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現在說到十二次。

古人爲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把黃道附近一週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爲星紀、玄枵等十二個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爲標誌,例如星紀有鬥牛兩宿,玄枵有女虛危三宿,餘皆仿此。但是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廣狹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訖界限不能和宿與宿的分界一致,換句話說,有些宿是跨屬於相鄰的兩個次的。下表就說明了這種情況[16]:外國古代把黃道南北各八度以內的空間叫做黃道帶,認爲這是日月和行星運行所經過的處所。他們也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把黃道帶分爲白羊、金牛等十二個等份,叫做黃道十二宮。其用意和我國古代的十二次相同,但起訖界限稍有差異,對照起來,大致如下表所示:我國古代創立的十二次主要有兩種用途:第一,用來指示一年四季太陽所在的位置,以說明節氣的變換,例如說太陽在星紀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等等。第二,用來說明歲星每年運行所到的位置,並據以紀年,例如說某年\";歲在星紀\";,次年\";歲在玄枵\";,等等。這兩點,後面談到曆法時還要討論。

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上述十二次的名稱大都和各自所屬的星宿有關。例如大火,這裡是次名,但在古代同時又是所屬心宿的名稱。又如鶉首、鶉火、鶉尾,其所以名鶉,顯然和南方朱雀的星象有關,南方朱雀七宿正分屬於這三次。《左傳·僖公五年》\";鶉火中\";,孔疏說\";鶉火之次正中於南方\";,又說\";鶉火星者謂柳星張也\";,可以爲證。

十二次是與十二節氣對應的,以十二節氣爲各次的起點,以十二中氣爲各次的中點。明末以後開始用十二次名稱來翻譯黃道十二宮,但把各宮的起點改爲與十二中氣相對應,並按黃道經度等分各宮,如星紀宮的起點對應冬至點,等等。

下面談談分野。

《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可見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聯繫起來看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它們互相對應,說某星是某國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國的分野[19],這種看法,便是所謂分野的觀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國來分配,如表甲[20];後來又按各州來分配,如表乙[21]:表甲 表乙宿國宿州角亢鄭 角亢氐兗州氐房心宋 房心豫州尾箕燕尾箕幽州鬥牛 越 鬥 江湖女吳牛女揚州虛危 齊虛危 青州室壁衛室壁幷州奎婁魯奎婁胃徐州胃昴畢魏昴畢冀州觜參趙觜參益州井鬼秦井鬼雍州柳星張周柳星張三河翼軫楚翼軫荊州星宿的分野也有以十二次爲綱,配以列國的,如表丙所示[22]:表丙次國次國星紀吳越鶉首秦玄枵齊鶉火周諏訾衛鶉尾楚降婁魯壽星鄭大梁趙大火宋實沈晉析木燕古人所以建立星宿的分野,主要是爲了觀察所謂\";祥\";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例如《論衡·變虛篇》講到熒惑守心的時候說:\";熒惑,天罰也;心,宋分野也。禍當君。\";顯而易見,這是一種迷信。但是古人對於星宿分野的具體分配既然有了一種傳統的瞭解,那麼古典作家作品在寫到某個地區時連帶寫到和這個地區相配的星宿,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庾信《哀江南賦》說\";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爲而此醉\";,王勃《滕王閣序》說\";星分翼軫\";,李白《蜀道難》說\";捫參歷井\";,就是在分野的意義上提到這些星宿的。

描畫恆星的位置及其組合的圖畫,稱爲星圖。就其描畫方式而言,可分爲示意圖和寫實圖兩大類型。在我國,現在傳世最古的星圖是河南出土的\";龍虎北斗示意圖\";,距今已6000多年;而最古的寫實星圖則是西安西漢墓出土的\";二十八宿天象圖\";,距今也2000多年了。在西方,傳世最古的星圖是古埃及依西斯神殿裡的示意星圖,其時代約在公元前1世紀;而寫實星圖則直到14世紀末、15世紀初纔出現。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古人的天文知識雖然已經相當豐富,但是由於科學水平和歷史條件的限制,古代的天文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和宗教迷信的占星術相聯繫的。古人對於某些異乎尋常的天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於是在崇敬天帝的思想基礎上,把天象的變化和人間的禍福聯繫起來,認爲天象的變化預示着人事的吉凶。例如日食,被認爲對最高統治者不利,所以《左傳·昭公十七年》說:\";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不殺牲盛饌),伐鼓於社。\";《禮記·昏義》也說:\";日蝕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這是把日食看成是上天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又如彗星(一名孛星,槍)的出現,被認爲是兵災的兇象,所以史書上常有記載。甚至行星運行的情況也被認爲是吉凶的預兆。例如歲星正常運行到某某星宿,則地上與之相配的州國就五穀昌盛,而熒惑運行到這一星宿,這個國家就要發生種種禍殃,等等。占星家還認爲某某星主水旱,某某星主饑饉,某某星主疾疫,某某星主盜賊,注意它們的隱現出沒和光色的變化而加以占驗。這些就不一一敘述了。

