向和本家親近的竇家,也非常不滿。李世民入主洛陽後,本想啓用竇家子弟。事情已經說好了的,可長孫無忌被打後,連竇抗的兒子箋師綸都拒絕了他的徵辟。並隱晦的告訴李世民洛陽諸仲如今對李世民非常不滿。特別是挑事的秦用安然無事,更讓許多人不快。

秦用,那算個什麼東西?

不過是北齊一個官吏的後人。居然當街挑事,毆打長孫家的少子?

這世胄的顏面何在?

哪怕長孫家已經沒落右可那畢竟曾是洛陽豪族的代表啊”而且,長孫昆聲名響亮,李言慶一曲《出塞》,造就了長孫昆死後,依舊爲許多人所尊敬。無忌被打了,令名將英靈如何安息?

李世民偏偏,又處置不得秦用。

羣遲恭被殺的事情,已經讓許多人心生不快。

秦用也是想爲李世民找回顏面。如果因爲這樣。就要處罰秦用豈不是寒了天策府將士的心?

李世民不同於李建成,他只是一個皇子。

想要獲得世胄的支持,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投靠他的那些世胄子弟,也大都是家族中不受重視。或者遠支親眷。李世民的班底。是那些寒士,是那些起於草莽之中的好漢。

他若處置秦用,弄不好就會亂了自家的根本,,

總之,李世民如今是左右爲難。只能啞巴吃黃連,忍着。他希望時間,能夠把這件事情的影響沖淡,可現在看來,事情並不如他想象的那麼順利。

“殿下,如今洛陽戰局已經平息,江南之戰,也在緊鑼密鼓。

殿下實不宜再久居洛陽。當務之急。應向長安呈報,請求長安儘快派遣官員接收洛陽,而後收兵返回關中。”

含嘉殿上,一名身穿白袍。長髯飄飄的男子,起身說話。

看他的年紀,大約在五十上下。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明顯的溝登,不過那雙眸子中,卻閃爍着咄咄精光。

他的自光,深邃而睿智,透着幾分蒼涼。

如果時光倒流二十年,此人定然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

李世民擡起頭。輕聲道:“就這麼回去嗎?可是孤”

他突然狠狠的拍了一下扶手,咬牙切齒道:“可是孤真不甘心,就這麼輸給李養真那傢伙!”

下午看《錦衣當國》,一平子耽擱了時間。

九百字免費,還請見諒!(未完待續)

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廿章 割喉禮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16章 崔道林(下)第59章 擒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69章 末日(一)第1章 長安風雲(一)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89章 鳳兮鳳兮第69章 末日(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69章 末日(七)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15章 彌勒弟子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2章 觀音來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54章 天下大勢第1章 血案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15章 金堤關(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18章 別惹我!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60章 禽獸第廿一章 衝突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13章 詠鵝(下)第57章 東都(二)第卌五章 準備好了第52章 何爲盛世?第67章 竇夫人求醫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4章 小風口第76章 登門尋釁第57章 東都(四)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廿二章 緣由第57章 俱傷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卌三章 女兒心思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16章 崔道林(中)第61章 風滿樓第7章 無垢第64章 李神通(二)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55章 約定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74章 籌謀第卌五章 鳩殺第58章 君何人?(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廿章 啓程第16章 未雨綢繆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87章 多事之秋第廿章 啓程第57章 東都(五)第卅七章 瓦崗興李當王六第廿一章 衝突
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廿八章 滎陽攻略第一彈下第廿章 割喉禮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6章 刀筆之下斷生死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四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16章 崔道林(下)第59章 擒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四第卌八章 修緣七品上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六第16章 居江湖之遠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卌七章 漁人上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卅一章 竇文蔚第69章 末日(一)第1章 長安風雲(一)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廿二章 都棱鎮一第89章 鳳兮鳳兮第69章 末日(三)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第69章 末日(七)第廿六章 房玄齡的選擇四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15章 彌勒弟子第7章 魏徵的決斷(三)第卌三章 新羅八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2章 觀音來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三第54章 天下大勢第1章 血案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上第15章 金堤關(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52章 破題:原道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第廿二章 都棱鎮四第18章 別惹我!第17章 好鬥世家子第71章 勿重滔覆轍第廿八章 安遠堂告急第60章 禽獸第廿一章 衝突第廿六章 河南討捕大使第13章 詠鵝(下)第57章 東都(二)第卌五章 準備好了第52章 何爲盛世?第67章 竇夫人求醫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86章 踏雪獅子驄第51章 裴淑英的迷茫第11章 武德年間的官二代第3章 所謂劃江而治第54章 小風口第76章 登門尋釁第57章 東都(四)第81章 鄴城之戰(三)第廿九章 平壤一夜二第廿二章 緣由第57章 俱傷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廿二章 都棱鎮五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續一)第卌三章 女兒心思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50章 屍山血海(六)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2章 長安風雲(二)第16章 崔道林(中)第61章 風滿樓第7章 無垢第64章 李神通(二)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5章 魏徵的決斷(一)第55章 約定第81章 鄴城之戰(五)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14章 徐世績的缺點(上)第74章 籌謀第卌五章 鳩殺第58章 君何人?(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廿章 啓程第16章 未雨綢繆第廿三章 懦懦竇奉節下第87章 多事之秋第廿章 啓程第57章 東都(五)第卅七章 瓦崗興李當王六第廿一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