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洪荒

別看羅霄宗掃平妖禍,彷彿就此太平無事了,失魂瘟一日不徹底根治,世上便無寧日。

洞燭明燈被郭岱攜往黃泉,人世間便再無可以廣攝魂靈的法寶。雖說方真道上也有一些類似的法器,但比起妙用深廣,也斷然不如洞燭明燈。

慶幸的是,宮九素此前也曾掌握過洞燭明燈,對其中妙用的領悟未必在郭岱之下,便與重玄老祖一同,試着在人世間還原類似的妙用神通。

而重玄老祖認爲,洞燭明燈其中蘊含玄理法度甚深,雖說以他們師徒二人煉製妙用相近的法寶不算太難,但世上失魂嬰兒數量衆多,且此禍根治非止一日,也不可能煉製得了這麼多接引神魂的法器。

於是重玄老祖在羅霄宗拘役科中找出一門名爲“通幽渡亡方”的法術,結合羅霄宗接引正朔朝皇帝輪迴轉世的秘術,引渡新生亡魂降臨世間,託舍入失魂嬰。

但此法施展也不容易,需要溝通陰陽氣機,一般羅霄門人根本無法獨力施展。

幸好如今羅霄宗在玄黃洲各地散佈衆多鐵符鎮治塔,此塔勾連地氣,加上此前作爲護世大陣的陣樞,也曾溝通陰陽、飽受淬鍊,正是作爲設壇立靖的最佳之物。

更何況過去羅霄宗的許多分壇道場,本就是用來掩護鐵符鎮治塔。如今朝廷准許羅霄宗自行設立分壇道場,便正好重新恢復舊制。

羅霄宗經歷妖禍,門內弟子折損過半,但道生卻還有存留不少。羅霄宗能夠在這數十年間散而不滅,甚至如今重獲新生,其實也與這些道生關聯密切。

除了部分道生被傳授正傳道法之外,道生在四境之地一邊搜檢鐵符鎮治塔,一邊開設產業維持生計,同時暗中保持聯繫,在民間鄉野早就積累了不少人脈。

在亂世之中,鄉野村落自行組建團練民壯以保境安民,這是非常常見的,而其中羅霄宗道生便利用此舉作爲掩護。在保證地方上不至於發生饑饉災荒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勢力,真要論人數,甚至可能不比當年十萬道生少。

如今羅霄宗光復中境,迴歸玉皇頂本山道場,這些道生也陸續走上臺面,有他們的協助,玄黃洲各地分壇道場的建設幾乎是同時進行。羅霄宗只要派遣正傳門人去往各地,最後進行開光和幾項科儀便算成功。

以鐵符鎮治塔爲基的分壇道場,本身既可以協助羅霄門人傳訊預警,也是進行接引生魂的唯一場合。除了部分安置在人跡罕至的險惡境域,大多數分壇道場其實離人煙居所並不遙遠。

以至於中境的分壇道場,也成爲回遷百姓定居之地,以便於有什麼困難之事都先找羅霄宗門人,比姍姍來遲的各級府縣官吏還要管用。

其實也怪不得朝廷動作遲緩,因爲如今中境、南境都需要重新設立府縣、劃定地界,而這兩地偏偏又歷經禍亂,凋敝殘破,慣了在東境魚米之鄉享樂之徒自然不肯前去。就算有些年輕士子,對經世濟民的實務學問也懂得不多,哪裡比得過起身於鄉野市井的羅霄宗道生?

特別是這些道生,對鄉野市井百業雜務各有了解,當各地百姓回遷中境之後,在道生們的指引下,開墾荒地、重整田園、修築屋舍、開挖水道等事,各有分工安排,一年內便幾乎做到了糧食自給自足,不必四境大量調撥。

羅霄宗道生當然不盡然是出身鄉野市井,過去其實也不乏名門望族的子弟,但不是殞身於妖禍戰場,便是後來舍了道生身份、各自逃生去了。

宮九素並沒有追究這些道生過去的作爲,但也不准他們認歸宗門,更別指望會得授宗門道法。一開始也有些長老認爲不必追究,可宮九素認爲既然昔年尚且不能共患難,那麼如今眼下是更大的難關,也不必他們摻和攪亂。

