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

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

從獸圈行宮,到新開闢出來的‘博望苑’這段路,並非是常見於如今漢家的直道,而是一條由少府最近趕工出來的五尺道。

五尺道,顧名思義,道寬五尺,合後世不過1.1米餘;

別說是馬車了,便是騎馬,都無法容下兩騎並行。

這也是爲什麼劉榮一行,明明有申屠嘉這樣‘不便行走’的老者,卻依舊還要步行走完這段路的原因。

劉榮原本也沒有預料到這段路上,會發生這麼多事——沒料到自己和太子三師之間,會有如此深刻的交流。

尤其是申屠嘉意外站出來,替劉榮勸周亞夫‘做事之前,多想想太子儲君’,更是全然出乎劉榮的預料。

被這個意外驚喜砸中腦袋,劉榮說不懵是假的。

但更多的,還是對老丞相的感激。

——申屠嘉這番勸說,周亞夫確實不一定會聽從;

但再怎麼說,也畢竟是前任的勸說,更是開國元勳老臣、和自己的父親一個輩分的人,對自己言辭懇切的勸說。

周亞夫無論聽從與否,都至少要過過腦子,好生思量一番。

對劉榮而言,這便足夠了。

讓周亞夫靜下心,好好考慮一下申屠嘉的這番話,便已經足夠了……

“太子駕臨~”

“跪~”

“迎~~~”

距離博望苑還有三五十步的距離,劉榮便聽見遠處的苑門外,響起汲黯那極具辨識度的悠長唱喏聲。

待劉榮帶着申屠嘉、周亞夫,以及表叔竇嬰走上前,苑門內外,租種博望苑田畝的佃農們,已是跪作一地……

“民等,拜見家上!”

“唯願家上諸事順遂,長樂未央!!!”

明明是屈辱跪地,朝一個還沒加冠的‘毛頭小子’行叩拜大禮,佃農們卻無不是打足精神,扯開嗓子嚎出拜語,又紛紛將半帶期盼、半帶忐忑的目光,撒向劉榮那已掛上淺淺笑意的青春面容。

——在後世,底層民衆最渴望的,同時也是最簡單直接的階級跨越方式,不外乎自家的牆外,被噴了個紅色的‘拆’字;

放到如今這個時代,尤其是放在這些租種於上林苑、爲皇家種地的佃農們身上,差不多也是一樣的道理。

就拿此刻,跪滿博望苑苑門內外的佃農們來舉例。

至多不超過五年前,在場的佃農們,大都還是劉漢社稷最堅實的中堅力量:自耕農階級。

他們或許是夫妻二人,又或是夫妻子嗣三五人,組成一個又一個小家庭,耕種着由太祖高皇帝賜予自家先祖,之後又被先祖代代相傳,傳到自己手裡的百八十畝薄田。

而在過去五年間,他們遭受了各種各樣的家庭變故——要麼是親長離世,要麼是家人害病;

總而言之,上林苑的每一個佃農家庭,都是因爲家庭遭受到一筆計劃外的、不得不支付的大額開支,便只得無奈變賣田產的苦命人。

賣了田產,失去了最基礎的生產工具,自耕農便成了佃農。

好在這些人很幸運——或是因爲先祖對漢家有功,或是家庭成分好、名聲好,亦或是單純因爲運氣好;

郡縣衙門抽籤抽到了自家,方得以到上林苑租種皇田,而非民間富戶地主的私田。

再到前段時日,一覺醒來,衙門便在自家門外貼了告示,說自己家的佃田,被劃入了太子儲君的博望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後世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家牆外被噴了個大紅‘拆’字,基本是一種程度的天降大禮……

“這些農人,便是孤治下子民了吧?”

嘴上含笑說着,劉榮卻並未站在原地,而是自然的走上前,將人羣最靠前位置的一位老者——一位手拄鳩杖,隱隱爲衆人之首的老翁扶起。

待老者誠惶誠恐的點下頭,劉榮便含笑昂首,望向在場的幾百號人。

——不是博望苑的全部人,僅僅只是今日得了消息,能趕來迎接劉榮的一小部分。

根據劉榮掌握到的數據,天子啓下令設立的太子私苑:博望苑,有佃農共計七千四百餘戶人家,丁口超過三萬!

