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張家口

我們在幾天後就進入了演習場。

演習場位於張家口,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原因是張家口這個地方是軍事重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之所以說張家口是軍事重鎮,是由於張家口這地方比較特殊:

地理上,張家口的北面接着內蒙,南面連着北京,中間橫亙着一條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這一點在軍事上的重要就不用多說了,這山脈無疑就可以成爲守方的一道天然防線,也正因爲如此張家口才會被稱爲北京的“北大門”。

補給運輸上,張家口又是河北、北京、內蒙古和山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就是控制了張家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隔絕了這幾個省的聯繫。

再加上我們的假想敵是來自北方的蘇聯,於是不用想了,這次演習也就是圍繞着張家口這個位置展開。

在行軍的路上我就感覺這次演習與以往甚至是我參加過的任何一次戰鬥都不一樣,這不一樣的地方倒不是地面上萬餘輛軍用汽車,或是數百列軍列運送的兵員和物資,也不是大批摩托化部隊、坦克部隊排着整齊的隊形浩浩蕩蕩的趕往演習場,而是天空中掠過的一批又一批的各種飛機。

直升機在低空,運輸機、轟炸機在中層,戰鬥機在高空……其數量之多讓合成營這些見過大世面的戰士也不由爲之咋舌,以致於在行軍時不住的擡頭往空中眺望甚至有時還會自己的空軍陣容高聲歡呼。

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們合成營雖說見過“大世面”。但卻從沒有見過這樣的世面。

跟越鬼子打仗那是幾乎不用空軍的。用的話也只是少量的直升機或是偵察機。戰鬥機偶爾會在邊境周圍繞上兩圈,但那也只是一種威攝,並沒有打上一槍一彈。

在阿富汗吧,我們見到的絕大多數也只是直升機,轟炸機見到的次數就不多了,戰鬥機那幾乎就沒有……戰鬥機這玩意更適合在正規作戰中搶佔制空權時使用,打游擊隊而且還是配合阿富汗政府軍打那些沒有空軍的游擊隊,那用戰鬥機就像是大炮打蚊子了。

也正因爲這樣。合成營的戰士們在看到天空中飛過的那麼多架次的各類軍用飛機的時候纔會興奮不已。

我能理解戰士們的這種自豪感,雖然我們現在扮演的是藍軍,可咱們還是中國人嘛,看到了自己國家有這麼多戰鬥機、直升機,那不興奮纔怪了。

然而看到這場面我心下卻只有一點無奈,因爲我知道這時代我國的各類軍用飛機雖多但卻在質量上卻是明顯遜於蘇聯……咱們國家現在的主力戰機還是五十年代的殲六、殲七,殲八戰機也有,但這玩意一方面本身就是六十年代的產物(注:殲八首飛成功時間爲69年),另一方面我軍是直到80年也就是去年才服役,戰鬥力還十分弱小。所以要說起空中力量的話根本無法跟蘇聯相比,那幾乎就可以說是一開打製空權就毫無疑問的要落入蘇聯手中的。

從這一點來說。如果要如實的模擬蘇聯入侵的話,就應該是藍軍裝備大量各類戰機,而紅軍只能裝備有限的幾輛戰機。

然而演習終歸是演習,上級幹部雖說不願意承認有所偏袒,但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希望紅軍能贏,於是有意無意的還是會對一些明顯與現實不符的地方選擇性無視。

不過這一點似乎也是情有可原,咱們都是中國人嘛,紅軍就代表着中國,誰也不願意看到自己國家的軍隊在演習中被打得一塌糊塗。

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上級其實也考慮到要真實的模擬蘇軍的入侵,好讓自己以及我們整支軍隊都明白與蘇軍戰鬥力之間的差距,在知道差距後才能想辦法迎頭趕上嘛,但客觀情況又不容許他們這麼做。

其原因有二:

一是如果紅軍輸得太慘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軍的士氣,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要知道扮演紅軍的可是我軍戰鬥力一等一的38軍,如果連人連38軍在演習設定下都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那其它部隊還用得着打嗎?

