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

韓延徽是怎麼從燕國出口到契丹的呢?因爲求援,俗話說就是搬救兵。

爲什麼搬救兵呢,因爲當時李存勖打到幽州城下,劉守光撐不住了,所以派韓延徽到契丹去搬救兵。

救兵沒有搬回來,去搬救兵的人反而被扣下了。

韓延徽之所以被扣下,是因爲他是人才,而耶律阿保機現在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他自動送上門去,人家怎麼還捨得放回來呢。

既然你不放我回去,我就給你臉子看。

韓延徽認爲自己身爲中原文士,怎麼能夠屈身事夷狄呢,這樣也太掉價了啊,所以拒絕接受耶律阿保機的任命,寧死也不做契丹的臣子。

你想死我偏不讓你死,你心高氣傲我就偏要殺一殺你的傲氣。

耶律阿保機封了韓延徽爲馬倌,專門讓他給自己餵馬養馬。

這就太羞辱人了,韓延徽不幹。不幹還不行,要麼幹,要麼死。

偏偏韓延徽還沒有“士可殺不可辱”的氣節,那就只能去乖乖養馬去了。

養了一陣馬,傲氣也被殺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唱紅臉的人就適時地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述律氏。

述律氏找到耶律阿保機說:“延徽守節不屈,這是難得的人才啊,怎麼能夠讓他充做馬倌呢?”

WWW⊙ тTk ān⊙ ¢ 〇 耶律阿保機說不讓他做馬倌做什麼呢,牛倌?

述律氏說不是牛倌,也不是馬倌,要讓人家做大官!

多大的官算是大官呢,無冕之王的官,說正規點就是謀主。治國理政的主意都要讓他來出,你說這官大不大?

謀主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作是官,而是主人的心腹,運用好了就是國之干城。

人才就像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耶律阿保機夫婦就是伯樂,而且還是一對兒伯樂。

韓延徽被打動了,或者說是被感動了。

既然對方給了自己一展宏圖的機會,那就好好把握住吧,畢竟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

接下來韓延徽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爲契丹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在軍事上,他教導契丹部隊軍陣,制定一整套軍事制度,並優化武器配置,大大提升了契丹軍隊戰鬥力。

在此基礎上,韓延徽爲耶律阿保機制定了收伏北方各族的策略,這個策略具體說來就是胡蘿蔔加大棒政策,以雄厚的武力做支撐,以詭譎的外交政治手段爲輔助,將党項、室韋等族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在政治上,韓延徽比照漢製爲契丹量身定做了一套政治制度,他設置百官,制定禮儀,推行法度,在保持契丹舊有的核心制度的基礎上,吸收引進了大量漢化體制,爲契丹族羣的封建化提供了出路。

在經濟上,韓延徽用心治理當地的漢族百姓,給予很多安家落戶的優惠政策。漢人管漢人,本身就多了一層身份認同,更何況這個人還施行善政呢,所以說漢人的歸屬感“蹭”地一下就上來了,安於漢城,不思歸。

漢人代表的是先進生產力,更是當時的專業技術人才(種地的、搞手工業的),這些人在當地娶妻生子成爲長久居民,契丹的經濟基礎也就打牢了。

再有一個就是文化方面的,韓延徽幫助契丹創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字,這就很了不得了,有了文字就有了傳承,也就有了身份認同和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從此契丹不再是簡單地部落聯盟,而是一個整體的民族。

韓延徽,他爲契丹奠定了立國的基礎!

這一番大動作下來,契丹整個族羣都脫胎換骨了。

民族脫胎換骨,老大也要改稱號。

耶律阿保機也不叫盟主了,國主這個稱號他也瞧不上,那叫啥呢,他自己發明了一個很牛掰的稱號——天皇王。

比天皇還要多個王,夠霸氣。

丈夫成了天皇王,耶律氏就成了天王皇后,簡稱耶律後。

天皇王有了,天王皇后也有了,兩個人還缺個辦公的地方。接下來,耶律阿保機在漢城的北邊又建了更大的一座城,城裡建了皇宮,這座城就是之後大名鼎鼎的大遼上京。

這一連串的改革進行下來,耶律阿保機地位更高了,面子更大了,尊榮更崇高了,權力也更沒邊兒沒沿兒了,所以說他很高興。

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耶律阿保機對改革的總設計師韓延徽更加看重。

這個更加被看重的挖井人現在卻正在做一件事——開溜。

你再看重我你也是蠻夷,我看不中你啊!