古時\";天文\";詞意與今大異。《易·彖·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可見古之\";天文\";意指\";天象\";。

這是\";天文\";的第一義。稍晚的《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天文三十一家》: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凶之象,聖王所以參政也。

這是\";天文\";一詞的第二義,實際即相當於現代學術分類中的\";astrology\";(占星學),而不是\";astronomy\";。

古人經常觀察到的天象是太陽的出沒和月亮的盈虧,所以以晝夜交替的週期爲一\";日\";,以月相變化的週期爲一\";月\";(現代叫做朔望月)。至於\";年\";的概念,最初大約是由於莊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說文》說:\";年,熟谷也。\";如果說禾穀成熟的週期意味着寒來暑往的週期,那就是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現代叫做太陽年。以朔望月爲單位的歷法是陰曆,以太陽年爲單位的歷法是陽曆。我國古代的歷法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平年十二個月,有六個大月各三十天,六個小月各二十九天[1],全年總共354天。但是這個日數少於一個太陽年。《尚書·堯典》說:\";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實際上四季循環的週期約爲365日,比十二個朔望月的日數約多11日,積三年就相差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所以三年就要閏一個月,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大約等於一個太陽年,並和自然季節大致調和配合。《堯典》說\";以閏月定四時成歲\";[2],就是這個意思。

古人很重視置閏。《左傳·文公六年》說:\";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三年一閏還不夠,五年要閏兩次,所以《說文》說\";五年再閏\";。五年閏兩次又多了些,後來規定十九年共閏七個月。從現有文獻看,殷周時代已經置閏,閏月一般放在年終,稱爲\";十三月\";。當時置閏尚無定製,有時一年再閏,所以會有\";十四月\";。春秋時代就沒有一年再閏的情況了。漢初在九月之後置閏,稱爲\";後九月\";,這是因爲當時沿襲秦制,以十月爲歲首,以九月爲年終的緣故[3]。上古也有年中置閏,如閏三月、閏六月之類。當閏而不閏叫做\";失閏\";。如何適當安插閏月,這是古代曆法工作中的重要課題,這裡沒有必要敘述。

一年分爲春夏秋冬四時(季),後來又按夏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依次分爲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這些名稱,古人常用作相應的月份的代稱。《楚辭·九章·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4],就是指夏曆二月說的。但是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爲春秋二時,所以後來稱春秋就意味着一年。《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5]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記的史料在上古也稱爲春秋,這是因爲\";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6]。後來曆法日趨詳密,由春秋二時再分出冬夏二時,所以有些古書所列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這是值得注意的[7]。

第149章第217章第198章第210章 番外·長孫蓉6第102章第236章第90章第170章第6章第18章第42章第170章第30章第174章第231章第22章第134章第61章第24章第40章第68章第91章第11章第177章第202章第243章第229章第56章第153章第46章第246章第83章第183章第20章第45章第246章第62章第131章第11章第195章第80章第4章第54章第150章第74章第130章第195章第141章第228章第185章第71章第65章第55章第238章第137章第221章第14章第109章第90章第41章第132章第86章第183章第157章第6章第69章第197章第136章第3章第245章第186章第104章第216章第223章第121章第206章 番外·長孫蓉2第230章第28章第168章第172章第240章第139章第170章第129章第85章第4章第208章第215章第182章第30章第178章第242章第206章 番外·長孫蓉2第47章第15章第245章第220章第8章第207章第119章
第149章第217章第198章第210章 番外·長孫蓉6第102章第236章第90章第170章第6章第18章第42章第170章第30章第174章第231章第22章第134章第61章第24章第40章第68章第91章第11章第177章第202章第243章第229章第56章第153章第46章第246章第83章第183章第20章第45章第246章第62章第131章第11章第195章第80章第4章第54章第150章第74章第130章第195章第141章第228章第185章第71章第65章第55章第238章第137章第221章第14章第109章第90章第41章第132章第86章第183章第157章第6章第69章第197章第136章第3章第245章第186章第104章第216章第223章第121章第206章 番外·長孫蓉2第230章第28章第168章第172章第240章第139章第170章第129章第85章第4章第208章第215章第182章第30章第178章第242章第206章 番外·長孫蓉2第47章第15章第245章第220章第8章第207章第1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