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六章 鄧國夫人(上)

服侍着元秀用過了早膳,采綠將元秀換下的那套借來的衣裙整齊疊好,因元秀打算即刻離開,卻是不及浣洗後歸還,元秀便道:“你去那邊院子裡說一聲,這套衣裙便買下來罷。”

采綠去了不多久,卻帶回了一個綠衣使女,十五六歲年紀,眉目清秀,肌膚甚是白淨,由僕知主,這翠微寺中女客出身卻也不低,那使女到了元秀面前也是一派落落大方,跟着采綠行過了禮,采綠面色有些奇怪,當着那綠衣使女的面便直接道:“阿家,昨兒送來衣裙的是旁邊隔了兩間空院裡持齋的鄧國夫人,聽說阿家在此,欲攜侄孫前來拜見阿家。”

元秀一皺眉,她倒不是怕見鄧國夫人李氏——王展本爲汴州刺史,豐淳繼位後,按着慣常的例子特進其爲鄧國公,李氏自然也得封一品誥命國夫人,從夫冠鄧國爲號。卻沒有想到遠在長安的李氏恰好也在這翠微寺裡持齋,她這邊,卻恰好扣了李氏的堂侄女李十娘,也不知道昨兒袁別鶴帶人去處置易老丈並李十孃的使女時,是否被李氏手底下的人察覺?

那綠衣使女跟在采綠身後拜倒,聲音清脆道:“奴蓀娘參見貴主!”

“你起來吧。”元秀斂了神色,不管怎麼說,李氏借衣究竟是一件人情,她淡淡的道,“鄧國夫人在此處持齋?多久了?”

蓀娘恭敬的回道:“回貴主,夫人是五月底過來的,因國公染恙,雖然請了太醫開過方子,好得卻緩慢,夫人心急之下,就帶了小娘子來此持齋,祈祝國公早日康復。”

“哦?王司徒病了?”元秀有點意外,“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五月末嗎?”王展既是司徒又是國公,因國公爲爵,司徒只是榮銜,大部分人都喚後者,然昭賢太后卻只呼前者,意在提醒族弟不可因身爲外戚而舉止驕橫,這裡面究竟有沒有是因爲看出王子節並不得寵愛的緣故,元秀卻不太清楚了,但她是昭賢太后撫養長大的,對王展的稱呼自也受了昭賢影響。

“回貴主,正是昌陽公主下降後不幾日,國公夜間貪涼多飲了幾盞,結果回頭就病倒了。”蓀娘從從容容的說道。

元秀噫了一聲,難怪她在長安時沒有聽說,那時候她已經到了紫閣別院。

李氏過來持齋是五月底的事情,就算李十娘有意算計,但邀她指點自己騎射卻是元秀自己一時興起,想來就算當初李十娘昏倒在岩石之下被元秀遇見是故意算計,李氏在翠微寺撞見了自己,這裡面怕是有巧合,原本元秀未露身份直走倒也無妨,如今既然兩邊都知道了,按着禮儀李氏總要請求過來參見一回,元秀如無不便,當然也不能回了她。

因李十娘還被看在院子裡,元秀不知道這李氏究竟知道不知道這一回事,往日倒也罷了,如今王子節與豐淳和好,一個得寵的皇后與一個不得寵的皇后的族人自不可同日而喻。李氏這皇后之母未必沒有這個面子來討一個人情——就算元秀不放人,因她國夫人的身份,少不得要拿個合適的理由來,最緊要的是元秀擔心身邊禁軍趁着李氏過來拜見之時,將消息透露回長安,她如今打的幾個主意還是想先瞞一瞞李復的。

這麼轉了幾個念頭,元秀到底點了點頭:“本宮原本正打算離開,既然鄧國夫人在,便等她一等。”

這就是要蓀娘告訴李氏莫要耽誤太久,走個過場就行了,蓀娘會意,屈膝道:“夫人只是聽說貴主鳳駕蒞臨,想着既然同在寺中,總要過來拜會一下,並不敢耽誤貴主行程。”說着又屈了屈膝,這才退出去稟告了。

元秀待她出去,給采綠使個眼色,采綠點了點頭,自出去叮囑袁別鶴看緊了那些與李家親近的禁軍,又到廂房裡告訴李十娘不要出來走動。

李氏過來的時候,除了帶着先前提到的侄孫女外,卻還攜了一人,卻是元秀認識的。

“二十二郎怎也在此?”看到王子瑕跟在李氏身後進來,元秀不由詫異道。

李氏先行了禮,她身後粉妝玉琢的小小女郎一本正經的模樣很是逗人喜歡,元秀一面問一面都吩咐賜了座,王子瑕身穿紺青圓領縐紗袍衫,大約因天熱的緣故不曾戴帽,只拿頂簪挽了發,腰間束着革帶,下面掛着一束五彩絲絛,繫着容臭、玉佩等物,手持摺扇,先拱手道:“微臣參見貴主!”復回答元秀的話,“微臣今日得休,來寺中探望母親,卻不想纔到此處,就見使女回稟貴主召見,便一起過來了。”

王子瑕雖然是外臣,又是男子,但一來是皇親,二來昭賢太后在世時很是喜歡這個族侄,不時召他入覲,元秀與他也不算陌生,這樣沒有請示就跟過來也不算爲過,只是當初因在殿前被他以御史的身份進諫豐淳,掃了元秀的面子,此刻看到了他,態度便有些冷淡,略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才淡淡的道:“聽說王司徒病了,不知如今怎樣了?想着往日司徒身子一向都是康健的,怎麼吃了幾杯酒就叫鄧國夫人急得過來持起了齋?可有叫耿靜齋去看過?”