雖然宮九素現在並不是羅霄宗掌門,可重玄老祖平日在玉皇頂閉關,參悟上乘誅邪之法,一應宗門事務都交託宮九素打理,她已儼然是總理門中事務的尊長了。

在宮九素的掌管下,羅霄宗除了在各地建設分壇道場、治癒失魂嬰外,尚有一件重大事項。

那便是重現打通穿過中境的兩條江河,因爲中境妖禍不僅僅是戮害生靈,天外妖邪所過之處也是一片破敗。過去中境有兩條主要江河穿過,其中岸堤皆被妖邪破壞,導致大片洪泛、河川改道,甚至在中境形成大片斷斷續續的沼澤地。

這些沼澤若是善加打理,的確可以作爲肥沃良田,可河川疏浚也是一件大難題,羅霄門人實在是沒幾個閒着的了。

宮九素乾脆找來逸弦君、青照子與顧瑾,四名長生高人直接以自身大法力開闢主幹河道。而邀請太玄宮修士協助,重新疏浚故舊支流。

如今太玄宮修士也很忙,但得知此事的皇帝不僅讓太玄宮儘可能遣修士前去協助,而且再度下旨,凡是參與疏浚中境河道的民夫壯丁,都可以在中境獲分土地,此舉又一次充實荒蕪的中境。

當然,要在一年內開闢主幹河道,還是要看長生高人的法力,而且實際上不僅宮九素等四人,虎廟街的含光王也參與其中,這一點就很稀奇了。

“沒想到含光王前輩亦有此慈悲心。”宮九素在廣漠大澤的西邊天空上與含光王相會。

含光王還是那副端坐烏雲中的骷髏架子模樣,看不出絲毫表情,卻威嚴肅穆,他以神念妙語迴應道:“濟水、洪川,本就是我所疏浚而開。”

宮九素面露訝異,問道:“哦?竟還有此等故聞?還想請教。”

含光王答道:“你以爲我是憑什麼開國稱王的?含光朝之前,洪荒尚未盡退,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或是九年洪澇不休,或是九年烈旱無止,當年的玄黃洲之兇險艱苦,不再今日之下。”

“洪荒二字,道盡古紀上世之困苦,人生於斯年,披褐居穴尚且難得,恐怕茹毛飲血都屬常見。”宮九素感嘆一句,隨後言道:“我不該插嘴的,前輩繼續說。”

含光王沉默了半響,骷髏頭上看不出表情,但他的神念妙語中卻夾雜了有趣的意味:“其實……也沒你說得這麼糟糕。當時也有一些方真修士,雖然遠不如今日這般傳承完備,但要保一方部族溫飽,還是可以做到的。你說的茹毛飲血,已經是遠離中境宜居之地的化外野人了。

……扯遠了,方纔說到濟水與洪川。當年中境的情形跟現在差不多,沼澤廣佈,各部族散落在地勢稍高之處。每逢雨水多降之年,各部族宛如汪洋上的島嶼一般,孤懸獨處,憑着歷年寄存糧食過活,要待到旱年纔敢多打糧食。

我原本就是部族貴人之子,憑我的身份當然可以得到族中修士的指點傳授,很快我的修爲便超過師長。同時制舟車、結網繩、設紀年,與周圍各部族往來溝通,傳授漁獵圈養、精耕細作的技藝,在我三十歲那年,便已是十多個部族共推的首領了。”

宮九素讚歎道:“前輩所爲,與後世學子所敬的聖人已無差別了,是開天闢地後的大功德。”

“誇張了。”含光王說道:“其實我巡遊周圍部族才知道,舟車網繩、紀年氣節,其實各部族中的修士都在做。畢竟修士俯仰天地、觀悟萬物,自然各有所得,我不過是溝通衆人、略做修備。再說了,你見過有聖人是就這麼一副骷髏架子的嗎?”

