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崔氏

李知璧笑着讚道:“這姚黃乃是天賜黃衣,因此爲花中之王,自是非凡,珉弟好眼光。”李知珉卻已解下那上頭的綵緞,展開看了一眼,眉毛高高揚起,李知璧在一旁已看到這七絕,笑着唸了一句:“原爲昔年違後詔,百花低首拜芳塵。果然氣魄不同,倒是配得上這枝姚黃。”

旁邊的士子聽到太子念出這句詩,臉上微微都有些異色,原來這卻是有典故的,昔年聖後欲游上苑,作詩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此詩一出,其中霸氣自是不凡,很快便流傳開來,百姓無知,便編出些故事戲曲傳唱,道是女主要求百花齊發,唯有牡丹不肯應詔,遂被聖後以烈火炙烤,枝條焦枯卻仍能花發。其實這褒貶聖後,盛讚牡丹風骨的典故,若是別個看到還好,偏偏太子乃是聖後嫡孫,卻不知是那位貴女做出此詩來,着實有些不大巧,只是這詩箋都是由女官們謄抄出來,這也是宮裡規矩,貴人的手跡極少流出。

然而衆人看太子面上神色自然,毫無慍怒之色,反倒微微有些欣賞之色,心下又頗讚賞,覺得太子殿下溫良恭讓,虛懷若谷,着實爲社稷之福。只看李知璧含笑對李知珉道:“切看看我拿到的。”說完也拆開手裡蘭花的白緞子,上邊卻是一首五絕:“苑裡尋春早,苔生白露微。蘭香輕染袖,好向故園歸。”

他也笑道:“倒是女子手筆。”也並不點評,只命人來鋪了紙筆,一筆揮就,也和了一首五言,命人送了回去,又看着李知珉也作了個十分中庸的詩,只是用些國色天香等綺麗富貴的詞,不由笑道:“我看那女子寫下這等手筆的詩,想必心氣甚高,怕是珉弟這平和圓滿的詩難入她眼。”

李知珉微微一笑:“我一貫於詩書上稀鬆平常,殿下也是知道的,不過應付罷了”將自己寫的詩和之前那封詩也封了,交給趙樸真道:“你送過去吧。”

趙樸真拿了托盤將那兩卷詩托起,沿着山道往望仙台走去。

竇皇后果然在那兒,一身皇后大妝,看起來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神態矜持,微微下垂的嘴角卻顯示出她有些不喜的神色,她右側坐着東陽公主,仍然和從前一樣衣裝輝煌,釵環璀璨,她面容卻繃得緊緊的,顯然也不是很開心。

這倒奇了,按說東陽公主不高興,竇皇后多半就有些開心了,趙樸真微微擡頭偷看席上,貴女們如上官筠、王彤等人倒都是意料之中,世家講究格調,賞花宴一般不會穿成花枝招展去和花爭奇鬥豔,反倒要穿素淡或是暗沉來襯托嬌花,卻在首飾衣料穿戴上分外講究,和那平頭百姓的閨秀們大不一樣。

不過趙樸真一貫是對這些所謂的配色和格調不大欣賞的,自幼就拘在宮裡生活匱乏的她,就喜歡滿滿當當的花樣,鮮明熱鬧的顏色,若是哪一日她不必伺候人了,那一定要紅的紫的,要多豔就穿多豔。趙樸真捧了詩卷上前遞給負責的女官,心裡暗自揣測着,轉眼卻豁然發現竇皇后左側竟然坐着一位道姑,這道姑身披淺青色蠶絲道袍,頭上戴着整塊的碧玉雕琢的蓮花道冠,眉目極清美,赫然正是道號知非的前任皇后,崔婉。

她爲什麼來了?

趙樸真心裡大詫,卻看席上一個聲音清脆的女官正在念一首詩,正是適才太子和那首尋蘭的,唸完席上紛紛讚賞道:“太子殿下果然詩才橫溢,格調甚高,與崔娘子這首詩正相得益彰。”

崔娘子?和崔皇后同姓,趙樸真心裡存了個小心眼,往席上望去,果然看到貴女席上有一名面生的少女,年方及笄,淡眉細眼,削肩細腰,整個人似有不足之證,纖細柔弱,她大概喜歡珍珠首飾,發上珠簪,耳邊及脖子上都佩戴明珠,顯得整個人十分溫婉,如今被人注目,微微側了臉低頭,露出透紅的耳根,拘謹卻仍姿態優雅,看上十分靦腆羞怯。

