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一點也不消停 第四節 落地的鳳凰

天亮前,所有從冀中被接應出來的部隊和機關團體都順利地通過了封鎖線,進入到山區去了,楊棒子讓樊大膽把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和火油給縣衙裡的鬼子們用上了,看看火勢基本屬於救不了的架勢了,這才從容地列着隊唱着歌從西門撤走了!

西路突圍的這一路雖然打得慘烈,死傷兩千多人,但是絕大多數機關團體啥的都突出來了,北路突圍的是險象環生,但卻沒有大規模的戰鬥,一夜有驚無險,從徐水那邊順利地到達了一分區。

南路的突圍可就沒那麼順利了,南線的日軍最沉的住氣,看着最老實,其實是挖好了無數的坑等着八路跳呢,幾天的血戰後,雖然不少的部隊和冀中的指揮機關突了出去,部隊卻損失了近萬人!

整個冀中根據地基本淪陷,轉移到六分區和十一分區的冀中十分區機關團體和部隊,被軍區安排全部去一分區集合,集中在一起等候軍區的下一步指令。

因爲這些死裡逃生出來的人們和以後的本小說基本沒啥關係了,但是他們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這裡就留點他們令人嘆息的歷史上的軌跡。

1943年,隨着冀中根據地的全面淪陷,撤退到冀西山區的冀中黨政軍機關沒有了存在的必要,被晉察冀軍區撤銷。呂正操率冀中主力六個團合併到賀龍的晉綏軍區,原冀中黨政軍領導機構不再存在,冀中軍區下面的各軍分區也是如此。各級領導機構均被撤銷。

撤退到山區,以爲安全了,沒想到來一分區的第二年,又趕上鬼子的大掃蕩,小鬼子攆得八路軍到處跑。

1943年,一分區陷入到自建狼牙山抗日根據地以來的最危急時刻,冀中淪陷以後,脣亡齒寒。日軍可以騰出大量兵力,對冀西山區的一分區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這樣的大掃蕩, 1943年進行了兩次,年初一次,夏秋季被稱爲“百日大掃蕩”的一次,鬼子出動的兵力和掃蕩的時間遠甚於1941年夏秋季的66天大掃蕩。

鬼子對一分區大掃蕩開始的時候,楊成武並不在一分區。1943年1月,晉察冀邊區召開參議會,在阜平縣溫塘村。楊成武代表一分區參加了會議。一分區一團,還有軍區炮兵營代表晉察冀軍區部隊爲“議員們”舉行閱兵儀式。

一分區另外的主力三團、二十五團、二十團,都部署在淶源縣一帶。目的是保衛阜平晉察冀參議會的順利召開。一分區兵力空虛之時。鬼子對一分區展開了掃蕩,塘湖、界安、獨樂等原一分區八路軍主力駐軍的十幾個村子全部淪陷,被日僞軍佔領並修築炮樓。

楊成武在阜平開會期間,鬼子的消息很靈通,知道一分區內部不和,兩個參謀長政令不一。於是派兵掃蕩一分區。緊急之中,晉察冀軍區爲了加強一分區的領導班子,於是調了一員老資格的政工領導幹部到一分區任副政委兼一專區地委副書記,這個人就是李志民。

調一分區任副政委之前,李志民是抗大二分校政治部主任。1942年抗大二分校奉命回陝北。只留下兩個領導幹部在晉察冀。這兩個幹部,一個是孫毅。另一個就是李志民。自1942年一分區副司令高鵬、副政委羅元發奉調雁北指揮所以後,一分區楊成武之下,就屬參謀長這個職位最高了。

但這個職位在和楊成武鬧不到一起的徐德操手裡,這就使楊成武十分擔心,怕有一天一分區也會陷落於鬼子之手,就像曾經非常強大的冀中軍區一樣。楊成武把自己的擔心對聶老總說過,聶老總彌補的辦法,是調來李志民任楊成武的助手。

