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風急雨

南詔之地多山林,其地氣候又炎熱,瘴癘蛇蟲層出不窮,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吊腳樓,這種樓閣與夢唐的房屋相去甚遠,它們慣常依山而建,以木柱撐起上下兩層,這樣一是因爲山間平地稀少,爲着節約平地的緣故,另一重原因卻是爲避蟲避潮,架空的房屋便於通風,且乾燥防潮,人居其中免受風毒溼毒之苦。下層因有樓閣在上遮掩,能夠避雨,也可用來關一些牲畜並堆放雜物,可謂是物盡其用。

郭守第四子郭桐親自建成的這座紫閣別院裡的吊腳樓雖然是描摹自南詔,卻又有所不同——在南詔,吊腳樓常用的木材優選椿樹或紫樹,前者不易生蟲,而且根莖皆可入藥,能燥溼清熱、還可消炎止血,後者結構緻密,質地堅硬,而且這兩種木材諧音“春”“子”,所謂春常大、子孫旺,口彩吉祥。

郭桐親自督促工匠建成的這幾座卻皆選了竹爲材料,以牡竹爲柱,翠竹爲牆,旁邊還栽着一小片梨竹玩賞。吊空的竹樓下多半隻有一片融融碧草,想是因爲被竹樓擋住了日照的緣故,有幾處兀自還留着水珠兒,也不知道是露珠,還是別院的人撒上去的——打算做爲元秀住處的那一間竹樓下,偏巧正是山頂引來的那條溪流曲折繞過,可見幾尾錦彩游魚在其中來回逡巡。

管事請元秀登樓,在竹梯前脫去絲履,只着錦襪拾步而上,但覺足底陣陣清涼,周身都是一暢,上得樓去,先是一道環繞竹樓的迴廊,管事道:“回貴主,聽說在南詔那邊,這一圈卻叫做走欄。”走欄外側臨空之處設着鵝頸也似的美人靠,修竹韌性極強,彎曲出來的曲線優美而曼妙,這樣的夏日,即使沒有山風時過,看着那邊濃淡不一的碧色也覺得靠坐上去是舒服的。

樓前竹門後還掛了一張細竹編織的竹簾,整個樓上散發出淡淡的竹香清氣,元秀偶然一瞥,卻見四周牆上、頭頂竹樑,皆雕琢瞭如芙蓉、雙鯉、祥雲等吉祥的圖案,哪怕是無人注意的角落,也皆都用盡了心思。

這座竹樓雖然只得這麼一層可以住人,卻分前後三進,左右也各三排,足以容納元秀與隨身的宮女。四周的坐臥之具都是竹製,甚至連淨面的盆都是細竹編成,再刷一層桐油堵住疏漏之處,大約是爲了證明這一點,裡面先盛了半滿的水,居然點滴不滲,管事注意到元秀的打量,忙道:“這些都是別院庫中原本存着的,因從前無人來住,所以一直不曾取出,這回接到了貴主要來的消息,才都搬了出來,貴主莫要瞧竹色陳舊了些,卻都是新的。”

一行人進了給元秀準備的寢室,這一間比經過之處都要大一些,向着山頂的方向並相對的地方都開了窗,其中山頂方向還有一扇小門。房中放着一張寬大的竹牀,牡竹牀柱上,懸掛着色如煙羅的軟帳,竹牀不遠處靠窗的地方,另設了竹案、竹榻,角落另有一張琴臺。

采綠好奇的推開了向着山頂的小門,去到外面走欄,不多時便興沖沖的折了回來對元秀道:“阿家去外面瞧一瞧,郭四郎當真是個妙人兒!”

元秀被她說得起了好奇心,問那管事道:“外面是什麼?”

那管事也湊趣,並不戳穿采綠所見之景,只神秘一笑道:“還請貴主移步,一望便知。”

出了那扇小門,元秀不禁哎喲一聲——門後走欄、美人靠都與樓前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原本以爲樓下小溪只是流淌而過,卻不想,在樓後稍高之處,竟築了一道水壩,堵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池塘,恰恰可供樓中人靠在那排美人靠上,臨水照影。

