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二)

那知府送走江那人,回到內堂,叫來手下說:“來啊,帶人將那地方一霸府邸團團圍住!”這臉變得有點快啊,早先還義憤填膺的說要將兇手緝拿歸案,如今卻要包圍其府邸,看來錢不是萬能的,權力有時候比錢好用的多。當然只要這位知府不傻,既不得罪人還能討好藩王,又能錢權雙收的事他是不會推辭的。

知府府衙的兵丁將那王家府邸團團圍住,那王家剛逢喪事,白髮人剛送黑髮人,卻又被官府官兵團團圍住。王家不知何故,王家老爺出來問道:“不知官爺在小兒喪日突然將敝府圍住所謂何事?”官兵們也不跟他多說,只是說道:“奉大人之靈前來擒拿反賊王家全家!”那老爺一聽幾乎是張了回去。什麼?我王家成反賊了!我王家剛逢喪事,還未替我兒報仇怎麼又成了反賊了?官兵也不容他分說,上去拉着就要帶走,王家老爺大聲呼道:“我有什麼罪過!誰敢拿我!王法何在!”這時王府家丁也不依不饒,前來與官兵抗衡,將兩名官兵打傷。官兵見勢,連連退了出去,只是先將王家府院圍了起來,同時讓人回去傳信,增兵!事情鬧大了!

不一會官府從他出借調了400精兵,全副武裝,官兵前去叫門,裡面卻不再給開門,正當官兵要攻門時,來了一夥手持兵器的人。原來這王家在地方有錢,有勢,當然比起江陵王這種有錢有勢來說直接不是一個檔次的。王家有錢,所以有不少效力的,聽說王家被圍住了,故來解圍。其實這些人不是跟王家友深仇大恨,窺覬王家財富已久,就是沒有腦子。這些圍住王家的人不是土匪地痞,而是正式官府正規公務員啊!你這不是找事,而是找死啊,你這不是嫌王老爺子活的久了嗎!本來謀反吧,這個事本來是個藉口的,沒證據啊。這下好了,有證據了,慫恿外部人員非法攻擊國家公務人員,說你嫌活的長了你還討價還價嗎?從接下來的情況看,這些人的確把腦子忘在家裡了,你來了,就是幫忙的,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你看見這麼多精兵強將在,你繳械投降就行了嘛,如果想爭取寬大處理你就多多配合知府老爺工作不就沒事了嘛,但這羣人不這麼想,顯然是想讓王老爺快點去地府報道。他們竟然跟官兵打了起來,不自量力!這些連預備役都不算的地痞平日欺負欺負老百姓也就罷了,他們打得對象可是一路摸爬滾打千錘百鍊出來的精兵強將,跟這些地痞們打不等於快刀切菜嗎。不出意料,沒幾下那些地痞便被官兵全部擒獲,現在好了,不僅這些地痞上火了,而且這些官兵上火了,你們在逗我們玩呢!這是考驗我們技術嗎?官兵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只聽“攻!”的一聲,王家府邸的大門被硬生生的撞開了!官兵衝了進去,三下五除二的把那些準備抵擋的家丁拿下,然後送給了王家老爺一件禮物——手腳鏈。利索地將王家老爺帶回了官府。

王家人一時間晃了神,天塌了。這兒子剛死,一家之主卻又被套上了一個反賊罪名,這可如何是好。那王老爺的夫人匆忙之間讓管家立馬攜帶重金去救老爺,管家聽後立馬前去。管家先去了知府府邸,那知府只是先把王老爺關了起來並沒有審問。聽到王家管家來了,也不避讓,直接讓他進來了。管家進來也不廢話,直接鋪地上說:“知府大人,我家老爺性命可都在你手上了啊!”知府似笑非笑地看着管家說:“你家老爺犯得可是重罪,在下也無能爲力只能秉公處理啊!”說完長嘆一聲。這樣的場面管家見得多了,直接獻上了兩千兩的銀票,說我可否見一下我家老爺?知府瞥了一眼銀票,說:“你這又是何必呢,本官其實貪財之輩!”管家說:“但願大人多提我家老爺美言幾句,我家老爺真是本分之人啊!”知府哼了一聲:“你家老爺是重犯,不可探望,你且先回去,待來日本官審問!”那管家本還想多說幾句,卻被知府給堵了回去,只好告辭。

離開府衙,管家有多方遊走,當地有權有勢的人家都去了個遍,但是這些人耳朵都是順風耳,這麼大的事早已聽說,跟江陵王沾了關係,只要是沒有活膩歪的人都直接不插手。比較善良的人直接婉言拒絕了管家的請求,比較壞的直接收了管家的“意思”卻絲毫不活動。