李志民到來之前,一分區,實際上是楊成武,在整個晉察冀領導幹部圈的名聲並不看好。楊成武同過去的一分區政委鄧華的矛盾,以及陳正湘的調走,加上幾年來一分區幾員大將楊上堃、朱遵斌、黃壽發接連出事,先後被撤職查辦,都會影響到楊成武的個人聲譽。

楊成武同外人不好合作”的名聲傳得很遠,所以自李志民之前,沒有一個晉察冀領導幹部肯到一分區工作。李志民就是懷着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一分區的。

李志民來到一分區的時候,一分區的情形很不樂觀,一分區老參謀長黃壽髮帶一攤人,主要是司政機關幹部在西邊,易縣、淶源縣的結合部,躲避鬼子;一分區現任參謀長徐德操帶另一攤人,地委、行署、教導大隊在東邊,易滿定徐四縣的結合部同鬼子打轉轉。

羣龍無首,一分區電臺臺長紅軍幹部劉長生就是在這個時候叛變投敵的。在劉長生前後叛變投敵的一分區幹部不少,戰士就更多了。長期吃不飽飯,是造成大量叛變的直接原因;而看不見抗戰勝利的前途,纔是當時大量八路軍叛變的主要原因。

這一次掃蕩中,黃壽發手頭部隊空虛,只能動用楊成武一向珍貴的警衛連去打掩護。警衛連200來人,十來挺機槍一響,鬼子中計,被警衛連引上了狼牙山。但警衛連自己也被困住,無法脫身,眼看都要像五壯士同一個下場。這一次,棋盤陀老道李圓忠豁出來了,親自帶警衛連從山後攀崖下山脫險。但棋盤陀道觀被鬼子一把火燒掉。

鬼子撲空,塘湖、界安、獨樂等據點的200多名日軍,裹挾着近千餘羣衆到西步樂村集合,然後進一步向北淇村一帶“掃蕩”。隱藏在村西山溝裡的200多名羣衆被敵人包圍了。中午,日軍北淇村人統統推到三丈多深的井裡。一層人,一層石頭,整整推下去八層人,砸了八層石頭。扔到井裡的羣衆共33人,連老人、孩子都不放過,水井變成了血井。解放後,當地羣衆和青少年自動捐款,在血井上蓋起了紀念亭。並刻石碑,以緬懷在抗日戰爭中死難的人們。

鬼子對一分區大掃蕩,一分區自己還自顧不暇,就更難照顧到冀中過來的十分區了。此時,奉晉察冀軍區的命令,前一年撤退到易縣南獨樂村的十分區機構被撤銷,原十分區政委帥榮調走。

宣傳科科長路揚也跟着一起調走。路揚到晉察冀軍區教導團任政治文化教育股股長。從科長到股長,明顯是降低了一級。可沒有辦法,誰讓你自己沒有地盤?今天看老冀中幹部的回憶錄。因撤退到冀西山區職務明顯被降低的幹部不在少數。

給路揚騰出這個位置的,也來自十分區,此人名“文擊”。原名劉樹堂。河北霸縣人。當年霸縣出來的“幾傑”,此人是其中之一。文擊1937年參加八路軍,1943年初在晉察冀軍區教導團任教育股股長兼營副政治教導員。給路揚讓出股長位置後,文擊改任營教導員,以後提升爲教導團團政治處主任。爲什麼提升?是因爲1943年以後晉察冀軍區實行精兵簡政,晉察冀軍區教導團(團長馬龍)取消了營一級的建制。直接編成5個戰鬥連和1個偵察連。

十分區機構不復存在了,在一分區的十分區幹部一分爲四,一些十分區同事被留在一分區。一分區歷史檔案,當年十分區幹部被留在一分區的一共有兩批。

其餘的十分區同事,魯威等人比較有才。調到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解放後集中到總政文工團;田汀等人去了平西根據地十一軍分區的挺進劇社;還有的十分區幹部被動員回到冀中。堅持在敵人的淪陷區開展武裝鬥爭。

