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梳攏

女郎王微見這鐘太監言語輕佻、俗氣,與她往日交往的那些風雅名士完全不是一路人,可張原卻似與這閹人甚是熟絡,不禁讓王微心生鄙夷,雖然這萬曆朝還沒有閹黨一說,但張原一個年少書生,周旋於兩個太監之間,總難免趨炎附勢之譏,最可惱的是張原也裝着不認識她的樣子,只顧與那太監說話,並不搭理她和李雪衣,女郎王微不由得氣往上衝,起身施禮道:“兩位公公既有重要的事相商,小女子不敢打擾,懇請告退。”

一個鐘太監,一個邢太監,是有兩位公公沒錯,可邢太監在岸上,王微面前只有一個鐘太監,王微卻說“兩位公公”,這是在罵張原了——

鐘太監被人稱呼“公公”習慣了,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說道:“沒什麼事,你們先等着,彈彈琴、吹吹簫。”

張原是何等細心的人,自是心下了然,他與王微同舟近二十日,對這女郎性子頗爲了解,有俠氣,卻也有些任性——

張原笑笑的看着麗色逼人的王微,心道:“若是換了個人,你即便是口誤也受要責罰——王修微,幹嘛這麼大火氣?”說道:“修微兄,難道不認識小生了?”

這話一出,鐘太監和李雪衣都是大爲驚詫,鐘太監見張原稱呼一個名妓爲兄,愕然之後隨即恍然,這正是不拘俗禮的名士風流啊,鐘太監對江南文人名士的生活極其嚮往,在杭州,鐘太監的附庸風雅也是出了名的,驚奇笑問:“張公子認得她?”

那李雪衣脫口道:“你便是張介子——公子

。”總算把“公子”二字附上了,不然就是失禮。

張原見這李雪衣俏臉暈紅,眉睫微顫,很是動人,真不愧是秦淮花魁,果然很美,與靚妝的王微站在一起,也不遜色,笑道:“雪衣姑娘也知道在下的名字嗎?”

李雪衣道:“賤妾是聽修微說起張公子大名的,修微對張公子很是仰慕——”

“雪衣姐。”王微臉一紅,阻止李雪衣說下去,又向張原福了一福,道:“小女子曾受張公子恩惠,非常感激。”神態有些生硬,不似同舟論詩、弈棋時那般優雅從容。

張原向王微點了一下頭,對鐘太監道:“鍾公公,這女郎是松江陳眉公的女弟子,詩畫精妙,我這次從青浦來金陵,陳眉公讓她與我兄弟同行,所以相識,才女風範,讓人一見難忘。”

“哈,原來如此。”鐘太監大笑:“有緣,有緣。”見王微猶作垂髫處子裝束,那李雪衣則已上髻,這表示李雪衣已被人梳攏過——

鐘太監興致勃勃道:“才女才子,天作之合,王姑娘尚未梳攏,豈不正是留待張公子的,妙極,妙極,兩位豈無意乎?”

王微臉色變了,張原忙道:“鍾公公,莫提這些,我來金陵是求學的。”

鐘太監不以爲然,象王微這樣的美色,哪個男子不想據爲己有,見到這樣的絕色佳人,鐘太監對自己的閹殘不能人道就更惆悵了,徒呼奈何啊,而張原是他極欣賞的人,便起了促成之心——

鐘太監知道張原家境平平,西張富庶,東張不過小康而已,象王微這樣的秦淮名妓,第一次梳攏少說也要兩、三百兩銀子,張原一個初進學的秀才哪裡拿得出這麼多銀子,鐘太監哪裡知道張原現在已暴富,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咱家與張公子是摯交,願促成此美事,王姑娘是哪家妓館的,對那鴇母說,要多少銀子咱家代張公子出。”

鐘太監自然是好意,卻沒想到他一個太監出錢讓張原梳攏王微,可有多麼的匪夷所思。

王微的臉已經煞白,身子微微顫抖,雙手緊握,尖尖的指甲刺進掌心,疼痛、憤恨、失望、悲苦……

“鍾公公,邢公公請公公上岸,有事相商。”

一個內守備府差官進來向鐘太監施禮,鐘太監方纔也看到邢隆在柳蔭下急得團團轉,便對張原道:“張公子,咱家先出去一下,張公子與兩位女郎說說,哈哈。”

鐘太監一出艙室,張原便向王微作揖解釋:“抱歉,抱歉,這位鍾公公是我在杭州結識的——”

“小女子知道,這便是那位在西湖邊立生祠的鐘公公,據說這是張公子促成的,投李報桃,鍾公公今日便要出錢讓張公子梳攏我,鍾公公是織造署的,銀子有的是,邢公公是南京守備太監,權勢熏天,張公子有這兩位有錢有勢的公公撐腰,小女子哪敢說半個不字,不知張公子要何時梳攏我,是今夜還是明日?”