甚至可以說,這種士氣的影響不僅僅在軍隊裡是負面的,還會在百姓中造成對我軍的不信任,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軍演嘛,其用意除了讓軍隊得到訓練之外,還有向假想敵示威以及向國內穩定人心的作用,如果都打了敗仗而且還輸得很慘,那也就達不到示威和穩定人心的目的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在觀察點附近演一場戲對外宣傳還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上級考慮到蘇聯鬼子會時刻關注着我軍的這次軍演。

蘇聯有間諜衛星的不是?而且還有許多間諜什麼的,想要知道一些我軍軍演的情況並以此來估算我軍戰鬥力並非不可能。

這要是我們嚴格按照中蘇兩軍之間的差距來演,其結果雖然可以給我軍提供參照,但同時也是在給蘇聯鬼子提供參照。甚至還可以說蘇聯鬼子佔了更大的便宜,他們不用花一分錢也不用出一分力,就可以看到自己要是入侵中國會發生什麼樣的戰鬥了。

所以這演習假一點也是必要的,或者說適當的增加一些紅軍的優勢也是有意義的,比如讓戰鬥力最強的38軍扮演紅軍,又比如讓紅軍擁有不遜於藍軍的空軍等等,只是我沒想到的是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情況是這樣的!”由於時間緊迫,整場演習的時間只有五天,所以一到達目的地許軍長就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紅軍在陰山一線構築防線,我軍的任務是以步兵在坦克、炮兵和空軍的協同下對紅軍防線發起突襲,紅軍則以堅固陣地組織防禦,遲滯我軍進攻,掩護國家轉入戰時機制並主戰略展開。當然,正面進攻紅軍的防線也許有困難,所以我們還準備向紅軍後方實施空降奪佔要點,以兩面夾擊的方式突破紅軍的防禦!”

這個戰略表面上看起來的確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蘇聯入侵的話很有可能也是這麼打……正規作戰嘛,就不會有太多的花哨和陰謀詭計,翻來覆去的就是用火力和各兵種的協同進行突破,而且蘇聯手中也有大量的空降部隊,所以對後方實施空降也沒有問題。

問題就是:如果這是在實戰,那麼蘇聯就可以選擇我漫長的邊境線上任何一點實施突破,紅軍不可能會知道對方要突破哪一點,除非紅軍的情報工作十分到位,但情報機構我軍比起蘇聯的克格勃一樣還是有差距,所以這個可能性可以說很小。

換句話說,就是這時的紅軍應該沒有準備纔對,藍軍對紅軍的這次作戰應該是突襲。

所以我就問了幾個問題:“紅軍的準備情況怎麼樣?補給是否充分?防禦態勢怎麼樣?”

許軍長只是搖了搖頭,他顯然沒有得到這些方面的信息。

於是我就明白了,紅藍兩軍在信息的瞭解上完全不對等。

本來的話,做爲進攻方的藍軍,也就是蘇聯如果要對某一點展開進攻的話,那麼肯定會事先用一切手段來將這片地區的情況瞭解清楚。蘇聯鬼子有間諜衛星不是?還有先進的偵察機及經過專業訓練的間諜等等,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應該不是難事。

換句話說,做爲藍軍的我們應該是從一開始就詳細瞭解紅軍的防禦情況,不瞭解情況的應該是紅軍纔對,因爲他們不知道哪支蘇軍會在什麼地方發起突襲。

然而現在情況似乎是倒過來了,我們就像是個什麼也不知道就等着往紅軍佈下的天羅地網裡跳的愣頭青。

於是整個會議室裡的幹部都不由傻了眼了,過了良久吳團長才帶着不服氣的口吻說道:“軍長,這仗還有必要打嗎?”

“就是!”另一名幹部也嘟囔道:“說什麼實兵演練,咱們這就是上來現下眼,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按我想啊!”徐參謀的話就更絕:“紅軍也許早就知道我們會這麼打了,所以一早就準備好炮兵部隊甚至是鎖定我軍進攻區域調整好座標。而空軍方面嘛,自然有紅軍的防空火炮以及空中力量聯合殲滅,我軍是進攻方,在防空火炮上明顯不如紅軍,所以雖然我空軍優於紅軍,但空戰卻佔不上半點便宜,於是紅軍炮兵就可以全面壓制我軍炮兵及我軍的進攻。至於那後方實施空降……紅軍的摩托化部隊只怕早就在後方等着我們啦,咱們跳下去一個他們就逮一個!”

