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楚國:中原,我又回來了

第99章 楚國:中原,我又回來了

從穎水之地開始,整片漢陽平原幾乎都在楚國的手中,不過楚人對這裡的開發還不太夠,主要採取軍事駐紮,稅收很少,主要是爲了從這裡獲得兵員。

順着漢水而下的南陽盆地纔是楚國的核心地區,這裡有千里的沃土,無數的農人在其中勞作,清風拂過,鬱鬱蔥蔥一副盛世景象。

楚國已經很多年沒有徵召全國之兵出征了,相比舊年血流成河,堆屍斷流的戰爭,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般。

楚國腹心的江漢平原,這是楚國的大本營,幾乎最精銳的甲士都是出自這裡,這裡還負擔了整個楚國超過六層的糧食。

郢都,楚國王宮。

由於身處中原之外的偏遠之地,對中原之中的複雜形勢不太瞭解,所以楚國君臣對於中原驟然發起的大戰,感到很是奇怪。

之前一直都是邊境的一些小摩擦,最多不過是一兩座城池之間的戰爭。

可現在怎麼短短時間之內就發展到三國血戰,甚至周天子都直接下場干涉的地步了。

這就像是兩個人口角兩句,互相文質彬彬的問候一下對方的父母家人,結果突然雙方抽出刀子,鮮紅的血嘩啦涌出,止都止不住。

“陳國做了何事,讓鄭國能舉國伐之呢?

寡人記得鄭國一向是一盤散沙,卿族之間互相爭鬥不已,這次竟然能行動一致?”

陳國大夫此次前來請求楚國出兵,心中還是很有把握的。

並不僅僅因爲陳國是楚國的屬國,還因爲他對當今楚王算是比較瞭解。

這位楚王之前並不是太子,而且還不受先王的寵愛,尤其是在母親薨後,舉步維艱,最終是在項氏的庇護之下才能活下來。

他從小在項家長大,跟着項氏的子弟一同讀書,所以瘋狂的崇拜素王,是個道德底線很高的君王。

爲了借兵,陳國大夫也不顧及陳國公室的臉面,直接向楚王造謠哭訴:“大王。

鄭國實在是欺人太甚,前代鄭侯將鄭姬嫁入陳國是因爲鄭姬已經懷上了不知道誰的孩子。

外臣曾經聽聞,鄭姬與自己的兩個兄長有染,或許就是他們兩人之中的一個。

鄭國是想要讓這個孽子成爲陳國的公子,最終達到吞併陳國的目的。”

聽到這裡,大殿之上的楚國君臣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姬姓宗國公室穢亂的把戲屢見不鮮。

“昔年晉國公子舞之事,也比不上鄭國的半分惡毒。

鄭姬迷惑了先君,但是國君識破了他們的陰謀,於是誅殺了先君,又殺死那個孩子。

因爲鄭國是大國,所以國君不敢殺死鄭姬,只是將她軟禁在後宮之中。

鄭侯卻因爲陰謀被識破,於是氣憤而薨,這想必是上天在懲罰他。”

陳國大夫直接開始用語言的藝術顛倒黑白,總不能說陳侯胡爲了美色殺死父親,又在父親的屍體之前就迫不及待地霸佔了庶母。

楚國君臣不論心中怎麼想,哪怕是爲了史書之上的顏面,也會直接將他趕出去。

陳國大夫貼心的繼續爲楚國出兵找着理由,“國君以爲識破鄭國的陰謀便結束了,卻沒想到鄭侯產太過無恥,用這個作爲理由強行來進攻陳國。

明明是他們的錯,最終造成了陳國的君臣相殘,卻將原因歸咎到陳國身上,這都是由於陳國弱小的緣故。

陳國一向恭順的對待楚國,是您最忠實的藩屬,楚國是諸夏之中最強的國家。

您是和周天子所並列的王,您的光輝萬萬丈,想必是可以照耀到陳國身上的。”

這一番話真的是深情並茂,但是在楚國的殿堂之上說出這些苟且之事,讓楚國君臣吃瓜之餘只能面面相覷。

楚王果然如同陳國大夫所預料的,滿臉厭惡,憤聲道:“噁心吶噁心,這就是所謂的姬姓宗國嗎?

他們不是一直說楚國是蠻夷的國度,怎麼連楚國都不如呢?”

楚國令尹項程語氣之中帶着興奮感慨着:“醉生夢死!

王上,洛國和晉國聯手把中原的蠻夷大致清剿乾淨,又維持着中原的和平,他們被保護的太好了。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又沒有賢名的臣子,就一定會漸漸地衰落下去,這就是天地之間的道理。”

楚國的國勢一日日興盛起來,中原諸侯的國勢卻逐漸的衰落下去,難道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消息嗎?