再接着講李志民。

聶老總調李志民到一分區工作,有一個明顯的意圖,就是希望李志民能支持一分區在任參謀長徐德操的工作。戰爭年代,用人之際,一個人的品行,只要不出大毛病,不激起公憤引發事端,當時都被看作是無關大事的“小節”。

聶老總當時就是這樣看徐德操的。李志民是“老三軍團”,徐德操也是“老三軍團”,他們都是彭德懷的老部下;李志民是“老抗大”,徐德操也是“老抗大”,來自延安抗大那個圈子。從抗大二分校到一分區的團營級幹部,爲數不少,但大都是政工幹部,比如擔任團政委的王平民、龍道權,擔任政治處主任的沈圖等等。李志民的到來,應該能將這些幹部“團”起來了吧?

徐德操調挺進軍任參謀長之前,曾任抗大七大隊長,抗大二分校軍事部長。我看到在當時抗大二分校校長陳伯鈞上將的日記中,對這位徐部長的某些評價不是太好。

陳伯鈞上將是正派人、也是厚道人,他能對徐德操有此評價,說明一分區廣大幹部,包括楊成武在內,對徐德操有不良看法是正確的。

李志民在一分區工作了三個多月,不足四個月,《李志民回憶錄》,有這段到一分區擔任副政委的工作記載,但是卻對這三個多月的工作及印象隻字全無。所知道的是,晉察冀會議之後,楊成武回到一分區。楊成武同李志民之間有沒有幾次深談、長談,沒見到有老同志的回憶,我不敢妄加揣測。但事實是,李志民權衡之後,堅定地站在了楊成武一邊,與楊成武一起兩個人聯名向聶老總寫信,陳述徐德操的一切。

這封給聶老總的信有結果嗎?衆所周知的是,1943年6月,剛剛熟悉了一分區幹部狀況的李志民還沒有開始工作,就被晉察冀軍區調走,任晉察冀軍區組織部部長,以後又改任四分區政委。

徐德操在一分區的地位沒有改動,這背後是不是有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的緣故,我不敢說。但根據聶榮臻的脾氣性格,非常看重彭老總的態度,我想應該是有關係的。徐德操雖未能被調走,但權力有所縮小,只管轄不大的一塊工作。

徐德操指揮不動一分區主力部隊,也指揮不了一分區司令部系統重要科室,比如機要科、作戰科、偵察科的具體工作。徐德操甚至沒有幹部的提拔建議權和任命權。他根據有些幹部的特長表現和工作需要,臨時任命過這些幹部的中層職務,但很快被楊成武發現後取消了(這裡面的故事屬於不大好講出來的,暫且壓下來不講)。

有三件事的發生將楊成武、黃壽發、徐德操之間的矛盾衝突告一段落。這三件事就是李志民的調走,楊成武孤軍作戰、孤掌難鳴;又趕上楊成武患病,瘧疾發作,一病就是半年時間;最後是1943年夏秋季鬼子對整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百日大掃蕩”。一分區和整個晉察冀都陷入到生死存亡的戰爭之中。

掃蕩中,日軍第26師團第11聯隊,由淶源進犯易縣,在寨頭村設立據點,“掃蕩”易縣的橋家河、坡倉、良崗一帶。11月5日至8日,日軍先後在寨頭、杏樹臺、橋家河等村搜捕到我遊擊組員和羣衆111人,日軍挨個挑死後推入坑中。後經羣衆搶救,只有3人脫險,其餘108人全部被慘殺坑埋,其中7名是八路軍傷員。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易縣人民政府爲被日寇慘害的羣衆和八路軍傷員,在寨頭村東修建了紀念亭,1993年又由省政府撥專款在寨頭村修建“黃土嶺戰鬥紀念館”一座。

