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鄭學

衆人也是一愣。

胡人會漢語,這倒挺稀奇。

“你說你是求學之人,可行過束脩之禮?”有弟子問道。

這一問,王胡頓時臉色漲紅。

許久,他才憋出一句話:“我先欠着。”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衆人大笑。

古往今來,還未聽過有欠束脩之禮。

孫乾此時也頗爲尷尬,他未曾想到對方如此厚顏無恥。

漢時奉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思想,對待胡人,都是帶有歧視目光的。

楊明這時往前走了一步。

王胡注意到了楊明,面露欣喜,正欲開口。

“你說你來求學,那你可學有所成?”楊明先於他開口道。

楊明此言一出,衆弟子都齊齊望向王胡,等着看笑話。

王胡不過黃口,哪可能學到什麼。

楊明這招,可謂釜底抽薪。

“《中庸》十九篇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夫子注曰: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王胡昂首說道。

他說完,一衆弟子均瞪大眼睛難以置信。

楊明也是刮目相看。

他之所以有剛纔一問,也是因爲那日見王胡懂漢禮。

如果王胡真在求學,那必然會有所答。

沒想到他不僅答了,還意有所指,用“誠”來表達自己並未撒謊。

“夫子將至,且先散去。”孫乾這時開了口,此話便是默認王胡留下來。

衆弟子聞言陸續散去。

王胡此時向着楊明面露感激,躬身行禮道:“多謝少君二次相助。”

楊明頷首,面露微笑。

這小孩不亢不卑,頗討人喜歡。

待王胡離去,楊明與孫乾再往前一段便到了書屋。

書屋內座位不多,也僅有入室弟子有座位。

楊明的座位就在孫乾一旁,在最前排。

鄭玄進來時望見楊明,微微頷首,接着便坐在臺上,開始授課。

“念述先聖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經有數家,家有數說,章句多者或乃百餘萬言,學徒勞而少功,後生疑而莫正。故需迴歸經文本身,是以古文經學爲主,然古文經多有缺失,或有難解之處,可兼採今文經之言。”

鄭玄開場氣勢磅礴,卻也簡明扼要,明確了古文經與今文經之主次。

然後,他開始講述了楊明最爲關注的部分,如何兼採。

他以巡守之制舉例。

所謂巡守之制,類似於明朝之巡撫制度,只不過在秦以前,是天子巡守。

關於巡守之制,經書中一共有三處提及:

《尚書·堯典》雲:“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

《禮記·王制》雲:“天子五年一巡守。”

《周禮·大行人》雲:“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

很明顯就能看出,《尚書》與《禮記》之中記錄一致,均爲天子五年一巡守。

這也是昔日漢章帝白虎觀會議後,《白虎通德論》中有定論之事。

然而《周禮》之中卻記載,天子僅有在十二歲時巡守一次。

三者之間有矛盾,而三本經書,《尚書》與《禮記》均爲今文經,沿襲自西漢初年,而《周禮》至西漢末年才被發現,爲古文經。

那麼很自然的,研究《周禮》之古文經弟子,認爲今文經的記載因來自儒家弟子口述,出現了記憶錯誤。

反之,研究《尚書》與《禮記》之今文經弟子,則認爲是《周禮》記載有誤,否則不會和兩本經書不同。

二者觀點不可調和,爭論不休。

鄭玄則是這樣註解的:

《禮記·王制》雲:“天子五年一巡守。”

鄭玄注:天子以海內爲家,時一巡省之。五年者,虞、夏之制也。周則十二歲一巡守。

楊明在鄭玄說出註解之後,內心不由感嘆,鄭玄大才!