女郎王微美眸含淚,快嘴如剪,嚓嚓嚓嚓,要將張原絞得粉碎——

李雪衣驚得花容失色,不停地扯王微的袖子,低聲勸道:“修微,修微——”

張原知道王微這下子誤會深了,鐘太監是好心辦壞事啊,解釋道:“修微,我們也不是初次相見,你應該瞭解我一些的,我雖是凡夫俗子,但不至於這麼惡俗可鄙吧,今日之事——”

既然說了,那就說個痛快,沒什麼吞吞吐吐的,王微道:“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一篇‘書畫難爲心聲論’,張公子把董玄宰真面目向世人昭示,張公子大才,城府深沉,小女子何敢說了解張公子

!”

這是把張原和董其昌相提並論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等於是罵張原是奸邪了。

張原也惱了,冷冷道:“你既這麼認爲,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稍安勿躁,我沒有梳攏你的意思,也不會以勢壓你,你走吧,雪衣姑娘也請回。”

王微銀牙咬得嘴脣見血,向張原略福一福,轉身便走,長裙翩然在門角閃過。

那李雪衣有些驚慌,張原是邢太監的貴客,王微把張原得罪狠了,這可糟糕,教坊司的人若要爲難她們一下她們都承受不起,見王微負氣而去,趕忙向張原斂衽致歉道:“張公子,修微年幼無禮,張公子莫要往心裡去,修微對張公子真的很仰慕,多次與我說起張公子——”

張原擺手道:“好了好了,不說這些,你們放心回去就是,不會責怪你們的,邢公公那裡也有事,不須你們侑酒了,去吧,張介子再不濟,也不會因這點事而向兩個弱女子撒威風。”

張原跟着李雪衣下到船頭,卻見岸邊教坊司的人正盤問王微,便揚聲道:“兩位公公有事,不須她二人侍候,讓她們去吧。”

王微被教坊司小吏盤問得進退不得,還得要張原說句話才能脫身,不禁更感屈辱,王微以前有養母馬湘蘭關照,因年幼也沒有正式接客,交往的都是文人雅士,可以說沒受什麼委屈,今日卻真切感到作爲一名曲中舊院風塵女郎的悲哀,驀然想起張原曾與她談論過的自由,當時她說只想無拘無束,寄情山水、詩畫、絲竹,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想來,這多麼天真,還是張原看得透徹,張原說真正的自由是沒有人能強迫你做不願意做的事,而今日玄武湖一幕,就好像是張原特意安排讓她領教這個道理似的——

女郎王微坐上小轎,流淚而去。

……

張原站在船頭,看着王微和李雪衣兩頂小轎冉冉而去,心知這個誤會難解了,他也不可能再特意登門去解釋,畢竟王微不是商澹然、不是王師妹,若是這兩位誤會了他,他定要想方設法解釋挽回的,而女郎王微,與他應是浮萍過客,同舟一段緣,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即便有遺憾也是常事,多解釋也無趣——

“張公子——張公子,請上岸說話。”

湖岸柳蔭下的鐘太監朝船頭的張原招手,張原走上岸,向邢、鍾兩位太監拱手:“兩位公公有何吩咐?”

這柳蔭下只有他們三個人,那個中年幕僚也已退到一邊,其他人更是不敢靠近

邢隆臉有深憂,一時躊躇無言。

鐘太監道:“邢公公,這張公子足智多謀,爲人又仗義,更難得的是,他不象其他士人那樣對我們內官貌似尊敬,其實鄙夷,咱家在杭州五年,就交得張公子一個知心朋友,莫看他年少,董玄宰如何,還不是一敗塗地,邢公公儘可以對他直言。”

張原心裡暗暗叫苦,方纔王微都借鐘太監生祠之事譏諷他,這應該不是王微一人有這種看法,不少自命清高的士人都會這麼想,雖說現在不是九千歲魏忠賢當政,太監名聲還沒有臭,可他與太監交往太密切肯定會影響到他的聲譽,然而生逢此世,想要在朝政上有一番作爲,完全繞開太監是不可能的,象東林黨那樣與太監閹黨搞得水火不相容,最終是國破家亡的結局,矛盾肯定有,但要儘可能調和,現在的問題是,他想在東林與太監之間左右逢源,難啊,走鋼絲似的,這個平衡點太難把握了,不知這堂堂南京守備太監邢隆遇到了什麼棘手的事,這鐘太監又好管閒事,把他扯進來了,這就是站位啊,你要依靠哪一邊,就必須爲哪一邊的利益說話,你不可能光得好處不付出——

————————————————————————

————————————————————————

從這一章來看,小道擺脫了前一段時間的情節困境了,自感寫得還好。

前幾天小道發了一個單章感言,那世界末日臨蘭亭只是一個比喻,是指小道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是指救國與文藝並不相悖,這裡再次借用一下魯迅的話,就是說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若專盯着勇士性|交,污稱勇士是淫棍,認爲勇士就不該性|交,就要整天戰鬥,這種觀點,小道絕難苟同——

雅騷寫到現在,張原科舉、結社、遊走東林與太監之間、與姐夫辦商號、與朋友辦書局、結交武將,這些不都是爲以後救國打基礎嗎,一小部分讀者沒看到張原爲這些作的努力,在他們看來,張原讀書交友都是風花雪月,這些都是沒用的,有用的就是拿起刀去殺韃子,走軍事路線的穿越文很多,憑什麼要求小道也要這麼寫?我嘗試這種救國爲什麼不行,這些穿越文都是假設,真實的歷史早已擺在那裡,你們急什麼?