來自山頂的水清澈見底,池中種得卻不是常見的茭白、芙蓉之類,而是色澤深碧的睡蓮,此刻剛過晌午,有開有閉,顏色紅白交錯,時見藕色,葉片卻俱是一色的油碧透亮,那種綠當真是綠進了人心裡去,蓮葉田田之間,依稀可見游魚之影,池邊一株兩人合抱粗細的垂柳悠然而立,枝條長得拖到水面,引魚羣爭而噬咬,再往上,卻見枝葉茂密、草木葳蕤,只見一條青石鋪砌的曲徑在其中若隱若現了。

峰上的風帶着遠遠近近的草木之氣自四面八方吹來,直灌入袍袖之底,明明烈陽高照,這時候卻一點也不覺得炎熱,薛氏在旁深深吐了口氣,這一番旅途勞頓,卻因爲山間暑氣難至,顯得精神奕奕。

元秀站在欄杆邊低頭看了半晌自己的倒影,嘆道:“還換什麼地方?這會我就覺得行宮也未必有這裡好了。”

“九娘就是貪圖新鮮。”薛氏聽到她這麼說忍不住調侃道,“是誰連着幾年從華清宮回長安時都一步三回頭,當初還纏着先帝要把那邊的溫泉都帶走的?”

她說的卻是元秀小時候的事情了,驪山自古就以湯泉出名,本朝爲了避暑,自太宗皇帝時就在驪山北麓建起離宮,初名湯泉宮,天寶六年改名華清宮。玄宗皇帝尤其喜幸此處,甚至有幾年還攜貴妃在離宮長住。自安史之亂後,頗有一段時間因朝政動盪,華清宮人久不見聖顏,但憲宗皇帝繼位後,勵精圖治,每年倒有餘暇率六宮及百官前去避暑。

元秀作爲憲宗皇帝膝下唯一嫡女,又由後來代掌後宮的王惠妃親自撫養,憲宗每每攜人往驪山避暑,總也少不了她一份,因她當時年幼不能久泡溫泉,偏生元秀天性喜水,薛氏盯她盯得很緊,所以有次伏日結束,秋風乍起,聖駕將回長安時,恰好召衆子女至御前奏對,憲宗皇帝見元秀小小年紀卻面有鬱色,驚訝之下便將她叫到身邊詢問,誰知道元秀張口就要他將湯泉搬一口去長安——當時左右有善諛者便提議不妨從驪山左近修築暗渠引溫泉水至大明宮中,也算是“搬運”過去了,只是被憲宗皇帝以勞民傷財阻止,另賜了一批珍寶之物給元秀以作安撫。

華清宮是中規中矩的夢唐宮殿,自然不及這座紫閣別院新鮮,但要論舒服卻是兩者各有千秋了,元秀方纔說離宮不及別院,無非是頭一次見到吊腳竹樓這樣的建築新奇罷了。這會被薛氏說穿,卻沒來由的想起了憲宗皇帝,她這個父皇繼位之後多半都在忙於政務,哪怕是她這個唯一的元后所出之女與他見面的機會其實也不多,衆子女裡,要說憲宗最花過時間的除了做過太子的豐淳外,便是長女平津——平津出生時,憲宗皇帝還是太子,雖然懷宗皇帝久不問政事,但當時的憲宗還是有比較多的時間去逗弄女兒的。

等元秀出生時,憲宗已經立豐淳爲太子,在這種情況下,憲宗不遺餘力的培養着帝國新的繼承人,對女兒們就更加顧不上了,除了年節及大典的宴會上,平素也只有王惠妃侍寢前,元秀可以被問上幾句。而元秀記憶裡,她到王惠妃身邊時,似乎憲宗皇帝已經很少召王惠妃侍奉了……這些想起來,不免有些失神。

等她醒悟過來時,卻正聽見采綠拍手叫好道:“……既然如此,別院中可有釣杆麼?”

只聽別院的管事笑着道:“釣杆自是有的,其實在別院裡釣着都是放養下去的彩鯉,雖然好看,肉質究竟不及山澗所出,高冠瀑布下的野魚卻是鮮美無比,因貴主今日到,昨夜僕特使人去那裡設網抓了幾條,以瀑布下潭水養在廚下,貴主可要嘗一嘗?”

