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之晉察冀八路軍今尋蹤1

補充之晉察冀八路軍今尋蹤1

寫有歷史背景的小說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俺呢就是出於對祖輩們在晉察冀這片熱土上同日軍殊死搏鬥的敬佩,才寫的抗戰題材的小說,加上自己的祖父、外祖父等就在這片土地上的八路軍部隊裡出生入死過,所以就對晉察冀有着特殊的感情。

歷史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研究那些埋在故紙堆裡和黃土下的東西挺有意思的,而如果循着歷史的足跡還能在現在發現有當年的血脈延續下來,那可就更有意思了,比如當年在晉察冀在冀西北的那些八路軍的部隊現在還在解放軍的序列中找得到痕跡嗎?這類的研究就更有意思了。

下邊就是當年在冀西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部隊在我軍序列中能找到的一些痕跡的研究,只可惜現在解放軍主戰部隊裡就剩下碩果僅存的一支老晉察冀部隊了。

首先說說六十七軍,六十七軍的前身是華北二縱。二縱的前身是冀察縱隊,也叫郭天民縱隊。

1945年11月,效仿太行彭德懷、劉伯承使用集團化的大部隊作戰,聶老總在晉察冀也成立野戰軍,同時親自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幾個月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晉察冀軍區先後成立了冀晉、冀中、冀熱遼四個二級軍區,並以各區部隊爲基礎,組織了野戰軍。

1945年9月,由冀察軍區主力部隊編成的冀察縱隊(郭天民縱隊),下設四個作戰旅。司令員郭天民、副政治委員李天煥、參謀長易耀彩、政治部主任李天煥(兼)。

冀察縱隊最初成立的時候,下設四個旅。包括:第六旅(一分區、即易滿淶徐根據地組成)旅長肖應棠、政治委員龍道權,第七旅(十一分區、即平西根據地組成)旅長肖文玖、副旅長晨光、副政治委員李水清,第九旅(十二分區、即平北根據地組成)旅長熊奎、政治委員黃連秋,騎兵旅旅長陳宗坤、政治委員李光輝。

1946年。晉察冀八路軍(那時還不叫“解放軍”)退出張家口後,發現了野戰軍的兵力不足,晉察冀軍區於是將部分戰鬥力強的地方部隊編入野戰軍。47年2月。旅長盛治華、旅政委鍾華農率領的冀中軍區獨立第八旅編入二縱,成爲二縱六旅。47年3月-4月。二縱在河北高陽進行整訓,4月11日,開始參加正太戰役。二縱五旅率先攻克正定縣城。五旅十四團七連四班副班長王儒,在這一戰第一個登上正定城頭,被二縱授予“登城英雄”稱號,榮立特等功。

二縱打正定城,涌現了兩個特等功。都是五旅十四團七連的戰士。一個是七班長黃樹田,另一個就是四班副班長王儒。戰後,戰鬥英雄均保送到隨營學校深造,培養幹部。只有王儒到了二縱的隨營學校。黃樹田自稱不識字,沒有來。但1950年國慶一週年前夕,在北京召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黃樹田還是作爲華北軍區的戰鬥英雄代表出席了會議。王儒是作爲糾察總隊唯一的一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接着往下講。打下正定之後,1947年6月。二縱參加保北戰役,7月,轉戰察北、綏遠,打包頭。10月,清風店戰役。殲滅羅厲戎國軍第三軍,四旅、六旅擔任主攻,表現不凡;而解放正定時立下赫赫戰功的五旅在二縱司令員陳正湘、政委李志民帶領下,在徐水以北、保定以南的不大區域內擔任防禦。清風店一戰結束,1947年12月,在朱老總、楊得志親自指揮下,三縱、四縱開始進攻石家莊,二縱奉命在定縣一帶駐防,以備保定方向的援敵。幾天後石家莊被攻克,二縱原地未動,開展了新式整風運動。

新式整軍結束後,二縱打察南戰役,保北戰役,三個旅相互配合,越打越好,接連解放廣靈、陽原、淶水、徐水幾個縣城。48年10月,二縱攻克包頭(五旅打的,戰後六旅接管過來,此時四旅已調走)

1949年2月二縱改編爲解放軍六十七軍的時候,下面只有兩個師,一九九師和二00師,另有一個接受改編的國軍獨立師。1949年8月,六十七軍參加解放太原、大同後回來,移駐在北戴河、唐山期間,華北軍區直屬的二一0師編入六十七軍,編制爲二0一師(代師長彭壽生、師政委何蘭階、副師長李雪瑞、參謀長曾威、政治部主任柳謙)。

