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改制兵部

終於,伴隨了朱顯波五年之久的總理大臣被卸職了。接下來,就全部按照朱顯波的想法排定朝廷命官,撤銷首輔職位,改中書省爲政務院,政務院長官爲首相,設副相兩名,下設兵部,吏部,禮部,工部,科技部,戶部,刑部。各設尚書一名,侍郎兩名,其中科技部下設鑄造局和農科局,工部下設織造局、陶瓷局、造船局,兵部增設公共安全局和海洋安全局,戶部下設海外貿易局,吏部下設社政、海洋及科技三學院,各所院局長官等同侍郎,官居三品。

刑部尚書薛貞順理成章升任首相,科技部徐光啓、工部沈萬培兼任副相,錢嘉徵升刑部尚書,劉立洋任兵部尚書,王誠恩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黃鳴、戶部尚書張瑞圖未變。劉策調任北直隸左布政使,楊一鵬則調任杭州知府。其餘官員要麼平調,要麼升職,影響不下五十人,至此各部功能更加細化,人員組成更加年輕化,開明化。當然最主要的是朱顯波的皇權也更加鞏固了。

首相負主持朝廷大部分事務的處理,科技部負責研發,包括工農林漁及戰場武器裝備等;吏部負責官員分類深造和考覈;工部負責地方基礎建設和貿易商品等生產以及船隻製造等;戶部負責各地稅收和海內外貿易及全國範圍內賑災和朝廷的收支預算等;兵部負責國家邊防以及國內公共安全及海防安全。

按照朱顯波的想法,不但各部長官要換,甚至連各部門的大小衙門增設都要一一詳細考慮,但這個工程太過龐大不能操之過急,於是第一步想到了改革兵部,劉立洋掌管兵部,是很多人料想不到的,這劉立波從做官到現在不過五六年時間,不過經過朱顯波等人的大力栽培也算得上一等一的青年才俊了。

朱顯波招劉立洋回到京城也是想帶在身邊多加培養,以備將來征戰。於是佈置下去讓劉立洋着手改革兵部。朱顯波的中心思想還是總統制一樣,皇上爲自然的三軍最高統帥,各兵種和軍區結合,但是一時也找不出合適的棒啊,也是召集朝中大臣和將軍們多次開會討論。

一來要建立強大的帝國軍隊,威震蒙古、吐蕃朝鮮等番邦,二來要組建水師,防範倭寇侵擾。由於明朝的衛所制度到朱顯波手裡基本上荒廢得差不多了。朱顯波不想舊事重提,但一時半會又找不到別的好辦法。

經過多番的頭腦風暴,朱顯波心中才算有了個大概。堅持募兵制,堅持衛所制,還好大明朝廷有海外貿易收入還算可以。足以應付募兵制度。這樣也不至於徵兵惡化地方治安。

шωш ▲ttk an ▲C 〇

“劉愛卿,從即日要儘快恢復各地衛所建制,控扼要害。中央設大都督府,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

“在地方,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置指揮使,爲地方統兵長官。都司之下,在衝要地區的府(含直轄州)、縣(州)置衛或設所。”

“全國和地方部隊仍舊分開管理,京軍設習陣營,巡哨營和火槍營等,歸中央將軍集中統率、訓練。地方軍包括衛軍、邊兵和民兵。衛軍配置於內地各軍事重鎮和東南海防要地。邊兵是防禦北方蒙古騎兵的戍守部隊,配置於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的9個軍鎮。九邊具體人選還要自己斟酌。”

“微臣領命。”

“民兵預備役是個很關鍵的問題。民兵是軍籍之外、由官府僉點、用以維持地方治安的武裝,內地稱民壯、義勇或弓兵、機兵、快手,西北邊地稱土兵,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還有不同行業和階層組建的礦兵、鹽兵、僧兵等,用於維護各地治安,和全國各礦場、鹽運等。遇有戰爭,應召出征,戰爭結束仍回原址。”