“拙夫貪杯,卻叫貴主費心了。”李氏趕緊代王展謝了元秀的關係,嘆道,“只是人年紀到底大了,偏生那晚室中冰盆還多放了些,妾身也是因他往日裡身子一向安好,這麼多年來病倒請太醫還是頭一回,心裡一急才發了這個願,其實妾身往寺中來時拙夫已經好了許多,若不然妾身也是不放心的。”

元秀微微頷首,李氏這回答纔對,就算再怎麼虔誠的求這拜那,李氏一個大族中的主母,哪有把還病着的丈夫丟下自己跑寺中一住多日的道理?原本聽蓀孃的話她心裡還奇怪,李氏跑來持齋莫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如今聽了她的解釋倒去了幾分疑心,又問了幾句王展的病情,聽說問題不大,便也丟了開去,目光落到了李氏帶來的小小女郎身上,這女郎不過八九歲左右,杏眼桃腮的,穿一件丹色短襦,下系絳色羅裙,眉心點了一滴硃砂,年紀未長成,行事舉止已一派的穩重,很有望族風範,感覺到元秀打量她,也不迴避,反而略擡了擡眼睛,向元秀抿嘴一笑致意,笑容自然略帶羞澀,並無扭捏得意。

“這便是鄧國夫人的侄孫女兒?小小年紀,倒是一片端然之風!”元秀讚了一句,問道,“卻不知道是王家女郎還是李家女郎?”

“回貴主的話,這是王家長房的嫡孫女,小字幼挺,其父王子含乃是王家長房長子,原在太原任職,年初時候王氏祭祖,妾身隨拙夫回太原參祭,聽聞其父接了吏部之令,不日調入長安,因妾身的兩個孫女兒都隨其父母在任上,膝下空虛,便先攜了她回長安來,上個月大郎攜眷到了長安,一時間還未安頓好,妾身便繼續留她再住上幾日,持齋也順便帶了她來了。”李氏含着笑輕輕道,“說起來上一回妾身才從太原回來時,往蓬萊殿去拜見皇后殿下,也是帶她給殿下看過的,那時候貴主似乎恰好在練習騎射,因此錯過了。”

元秀嗯了一聲,柔聲道:“王家的女兒自然是不差的。”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四百零八章 殘局(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郭霜第二百四十五章 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二章 舊恩怨第三百五十三章 算與間(五)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二百八十二章 緣故?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三百七十八章 市中殺(九)第二十四章 師如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一章 故人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二百三十章 姑嫂第二百六十八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一百零八章 醉西施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二百四十二章 算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言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濯袂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霍蔚(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八章 隻手遮天(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四章 平津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一百九十章 一將難求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二百零六章 太乙池第十一章 賀夷簡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霍蔚(上)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五十九章 心虛第三百四十六章 家國(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三百六十七章 郭十五郎(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十七章 阿孃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司徒第一百一十三章 杜家三郎第二百零五章 仙奴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潑酒第八十八章 樂遊原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二百二十五章 原因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算與間(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古薇娘(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五十九章 心虛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二百十八章 木匣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一百五十七章 胡旋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鋆第十一章 賀夷簡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七十六章 穆望子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一百零七章 牡丹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四百零八章 殘局(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郭霜第二百四十五章 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二章 舊恩怨第三百五十三章 算與間(五)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二百八十二章 緣故?第一百六十章 別院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十五章 獨家買賣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三百七十八章 市中殺(九)第二十四章 師如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一章 故人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颮漸(二)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二百三十章 姑嫂第二百六十八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一百零八章 醉西施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二百四十二章 算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言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濯袂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霍蔚(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八章 隻手遮天(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四章 平津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一百九十章 一將難求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二百零六章 太乙池第十一章 賀夷簡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國(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霍蔚(上)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五十九章 心虛第三百四十六章 家國(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三百六十七章 郭十五郎(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十七章 阿孃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司徒第一百一十三章 杜家三郎第二百零五章 仙奴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潑酒第八十八章 樂遊原第三百零一章 雙喜第二百二十五章 原因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五十五章 算與間(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古薇娘(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一百一十二章 端午第五十九章 心虛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二百十八章 木匣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一百五十七章 胡旋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鋆第十一章 賀夷簡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七十六章 穆望子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一百零七章 牡丹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