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

第532章 天災有孽令!

咆哮的洪水沖垮了一切,不知道有多少良田都淹沒在其中,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

從天空向下看去,在關中的平原上,一羣羣的人蜂擁而過。

百姓成羣結隊的經過郡縣之間,時不時有人栽倒在地上,這幅景象簡直讓人難以相信這裡是關中。

這些逃亡的民衆之間,曾經作爲大漢基石的小地主同樣不少,水火無情,當土地被洪水一掃而空後,祖祖輩輩所奮鬥的一切瞬間成空!

“去縣中,府庫中有糧食。”

“去郡中,那裡備有軍需。”

無數人的聲音在關中大地上響起,失去一切,無依無靠只能依靠朝廷,只有郡縣的城池中才有糧食,總不能直接餓死在這裡。

洪水比大旱可怕的地方就在於這裡,大旱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朝廷尚且還能夠大致控制人員,儘量分散開,但洪水是一個突發性的災難,人會避開洪水經過的地方。

最終形成現在這樣聚集的情景。

……

“丞相來過?”

一直到第二日,劉陽才從疲累之中恢復過來,離開了宮殿,宦官趕緊上前將之前的事情彙報。

劉陽一驚,沒想到丞相竟然冒着大雨前來,當聽到關中果然大水的消息時,只感覺眼前一陣陣發黑,這就是他一直擔心的。

對於幾個宦官沒有通報的行爲,劉陽本來大爲惱火,但正如幾個宦官所預料的那樣,龍卿幾句話,皇帝便將這件事過去了。

至於丞相的行爲他同樣輕輕揭過,就當作沒有發生。

關中的大水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對關中平原的生產生活秩序是一場重大的打擊。

這麼巨大的災難,對棲身在關中的朝廷來說,甚至是有可能顛覆社稷的危機。

而且這並不是關中第一次受到災害的影響,人心本就已經很浮躁了。

如果賑災不及時,那賑災很快就會變成平亂!

那時就不是人吃糧食,而是士兵吃糧食,然後殺人了。

一道諭旨很快就從皇宮之中送出,皇帝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第一次正面迴應了朝廷面對天災的標準做法。

“朕聽說上古的時候,君主賢明且有德行,臣子忠正有才能,天下就會安定,陰陽是協調的,總是風調雨順,日月出現在恰當的位置。

國家有了妖孽的時候,就會產生災禍。

朕聽說上天是不願意滅亡天命降臨的王朝的,所以會降下妖孽來警示君王和大臣。

這就是素王所說的‘國家將要滅亡了,一定會有妖孽出現。’

這是爲了讓君王重臣恭謹的反省啊。

現在關中發生了洪水,這難道不是上天在降下妖孽警示嗎?

諸位卿臣都不能懈怠啊,要找出災禍的原因。

靈佑一年的時候,遼東降下了暴雪,關中發生了地震,甚至祖宗的陵寢都出現了漏水,這讓朕戰戰兢兢,靈佑二年的時候,關東的大河決口,關中收成不好,靈佑三年的時候,豫州發生了蝗災,現在關中又發生了洪水。

這是大漢天命在提醒朕了,朕很是憂慮啊。

連年的災荒,宣成年間的儲蓄在消耗,朕聽說長安之外的百姓臉上帶着菜色,這多麼的令人感到哀痛啊。

朕期望着關中可以豐收,使關中的百姓可以解決飢餓,洪水卻沖垮了農田,斷絕了百姓的收成。

諸位公卿大臣啊,你們對此可有什麼辦法嗎?