“衛軍一步兵、騎兵爲主,輔助以弓弩火槍大炮。中央軍要提高騎兵的比例,馬匹的購置和兌換一刻也不鞥鬆弛。另外兵部專設水師督撫,建三艦隊分別駐守天津、杭州、廣州三地獨立於地方政府直接聽命兵部,長官爲水師提督,負責大明海防。”

“皇上,這水師督撫只怕一時難以到位。”

“先按照這個框架去做,有人有船了再執行任務不遲。”朱顯波的心中海軍纔是強國保障,但劉立洋不得不擔心蒙古、吐蕃鬧事。

“皇上,衛所制度雖好,但兵力部署分散,一旦北方有事,只怕難於應付。”

“你也要轉變觀念,說到底,今後出征討伐之類,朕不希望再匆忙從各駐地調兵,京軍不管人數多少一定要精銳中的精銳,全權負擔起這個責任,同時要加大火槍營的力量。尤其是騎兵配火槍。對付蒙古人就得以武器制勝。耗人數,不是上策。”

朱顯波內心真正希望的是軍區制度,各軍區負責駐防,中央軍負責征討,但目前由於剿滅起義軍和驅逐皇太極都有部分損失,中央軍的力量還有強大支撐所有的戰事。因此西北和遼河一直以總督形勢而不是布政使和總兵軍政分離。

框架搭設好,接着就是人員配備問題。袁崇煥毒發身亡後,一直是祖大壽接替其守開平衛,爲的就是防範蒙古突變。如今兵部改革,應該給幾個年輕人機會了。

朱顯波思索再三,將任命書交到劉立洋手中,戚宏亮任海軍總都督,正三品統管水師、海防、船務等。三個書生穆友前、龍康仔、傷不起分人三艦隊提督。只待船隊到位行使海防任務。張蕾任中央軍大都統,李自成任副都統。負責新兵訓練和京師駐防以及將來的征伐等。

之所以調李自成進京,朱顯波還是希望張蕾退下來進宮,讓男人們掌管軍事。未曾想這種做法可能激怒了張蕾,那是後話。但說李自成的升官速度也很快,當然其中有自己的才華和功勞爲鋪墊,主要還是朱顯波的賞識。由於朝廷基本上已經是聽命於朱顯波的組合,對於李自成的身份也不再有人質疑。

本來嘛,李自成參加起義軍是才二十出頭,用現在的話來說,還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呢。當然年輕人有才華有抱負應當給予機會,就像當初的徐光啓一樣。朱顯波深信自己掌控得了李自成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有王拓和劉立洋在身邊。

李自成對於朱顯波的感激之情當然不在話下,最主要的還是思路相合,對於朱顯波重新嚴格區分地方軍和京軍的功能尤其支持,他當年參加起義軍就親眼目睹了起義軍利用朝廷的漏洞迅速起事的事實。而且地方軍不調動也利於當地治安。

只是另外一個問題擺在了朱顯波等人面前,那就是京師和直隸集中了大量的軍隊,那麼軍糧的開銷也十分龐大,各地的漕運和陸地運輸必須得加強了,換句話說就是要加強糧食主產區和京師之間的運輸能力。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疏通運河、修建陸路官道。

河道通暢、陸路發達對於商貿也是有很大的促進,退一萬步,將來那省有事,中央軍到達的速度也可以加快些。尤其是騎兵,在平地那日行一千,夜走八百還說不定真能實現。要想富,先修路吧,朱顯波面臨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修路了。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給予支持啊!!)

