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酒館說書人

也難怪朝中羣臣做如此之想。

按照胡亥在五月底發佈的詔令,蒙恬九原軍主帥一職已經被裁撤,而是轉爲統帥十萬虎賁軍。可是如今蒙恬還沒有到咸陽,你老馬上就將虎賁軍給抽調一空,留下個空蕩蕩的藍天大營和不到兩千餘人的虎賁軍兵卒給蒙恬,這不是在寒磣九原公麼?

不過你老人家既然想要寒磣九原公,又何必多此一舉的非要讓蒙恬遷任虎賁軍統帥呢?

只有內閣以及六部的重臣才明白,胡亥讓蒙恬統帥虎賁軍卻又將虎賁軍抽調一空北上的原因。不是還有一萬虎賁軍在藍田大營麼?

九原公既然是虎賁軍統帥,而這一萬虎賁軍又是郡卒編練的教官,那麼蒙恬理所當然的就要接過四十六萬郡卒編練的重任了。

確實,王離死了,尉繚太老,章邯統帥兵部,馮劫遠在南越,如今這大秦似乎也唯有卸下九原軍主將的九原公蒙恬有資格也有能力和時間來擔綱郡卒編練的重任了。

當然,他們誰都不知道虎賁軍北上究竟是爲了什麼。

畢竟,數十萬百姓遷移北上已經對後勤供給造成了很大的負擔,雖然口糧都是直接發放到百姓手中,由百姓自己攜帶,但是你十萬大軍一路的吃喝用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啊。

朝中除了龍衛府和尚坊田仁爲,也就只有胡亥自己清楚虎賁軍北上究竟是爲了什麼。

……

六月初喧鬧熙攘的咸陽城隨着國殤日過去,也逐漸開始恢復往日的平靜。只是這種平靜並不是一汪死水,而是彷彿春天已經破土而出扎開嫩芽的小草,渾身上下透露着勃勃生機。

也許只有在咸陽城居住了上百年的老人才能夠敏銳的感覺到在這座大秦帝國都城也是華夏大地上最爲繁盛的都市身上每一天都在發生的悄然變化。

這種變化對外地人而言卻是很難感受到的。他們唯一的感覺就是,咸陽城太大了。咸陽城的街道太寬了,咸陽宮、阿房宮太雄偉了,當然,咸陽城的人也太多了。

大秦歷五十二年完成的大秦第一次人口普查,僅僅是咸陽城及其附屬的鄉亭的總人口已經快要突破百萬。這又是一年過去。咸陽城的常駐人口怕是早已經突破百萬大關了。

此刻的咸陽城,已經是當今世界上最爲巨大的城市,當然,還不是國際大都市。

而咸陽給外地來的民衆最直觀的印象卻是咸陽城大街小巷遍佈的各色酒坊。基本上在咸陽城的街道上,走上幾步你就能夠看到一個酒坊,或大或小。但是絕對會有。

一次次重大祭祀和活動的舉行,每一次咸陽城都是人滿爲患,這是催生咸陽城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此多的酒坊和客棧最爲現實的誘因。

畢竟無論是什麼人,到了咸陽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吃和住。

而咸陽本就是大秦國都,因爲胡亥及時的撥亂反正,趙高根本沒有機會當政。關中的經濟基礎不僅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害,而且在這三年時間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當然這也同胡亥連續的減免賦稅和勞役以及強制的推行尚坊鑄錢有很大的關係。

金銀銅三種錢幣成爲大秦的主流而且還是唯一的貨幣正常的流通,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支付和購買都方便多了,自然消費也就上來了。

再加上關中本就富庶,始皇帝在帝國初立之時爲了削弱六國遺族的抵抗力量,更是直接從六國遷移了十萬富戶到咸陽城,讓本就富庶的咸陽一下成爲神州大地最爲富庶之地。

如果說上面這些都是客觀原因的話。那麼胡亥爲了消耗各個官倉中儲存的數量巨大且又即將黴壞的糧食而設立的數個專門用來消耗糧食的酒窖,則是酒坊出現最爲直接的原因了。

酒坊之所以叫酒坊,沒有酒哪來的酒坊?

百姓們生活好了,家裡有餘財了,纔能有閒情逸致出來喝點小酒不是?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那誰還來酒坊?