1949年新中國建立慶典,因爲能征善戰,六十七軍一九九師全部、二00師部分,參加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

如今,因爲解放軍大精簡,二縱改編成的六十七軍不復存在。那支曾經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儀式的英雄部隊一九九師也不復存在。你只有到了山東淄博的六十七軍紀念館,纔會感受到幾十年前炮火硝煙中的那種輝煌。

再看看六十八軍,六十八軍的前身是華北六縱,說六縱還得從二縱說起。

1944年9月,晉察冀軍區應抗戰後期的形勢變化,成立了四個二級軍區。其中,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政治委員劉道生、副司令員文年生(10月任職)、副政治委員劉傑(9月任職)李天煥(12月任職)、參謀長易耀彩、政治部主任劉道生(9月免兼)李天煥(9月任職)。1945年8月,晉察冀八路軍展開對日作戰的大反攻,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以冀察的主力部隊爲主,組建冀察縱隊即郭天民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郭天民、副政治委員李天煥、參謀長易耀彩、政治部主任李天煥(兼)。

當時的向仲華還在延安,沒有到晉察冀來。

1946年3月,重慶國共和談成功,晉察冀軍區進行部隊大縮編。野戰軍由9個野戰縱隊26個旅81個團,縮編爲4個縱隊9個旅24個團(每個縱隊由原9團縮編爲6團),人數上縮減的更明顯,野戰軍由原來的20餘萬人縮減至共5.1萬人。精簡整編後。晉察冀軍區部隊由31餘萬人減少至20餘萬人。

郭天民、劉道生兩縱隊合編爲冀察縱隊,撤銷第9、第10旅和騎兵旅番號,其部隊編入第6、第7、第8旅。正是在這一時間。原熱遼黃永勝縱隊和冀東詹才芳縱隊番號撤銷,冀東縱隊第13旅副政治委員向仲華(第十三旅。旅長蕭全夫、政治委員李振聲、副政治委員向仲華)被派到冀察縱隊接替李天煥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7~9月,國共內戰打響,晉察冀八路軍參加大同集寧戰役。其間,冀察縱隊改稱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郭天民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韓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向仲華任政治部主任。所屬三個旅整編爲第四、第五旅,原第八旅編制被撤銷,共2.7萬餘人。

冀察縱隊共2.7萬餘人,這個數字出自六十七軍軍史。雖然準確。但值得商榷。因爲當時的晉察冀野戰軍整體數字才只有5.1萬人。而冀察的部隊就佔去了一多半,故值得商榷。

我認爲,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就是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夥同冀察軍區政委劉道生,在1946年3月晉察冀軍區大裁軍時私自瞞兵一萬餘人未裁掉的緣故。

研究晉察冀史。不全是正大光明,上得了檯面的。1946年底,淶源會議之後,郭天民被撤銷一切職務一事就上不得檯面。但郭天民並不是無短處可抓,他在46年初晉察冀大裁軍時私自瞞兵。就留下了短處。

一方諸侯,有令不從,瞞兵不裁,陽奉陰違。雖說所採取的是被歷史證明的正確決定,但也犯了晉察冀的大忌,不嚴懲,你讓晉察冀軍區最高領導人以後如何帶兵?

1945年抗戰後期,日本投降,作爲在冀察軍區的地盤上,郭天民第一個率領冀察軍區的兵力佔領張家口。當年,日軍有半數以上的物資倉庫落入郭天民部隊之手。雖說半個多月後,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遷入張家口,郭天民率冀察部隊退守宣化。但在宣化的日軍兵營、物資倉庫盡落郭天民之手。據說,僅張家口僞蒙疆司令部繳獲的金銀珠寶就有不少,都保存在冀察軍區政委劉道生的手裡。這也是冀察軍區有能力供養一萬餘被裁兵員的財力支撐。

聽原冀察軍區的老幹部說,郭天民一直將張家口、宣化作爲永久的支撐之地,所以倉庫中的物資儲存的不少。1946年10月初,張家口在南線取得勝利的同時,北線被傅作義軍隊偷襲,不得不放棄張家口。事發突然,只能撤人,來不及撤運物資,大批的倉庫物資不是被迫燒掉,就是留給了傅作義軍隊。我猜,受到的人員、財力的損失如此之大,這也是郭天民在淶源會議上壓不住怒火而大吵起來的主要原因吧?