第363章 狗咬狗第225章 倦鳥歸巢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106章 武林大會(2)第135章 五年規劃(2)第199章 擴編水師第488章 亞歷山大和約第200章 未雨綢繆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39章 各奔東西第157章 試探第96章 暗渡陳倉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15章 錦衣衛選拔第145章 收復臺灣(4)第374章 千里繞道第425章 各懷心思第465章 人家想研究下嘛第97章 壞蛋龍文第2章 穿越成功第111章 厲兵秣馬第462章 爲伊人擋風第325章 遭遇土著第109章 海軍陸戰隊第46章 恩威並施第59章 鑄造新幣第316章 奔襲第146章 後宮易主第205章 撞沉它第229章 順藤摸瓜第484章 刺殺成功?失敗!第504章 聯軍的圈套第228章 我是穿越來的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306章 機會來了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59章 鑄造新幣第241章 文化盛會第61章 鄭和傳人第308章 烏雲來襲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第45章 選後(2)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394章 風起雲涌第204章 香消玉殞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303章 勸進第268章 屯兵薩馬拉第247章 引蛇出洞第404 血腥亞丁灣第480章 皇子被無視第7章 化緣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273章 改造京城第132章 鳳凰再現第353章 兩位小姐?第310章 上鉤第390章 幹掉赫姆茲總督第66章 永失吾愛第402章 尾隨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496章 英吉利海峽圍堵戰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389 爲甥出頭第247章 美麗的伊斯坦布爾第360章 商量對策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363章 狗咬狗第146章 後宮易主第347章 介入血案第245章 三管齊下第191章 進軍葉爾羌(2)第32章 相聚恆山(3)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422章 抵制傳教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16章 手槍再顯威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185章 中央銀行(1)第375章 奇襲卡拉奇第86章 鐵軍剿匪第380章 美人計第189章 談婚論嫁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247章 引蛇出洞第380章 美人計第345章 衆裡尋她第372章 奧朗則布準備上位第211章 佔領馬六甲第3章 廬山救英雄第355章 山重水複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124章 北海艦隊
第363章 狗咬狗第225章 倦鳥歸巢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106章 武林大會(2)第135章 五年規劃(2)第199章 擴編水師第488章 亞歷山大和約第200章 未雨綢繆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39章 各奔東西第157章 試探第96章 暗渡陳倉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15章 錦衣衛選拔第145章 收復臺灣(4)第374章 千里繞道第425章 各懷心思第465章 人家想研究下嘛第97章 壞蛋龍文第2章 穿越成功第111章 厲兵秣馬第462章 爲伊人擋風第325章 遭遇土著第109章 海軍陸戰隊第46章 恩威並施第59章 鑄造新幣第316章 奔襲第146章 後宮易主第205章 撞沉它第229章 順藤摸瓜第484章 刺殺成功?失敗!第504章 聯軍的圈套第228章 我是穿越來的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306章 機會來了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59章 鑄造新幣第241章 文化盛會第61章 鄭和傳人第308章 烏雲來襲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35章 改造長安水系第45章 選後(2)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426章 天賜良機第394章 風起雲涌第204章 香消玉殞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303章 勸進第268章 屯兵薩馬拉第247章 引蛇出洞第404 血腥亞丁灣第480章 皇子被無視第7章 化緣第162章 華人求救第273章 改造京城第132章 鳳凰再現第353章 兩位小姐?第310章 上鉤第390章 幹掉赫姆茲總督第66章 永失吾愛第402章 尾隨第143章 收復臺灣(2)第496章 英吉利海峽圍堵戰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389 爲甥出頭第247章 美麗的伊斯坦布爾第360章 商量對策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363章 狗咬狗第146章 後宮易主第347章 介入血案第245章 三管齊下第191章 進軍葉爾羌(2)第32章 相聚恆山(3)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422章 抵制傳教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16章 手槍再顯威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485章 亂局中尋覓機會第185章 中央銀行(1)第375章 奇襲卡拉奇第86章 鐵軍剿匪第380章 美人計第189章 談婚論嫁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247章 引蛇出洞第380章 美人計第345章 衆裡尋她第372章 奧朗則布準備上位第211章 佔領馬六甲第3章 廬山救英雄第355章 山重水複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124章 北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