這個註解通俗易懂,天子要巡守,在虞、夏之時,五年一巡,但到了周,改爲十二歲巡守一次。

即便以後又在其他經書之中找出所謂“六年一巡守”,那也無礙,因爲可以將其排到諸如“殷制”或其他某一代霸制之中。

至於“六年一巡守”與已有經書衝突也是不可能的,因爲每一個朝代的巡守制度必然是唯一的。

那麼,三家之言匯於一注之中,簡潔明瞭。

這就是鄭玄的方法,賦予經書時間性。

在此基礎上,便可得出:《周官》是周公致太平之跡;《堯典》等繫於堯舜者,成爲唐虞之制;《禹貢》等繫於夏世者,成爲夏法;《商頌》等繫於商世者,成爲殷制。

這些不同的聖人之法之遺,一起構成了“經學”。

當然,古、今文經之間的差異,並非都像鄭玄所舉例子這般明顯,要兼採絕非易事,這也是爲何鄭玄要楊明先學古文經之原因,博覽全經,是鄭學之基礎。

這一日授課下來,楊明對經學的認識翻天覆地。

當然,也越發確定鄭學爲國學的可行性。

通曉鄭學者,與人論經時,對方甚至無法反抗。

因爲否定鄭學,即等同於否定自己。

待鄭玄授課完畢,楊明又和他交流了一番。

等聊完之後,天色都已有些暗了下來。

楊明心滿意足地回了廬中,卻忽然發現,本該每日出現在廬中的阿一卻並不在。

他尋來張遼,張遼看《接要》入了迷,也才意識到這事。

等了一陣還未見人來,二人便一起往山下去。

一直走到山麓,他們纔看見阿一,神情看起來有些許慌張。

“出何事了?”楊明向護衛問道。

“無事,就是婢子手腳慢了些。”阿一解釋道。

“我是問出何事了。”楊明聲音低沉下來。

“是那趙延,他在街上言語輕薄阿一,我等說了少君之名,他才離去。”護衛解釋道,阿一怕給楊明惹麻煩,讓他們別說。

楊明的臉色明顯變冷。

“從明日開始,你不用再往山上送飯。”他看着阿一說道。

“少君,婢子……”阿一本來說些什麼,可看到楊明的眼神又憋了回去。

“你們送她回去。”楊明拿過食盒,接着對護衛命令道。

阿一面露委屈,也只能隨護衛一起離開。

“隼兒,去看看那童恢案子查得如何了。”楊明轉身對張遼道。

張遼領命,直接下山去了。

楊明望着遠處的不其縣城。

他不想與趙延正面起衝突,但並不代表不能用其他的方式。

等回到山上,楊明發現王胡竟未回去,在廬門口,像是在等他。

“你有何事?”楊明此時心情不好,語氣不善。

“少君能否借我一些錢財,我想購一些束脩與夫子,求其收我爲弟子。”王胡手抓住衣角道。

“自己想辦法。”楊明雖對王胡觀感不錯,此時卻無心這些事。

說完,他便要進廬中去。

卻不曾想,王胡竟直接對他跪了下來:“少君是唯一願意助我之人,還望少君再助我一次。”

楊明聽到這冷笑了一聲,他幫過就一定要幫?

這與張遼不同,張遼是他知道日後必爲大將,而眼前王胡,他聽都未曾聽過。

更何況他已幫過兩次。

“你既已求學,不知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冷聲道。

“韓信尚能忍胯下之辱,況且少君世之英雄,我跪之並無不可。”王胡面不改色回道。

楊明聽到這怔住,再仔細看了看王胡。

王胡,最多不過十歲,雖說漢代男性成熟得早,但若無足夠經歷,也難以這般早熟。

“你應該還未飧食,進來與我一起吧。”楊明最終開口道。

王胡聞言一喜,馬上起身隨楊明一起進了廬中。

楔子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三章 死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四十章 局第十五章 封侯第十一章 初陣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五章 報復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三章 神明第四章 辭賦第二章 揚名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九章 雲中第三章 謀略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三章 謀略第三章 謀略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四章 辭賦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十五章 封侯第一章 死罪第十四章 馬邑第十章 抉擇第十八章 天子第十七章 驚喜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十一章 初陣第一章 死罪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十九章 家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章 抉擇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二章 火勢上架感言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二章 火勢第九章 雲中楔子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一章 初陣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十二章 火勢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三十三章 攻府楔子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七章 嫁妝第十七章 驚喜第六十章 本初第四十三章 死第四章 辭賦第十九章 家
楔子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三章 死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四十章 局第十五章 封侯第十一章 初陣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五章 報復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十三章 神明第四章 辭賦第二章 揚名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九章 雲中第三章 謀略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三章 謀略第三章 謀略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四章 辭賦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十五章 封侯第一章 死罪第十四章 馬邑第十章 抉擇第十八章 天子第十七章 驚喜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十一章 初陣第一章 死罪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十九章 家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章 抉擇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二章 火勢上架感言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二章 火勢第九章 雲中楔子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一章 初陣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十二章 火勢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三十三章 攻府楔子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七章 嫁妝第十七章 驚喜第六十章 本初第四十三章 死第四章 辭賦第十九章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