如果讓這三萬人都來迎接劉榮,恐怕博望苑的外門附近,都要被堵得水泄不通。

“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我漢家歷代先皇,便都以農爲國本。”

“——農耕,是國本;”

“而農人,又是我諸夏躬耕之民的根本。”

隨着劉榮嘹亮的聲線響徹苑門內外,聚集在此的一衆農人,也終於緩緩直起腰桿,將探索的目光,望向那道仍帶些青澀,卻也已經初具威儀、貴氣逼人的身影。

便見劉榮深吸一口氣,又更擠出一抹溫和笑意,在現場衆人身上環視一週;

看的農人們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紛紛低下頭,本能的遮掩起衣服上的補丁,劉榮才又莞爾一笑。

也不再東拉西扯,或多說什麼假大空的口號,而是直入正題。

“令:凡博望苑之民,自今歲,即父皇新元三年始,免租稅三年!”

“另有父、祖、兄長死王事之烈屬,又老、弱、孤寡,單造一冊,以賜糧、布用度。”

“——年六十上之長者,月與酒、肉各二斤,歲寒之時,加布二匹、絮三斤。”

“家中,始傅之男丁不足一人之戶,以吏親往而查其疾苦,報於孤當面。”

“因父死王事,而致使家無男丁之遺孤,送至博望行宮,孤親養之!”

沒有拐彎抹角,全是實打實的好處,在場衆人的期盼得到滿足,自是對劉榮連連叩首,以表達自己最誠摯、最純粹的感恩之情。

劉榮方纔這番交代,或者說是許下的賞賜,乍一眼看上去,似乎是條條框框一大堆——又是烈屬,又是孤寡老弱,更或是年滿六十以上的老者;

但實際情況卻是:能從自給自足的自耕農階級,在短時間內迅速家道中落爲純佃農,同時又有資格租種上林苑皇田、能被歸入劉榮的博望苑的人,就算不是全部,也基本是絕大多數,都能和劉榮口中的‘特殊羣體’扯得上關係。

想想就能知道:你一不是烈屬,二不是孤寡老弱,能窮的變賣田產,自更不可能在官府有人脈;

無權無勢,無錢無產,天底下佃農那麼多,上林苑又只有這麼點地方;

沒點特殊身份,人家縣衙憑啥就讓你去上林苑?

事實上,作爲漢家吸納難民、收容破產自耕農,扶持佃農重返自耕農階級的大型調節器,上林苑的皇田,是有一套相當完善的佃租資質審覈標準的。

——最優先的,無疑是關中戶籍,且家中有直系親屬‘死王事’,即因公犧牲的烈士家屬。

如丈夫戰死沙場,遺孀帶着幾個兒女,孤兒寡母,生活難以爲繼;

如父親戰死沙場,少年孑然一身,又爲父親的身後事變賣了家產,徹底失去了生活來源;

又好比兒子戰死沙場,老頭老嫗沒有兒女供養自己,以至於晚景淒涼……

以上幾種狀況但凡發生了,地方官府都會在第一時間上報長安!

至多五個工作日,丞相府便會正式批准這樣的家庭,入駐上林苑租種皇田。

若情況極端一些,甚至就連天子,都可能在某次去上林苑遊玩的時候,順路探望一下這家根正苗紅,卻生活艱難的光榮之家。

——次一等的,是家中因其他原因,失去了家中唯一的,或至關重要的頂樑柱,從而導致生存艱難;

如一家之主意外病死啊之類。

這種情況,地方官府不會太過着急的上報,而是會小心觀察、密切關注。

察覺到這家人,有因爲此番變故,而直接淪爲奴籍的可能性,地方官府便大概率會出手;

家世沒問題,便會爲這戶人家上報,申請上林苑的皇田租種資格。

再不濟,也會爲這戶人家聯繫當地的地主富戶,以成爲佃農,而非直接淪爲奴隸,從此消失在漢家的戶籍冊當中。

或許有人會說了:當官的肉食者,能有這麼好心? ——高高在上的掌權者,能如此關注底層羣衆的生存?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很難得出定論。

但至少在漢家,在如今漢室,地方官府確實大都能做到,也都會自發的去做這件事。

至於原因,也不是漢家的官員素質多麼高,又或是道德多麼高尚;