反掃蕩結束後,時間已到1943年的年底。鬼子的這次大掃蕩耗時百餘天,爲一分區史上之最。鬼子退走,剩下的大都是僞軍據點,一分區部隊將原來鬼子佔領的界安、林泉、獨樂等村落收復。

一分區一團涌現出一等戰鬥英雄,五連飛行射擊組組長安全福。在三個月反掃蕩中,只有其中的十天沒有打仗,其餘每天都在遊擊小組的配合下襲擊敵人。騷擾敵人的大股清繳隊和運輸隊。一次,六個人和1500鬼子、僞軍戰鬥一整天,打亂了敵人對狼牙山的進攻。1944年2月的晉察冀軍區英模大會上被評爲一等戰鬥英雄。

1943年的一分區“百日反掃蕩”,黃壽發、徐德操都是有功的。

徐德操1944年春天過後去延安參加“七大”,離開了一分區。

1944年10月,延安發現,兩年前輕易放棄冀中抗日根據地是一個錯誤。於是決定,晉察冀成立四個二級軍區並重新恢復冀中軍區。有了曾經在一分區的良好合作關係,聶老總及晉察冀領導們將楊成武、李志民都調到冀中,擔任冀中軍區領導職務。楊成武任冀中軍區司令員,李志民任冀中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第119章 明修棧道第三節 貴客臨門第87章 爾虞我詐 第一節 紅白臉第40章 第一節第81章 棒戰羣雄 第四節 妹夫來使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節 啥叫猛人?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一節 初試鋒芒第176章 羽翼豐滿 第四節 撿軟柿子捏第208章 一點五公里 第三節 以湯止沸第37章 第一節第158章 各行其道 第一節 先躲着再說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二節 鳳凰涅盤第80章 亂燉第二節 老鴰和麻雀第202章 人在鏟在 第四節 17歲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191章 空城計 第二節 討厭的黴雨第59章 臺峪村的楊司令 第一節 五路圍攻第52章 戰旗獵獵 第一節 罵鬼子大會第93章 善守者第三節 奇怪的傷兵第221章 進退維谷 第二節 住的問題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一節 聲南擊北第109章 北特警是啥?第三節 北特警第119章 明修棧道第四節 秘密交通線軼事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三節 願者上鉤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一節 楊棒子是咋成猛人的?第73章 兩千人 第二節 下河灘村第84章 惱羞成怒第二節 死不認賬第109章 北特警是啥? 第一節 一頭大來一頭小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一節 地不分南北第142章 文學的良心 第三節 中日傷亡數字對比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一節 神秘女人第220章 說走咱就走 第二節 區別對待補充之晉察冀八路軍今尋蹤1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二節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一節 長城鋪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三節 井上隊長第127章 爆點猛料第四節 黑豆白麪第13章 瞎子 第一節 地頭蛇第1章 突圍 第一節 團部第102章 圍獵 第四節 功虧一簣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三節 最後一槍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一節 反客爲主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二節 旗不能隨便插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一節 鋤奸隊第38章 第一節第115章 大鬧聚福班 第一節 大旗杆子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四節 土地問題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三節 血書請願第118章 螳螂捕蟬 第二節 王八拳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二節 部隊編成第44章 第一節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一節 熱淚盈眶第231章 今非昔比 第二節 鐵打的營盤第116章 活死人 第三節 啥叫傳奇第40章 第四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二節 六十發子彈第2節 犬養參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10章 武工隊是啥?第四章 聚福班第120章 暗渡陳倉第二節 緊鑼密鼓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二節 四個村子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一節 保定三傑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三節 偏心眼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215章 以血洗血 第二節 圍而不打第42章 第二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一節 老婆孩子熱炕頭第93章 善守者 第一節 反衝鋒第1節 一更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一節 沒錢可不行第34章 第二節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3章 第28個 第一節 誰領導誰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三節 樂極生悲第41章 第三節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二節 繳衣服不殺!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一節 人不分老幼第149章 西馬池 第三節 保滿線第129章 因緣巧合第四節 地府來人第6章 上山 第三節 半截扎槍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三節 意外之喜補充之最艱苦的是哪一年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三節 偏心眼第8章 孫花臉子 第三節 一塊碎瓷片第226章 靜坐戰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四節 拉響警報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一節 一條大魚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二節 無頭蒼蠅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165章 走西口 第四章 土地公第124章 冤有頭債有主 第四節 驅鬼天師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四節 潰圍而出
