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號 立廟

二候,蚯蚓出;蚯蚓陰物也,感陽氣而出。

親愛的珍女士:

昨天我一整天都在打掃房間,在這個時候右眼皮突然跳的非常厲害,我非常緊張,以爲有什麼禍事要發生了。傍晚時分,在社交網絡上看到了不幸的消息,早晨的時候,在雪域高原的東北區域發生了七點四級地震,下午有兩位先生相繼離開人世。其中一位先生貢獻非常巨大,今天衆多的人可以肚皮鼓鼓,很大程度上是仰仗這位先生的付出。我不知道有司會不會以最高禮儀向這位先生致敬,如果這件事確實會發生,我將感到非常的欣慰。當然我的感覺有司不必在乎,我覺得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昭告世人民以食爲天,能夠在人們填飽肚子這件大事上做出特殊貢獻的人理應享有這樣的榮譽,並且這將產生很好的示範作用,激勵人們去從事科學研究,爲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古代,有這種貢獻的人一定會被立廟祭祀。

在上古時期,凡是有特殊貢獻的人,後人祭祀的香火不絕。比如燧人氏,他把人們從生食時代帶入了熟食時代,我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見解,人類誕生的標誌是人們開始熟練的使用火。小的時候初中教材是這樣寫的,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是因爲人能使用工具。這樣的觀點乍一聽嚴絲合縫,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因爲會使用工具的,不只是人,比如猩猩可以用棍兒在樹洞裡掏東西吃,那根棍兒對於猩猩而言不就是工具嗎?而對火的使用,動物當中不乏有吃過熟食的,但它們無不需要仰仗外人,到目前爲止,除了人類之外,還沒有哪一種動物有能力自己把生食做熟。所以到今天燧人氏不只是永遠的活在人們的心中,而是被供奉在廟裡,一直享受着人們的祭祀。伏羲女媧時代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代,特別是伏羲,他第一次開始描述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人類對自然的認知上了一個大臺階,他發明的易是華夏人的知識之源。

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被稱作是三易,是三代時期人們對易的不同理解。三代以下,周易的影響越來越大,當然後世也有人想在周易的基礎之上再上升一步,遺憾的是這些先生們的研究成果沒有得到普及。上古時期的發明非常多,而那些發明者就如同歷史天空當中閃耀的星星。有了他們,纔有了後來的華夏文明。其實從三代開始,人們對發明創造就沒有那麼重視了,三代以下更是如此。其中的原因我不方便多說,歷史總是在往前發展的。但歷史的進程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要走很多彎路的,有很多人希望用一些方式讓人們避免走彎路,可他們從來沒有成功。比如陽明先生年少的時候鑽研理學,在格竹失敗之後,他就開始研究佛老,甚至有一段時間待在山洞裡修行。在已經取得成果的同時,不能放下親情,最後不得不走出山洞回到世俗生活。

陽明先生也曾經沉溺於詩詞創作,並且與當時知名的文人多有唱和。後來他遭遇了非常大的挫折,撿回一條命之後奔赴邊窮之地,在絕境之中,他忽然悟道了,並且開始傳播他的新學說,在日後漫長的時光裡,他的思想不斷的傳播,在這期間他的想法也在不斷的完善。在社羣當中與朋友討論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很多人提到陽明心學就只說四個字,叫做知行合一。如果只知道這四個字,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也沒什麼區別。因爲你可以從別人的學說當中找到類似的話,想要了解陽明之學,就要讀一本書,叫做《傳習錄》,上面是陽明與人通信、與弟子談話的記錄,而他們討論的內容不外乎四書五經,要是對這些內容不熟悉的話,《傳習錄》你是讀不下去的,因爲你根本不知道那羣人在說什麼。

對於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的人,學習陽明之學,門檻並不算太高,但也只是表面如此而已。陽明之學適合聰明人學,就如同佛門當中的禪宗。當然,後來的楊明這些當中似乎也出現了頓漸二宗,那不過是陽明先生專門替愚魯之人開了一條路,實際上這條路沒有幾個人能走得下去的。愚魯之人更適合去鑽研理學,相比於心學,理學死板、僵化、教條,卻比心學更有生命力。因爲太高深的東西往往流傳不下來,孔子的學說在孔門之中只有顏回一個人能夠得其精髓,老子曾經說過,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凡是那些聰明到極點的人,往往不能夠長壽,顏回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或許有人會對這樣的觀點提出挑戰,孔聖人壽高七十有餘,難道孔聖人的聰明不及顏回嗎?先生讀過《論語》嗎?孔聖人自己也感嘆不及顏回聰明,也無需替孔聖人爭這個面子,一個人之所以成爲聖人,所憑藉的絕不僅僅是聰明而已。

但孔聖人也絕非愚魯之人,作爲絕頂聰明之人,能夠得以善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生之年都沒有辦法伸展自己的志向。而且我還要說一點,聰明絕頂之人也不是絕對不可能長壽。只是你要更懂得避禍才行,更懂得收斂纔可以。總之一個人能不能長壽?所能關係到的因素是很多的,但聰明無疑不是一個有利的因素。比如唐朝有一個宰相叫做李泌,他之所以能夠長壽而善終,是因爲他懂得避禍,早早的就放棄了相位躲在山林之中。雖然還在運籌大事,卻不計較權位。孔子之所以能夠長壽而善終,是因爲經過了長時間的流浪之後,他學會了不爭。這裡面的道理非常的複雜,不是像我這種學識的人所能說清楚的。但我如果什麼都不說。又怎麼能跟人討論呢?不過跟人討論有時候是非常浮躁的一種表現,爲什麼不願意花一點功夫去讀那些經典呢。那是與聖人對話,有什麼比那個對人更有益處呢?