元秀擡頭看了看天色,這時候已經過了晌午,她們在路上用了從大明宮帶出來的點心,餓倒是不餓,見旁邊采綠渴望的看着自己,不由撲哧一笑,道:“那麼就盛些湯來看看。”

那管事忙答應一聲,趁機退了下去。

因元秀來前就告訴他們會自己帶足伺候的人手,不必另外預備僕婦,管事走後,元秀回到正廳坐下,又叫薛氏與采綠也不必拘禮,都坐下來歇息一二,便覺得周圍一片幽靜,偶爾漏進一兩聲鵲鳥蟲鳴,說不出的空寂之感。

采綠四下裡看着,卻被她發現了方纔幾人都沒留意的廳上中堂,龍飛鳳舞,忍不住擡起頭來辨認着,元秀回頭一看,立刻認出正是一幅竹之十德,她忍不住問薛氏:“大娘,我那四舅舅,可是看過典籍中記載的漢武帝時甘泉祠宮?”

“阿家,那是什麼?”采綠好奇的問道。

“甘泉祠宮也是竹造。”元秀解釋了一句,“其實今日這樣的晴朗之日,居於竹樓只覺得清爽,這種樓閣,本該風雨飛雪之中入住,才能感覺到其中的疏朗軒舉——尤其急雨擊檐若促弦、密雪飄窗似碎玉,最能助興!”

薛氏望了望窗外天色,不覺笑了起來:“九娘當真是有福之人,心裡想什麼,就來什麼。”采綠還以爲她是說管事已經將魚湯取來了,誰知道卻是樓中漸漸暗了下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原本晴朗的天色,忽然飛來烏雲聚集,處在山峰之上望去,彷彿四面八方的雷雲向着峰頂聚集,山風越發的大了起來,走欄下麻繩串成的幾掛竹片,發出清脆而急促的聲響——就要下雨了。

而且看勢頭,不會太小。

“幸虧咱們已經到了。”薛氏走到窗邊看了看天色,由衷的慶幸道,終南山的山路一向都是被稱爲崎嶇的,何況紫閣峰也不在主峰上,宗聖宮那邊有皇家不惜人力物力開闢的朝聖山路,可容帝輦上下,紫閣峰這邊,即使當初在這兒建別院的是其時還富貴權勢猶如烈火烹油般的郭家,山路上邊也是勉強能容肩輿。

若是在途中遇見了大雨,道路滑.溼,擡着肩輿的人一旦失手事情可就大了。

山雨一向就急,管事陪着採藍及幾名宮女拎着食盒、披着蓑衣進樓時,剛纔還明媚的天色此刻已經是陰沉密佈,豆子大的雨點兒像是同時撒到了竹樓檐上,外面是嘩啦一聲,頭頂卻是脆聲丁冬不絕。采綠已經從旁尋到了火石,在正廳點了四盞宮燈,這才能夠看得清楚。

採藍把蓑衣遞給她,先將食盒小心的放到旁邊,解了蓑衣後,元秀見她要行禮,擺手道:“袁別鶴那邊可安排好了?”

“袁統軍並禁軍都安置了地方,別院裡早先就備好了飯,他們郎君不比咱們女郎,路上雖然用過乾糧,這會卻又加了一餐。”採藍鬢髮有幾處已經被雨濡.溼,貼在頰上,她笑着掠開,邊將食盒放上來邊道,“許是衝着終南山裡新鮮的飯食?”

“這麼說除了魚還有旁的?”

採藍笑着道:“好阿家,還怕這邊的管事委屈了你麼?你瞧一瞧!”

卻見食盒打開,一陣誘人的香氣立刻傳開,正中秘色瓷壇裡恰是一下子慢火細煮的魚湯,旁邊四個小碟,皆是山中獨有的野菜,收拾得清爽宜人,薛氏拿帕子替元秀擦拭了手,采綠替她各樣都布上,元秀嘗過之後,頭一句卻是:“這不是採橙做的。”

“採橙這會才認識了庖下的路。”採藍笑着接口,“阿家若是吃不慣,晚膳時候想必就是她做的了。”

元秀慢條斯理的又伸了幾箸,才道:“也還可以。”聽她這麼說了,旁邊的管事才鬆了口氣,賠笑道:“這些菜是拙荊所作,怠慢貴主了!”

“哦?你們夫婦就是此處管事了?”元秀這纔想起來問他,“爲何是你引本宮到此處,而不是令妻?”

“拙荊面容有瑕,不敢污了貴主眼目。”那管事躬身道。

元秀哦了一聲,沒有再問下去,只道:“你叫什麼?”