列國相爭,就是一個比爛的過程,最爛的國家先死掉,剩下的國家繼續比爛,稍微沒有那麼爛的那個就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楚王聞言自豪的說道:“楚國七百多年的篳路藍縷,正是有舅父您這樣的忠正之士前赴後繼,纔有楚國如今的繁盛。

諸夏列國是用德行來立國和教化天下的,現在鄭國失去了德行,周天子還如此的袒護他,這是不對的。

身爲諸夏大國,理應維護公平正義,勸諫周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項程很是滿意的點點頭,經過上百年的文化改革,現在的楚國貴族頭終於沒有那麼鐵了,明白了要將自己包裝起來,裹上一層大義的外衣。

項程說道:“陳國是楚國的屬國,《王道》中明確說過,宗主國對屬國要幫助的義務,所以楚國是理應出兵幫助陳國的。

天子犯下了難以忍受的錯誤,身爲臣子是理應勸諫的,您是邦周的楚侯,是楚國的國君,理應前往中原勸諫,爲了防止遭受小人的暗害,帶上二十萬的大軍隨身保護,這是非常合理的。 臣請國君兵諫天子,使天子意識到他的過錯,以維繫邦周天命!”

楚國羣臣眼中滿是狂熱的笑意,項氏一向都是反對楚國前往中原的,認爲時機未到,沒想到現在卻第一個建言,看來這是大勢所趨了。

項氏在楚國之中堪稱呼風喚雨,項程這一派的臣子紛紛下拜道:“還請國君出兵,挽救諸夏於水火之中!”

然後整個大殿之中,全部都是勸諫楚王出兵的聲音。

楚王自然是非常的願意,沒有任何一個楚國的國君能夠拒絕前往中原。

但經歷過民間疾苦的他,是個英明的君王,有些憂慮的問道:“舅父,晉國的實力強大,而且一向將中原之地視作自己的禁臠。

雖然這百多年中楚晉之間的關係漸漸緩和,但如果楚國向北,難道晉國會同意嗎?

寡人自然是相信楚人的英勇,但是晉國、洛國、齊國,甚至還有吳國,這難道不是白白的葬送楚人的性命嗎?”

楚國對晉國的滲透還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他們推波助瀾晉國之中的卿族勢力增強,甚至還主導過一些小的戰敗,就是爲了讓那些與晉國公室離心較重的卿族能夠得到更高的地位。

這種手段實在是防不勝防,若是洛宴在英靈殿中醒來,看到自己的子孫如此的努力想要掀翻大宗,恐怕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

項程笑道:“王上,難道您忘記了秦國嗎?

這些年兩國協同開發蜀都平原,再加上渭河平原的氣候漸漸好轉,秦國這些年的實力膨脹的不像話,加上多年與西戎血戰,秦人個個驍勇,是上好的戰兵。

若是攜手秦人一同進入中原,楚國的損失想必就能大大降低了。”

楚王更是猶豫起來,兩國攻佔了巴蜀,平分了蜀都平原,這給了秦國東出的另外一條道路。

那就是直接走大江,從原先巴國的地方順流而下即可。

但是這一條道路的出口是江漢平原,早在楚國和巴國相爭的時候,就在大江的地方修築了關隘,防止巴國順流而下,相當於大江之上的函谷關。

如果現在讓秦國走這一條路,相當於爲了讓秦國能從家中出來,要先把楚國和秦國之間的牆壁砸個洞,然後秦人拿着刀槍在楚國家中觀賞一圈,再從大門施施然的離開。

這畢竟已經不是當年吳國攻破楚都的艱難時刻,年輕的楚王有些無法接受,項程有些奇怪楚王爲什麼會猶豫,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楚王的顧慮。

於是笑道:“王上,您是否以爲臣是讓秦國從大江之上順流而下呢?

江漢平原是楚國根本,這裡生活着不知道多少宗親貴戚。

臣怎麼會讓外國數十萬的大軍經過呢?

若是一個不慎發生了兵變,動搖了楚國的社稷,臣就是有十條命,難道能還得起嗎?”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軍隊代表着危險和破壞,控制軍隊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而且永遠不要以爲自己真正的控制住了。

周厲王身爲天子,尚且因爲沒有控制住軍隊,最終死於亂軍之中,項程當然不可能去冒這個險。

“王上,楚人念念不忘北上,難道您以爲秦人就願意生生世世,在西陲生活,和那些嗜血的西戎廝殺嗎?