而是因爲如今漢家的官員考覈制度,幾乎完全是以戶口增減數量,以及田畝增減數量爲核心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是一個縣令,你治下有一萬戶百姓。

你上任之後的第一年,有三百戶農人,因爲家中遭遇變故而變賣了田產,生活所迫之下,即將舉家委身爲奴。

這種時候,如果你不出手干預,那到了年末大計,丞相府便會在你的審覈報告中,明晃晃寫下:某某爲某縣縣令,是年,該縣農籍減三百戶。

然後,你就可以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爭取讓自己的下場,停留在只是丟掉好不容易得到的烏紗帽,而不是順帶一起丟掉項上人頭的程度了。

反之,伱出手干預了——不需要你費多大力氣,只需要召見一下治下地主富戶,爲這三百戶破產自耕農尋個門路,成爲租種富戶田畝的佃農,這三百戶人的戶籍,就依舊能留在你們縣的‘農籍’之上。

就算你別無建樹,到了年末,丞相府也大概率會因爲你‘保民有方’,而給你課一個‘乙’的評價。

雖然不比‘課爲最’,卻也總好過‘課爲殿’。

說到底,終歸還是爲了政績,爲了頭頂上的烏紗帽。

除了下場干預,阻止破產自耕農淪入奴籍之外,漢家的地方郡縣主官,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式,來增加或避免減少戶籍、田畝。

田畝簡單:開墾荒地來增加,高頻率造冊記錄,避免‘減少’便是;

而戶籍,則有包括但不限於:強迫女子早嫁、再嫁,強迫始傅男丁分門別戶,阻止、懲處百姓‘不舉’——即棄嬰不養等諸般手段。

說回上林苑的佃農,情況又更特殊了些。

——被地方官府上報,或者說‘推薦’到上林苑的佃農,確實會消失在原屬地的農籍當中,也確實會成爲原屬地的流失人口。

但這屬於‘合法’流失,與奉令遷居、下獄治死等情況一樣,並不會爲原屬地招至罪責。

能將一家苟延殘喘,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委身爲奴,消失在本地農籍上,從而給自己帶來麻煩的破產自耕農,合理合法的甩去上林苑,地方郡縣自然是樂得爲之。

而這,又給了長安中央一個機會。

一個扶持這些佃農,通過皇家的庇護以及自身努力,重新迴歸自耕農階級的機會。

再具體到劉榮的博望苑,情況又更特殊些。

不出意外的話,此番,被劃入太子榮博望苑的佃農們,即便將來家境好轉,重新在關中置辦了田畝,也很大概率不會搬出上林苑了。

至於原因……

“我漢家以孝治國,又以武立國。”

在佃農們的歡呼雀躍稍平息下去之後,劉榮也不出意外的‘圖窮匕見’。

如是做了開場白,便側身望向身旁不遠處,正策馬駐足,不時環視警戒四周的太子中盾衛:程不識。

和程不識對了個眼神,才繼續對衆佃農說道:“太祖高皇帝又曾有言:士不教,不得徵。”

“故我漢家,凡年十四以上之男丁,都當於每歲秋後,由地方縣尉操持冬訓,以磨鍊戰技。”

“——過往,上林佃農多不在此列。”

“但孤的博望苑,卻不能枉顧太祖高皇帝詔諭,將如此重要的國家大政棄之不用。”

聽出劉榮這番話所暗含的潛臺詞,在場佃農們原本喜上眉梢的雀躍神情,只不約而同的微垮下去些。

冬訓,確實是漢家所特有,且自有漢以來,便始終在貫徹、執行的國策。

在糜爛的關東,地方郡縣的冬訓,或許已經成了裝裝樣子的形式主義,更或直接就是官員白嫖勞動力的良機。

但至少在關中,每年的冬訓,卻依舊是丞相府、內史在親自過問,並有採風御史下去視察的。

若是有哪個縣的縣尉吊兒郎當糊弄事兒,那別說是上頭的長安朝堂了——便是當地受訓的百姓,都要站出來第一個不答應!

——開什麼玩笑!

武勳,可是關中人自秦時,便不遺餘力在追求的東西,更是這個時代公認的唯一階級跨越渠道!

關中人至今,可都還在恪守‘以武一切’的人生格言!

結果可倒好:大傢伙都盼着自家的兒郎,能好好鍛鍊戰鬥技巧,好在日後立下武勳,帶着家族雞犬升天;

結果你個狗縣尉吃着俸祿,卻不辦實事兒?