含光王這話看似自嘲,但也只有他自己能這麼說,在那種洪荒歲月,光是能讓族人活下來便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更何況在含光王口中的“溝通衆人、略做修備”,恐怕也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對方部族的修士憑什麼就要順從含光王呢?這其中的殺伐爭鬥,估計是難免的。

而含光王的修爲法力,在這過程中也在不斷提升精進,當年修士沒有什麼宗門傳承,僅有的也是部族修士的指點,很難成爲有效的指引。甚至一個部族因爲缺乏修士的庇護,從而在洪荒惡劣環境中衰敗覆滅的,也是十分尋常的事情。

含光王后來的統治區域便已大體包括後世的中境之地,但當年的統治自然不是後世設立府縣官衙,只是各方部族的大致聯合。而這種聯合又非常依賴於含光王本人的聲望與德行。

後來含光王一路向西,發現中境大澤是源於西方水流,但因水土混雜淤塞,而成爲廣漠無垠的沼澤。含光王觀天文、堪水澤,認爲在沼澤中開出鴻溝水道,便可以讓西方之水源源不絕向東流去。

如此一來,衆部族便不再受限於洪荒旱澇無常變化,河川之水也可以便於取用灌溉,不誤農時。

但這樣的事,在古紀上世是何等困難?不說修士的法力神通如何,光是開挖泥土的器具就遠不如後世。而挖鑿水道又必須是各部族抽派壯丁,這樣各部族耕種勞力又會不夠。畢竟當時許多部族還是勉強得以溫飽,時不時還會捱餓,更別說水旱翻覆後的疫病蟲瘴了。

所以當時就有些大部族認爲,與其去挖鑿什麼水道、疏通河川,倒不如打造巨舟,每逢水患災年,就將地處低窪的部族送去高地避難。代價也不是很大,除了打造巨舟所耗材料,只是要被救的部族向施救部族提供些奴人、糧食、器具等等。

含光王見事態變化,雷厲風行地將主張打造巨舟、甚至已經開始動作的幾個部族首領擊殺,因爲他很清楚,一旦這種做法被實現,未來將會是高地部族任意向低地部族剝取掠奪。所以含光王不顧一切代價,要求衆部族參與到開挖水道、疏通河川的大計上來。

這一干,便是三十年。

後世今人恐怕很難想象,爲了一件事,天下各部族同心合力三十年,而含光王也在這過程中積累了前所未有的聲望,他親自參與挖鑿水道,同時對途徑部族加以勸導,讓他們遷往別處,也會對寧頑不靈的部族施以殺伐。

最終,經過中境的濟水、洪川兩條大河,以及周圍衆多細小支流便大致成型,一直穿過東境、流入汪洋。

在各部族看見大海的那一刻,含光王被尊奉爲王,那時候他已經九十多歲了,是當時部族凡人所不能企及的悠長壽數。王不僅僅是一個各部族共尊的身份,也是一種對超凡存在的稱呼。

至於後來含光王試圖打造十二時辰道,或許也是看遍世間困苦,而他求證長生駐世後,發現已無路可走,因爲發願要打造天上“仙宮”,保證自己與族人可以徹底擺脫人世間的苦楚煩惱。

但十二時辰道的打造,比開鑿濟水、洪川更難,而且對各部族而言,幾乎看不到有什麼實際用途,哪怕是參與協助的修士也大多不明白含光王的用意,以至於後來叛亂頻頻。

含光王疲於奔走,甚至幾番經歷刺殺,十二時辰道註定無法打造,且族人紛紛離棄,成爲徹底的孤家寡人。最後獨佔將寅虎道拔離地面,進入天軌之中,再不入凡塵濁世。

但寅虎道或者說虎廟街,也曾一度將含光王困束其中。宮九素擡頭望去,極杳遠的天空中,彷彿有一重門戶在罡風中展開,那便是虎廟街如今的門戶所在。若不是含光王主動打開,恐怕也無人能夠察覺。

“前輩的意思是,希望我不要因獨私之慾,遭世人背棄嗎?”宮九素忽然明白過來,含光王與自己相談這番過往舊事的原因。

含光王說道:“我看得出來,你所謀甚大,但卻又看不透你所圖爲何。莫說羅霄宗,恐怕玄黃方真皆被你視爲掌中棋子。當年的我也曾近於這種心境,好似世間一草一木皆由我所主宰,我不希望你步我的後塵。”

宮九素微笑着朝含光王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前輩提醒,我輩修士確實當自內省,我亦當朝乾夕惕,戒除傲慢之心。”