原來太子和的是這位崔娘子嗎?趙樸真想起適才太子那認真的樣子,不由想笑,太子——是想拿到上官筠的詩的吧?選的蘭花,是了,上次去上官家的園子,好像就有很多蘭花,後來聽說是上官娘子的亡母所喜歡的,結果卻偏偏拿到的是這位崔娘子的詩,也不知上官筠的詩是誰拿到了,最後拿到的人會不會被太子記一筆。

正胡思亂想着,上首的崔娘娘開口道:“柔波自幼身子有些不足,因此家裡人便不忍在功課上過苛了,詩賦上沒怎麼經心,閨閣之作,格局小了些,太子和這一首,倒沒什麼處,只‘臨風縞衣人’‘空山倦遊晚’、這兩句太過蕭索,春日本是萬物生髮之日,少年人理當蓬勃生氣纔是,實不該爲賦新詞寫這些傷春之語。”

趙樸真心裡大驚,原來適才她聽到太子和詩,心中也覺得作爲一國儲君,在這熱熱鬧鬧的宮宴上,作此蕭索老成的詩,實在有些不合適,還不如秦王索性寫個圓圓滿滿花團錦簇的應制詩,四平八穩的格律,說不上好,卻也挑不出錯兒,如今崔娘娘一針見血,顯然這話也只有太子的親生母親纔有資格說,別的人倒不好說什麼。

只見東陽公主揚眉笑道:“我聽着倒很好,太子自幼就是這持重冷清的性格,無爲而治,隨心即可,知非道長如今在清靜之地修道,應該講究清靜無爲纔是,如何倒還講這人間錦繡繁華呢,苟無金骨相,不列丹臺名,這凡心偶熾,孽火齊攻的,對修道可大大不利呢……”語氣夾槍帶棒,連譏帶諷的,竟是毫不遮掩。

趙樸真心中洞然,東陽公主早已視太子爲自己的傀儡,太子妃的人選自然是要她來決定,如今太子的生母卻忽然出現,還帶着個崔家的貴女赴宴,似是要干涉太子的婚事,這顯然大大觸及了她的逆鱗——然而作爲太子的生母,她要管自己親兒子的婚事,那顯然是天經地義的,崔姓又是五姓中的第一姓,崔氏貴女,可沒有什麼配不上太子的,東陽公主這口惡氣出不來,只能暗諷崔婉出家了還要插手凡間事多管閒事了,她本就跋扈慣的,說起話來也是任性得很。

東陽公主這話一說,席上一靜,本來竇皇后作爲主宴之人,這時候該在中間調停纔是,畢竟這兩位,一般貴女命婦是沒有資格插嘴的,但竇皇后如今木着臉彷彿不存在一般,只看崔娘娘微微一笑:“莊老尚且夢蝶,我如今所眷戀凡塵者,不過這一點血肉之情,清靜無爲後,可還有一句順其自然——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我自隨心,方合於天地大道。”

東陽公主輕哼了一聲,竟也沒有繼續糾纏,只是有些不耐煩看向下首女官:“其他詩呢?”

這時負責拆詩箋的女官忙笑着轉呈:“這是秦王殿下和的上官小姐的詩。”

王爺竟然抽到的是上官筠的詩?席上驀的一靜,都看向上官筠,上官筠顯然也微微有些錯愕,這時上首一直彷彿不存在的竇皇后忽然含笑道:“居然是秦王拿到了上官娘子的詩嗎?快快念來。”

只看女官抑揚頓挫地讀來,明明很普通的花團錦簇的一首詩,卻彷彿也讀出了些滋味來,讓席上的氛圍一鬆,人人都爭着儘量在那首四平八穩的詩裡頭找出閃光點,想緩解適才那尷尬緊張,竇皇后成爲了席上被奉承的焦點,上官筠的詩因着有些褒貶聖後之處,貴女們則都十分含蓄而委婉地避開了,只拿着秦王的詩來誇:天香染衣不忍拂,王爺真是惜花之人啊。”“雄厚雍容,閒適風流,王爺果然不愧爲鳳子龍孫,天家氣派。”

竇皇后被誇得滿面春風:“秦王平常功課上一般,這首詩倒是用心做了。”她看了眼上官筠,想了想到底沒敢誇,只是含笑着和其他人笑着聊天,接下來又有人送了齊王晉王的詩過來,果不其然晉王也和了王彤的詩,也不知是花錢還是仗勢弄到了王彤的詩來,王彤依然是穿着繁花密佈的襦裙,面上貼着綺麗的花靨,頭上簪着同樣飽滿豔麗的牡丹,顯得整個人豐滿非常,但她面上一絲不安自卑都沒有,而是談笑自若,泰然安穩。而晉王的母妃朱貴妃則拉着她的手在說話,一點都沒掩飾那股親近勁兒。