……

“話說那冒頓,生的是口寬鼻闊,青目獠牙,傳聞乃是平夷郡狼居胥山一狼妖化生。這平夷郡諸位看官可知?平夷、內蒙、遼寧、黑龍江、河西、安南六郡再加仰聖天子威名而萬里投效的高麗郡,就是聖天子陛下新設的七郡之地了。

這七郡之地。讓我大秦帝國南北橫跨萬里,東西更有數萬裡之遙……”

咸陽城城南大街上的一個酒坊中,一個身穿粗麻布袍、扎着小髻、留着三縷花白鬍須的半百老兒正坐在酒館正中央的案几邊搖頭晃腦的講着。

酒館的擺設有些奇怪。

所有客人使用的案几似乎都是在圍繞着中間那個老兒錯落有致的排列,而老兒所處的位置正是酒館大堂的最中心,而且似乎還被刻意的加高過。好讓周圍的酒客都能夠看到老兒。

這中間搖頭晃腦說話的老兒說到萬里之遙的時候,陡然停下,然後抓起案几上的大塊肉食塞進嘴中之後,又美美的灌了一口案几上的酒水,才意猶未盡的和着酒水慢條斯理的咀嚼起來。

“砰砰!”看到老王又開始裝、逼了,當然如果這個時候的人知道裝、逼這個在後世極爲流行的詞語的話,不耐煩的拍拍身前的案几,嚷道:“老王老王,說那匈奴冒頓,你老兒又說到旁處了!”

話音剛落,頓時迎來一片應和之聲。

“就是,老王你又岔道了!”

“老王頭,你倒是說啊。來來,酒保給老王頭再來上一壺好酒一盤肉食,帳算我的!”一個人高馬大的壯漢指着老王頭對酒保粗聲道,然後扭頭看着老王頭道:“老王頭,美酒好肉我給你奉上了,快些說快些說。那冒頓如何了?”

“快些快些,老王頭!”

酒館中的一衆酒客齊齊呱噪道。

“謝這位兄弟豪爽,那我老王頭今日就好好將那匈奴冒頓說道說道,諸位看官且聽。”老王頭擦擦手上的油漬,起身似模似樣的對着那剛剛出聲給他酒食的壯漢躬身一揖。

第128章 一觸即潰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2章 遼陽郡中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264章 教訓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116章 王綰第57章 灞上大營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24章 論策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59章 陡然爆發的戰鬥第144章 人禍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90章 子嬰失蹤第15章 大秦足球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46章 死戰第44章 神之一族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79章 歸程(二)第47章 黑衛,俸祿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00章 《兵律》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245章 偶遇第232章 戰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8章 韓信?第80章 姬孽,武綺彤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96章 東北來信第9章 黃雀現(下)第86章 內閣第41章 瀾滄江第37章 最南之南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69章 全滅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144章 人禍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07章 以身爲餌第128章 西進第224章 臨河城下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96章 南海趙佗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74章 亂第132章 誰更狠第13章 潰敗第46章 范增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33章 南下,南下!第246章 安排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57章 國殤(一)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9章 那一揖的風采第98章 玄武現第285章 見呂雉第30章 納妃第298章 無解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220章 揮師西域第212章 湖中小樓第57章 殺戮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04章 利器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213章 蘇婉第144章 救援第44章 神之一族第232章 戰第113章 掌控第278章 鼓勵生育和東胡牧邊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51章 蒙恬到第45章 淮河兩岸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44章 嫉妒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30章 如果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7章 遙送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233章 戰(二)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67章 鶡仙兒
第128章 一觸即潰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2章 遼陽郡中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264章 教訓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116章 王綰第57章 灞上大營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24章 論策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59章 陡然爆發的戰鬥第144章 人禍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90章 子嬰失蹤第15章 大秦足球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46章 死戰第44章 神之一族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79章 歸程(二)第47章 黑衛,俸祿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00章 《兵律》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245章 偶遇第232章 戰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8章 韓信?第80章 姬孽,武綺彤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96章 東北來信第9章 黃雀現(下)第86章 內閣第41章 瀾滄江第37章 最南之南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69章 全滅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144章 人禍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07章 以身爲餌第128章 西進第224章 臨河城下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96章 南海趙佗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74章 亂第132章 誰更狠第13章 潰敗第46章 范增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33章 南下,南下!第246章 安排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57章 國殤(一)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9章 那一揖的風采第98章 玄武現第285章 見呂雉第30章 納妃第298章 無解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220章 揮師西域第212章 湖中小樓第57章 殺戮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04章 利器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213章 蘇婉第144章 救援第44章 神之一族第232章 戰第113章 掌控第278章 鼓勵生育和東胡牧邊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51章 蒙恬到第45章 淮河兩岸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44章 嫉妒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30章 如果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7章 遙送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233章 戰(二)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67章 鶡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