雖然我不喜歡徐參謀這個人,但這下對他的話卻是認同的。要知道這空降部隊最重要的就是突然性,突然間在敵人兵力薄弱或是毫無準備的後方實施空降並迅速佔據要點,這要是敵人對此都有了準備並以摩托化部隊在地面候着,那也許咱們還掛在降落傘上的時候敵人就已經趕到了,那還打個屁!(未完待續。。)

第184章 撤退第46章 進攻第179章 謎第132章 心理戰第85章 談判第54章 基金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50章 團結第117章 站長第105章 演習(六)第83章 三號山口第159章 演習(二)第228章 偵察大隊(二)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9章 可持續發展第61章 峽谷第203章 依賴第四十一章第68章 職業學校第100章 半壁崖(十一)第133章 救援(三)第23章 主峰第111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照明彈第169章 老山戰役(三)第8章 軍屬第7章 直五改第165章 T62(二)第198章 捕俘(二)第3章 界碑第109章 演習(十)第五十二章第71章 重逢第183章 大國博奕第48章 出頭鳥第42章 者陰山(七)第132章 心理戰第14章 高原訓練第47章 光頭第175章 老山戰役(九)第四十九章第224章 放假第227章 偵察大隊第66章 突圍第五十四章第125章 飛魚導彈第14章 批發商第96章 半壁崖(七)第15章 高原訓練 三第214章 7.12戰役(十三)第219章 包圍圈第三十八章第120章 經驗第106章 等待第208章 7.12戰役(七)第190章 突襲第24章 摸洞(三)第102章 演習(三)第100章 法卡山戰役(五)第35章 將計就計第122章 搜索第155章 保護措施第70章 雲南第八十二章第三十七章第104章 一路走好第80章 立功第12章 訓練第33章 民航事件(二)第54章 基金第146章 勝利第37章 進攻第8章 軍屬第53章 撤退第181章 一言爲定第138章 改革第16章 楊先進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137章 救援(七)第68章 評功第154章 圍點打援第200章 兵力部署第93章 半壁崖(四)第172章 偏移量第143章 救援(十三)第108章 誤會第153章 越軍團長第28章 直升機(三)第203章 7.12戰役第23章 摸洞(二)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94章 訓練第150章 81式第230章 會議(四)第15章 武警連第227章 會議第124章 電話第204章 偶遇第24章 對峙(四)第124章 邊三輪
第184章 撤退第46章 進攻第179章 謎第132章 心理戰第85章 談判第54章 基金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50章 團結第117章 站長第105章 演習(六)第83章 三號山口第159章 演習(二)第228章 偵察大隊(二)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9章 可持續發展第61章 峽谷第203章 依賴第四十一章第68章 職業學校第100章 半壁崖(十一)第133章 救援(三)第23章 主峰第111章 峰迴路轉第167章 照明彈第169章 老山戰役(三)第8章 軍屬第7章 直五改第165章 T62(二)第198章 捕俘(二)第3章 界碑第109章 演習(十)第五十二章第71章 重逢第183章 大國博奕第48章 出頭鳥第42章 者陰山(七)第132章 心理戰第14章 高原訓練第47章 光頭第175章 老山戰役(九)第四十九章第224章 放假第227章 偵察大隊第66章 突圍第五十四章第125章 飛魚導彈第14章 批發商第96章 半壁崖(七)第15章 高原訓練 三第214章 7.12戰役(十三)第219章 包圍圈第三十八章第120章 經驗第106章 等待第208章 7.12戰役(七)第190章 突襲第24章 摸洞(三)第102章 演習(三)第100章 法卡山戰役(五)第35章 將計就計第122章 搜索第155章 保護措施第70章 雲南第八十二章第三十七章第104章 一路走好第80章 立功第12章 訓練第33章 民航事件(二)第54章 基金第146章 勝利第37章 進攻第8章 軍屬第53章 撤退第181章 一言爲定第138章 改革第16章 楊先進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137章 救援(七)第68章 評功第154章 圍點打援第200章 兵力部署第93章 半壁崖(四)第172章 偏移量第143章 救援(十三)第108章 誤會第153章 越軍團長第28章 直升機(三)第203章 7.12戰役第23章 摸洞(二)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94章 訓練第150章 81式第230章 會議(四)第15章 武警連第227章 會議第124章 電話第204章 偶遇第24章 對峙(四)第124章 邊三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