第119章 明修棧道第三節 貴客臨門第87章 爾虞我詐 第一節 紅白臉第40章 第一節第81章 棒戰羣雄 第四節 妹夫來使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節 啥叫猛人?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一節 初試鋒芒第176章 羽翼豐滿 第四節 撿軟柿子捏第208章 一點五公里 第三節 以湯止沸第37章 第一節第158章 各行其道 第一節 先躲着再說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二節 鳳凰涅盤第80章 亂燉第二節 老鴰和麻雀第202章 人在鏟在 第四節 17歲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191章 空城計 第二節 討厭的黴雨第59章 臺峪村的楊司令 第一節 五路圍攻第52章 戰旗獵獵 第一節 罵鬼子大會第93章 善守者第三節 奇怪的傷兵第221章 進退維谷 第二節 住的問題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一節 聲南擊北第109章 北特警是啥?第三節 北特警第119章 明修棧道第四節 秘密交通線軼事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三節 願者上鉤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一節 楊棒子是咋成猛人的?第73章 兩千人 第二節 下河灘村第84章 惱羞成怒第二節 死不認賬第109章 北特警是啥? 第一節 一頭大來一頭小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一節 有點譜成嗎?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一節 地不分南北第142章 文學的良心 第三節 中日傷亡數字對比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一節 神秘女人第220章 說走咱就走 第二節 區別對待補充之晉察冀八路軍今尋蹤1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二節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一節 長城鋪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一節 挨炸了!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三節 井上隊長第127章 爆點猛料第四節 黑豆白麪第13章 瞎子 第一節 地頭蛇第1章 突圍 第一節 團部第102章 圍獵 第四節 功虧一簣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三節 最後一槍第216章 進退兩難 第一節 反客爲主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二節 旗不能隨便插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一節 鋤奸隊第38章 第一節第115章 大鬧聚福班 第一節 大旗杆子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四節 土地問題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三節 血書請願第118章 螳螂捕蟬 第二節 王八拳第236章 雄關漫道 第三節 秤不離砣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二節 部隊編成第44章 第一節第232章 日暮西山 第一節 熱淚盈眶第231章 今非昔比 第二節 鐵打的營盤第116章 活死人 第三節 啥叫傳奇第40章 第四節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二節 六十發子彈第2節 犬養參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10章 武工隊是啥?第四章 聚福班第120章 暗渡陳倉第二節 緊鑼密鼓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二節 四個村子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一節 保定三傑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三節 偏心眼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215章 以血洗血 第二節 圍而不打第42章 第二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一節 老婆孩子熱炕頭第93章 善守者 第一節 反衝鋒第1節 一更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一節 沒錢可不行第34章 第二節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3章 第28個 第一節 誰領導誰第68章 天皇密使 第三節 樂極生悲第41章 第三節第218章 誰入地獄 第三節 就怕萬一第155章 誰也不欠誰的 第二節 繳衣服不殺!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一節 人不分老幼第149章 西馬池 第三節 保滿線第129章 因緣巧合第四節 地府來人第6章 上山 第三節 半截扎槍第150章 調虎離山 第三節 意外之喜補充之最艱苦的是哪一年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62章 圍魏救趙 第三節 偏心眼第8章 孫花臉子 第三節 一塊碎瓷片第226章 靜坐戰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四節 拉響警報第234章 你中有我 第一節 一條大魚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二節 無頭蒼蠅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165章 走西口 第四章 土地公第124章 冤有頭債有主 第四節 驅鬼天師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四節 潰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