“僕是……郭旁。”管事低頭道。

元秀點了點頭,紫閣別院是文華太后陪嫁,守在此處的原本就該是郭家人,這座別院雖然花了郭桐多年心血,誰能想到建成之後居然到此刻纔有她頭一個正經的主人來住,想來是當初郭氏族沒後,這裡因屬於文華太后陪嫁沒動,這郭旁倒是一直守到了此刻。

不過看他年紀,卻也不過四五十歲,如今做着一座別院的總管,也是合情合理,但放到了文華太后出嫁時,彷彿年輕了點。元秀復問道:“你可是後來的總管?”

“貴主好眼力。”郭旁道,“別院頭一任總管正是家父,因年老才使僕代任。”

元秀見自從管事通了名身旁的薛氏就有點恍惚,她心念轉了轉:“是麼?那他可還在別院內?”

“回貴主,家父年邁,不堪山路往來,所以僕幾年前將之送往長安賃屋而居了。”

“哦?”元秀也沒露出什麼失望之色,放下了調羹道,“湯煮的不錯。”

聽她這麼一說,采綠忙進內去取了銀鋌出來代元秀行賞。

郭旁接了致謝後卻不立刻離開,而是收進袖子,垂手問:“貴主,別院中人雖然不多,到底也有五六個人……”

原本他們這些人多年守在此處,元秀來了,按理頭一件事就是出來見主人,不過元秀不耐煩這些,都叫採藍去處置了,這會郭旁又提起,她懶洋洋的道:“有什麼事你自與採藍說就是。”

採藍在旁欠了欠身:“今日有勞郭總管了。”

這就是不想特別接見別院中人了,郭旁識趣的不再提起,拱手道:“藍娘子客氣,這些都是僕等份內之事。”

第三百七十二章 市中殺(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二百八十章 國、家孰重?第一百零七章 牡丹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三百十一章 子嗣第三百八十一章 市中殺(十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六十二章 錦娃第二百九十九章 錯誤第二百二十二章 謙謙君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淳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七十二章 僦鞠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四章 湖色似曾諳第三百七十三章 市中殺(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局中之局(三)新書《紫臺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麻衣如雪一枝梅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二百九十二章 燕俠其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錯誤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兄妹第一章 故人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中殺(十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三百五十二章 算與間(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瀾微第七章 翠華重遊第三百七十一章 市中殺(一)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二百五十四章 末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駙馬初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護?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六十九章 勸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雨亭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二百十四章 忍見錦繡紛紛落?第一百二十四章 射粉團第七十九章 將以櫻桃宴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三十三章 靈光(一)第一百零六章 李十七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三百二十八章 狂颮漸(三)第八十九章 山雨之慾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郭十五郎(二)第六十四章 密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護?第二十章 姊妹第二百二十章 賽馬前事(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望仙殿第三百零四章 生辰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蠢貨第二十四章 師如意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風急雨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六十一章 提親第八十四章 赤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國(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家國(十)第二百七十八章 郭霜第二百九十六章 司徒第二十章 姊妹
第三百七十二章 市中殺(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二百八十章 國、家孰重?第一百零七章 牡丹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三百十一章 子嗣第三百八十一章 市中殺(十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降之日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六十二章 錦娃第二百九十九章 錯誤第二百二十二章 謙謙君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淳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九十九章 鬥草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七十二章 僦鞠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四百零九章 殘局(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四章 湖色似曾諳第三百七十三章 市中殺(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局中之局(三)新書《紫臺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麻衣如雪一枝梅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二百九十二章 燕俠其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錯誤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二百三十五章 昭賢太后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兄妹第一章 故人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中殺(十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三百五十二章 算與間(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瀾微第七章 翠華重遊第三百七十一章 市中殺(一)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二百五十四章 末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駙馬初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護?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六)第六十九章 勸第七十七章 糊塗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二百四十四章 自雨亭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二百十四章 忍見錦繡紛紛落?第一百二十四章 射粉團第七十九章 將以櫻桃宴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四十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三百三十三章 靈光(一)第一百零六章 李十七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二百十九章 發泄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三百二十八章 狂颮漸(三)第八十九章 山雨之慾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霍蔚(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郭十五郎(二)第六十四章 密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護?第二十章 姊妹第二百二十章 賽馬前事(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望仙殿第三百零四章 生辰第一百二十一章 杜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裴氏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蠢貨第二十四章 師如意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風急雨第三百二十四章 煌者,光也第六十一章 提親第八十四章 赤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國(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家國(十)第二百七十八章 郭霜第二百九十六章 司徒第二十章 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