如果有,不要隱瞞,當面告訴朕即可,君臣之間互相坦誠,才能振作大漢的社稷啊。

朕在這裡告訴諸位卿臣,朕的侍中龍卿向朕提議,‘應該派遣使者到關中的各個郡中。

去慰問遭遇洪水侵害的百姓,去看望年老以及鰥寡孤獨的人。

打開屬於皇室的府庫和山林湖澤,讓百姓們自由的去其中捕魚打獵、摘取果實等,將那些肥沃卻空置的土地交給貧民去耕作。’

朕以爲龍侍中的意見是對的,朕是百姓的君父,他們不能活下去,是朕這位皇帝的錯誤啊。

朕需要這樣的提議,諸位卿臣同樣可以提出。

朕還以爲,關中受到災害的郡都應該免除這兩年的賦稅,讓他們知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們。

朕聽說士人對朕的近侍有一些誤會,這是不利於關係和睦的。 素王在《王道》中說‘股肱大臣之間和睦,天下萬事都不憂心’,現在朕的近侍和臣子不和睦,這難道不是使君父痛心的事情嗎?

以後不能如此了!

就按照這些去公佈,讓天下人都知道朕的意思。”

劉陽的意思很明顯,現在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災禍,肯定是有妖孽誕生,我這個當皇帝的可能有問題,你們這羣公卿同樣跑不了,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

天災是我們管不了的,但處理天災造成的後果卻是可以的,若是這個幹不了,那就該滾蛋了。

皇帝這一道諭旨,一方面經過朝廷的官府去頒佈,一方面經過繡衣直指直接去頒佈,而且直接到流民聚集之地去頒佈,達成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至少立刻安撫了許多流民的情緒,使得百姓的注意力從皇室的身上轉移開。

招撫貧民進入皇室的土地之中耕作,這其實和羽林孤兒有些像,後世有所謂的皇莊,實際上就是一種人身依附的關係。

這些百姓的身份從大漢百姓轉變爲皇帝的私人佃農,可以不走朝廷稅收而是直接進入皇帝的內庫之中。

即便不說和皇室之間的親近關係能帶來什麼政治上的好處,僅僅賦稅上的差距都讓人心動不已,因爲沒有官吏這些中間商在其中盤剝,就算是稅重幾倍,最後的結果依舊是皇莊賦稅輕,而且還沒有隨意攤牌的徭役。

這就是許多百姓寧願成爲豪族的佃戶,成爲一個“不存在的人”,也不願意編戶齊民成爲朝廷百姓的原因。

皇室威望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朝廷對洪水的處理卻出現了問題,因爲朝廷經過連續的天災,實際上已經快要失去處理這場洪水的能力了。

正如皇帝詔書中所說的那樣,連續的天災讓百姓的臉上出現了菜色,實際上這正是因爲朝廷糧食不夠。

朝廷的府庫總是要留下一部分備糧的,尤其是軍需倉。

萬一關東有叛亂,四邊的蠻夷進犯,結果朝廷沒有糧食爲出征大軍準備,那可真就該死了。

這些年天災頻發,四夷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尤其是遼東大雪之後,那些曾經臣服於大漢的東胡系部落,時不時就與大漢激戰一番。

他們抱着能搶東西就搶東西,搶不到東西就消耗人口的心思,可謂是悍不畏死,這讓漢廷這邊頗有些苦不堪言。

一邊是百姓的命,一邊是朝廷的命,沒有對錯,那唯一所能夠做的就是激烈的火併!

朝廷將那些郡中的良家子挑選出來,尤其本是出身行伍的,曾經參加過徵召的良家子,然後對剩下的非朝廷統戰對象嚴厲打擊,諸如地痞等被朝廷視爲隱患的對象。

剛剛經歷過洪水的關中大地,很快就迎來了一波血水,朝廷派出的軍隊毫不猶豫的鎮壓,百姓的反抗很是激烈,但畢竟太弱了,很快就被着甲的朝廷士卒擊潰。

成建制的流民組織被打散之後,很快就在關中的山林之間聚集呼嘯,成爲了一個流傳已久的職業——大盜!

俗稱土匪!