以前是被你看得嚴,我跑不了,現在終於算是混出了個人模狗樣,不用被人看着了,我肯定要溜啊。

韓延徽成功開溜,他一口氣溜到了幽州。

幽州的劉守光早就玩完了,現在這裡是李存勖的地盤。

韓延徽探望了自己的家屬,然後到晉陽去找新的主子去報到。

李存勖現在日子過得闊綽,能夠養活閒人,更何況韓先生是有真才實學的,也不算是閒人,所以李存勖就給了對方一個掌書記的官職,算是給重用了。

韓延徽被重用,有人不樂意了。這個人之前也是在劉守光手下幹過的,叫做王緘。

王先生和韓先生不對付,偏偏韓先生還後來居上,把王先生吃得死死的。

王先生不幹了,找到老闆李存勖去打小報告,小報告的內容毫無新意:“韓延徽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能重用。”

說人品行不好,能夠拿出證據來,擺事實講道理,這叫告狀;拿不出證據來只是空口無憑地瞎說,那叫惡意中傷。

王緘就是在惡意中傷。

韓延徽即便是反覆無常,你好歹也拿出點真憑實據啊。

真憑實據就是對方曾在契丹干過大官,現在到了晉國來謀職,你敢說他不是間諜?

所以說王緘告狀的重點不在於韓延徽的人品,而在於他的履歷。你在敵國放着好好的大官不做,偏偏跑到晉國來做個掌書記,你敢說裡面一點貓膩都沒有。

有,還是沒有,現在無法求證,等到能夠求證的時候多半已經造成重大損失了。

所以說,這個風險不能冒。不想冒風險,那就不能再重用韓延徽這個人。所以韓延徽被疏遠,然後被冷落。

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們都懷疑我,那我待在這裡也就沒意思了。

韓延徽以回家探望老母爲由,請辭。

晉王准許。

韓先生當然不是真的去看望母親,他要回契丹。

回契丹路過真定,肚子餓了,韓延徽到老鄉加好友的王德明家裡去做客。

王德明聽說韓先生此行的目的地後,大驚,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句話:

“叛而復往,得無取死乎!”

你反叛了對方又回去,這不是找死嗎?

用漢人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情,韓延徽確實是去找死的。

但是,契丹的耶律阿保機不是漢人,人家的思維跟我們不一樣。

所以老韓說出了下面這句話:

“我不辭而別,對方如同喪失了雙手和眼睛;現在我又回去,他的手眼又完好如初,高興還來不及,怎麼肯害我呢?”

不得不說,韓延徽是真的瞭解我們的少數民族兄弟耶律阿保機,在對方的心中,感情是最重要的(相比而言),勾心鬥角的彎彎繞都要靠邊站。

韓延徽是阿保機的臣子,更是對方的老師、好朋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耶律阿保機見到韓延徽去而復來,簡直是意外之喜,真就如同盲人復明,手足復完一樣,認爲這是上天賜予的恩惠。

阿保機手撫着韓延徽的背(至交好友的親暱動作)問道:“之前是去哪裡了呢。”

這不是質問,而是一聲問候,透露着關心和擔心。畢竟這麼一個大活人一下子沒了,阿保機還是很擔心對方安危的,因爲草原上狼比較多。

韓延徽半真半假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想念母親了,想回去看望,怕你不同意,所以纔不辭而別。現在母親看望完了,自然就回來了。”

理由很充分,甚至很令人感動。人家一個孝子看完了母親還記着回來,這說明什麼,說明友誼地久天長吶!人家韓先生這是把阿保機兄弟當成親人來對待,是能和母親相提並論的啊。

阿保機兄弟被感動哭了,對韓延徽更加信任和重用,任命其爲宰相,兼政事令(相當於契丹的CEO)。

不得不說,漢人的儒家思想鑄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安土重遷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韓延徽都混到契丹CEO 的高位了,他還在想着自己的老家那點事兒。

晉王李存勖的使者到了契丹,韓延徽寫了一封信讓對方給李存勖帶回去,把自己無奈北歸契丹的事情大體說了一遍:

“非不戀英主,非不思故鄉,所以不留,正懼王緘之讒耳。”

然後給了對方一句承諾:

“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意思是說只要我韓延徽還在契丹,必不讓他們引兵南下。

與此同時,韓延徽拜託李存勖一件事,請求對方照顧好自己的老母親。

民族大義,母子親情,溢於言表。

這是一位流落異國遊子的承諾,也是一位思念母親的孩子的心結。

韓延徽,忠孝之事,充盈於心。

韓延徽說到了,也盡力去做到了。此人在契丹爲相期間,契丹南下犯邊的次數確實很少,北疆處於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

當然,這期間韓延徽出力甚大,契丹內部的紛爭也是原因之一。

紛爭。

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
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