朱貴妃出身晉北朱家旁枝,離着主枝甚遠,但從前也少不得上趕着認親的。當初嫁給還是王爺的今上,也不過是家裡做生意,手裡有些資財,便想着能攀附權貴,聽說是宗室選妃,便送了女兒待選,結果偏偏只選中做個不起眼的庶皇子的妾,也只能罷了。沒想到一朝不起眼的王爺竟然成了皇帝,又因平日裡朱貴妃家裡也有些資財,陪嫁豐厚,平日裡也有有些幫扶,在登基之事上多有幫助,因此後來得了個貴妃爲酬,她孃家也因此得了個爵位,一下子就抖了起來,朱氏主支少不得也高看一眼,來往也勤了些,她如今更是心心念念要給自己兒子討一門五姓女了,如今王家娘子,雖說豐滿了些,但脾性好,出身貴,哪裡還有這般好拿捏嫁妝豐厚的好媳婦?相比之下不過是胖了些,五官還是不錯的嘛。

只有知道王彤性情的趙樸真看過去,看到朱貴妃這般熱絡,心裡暗暗發笑,他們只將兒媳婦當成一塊好拿捏的肥肉,卻不知道這兒媳婦綿裡藏針,別有心思呢。

第174章 查探第1章 滅口第114章 指路第187章 舊傷第123章 面君第49章 上鉤第38章 父女第193章 喜堂第110章 土司第105章 脣槍第129章 遭嫉第138章 故人第117章 揭破第49章 上鉤第168章 籠絡第82章 議和第170章 密信第104章 驚覺第57章 借力第173章 情話第93章 清靜第149章 上香第198章 舊夢第11章 教習第197章 冷嘲第211章 秘密第162章 清醒第1章 滅口第169章 紙鳶第117章 揭破第2章 再見第160章 行路第21章 賭書第117章 揭破第184章 入宮第49章 上鉤第80章 救援第171章 傾吐第95章 嫁妝第195章 上皇第135章 定式第134章 議題第157章 遠遁第1章 滅口第38章 父女第51章 密詔第83章 使者第110章 土司第36章 道謝第221章 相認第95章 嫁妝第201章 清洗第51章 密詔第221章 相認第32章 折桂第62章 自由第151章 奪食第193章 喜堂第125章 新生第50章 鷸蚌第101章 同牀第91章 辭婚第90章 郊迎第74章 妻奴第190章 發現第38章 父女第69章 勸父第40章 自證第37章 夜會第59章 愛貓第168章 籠絡第133章 刺史第172章 會面第134章 議題第81章 突圍第164章 往事第215章 代課第223章毒藥第25章 逆子第181章 國破第34章 分娩第208章 天倫第70章 屠戶第72章 騎馬第4章 私語第21章 賭書第160章 行路第164章 往事第85章 擅自第2章 再見第106章 舌劍第70章 屠戶第34章 分娩第1章 滅口第29章 書樓第202章 篩查第130章 施虐第123章 面君第149章 上香第101章 同牀
第174章 查探第1章 滅口第114章 指路第187章 舊傷第123章 面君第49章 上鉤第38章 父女第193章 喜堂第110章 土司第105章 脣槍第129章 遭嫉第138章 故人第117章 揭破第49章 上鉤第168章 籠絡第82章 議和第170章 密信第104章 驚覺第57章 借力第173章 情話第93章 清靜第149章 上香第198章 舊夢第11章 教習第197章 冷嘲第211章 秘密第162章 清醒第1章 滅口第169章 紙鳶第117章 揭破第2章 再見第160章 行路第21章 賭書第117章 揭破第184章 入宮第49章 上鉤第80章 救援第171章 傾吐第95章 嫁妝第195章 上皇第135章 定式第134章 議題第157章 遠遁第1章 滅口第38章 父女第51章 密詔第83章 使者第110章 土司第36章 道謝第221章 相認第95章 嫁妝第201章 清洗第51章 密詔第221章 相認第32章 折桂第62章 自由第151章 奪食第193章 喜堂第125章 新生第50章 鷸蚌第101章 同牀第91章 辭婚第90章 郊迎第74章 妻奴第190章 發現第38章 父女第69章 勸父第40章 自證第37章 夜會第59章 愛貓第168章 籠絡第133章 刺史第172章 會面第134章 議題第81章 突圍第164章 往事第215章 代課第223章毒藥第25章 逆子第181章 國破第34章 分娩第208章 天倫第70章 屠戶第72章 騎馬第4章 私語第21章 賭書第160章 行路第164章 往事第85章 擅自第2章 再見第106章 舌劍第70章 屠戶第34章 分娩第1章 滅口第29章 書樓第202章 篩查第130章 施虐第123章 面君第149章 上香第101章 同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