從宣羋夫人嫁到秦國時起,秦國就念念不忘東出中原,這也是秦國和楚國這麼多年聯盟未曾破裂的原因。

楚國甚至都不需要特意的通知秦國,現在中原大亂,他們一定會叩關的。

以秦國的實力,晉國至少有一半的兵力都要放到崤函通道之中。

否則函谷關再如何險峻,恐怕也會被直接攻破,您是知道的,現在攻城的利器實在是太多了。”

聽聞此言,年輕英武的楚王終於再無顧慮,站起身大聲道:“太一在上,衆臣聽令!”

“臣在!”

“王命:楚國北上兵諫天子!

楚國王室、公族、封君,各率私兵在郢都聚集。

郡縣命郡守將國人徵召。

寡人率二十萬大軍發往鄭國兵諫天子。

司馬率二十萬大軍發往吳國。

上將軍率十萬大軍駐守南陽防備晉國。”

楚國王宮之中,瞬間沸反盈天,五百萬的人口,十抽一出兵,這可不是衝着兵諫去的!

……

時隔百年,信仰着太一的楚人,終於再次踏上了這片始終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土地。

從素王將楚國先祖分封到南荒之地起,歷代楚國的君主就矢志不渝的,要重新回到諸夏的中央,他們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在這裡失落。

這一次他們重整旗鼓,前所未有的強大,中原則前所未有的虛弱,他們抱着必勝的信心而來,試圖創造一段屬於楚國的傳奇。——《先秦列國·火焰中的楚國》

我最愛的楚國,他又回來了

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437章 關中的震驚發現第416章 戰報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33章 諸侯同心第94章 妖氛第982章 敢戰士第200章 製造讖言第730章 義之所在,兄長,我回來了第277章 帝崩第345章 罪證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33章 諸侯同心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787章 卻道人心太易變!第199章 項羽第299章 相父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136章 燕國驚變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212章 風來!第401章 突襲白羊王!霍去病出現!(二合一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205章 帝星飄搖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741章 一千年,吳國再次來此!第12章 熊頓問鼎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846章 洛氏女子!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16章 勤王之師第97章 天子姬擺,齊國下克上(爲盟主帝木鄉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977章 唐六世後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427章 選帝!第83章 洛瑜使齊第901章 平陽薨!第62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790章 蒼天所鐘有神能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48章 定策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8章 商議勤王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8章 商議勤王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70章 孔子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648章 曹操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869章 洛蘇進洛陽,李世民見洛蘇!第926章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君王荊棘冠第657章 死!第36章 天下形勢第512章 一副燃爆長安的圖!第861章 李爲王,洛做公!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第153章 終入洛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760章 洛氏現代番外:碰瓷引發的一場血案第221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752章 曹操死兒子了!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32章 戰三英!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211章 反抗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
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521章 震驚洛青一整年第437章 關中的震驚發現第416章 戰報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33章 諸侯同心第94章 妖氛第982章 敢戰士第200章 製造讖言第730章 義之所在,兄長,我回來了第277章 帝崩第345章 罪證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33章 諸侯同心第229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787章 卻道人心太易變!第199章 項羽第299章 相父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136章 燕國驚變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212章 風來!第401章 突襲白羊王!霍去病出現!(二合一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205章 帝星飄搖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741章 一千年,吳國再次來此!第12章 熊頓問鼎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462章 罪在公卿!第846章 洛氏女子!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16章 勤王之師第97章 天子姬擺,齊國下克上(爲盟主帝木鄉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101章 大戰第一劍,先斬狗隊友第516章 遵從陛下諭令者,左袒!第848章 素王信仰!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459章 天下羣起而攻之第758章 烈烈風中霸業休!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923章 鳳凰之命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977章 唐六世後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427章 選帝!第83章 洛瑜使齊第901章 平陽薨!第62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790章 蒼天所鐘有神能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48章 定策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第207章 扶蘇你得支愣起來啊第420章 番外:姬昭見劉徹第8章 商議勤王第147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8章 商議勤王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72章 孫武與慶忌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70章 孔子第973章 洛氏錢行第648章 曹操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869章 洛蘇進洛陽,李世民見洛蘇!第926章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君王荊棘冠第657章 死!第36章 天下形勢第512章 一副燃爆長安的圖!第861章 李爲王,洛做公!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937章 天下諸道 諸州 諸國第153章 終入洛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760章 洛氏現代番外:碰瓷引發的一場血案第221章 洛村(爲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第190章 天日垂虹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752章 曹操死兒子了!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32章 戰三英!第440章 西域神廟軍第179章 秦人來了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690章 奉皇帝以討不臣!第211章 反抗第539章 流放遼東鮮卑山!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