打你都是輕的!

但凡十里八鄉,有個能扛事兒的棺材瓢子,不把你腚給打爛,都得算你穿得厚!!!

也正是因此,漢家纔會有如此彪悍的尚武之風——後世人才會說:歷代皆因弱滅,獨漢因強而亡。

既然如此,聽說劉榮要在博望苑恢復冬訓,鍛鍊佃農們家中少年兒郎們的戰鬥技巧,大傢伙本該高興纔是?

又何以露出這般愁苦的面容,連得到賞賜、被免去租稅的喜悅,都被如此輕易地壓下?

——要知道上林苑皇田的租稅,可是要佃農們拿出全部所得的三成!

雖然比民間地主富戶的四成,甚至是關東地區普遍存在的五成以上要好許多,且包含農稅在內,但也是一筆相當不菲的財富!

一百畝田,歲得粟三百石,劉榮爲博望苑免去的三年租稅,可就是每家每戶足足二百七十石糧食!

如此大的恩德,卻還是讓佃農們,因爲劉榮要搞冬訓,就高興不起來了?

看出農人們的異樣,劉榮只將不解的目光,撒向先前被自己扶起的那位老者。

而在聽到老者的輕聲解釋之後,劉榮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對於這些已經窮途末路,除了成爲佃農,便只剩下‘委身爲奴’這條路的破產自耕農而言,生存,纔是首要命題。

至於培養子孫後代從軍入伍、建功立業?

——還是等等吧……

等攢夠了錢,重新置辦下幾十畝田,好歹把‘良家子’的成分爭回來,再考慮未來的事吧;

至於眼下?

別扯那些沒用的,老老實實種田,趁着太子免租稅這幾年,儘量多攢下點錢,好早日把祖宅、祖田買回來,纔是最要緊的事……

“原來,是擔心冬訓一月,所需要準備的口糧用度……”

知道了治下子民的擔憂,劉榮只頓覺心下一陣沉重。

卻也沒忘大手一揮,當即表了態:“凡冬訓期間,參訓的農人子弟,皆有粟二石每月!”

有了劉榮這句話,農人們纔再度喜笑顏開起來,又重新對劉榮磕起了頭,祝福的話語更是不要錢的往外撒。

——二石糧食,便是壯勞力,都能頓頓飽吃一個月!

十四五歲的娃兒,若是省着點吃,說不定還能從這二石糧食裡省下半石出來!

如此一來,家裡的娃兒在農閒出門一個月,非但不需要家裡給喂糧食不說,臨了還能帶個五斗米回來……

好事兒!

這是實打實的好事兒!

卻不知:在看到農人們恨不能明寫在臉上的算計時,劉榮心中,卻愈發生出幾縷苦楚。

“原以爲免了租稅,又許下賞賜,便可盡收博望苑人心,讓這三萬來號人,從此唯孤馬首是瞻。”

“不料生民艱難至斯,農人們根本顧不上憧憬未來,只‘短視’的看着眼前這一畝三分地……”

···

“孤,本該失望的吧?”

“怎孤,竟生出了‘沒臉失望’的感覺?”

“明明該失望,卻又覺得:如果真的因此,而對博望苑的子民感到失望,那孤,也太不是東西了些……”

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63章 伴君如伴虎沒寫完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章 左膀右臂第39章 降維打擊?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4章 當我好欺負?剛落腳第50章 有樣學樣告假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4章 坑兒的爹!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調整一下狀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6章 莢錢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7章 樑《孝》王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84章 上架感言剛落腳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77章 我乏了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73章 封印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47章 好小子!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35章 奏對調整一下狀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剛落腳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婚假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6章 困獸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5章 漢少府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8章 秦老匠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章 左膀右臂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
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63章 伴君如伴虎沒寫完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章 左膀右臂第39章 降維打擊?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4章 當我好欺負?剛落腳第50章 有樣學樣告假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4章 坑兒的爹!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調整一下狀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6章 莢錢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7章 樑《孝》王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84章 上架感言剛落腳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77章 我乏了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73章 封印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47章 好小子!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35章 奏對調整一下狀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剛落腳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婚假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6章 困獸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5章 漢少府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8章 秦老匠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章 左膀右臂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