關中的土匪組織還不算是特別多,在關東之地,因爲歷次的天災,加上豪強的土地兼併情況比較嚴重,山中大盜實在是太多了。

少的數百人,多的甚至有上萬人,這些人有的不事生產,只以搶掠爲生,有的則在山間的小塊土地上種地,儼然一方獨立王國。

對這些人大漢朝廷諱莫如深,因爲這會讓人想起,昔年大漢太祖高皇帝,同樣是率領着一羣活不下去的人流亡在山中。

最後率領着那些普通的百姓出山起兵,覆滅了秦朝!

現在會是第二個秦朝嗎?

有識之士見到了天下的弊病,但同樣認爲,如今的天下還沒有秦末的亂象,“戾帝劉旦時,關東有數百萬流民,那時大漢尚且未亡,現在流民雖廣,細細看去卻並不極多。”

這是人心的浮動。

有滿腔熱血的士子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很快就回到了土地兼併身上,人口與土地的矛盾。

古人只是受到歷史的侷限而已,智慧是完全沒有區別的,土地兼併的壞處很清楚,各個學派的士子開始鼓譟着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甚至有激進的士子直接說道:“貧者不得活,秦亡之兆,戾帝暴政一人所爲,土地兼併,天下所爲!

戾帝之禍,孝宣可興!天下之禍誰可救之?”

————

關中不振,民縱利刃,上嘆曰:“《詩》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何以天漢以刀兵相向。”

乃遣使問之,郡臣下吏進曰:“桀紂暴虐,民不堪其命,故縱刀兵以革新。

今陛下寬仁,竭誠盡力,仍不得活,此乃天亡也,非國家之罪。”

上默然,關中諸郡之間,寇盜蜂起,一如關東。——《漢書·悼帝本紀》

第298章 凋零,呂后崩第277章 帝崩第804章 卷終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第731章 大將死!第338章 召回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295章 廢王第540章 天意如刀(結婚欠更還1)(求月票!第375章 先王之道!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第328章 後繼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120章 洛墨第499章 制典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265章 洛陵的計劃第27章 王畿弊政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627章 進宮第230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628章 怒斥!第643章 互斥!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00章 洛仲堪第193章 和氏璧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731章 大將死!第803章 願以我血薦諸夏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324章 激將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327章 流國第346章 嘲諷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851章 洛蘇看見了竇建德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148章 白駒過隙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第906章 青海道(33)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535章 說劍!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212章 風來!第788章 我欲將心爲王戰!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926章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君王荊棘冠第267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第450章 神廟軍!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297章 五年第922章 武曌,原來是你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89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357章 再次掀開改革大幕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803章 願以我血薦諸夏
第298章 凋零,呂后崩第277章 帝崩第804章 卷終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第731章 大將死!第338章 召回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295章 廢王第540章 天意如刀(結婚欠更還1)(求月票!第375章 先王之道!第660章 四境之內,六合之中!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第328章 後繼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120章 洛墨第499章 制典第202章 自古未有生人而神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265章 洛陵的計劃第27章 王畿弊政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286章 漢承周室,其命維新(二)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627章 進宮第230章 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第628章 怒斥!第643章 互斥!第405章 戰終(補欠更一)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00章 洛仲堪第193章 和氏璧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731章 大將死!第803章 願以我血薦諸夏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324章 激將第497章 我洛氏的藏書可能不太多第798章 洛水誓,衆一心!第327章 流國第346章 嘲諷第463章 誰堪爲帝?第851章 洛蘇看見了竇建德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214章 吾乃大秦擎天白玉柱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148章 白駒過隙第742章 吳國都何處?第906章 青海道(33)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871章 威赫唐廷!第504章 來取你項上人頭!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250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13章 洛蘇談分封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921章 洛蘇安排高昌國!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302章 西域之歌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535章 說劍!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588章 賈文和畫策獻計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212章 風來!第788章 我欲將心爲王戰!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926章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君王荊棘冠第267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統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458章 奉天靖難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第450章 神廟軍!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115章 洛氏不王第297章 五年第922章 武曌,原來是你第978章 諸事落畢第89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第357章 再次掀開改革大幕第767章 洛氏現代番外:瓦蓮京娜的洛國留學第803章 願以我血薦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