第八十一章 陰陽斷離第二百零三章 靈氣明識第八十二章 道破究竟第二百六十章 奪寶第十一章 蜃氣蟄形第三百三十七章 道果第三百一十四章 佛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無明煩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外感化景第四十六章 煉形鍛體第一百四十四章 五氣飛刀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湖武人第三百零七章 洪荒第一百六十九章 仇恨第一百零八章 大軍將至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眼第三百五十六章 盟約第一百八十四章 邪威第九章 義利之辨第七十一章 西境方真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風第七十七章 瓊光玉輝第二百三十八章 猜疑第一百五十四章 靈臺造化第十五章 連海關城第三十六章 妖修故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妙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人之隔第三百五十三章 自在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冥煞天威第二百九十四章 觀惡第五十三章 太倉森羅第一百六十三章 還魂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天劫數第二百零七章 大夢第一百七十八章 邪心第二百四十章 煉丹第一百六十二章 失魂瘟第一百零一章 滄瀾谷寨第二十二章 風華交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邪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琴劍逸弦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境兵燹第一百七十四章 恍惚第二百四十章 煉丹第七十章 朝堂暗鬥第二百二十五章 霄河龍吟第二十三章 忌天大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仙魔共參第三百五十六章 盟約第二百七十五章 冒犯神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境兵燹第一百五十八章 縱目蠶叢第三百二十章 一世一劫第二百四十八章 設計第三百零五章 拖延第二百八十二章 七真高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江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經天白虹第二百九十一章 八方圍攻第二十章 仙靈九寶第一百三十章 摧城滅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邪威第一百章 傳法無忌第三百零七章 洪荒第二百零七章 大夢第二百六十一章 心思第四十四章 躡雲飛槎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失魂瘟第二百七十七章 虛空第四十一章 黑廝朱三第二百零九章 恐懼第一百零五章 雷震動神第一百六十一章 許以明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七真高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凡間第三百零二章 瀝鋒破妖第一百五十七章 靜族三寶第六十四章 烈火焚妖第十七章 造化爐鼎第三百一十四章 佛禍第三百五十二章 擇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迷第二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三百四十章 自由第二百四十五章 格局第八十五章 亂起四方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計將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海第三百零六章 治世第一百二十六章 滅絕希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敗第六十一章 無窮流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歷劫第二百一十九章 邪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靜族三寶第一百三十一章 本性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虹無邊
第八十一章 陰陽斷離第二百零三章 靈氣明識第八十二章 道破究竟第二百六十章 奪寶第十一章 蜃氣蟄形第三百三十七章 道果第三百一十四章 佛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無明煩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外感化景第四十六章 煉形鍛體第一百四十四章 五氣飛刀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湖武人第三百零七章 洪荒第一百六十九章 仇恨第一百零八章 大軍將至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眼第三百五十六章 盟約第一百八十四章 邪威第九章 義利之辨第七十一章 西境方真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風第七十七章 瓊光玉輝第二百三十八章 猜疑第一百五十四章 靈臺造化第十五章 連海關城第三十六章 妖修故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妙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人之隔第三百五十三章 自在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冥煞天威第二百九十四章 觀惡第五十三章 太倉森羅第一百六十三章 還魂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天劫數第二百零七章 大夢第一百七十八章 邪心第二百四十章 煉丹第一百六十二章 失魂瘟第一百零一章 滄瀾谷寨第二十二章 風華交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邪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琴劍逸弦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境兵燹第一百七十四章 恍惚第二百四十章 煉丹第七十章 朝堂暗鬥第二百二十五章 霄河龍吟第二十三章 忌天大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仙魔共參第三百五十六章 盟約第二百七十五章 冒犯神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境兵燹第一百五十八章 縱目蠶叢第三百二十章 一世一劫第二百四十八章 設計第三百零五章 拖延第二百八十二章 七真高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江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經天白虹第二百九十一章 八方圍攻第二十章 仙靈九寶第一百三十章 摧城滅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邪威第一百章 傳法無忌第三百零七章 洪荒第二百零七章 大夢第二百六十一章 心思第四十四章 躡雲飛槎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失魂瘟第二百七十七章 虛空第四十一章 黑廝朱三第二百零九章 恐懼第一百零五章 雷震動神第一百六十一章 許以明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七真高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凡間第三百零二章 瀝鋒破妖第一百五十七章 靜族三寶第六十四章 烈火焚妖第十七章 造化爐鼎第三百一十四章 佛禍第三百五十二章 擇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迷第二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三百四十章 自由第二百四十五章 格局第八十五章 亂起四方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計將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海第三百零六章 治世第一百二十六章 滅絕希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敗第六十一章 無窮流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歷劫第二百一十九章 邪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靜族三寶第一百三十一章 本性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虹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