淶源會議,召開於1946年10月,晉察冀部隊退出張家口的幾天之後。淶源會議結束,郭天民即被撤銷二縱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還在幾天以前的9月~10 月,郭天民指揮二縱參加張家口保衛戰,在懷來地區殲滅國軍3800餘人。11月二縱在退出張家口之後的易滿戰役中已經看不見二縱司令郭天民的身影了,這一仗是二縱副司令韓偉指揮的。以後,晉察冀史上記載,1947年1月,楊得志到二縱,接替郭天民任司令員,李志民任政治委員。6月,陳正湘到二縱,接替楊得志任司令員。實際上,郭天民早在兩個月前就不在二縱的領導崗位上了。

郭天民被撤了在二縱的領導職務,可他還有一個冀察軍區司令員的職務呢?

但晉察冀軍區領導隨即作出決定,冀察軍區同退出張家口的張家口衛戍司令部合併,組成察哈爾軍區,原張家口衛戍司令鄭維山任察哈爾軍區司令。這一招“釜底抽薪”徹底斷了郭天民的後路,他現在真正一無所有,什麼職務也沒有了。

對郭天民的處理,明顯引起了冀察軍區其他領導幹部的不滿。冀察軍區政委劉道生,率領受他節制的一批政工幹部和警衛戰士,帶着冀察軍區積存的全部金銀財寶,拒絕回到晉察冀腹地,而是東去冀東,到了赤峰。衆所周知,以後,冀東的根據地和部隊脫離了晉察冀的領導,加入到東北解放軍陣營。

這段不見諸於文字的歷史記述,出自許多故去的和還活着的老人們。1946年10月,退出張家口、宣化之後,作爲冀察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劉道生的老部下,奉命同一些幹部和警衛戰士,跟隨劉道生政委一起去了冀東。但他們以後奉命又帶着那些金銀珠寶返回到晉察冀。

1946年11月,冀察軍區機關被鄭維山的張家口衛戍司令部接收後,轉變成爲察哈爾軍區機關。一年後的1947年12月,察哈爾軍區機關又被任命爲六縱司令員的文年生、政委向仲華接收,改編爲六縱指揮機關。

文年生和向仲華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抗戰時都在延安,沒被攪進晉察冀的是是非非中去。文年生曾任冀察軍區副司令、代司令,向仲華也是從冀察縱隊中過來的,在冀察幹部中有一定的人員。

晉察冀史中記載的:1947年12月,文年生、向仲華到新成立的六縱任司令員和政委。實際上當時六縱還是個紙面上的東西,在實際中還沒有成立。1947年12月6日,以察哈爾軍區機關、冀中軍區兩個獨立旅及冀晉、察哈爾等軍區的幾個地方團隊組建晉察冀野戰軍第六縱隊,1948年5月9日改稱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六縱隊,1948年7月編入華北軍區第三兵團仍爲第六縱隊,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8軍。轄第202師、第203師、第204師。