那個單章發出後,雅騷書評區罵的人還少,也還比較講道理,但在龍空,卻是連篇累牘的罵,不但罵雅騷還罵作者,有喊着下架不看的,有慶幸自己英明一看作者名就沒看的,還有人聲稱要把雅騷罵太監,有幾個支持雅騷的發言,立即被人圍攻,非要異口同聲罵雅騷才和諧——

小道起先也很懼,心想這下子捅馬蜂窩了,明天肯定收藏、訂閱大降,可事實是收藏、訂閱反而漲了,支持小道的讀者還是佔絕大多數,小道也就有勇氣繼續這麼寫,並要寫得更好。

謝謝書友們,明天會更五千,小道也要努力。

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405章 奸臣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466章 端陽雨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503章 決戰前夕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462章 小貞第374章 冰河說與萬言書第236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424章 口福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244章 難求一夕歡第76章 紈絝風采第228章 沉舟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475章 月下東鄰吹簫第11章 竹亭、盲棋、看雨第330章 溫柔鄉第22章 耕肥田告瘦狀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341章 蘇幕遮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259章 夜船無人私語時第51章 悶騷第496章 行路難第124章 靜止的相片第377章 天上神仙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415章 大辯論之始第30章 草繩少女第436章 朝鮮蠻子殺人案第474章 八百館生第191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296章 親迎之期第309章 我見猶憐第297章 知子莫若父第111章 點燈第68章 住家弟子第314章 洞房花燭(上)第309章 我見猶憐第470章 私約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351章 行路難第338章 水中仙第86章 冷豬肉第292章 驚才絕豔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226章 怒雨第186章 痛毆董祖常第440章 血紅雪白第28章 學堂樂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164章 如賊如鬼第74章 六寸金蓮嚇死人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84章 夕陽下說書人第318章 總裁錢謙益第121章 張案首和闢水珠第290章 誰是懸崖採蘭人?第302章 難題第158章 丹汞難得眼清明第420章 旖旎馬車第125章 夜船航第344章 聚寶門驚變第6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184章 九字訣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413章 鴨宴第228章 沉舟第334章 爾虞我詐第251章 別樣溫柔第194章 洛陽紙貴第231章 火燒董宦(下)第20章 安內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262章 又見阮大鋮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誇我第43章 八股第一篇第444章 又見方鴻漸第195章 已見寒梅發第486章 勝負一線第364章 春秋房風波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28章 學堂樂
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405章 奸臣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466章 端陽雨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490章 過家門而不入第503章 決戰前夕第465章 謀定龍山巔第462章 小貞第374章 冰河說與萬言書第236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424章 口福第18章 一概看不懂第244章 難求一夕歡第76章 紈絝風采第228章 沉舟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17章 何等人最作孽?第263章 無故加之而不怒第475章 月下東鄰吹簫第11章 竹亭、盲棋、看雨第330章 溫柔鄉第22章 耕肥田告瘦狀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341章 蘇幕遮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259章 夜船無人私語時第51章 悶騷第496章 行路難第124章 靜止的相片第377章 天上神仙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415章 大辯論之始第30章 草繩少女第436章 朝鮮蠻子殺人案第474章 八百館生第191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296章 親迎之期第309章 我見猶憐第297章 知子莫若父第111章 點燈第68章 住家弟子第314章 洞房花燭(上)第309章 我見猶憐第470章 私約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351章 行路難第338章 水中仙第86章 冷豬肉第292章 驚才絕豔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227章 千夫所指第226章 怒雨第186章 痛毆董祖常第440章 血紅雪白第28章 學堂樂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164章 如賊如鬼第74章 六寸金蓮嚇死人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347章 騎驢找驢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84章 夕陽下說書人第318章 總裁錢謙益第121章 張案首和闢水珠第290章 誰是懸崖採蘭人?第302章 難題第158章 丹汞難得眼清明第420章 旖旎馬車第125章 夜船航第344章 聚寶門驚變第6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184章 九字訣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413章 鴨宴第228章 沉舟第334章 爾虞我詐第251章 別樣溫柔第194章 洛陽紙貴第231章 火燒董宦(下)第20章 安內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262章 又見阮大鋮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誇我第43章 八股第一篇第444章 又見方鴻漸第195章 已見寒梅發第486章 勝負一線第364章 春秋房風波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28章 學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