那知府來到監獄,看王家老爺,那老爺見知府來了,雖然英氣卻也不得不低頭。只是道:“大人,我到底犯了何罪,你卻要抓我!”知府哼哼一笑:“王老爺,其實吧,你的確沒有犯什麼錯誤,錯就錯在了你那飛揚跋扈的兒子身上了!”“兒子?”說到此處,王老爺不禁落淚,“可憐我那兒子卻死在了他人之手,大人你不替我兒伸冤卻抓我,到底爲何啊。”“伸冤?”知府大人道“你知道你兒子冒犯了誰嗎?你兒子冒犯的可是當今江陵王世子,你讓我替你伸冤?到時候誰替我伸冤?”那王老爺聽後驚呆了,緩過來之後仍不饒說:“難道王子犯法不應該與庶民同罪嗎!”“對啊,是得同罪啊,你說的你錯!”知府回答的很乾脆。“你是想讓誰去治世子的罪啊,你麼?”“普天下能動江陵王的只有當今聖上,當今聖上跟江陵王什麼關係想必你也知道的,誰能動的了他!”知府大人不屑地看了一下王老爺,說了一聲“王老爺,你還是好自爲之吧,別掙扎了!”不到十天,當時還在位的永和帝劉科就收到了奏章“地方一霸王氏縱容其子冒犯江陵王世子,並擊傷官府人員意圖不軌。”劉科很痛快,直接批奏“全家發配邊疆爲奴,永不得歸原地!”這個王老爺還是很幸運的,畢竟沒有被砍頭就很不錯了。全家發配邊疆,當然了,有的人是不會這樣罷休的,要讓這個消息就此消失,任何人不得再提,因此授意押解王家去邊疆的官役在路上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了這位王老爺。一月不到,劉科就收到了江陵王府的舉薦奏摺,奏請爲這位幫了劉貝大忙的知府大人升官,劉科也沒有想,封了他個地方刺史。皆大歡喜,皆大歡喜!但,真的皆大歡喜了嗎?

其實,並沒有!當那人和知府合謀這件事的時候,孫疆卻接到了一個人的消息,孫疆詳細的瞭解到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孫疆,何許人也,前面我們提到過,閩江王在去京城爲永和帝服喪前召見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孫疆,可見閩江王對孫疆的重視。換句話說,孫疆是閩江王在地方上的鐵桿支持者。閩江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只是一驚,他沒有想到江陵王竟然可以一手遮天的在地方弄出這麼大事皇帝卻絲毫不知道。但是閩江王卻沒有聲張,只是交代孫疆仔細將此事調查清楚,先不要聲張,因爲閩江王知道,即便現在聲張出去也不能把江陵王怎麼樣,或許現在揭發江陵王反而打草驚蛇讓孫疆的調查沒法進行。因此閩江王只當做不知道,暗地裡卻排了包括孫疆等在內的一批人詳細地調查這件事。

而當永和帝駕崩之後,閩江王知道,機會來了,如果將此事揭發出來,必定影響江陵王競爭皇位。因此他命親信攜帶他寫的信快馬加鞭前往京城找陳瑜,轉達這一個事情,讓陳瑜適合的時候將這件事揭發出來給江陵王深刻一擊,從而讓閩江王繼承大位。這就是爲什麼一開頭的時候,陳瑜召見了一位使者然後讓他口頭傳信,而另一方面江陵王也在後面接見了一個人,那人並在江陵王耳邊嘀咕了幾句,說的就是這個事。

那這件事本來是讓陳瑜挑出來,怎麼陳瑜沒有說反而是姚政來了個死劾來告發江陵王呢?之前我們說過了,姚政是閩江的員外郎,透過這層關係,是不是閩江王直接安排的不得而知,但是跟閩江王有絕對關係就對了。那麼爲什麼讓姚政來呢。原因很簡單,我給你介紹。

首先,姚政是一個員外郎,這種官不用說高官雲集的京城了,就是地方也是一堆,重量級的呢閩江王需要留一個後手,以防萬一受到了反擊之後還能拿出這些重量級的來出謀劃策。那麼既然需要個非重量級的,那麼又要找姚政呢,小官不是更多嗎?這個更容易解釋了——怎麼也得表示出對這個事的重視啊,這個官員也不能官位太低了,對吧。當然,姚政死劾很大程度上只是做個樣子,姚政真的劾死的機率相當低。爲什麼呢,首先,姚政只是閩江王的一個手下,姚政的死劾只是爲了給予江陵王一個打擊,讓江陵王跟皇位說拜拜,一旦閩江王登基,姚政升官還來不及呢,又怎麼能讓他去死呢。

意外(二)選擇選擇選擇(二)(一)皇帝駕崩疑惑(二)前奏意外選擇(二)意外(二)意外意外(二)爭儲疑惑(二)危急意外(二)前奏選擇(二)意外(二)選擇疑惑(二)爭儲疑惑(三)爭儲意外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危急疑惑(二)爭儲疑惑(三)選擇意外前奏前奏危急危急危急選擇(二)危急危急疑惑(三)意外疑惑(三)前奏前奏疑惑(一)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二)危急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疑惑(一)爭儲意外選擇(二)危急意外前奏意外危急危急意外疑惑(三)疑惑(一)意外前奏前奏意外疑惑(三)(一)皇帝駕崩爭儲爭儲(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疑惑(二)意外意外(三)+震驚疑惑(三)選擇(二)意外選擇(二)選擇(二)選擇(二)意外爭儲選擇(二)前奏選擇
意外(二)選擇選擇選擇(二)(一)皇帝駕崩疑惑(二)前奏意外選擇(二)意外(二)意外意外(二)爭儲疑惑(二)危急意外(二)前奏選擇(二)意外(二)選擇疑惑(二)爭儲疑惑(三)爭儲意外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危急疑惑(二)爭儲疑惑(三)選擇意外前奏前奏危急危急危急選擇(二)危急危急疑惑(三)意外疑惑(三)前奏前奏疑惑(一)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二)危急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疑惑(一)爭儲意外選擇(二)危急意外前奏意外危急危急意外疑惑(三)疑惑(一)意外前奏前奏意外疑惑(三)(一)皇帝駕崩爭儲爭儲(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疑惑(二)意外意外(三)+震驚疑惑(三)選擇(二)意外選擇(二)選擇(二)選擇(二)意外爭儲選擇(二)前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