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三節 戴眼鏡地!第4節 三更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二節 淘小子有出息第153章 黑白無常 第四節 無常索命第2節 犬養參謀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二節 第一天第51章 毛遂自薦 第四節 血手印第131章 鬼使神差 第二節 拿夜叉第112章 霸王卸甲 第三節 夢迴鼓角連營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三節 紅線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三節 人心難測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二節 部隊編成第76章 教學課第三節現場授課第102章 圍獵 第四節 功虧一簣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二節 各行其道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四節 畫地爲牢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二節 買路錢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78章 鐵壁合圍第四節 羊腸小道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二節 道士也革命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三節 時勢造英雄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四節 爛腿王第112章 霸王卸甲 第三節 夢迴鼓角連營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192章 半部論語 第四節 一本破書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節 啥叫猛人?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二節 第一天第89章 勢如水火 第四節 再跑快點!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一節 官復原職第64章 冷酷到底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231章 今非昔比 第四節 窩囊沒救了!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一節 出早操第237章 連天烽火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三節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三節 好人有好報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四節 畫地爲牢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一節 赤地千里第3節 捆仙繩第223章 走馬輪戰 第一節 帶塊氈子第25章 大力丸 第一節 花腔第83章 誰開的槍!第三節 愛國的馬第56章 常家渠 第三節 半拉手掌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補充之一分區紀實雲陽誓師第19章 四十八個 第一節 打草驚蛇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二節 一百擔面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四節 光膀子的好處補充之65軍與一分區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四節 先吃哪口?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三節 紅線第85章 兵無常形 第四節 火烤肉第116章 活死人第一節 紅玉贈劍第187章 動如脫兔第三節 膽大心細第44章 第四節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二節 牙崩了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41章 第二節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二節 先東而西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一節 長城鋪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二節 啥叫“特情”第67章 洞房花燭 第四節 鍋底灰第100章 二十八勇士第四節一粒子彈也不留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四節 刺眼的白布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四節 爛腿王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二節 財物和鋤奸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三節 第二天第72章 活死人 第二節 一聲長嘯第44章 第一節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三節 行家裡手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四節 土地問題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第二節 幸運的益子第208章 一點五公里 第一節 善惡一念間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79章 忠匪 義紳第三節 水挺深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五節 訓練班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一節 老婆孩子熱炕頭補充之陳正湘與楊成武1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三節 不是哥們不仗義!第134章 鬥爭是殘酷的! 第一節 絕對不是瀟灑事!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二節 三聲槍響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三節 特別照顧第77章 夜宴 第三節 女護士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二節 刺刀的問題第144章 西園寺據點 第一節 狗比人強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四節 一枚金戒指第4章 夜審 第一節 小嘀嗒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四節 勇士和勇夫第152章 越亂越好 第三節 緊鑼密鼓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四節 扎堆湊熱鬧第81 棒戰羣雄 第二節 八仙過海第2節 鏟子猴第3節 清水大佐第44章 第二節
第55章 敬業的鬼子 第三節 戴眼鏡地!第4節 三更第156章 頭號悍匪 第二節 淘小子有出息第153章 黑白無常 第四節 無常索命第2節 犬養參謀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二節 第一天第51章 毛遂自薦 第四節 血手印第131章 鬼使神差 第二節 拿夜叉第112章 霸王卸甲 第三節 夢迴鼓角連營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三節 紅線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三節 人心難測第140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 第二節 部隊編成第76章 教學課第三節現場授課第102章 圍獵 第四節 功虧一簣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二節 各行其道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四節 畫地爲牢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二節 買路錢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二節 活死人第78章 鐵壁合圍第四節 羊腸小道第130章 淺談道教第二節 道士也革命第132章 塵封的檔案 第三節 時勢造英雄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四節 爛腿王第112章 霸王卸甲 第三節 夢迴鼓角連營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192章 半部論語 第四節 一本破書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節 啥叫猛人?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二節 第一天第89章 勢如水火 第四節 再跑快點!第148章 火中取栗 第一節 官復原職第64章 冷酷到底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231章 今非昔比 第四節 窩囊沒救了!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一節 出早操第237章 連天烽火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92章 血,總是熱的 第三節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三節 好人有好報第209章 十月圍城 第四節 畫地爲牢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一節 赤地千里第3節 捆仙繩第223章 走馬輪戰 第一節 帶塊氈子第25章 大力丸 第一節 花腔第83章 誰開的槍!第三節 愛國的馬第56章 常家渠 第三節 半拉手掌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補充之一分區紀實雲陽誓師第19章 四十八個 第一節 打草驚蛇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三節 林澗村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二節 奇貨可居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二節 一百擔面第205章 燃燒的泥土 第四節 光膀子的好處補充之65軍與一分區第79章 忠匪義紳第二節 齊聚山寨第182章 一鍋夾生飯 第四節 先吃哪口?第227章 攻心爲上 第四節 老兵新貌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三節 紅線第85章 兵無常形 第四節 火烤肉第116章 活死人第一節 紅玉贈劍第187章 動如脫兔第三節 膽大心細第44章 第四節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二節 牙崩了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節 疤瘌眼第41章 第二節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二節 先東而西第212章 暗渡秋樹灣 第一節 長城鋪第128章 運動那點事 第二節 啥叫“特情”第67章 洞房花燭 第四節 鍋底灰第100章 二十八勇士第四節一粒子彈也不留第2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四節 刺眼的白布第137章 城隍廟夜審 第四節 爛腿王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二節 財物和鋤奸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三節 第二天第72章 活死人 第二節 一聲長嘯第44章 第一節第180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第三節 行家裡手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四節 土地問題第170章 打就打怕了!第二節 幸運的益子第208章 一點五公里 第一節 善惡一念間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79章 忠匪 義紳第三節 水挺深第195章 秘密戰線 第五節 訓練班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一節 老婆孩子熱炕頭補充之陳正湘與楊成武1第169章 斷臂求生 第三節 不是哥們不仗義!第134章 鬥爭是殘酷的! 第一節 絕對不是瀟灑事!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二節 三聲槍響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三節 特別照顧第77章 夜宴 第三節 女護士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二節 刺刀的問題第144章 西園寺據點 第一節 狗比人強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四節 一枚金戒指第4章 夜審 第一節 小嘀嗒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四節 勇士和勇夫第152章 越亂越好 第三節 緊鑼密鼓第206章 血祭北壇 第四節 扎堆湊熱鬧第81 棒戰羣雄 第二節 八仙過海第2節 鏟子猴第3節 清水大佐第44章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