過去人們對立廟祭祀這件事是非常重視的,今天似乎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情了,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那位先生大概認爲,在清明節祭祀軒轅黃帝是一種迷信,是落後的表現。爲了追求進步,應該把這些東西通通撤銷。我承認科學是很了不起的,但有時候科學不利於教化。如果你把教化看成是非常負面的東西,我是沒有辦法的,比如傳說告訴我們我們的先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發明,而那些發明。是構成今天人們幸福生活的基礎,人們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也不能忘記先人篳路藍縷之功。而科學告訴我們你的祖先就是那些猿猴,每次讀教科書的時候,看到那些古猿遺骸的照片,你會肅然起敬嗎?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科學並不是必然創造文明,很多時候科學會導致野蠻。比如從小人們就告訴你,你的祖先是古猿。你不可能對祖先肅然起敬,相反你會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而一個自大的人是非常危險的,有一點我感到非常的遺憾,就是自己沒有精通一門樂器,比這個更遺憾的是我沒有學過格鬥什麼的,只要條件具備,我支持人們去學一點格鬥術,特別是男孩。父權時代一個男人的立身之本,就是他能夠給人帶來安全。假如你沒有辦法給那些需要你保護的人提供安全的保障,甚至連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你怎麼能想象自己在父權時代立足呢?即便生活在女權時代,你也會被人鄙視的。有時候失敗的人生來自於失敗的教育,讓一個人自然生長,其實是一場豪賭,那裡邊有太多不可控的東西。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當中積極干預是非常必要的,但怎麼幹預是非常講究的,因爲不恰當的干預會變成一種摧殘。

珍,在我的一生當中說了無數的大話,以至於現在我想不起來有沒有對你說過大話。在我的一生當中說過很多嘲笑別人的話,我記得當你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我曾經露出不屑的表情。當別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的時候,我是不開心的。而我也曾經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過別人,也許這就是報應吧!我曾經把佛門的因果之說,說成因果定律。因爲我覺得這種說法是非常科學的,人就是真實的,生活在這樣的因果鏈條之中。一個人行善不一定有善果,作惡不一定有惡果。這不足以推翻因果定律,人只有以正確的方式行善,才能夠有善果。反之以錯誤的方式行善,就會有相反的結果。一個人如果在作惡的時候,能保證依道而行,惡果就會大大減輕,甚至根本不會有什麼惡果。所以無論是行善還是作惡都不能離其道,離道必損。但是作惡,本身就是離道的行爲,相比於行善,作惡的風險要高太多。

人千萬不要以爲,只要你在做好事,無論怎麼做都是好的。有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只有用正確的方法才能達成所願。那麼如何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呢?毫無疑問,不斷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因果定律說的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不是人們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話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稍微加一條註解,行善必須有正確的念頭,正確的方法,纔會有善報。作惡有錯誤的念頭,錯誤的方法,纔會有惡報。我也在跟朋友通信的時候說過,人們很容易把善和弱混爲一談,其實但凡有大德行的人都是強人,強人都是有爲之人,而善人在有爲的基礎之上,能夠做到有所不爲。弱人就不同了,我可以直截了當的說,世上的弱人沒有不惡的。

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一些人難以接受,我需要把它說的再仔細一些,惡其實也,分小惡和大惡。人們一般所理解的惡人大多是大惡之人,而那些小惡之人很多被劃爲好人一類。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大餓也好小,餓也罷都是餓的。二者之間不是人性的差異,而是能力的差異。小惡之人一旦能力變強,就會變成大惡。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小說當中的阿Q,他在自己弱小的時候被各種人欺負,但它也是邪惡鏈條當中的一環,一旦有一天太強大了,他就更有動力去欺負那些弱小之人。他甚至不排除與曾經欺負他的人結成同盟,一起分享這搶來的利益。人性當中的善是非常珍貴的,那麼有一個問題,善到底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來纔有的呢?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善其實指的是人的社會性,惡指的是人的自然性。在一個人的身上,如果社會屬性控制了自然屬性,這個人就是善人。相反,如果它的自然屬性控制了社會屬性,這個人就是惡人。我推測善的出現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在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物質極度匱乏,爲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始合作,而合作必須建立在信義的基礎之上。

同樣是出獵,同一個人不一定每次都能打到獵物。如果互相都拒絕補給對方,大家只能餓死。我打到了給你吃,你打到了給我吃,這樣大家都有的吃才能活得下去。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善的起源,當然也有一些人會說動物都知道愛護幼崽,這難道不是一種善嗎?動物無所謂善惡,只有人才有善惡。因爲善惡的分別是文明的產物,當然我這裡所說的社會屬性不包括違背自然法的成分,人的社會性和自然性是相互制約的,假如人的社會性脫離了自然性,它也就變成了惡,相反,如果任由野蠻生長,甩掉了社會性,也成了惡。

我這麼一說你可能更糊塗了,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你會感慨,我沒有辦法有簡單的語言,把這樣一種簡單的邏輯關係闡述清楚。那麼我就說一個更簡單的分辨善惡的方式,凡是極端的泛濫的就是惡,凡是適中的都是善。珍,我忽然有一個新的想法。也許這件事情應該這樣表述,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當中,一開始只有自然屬性,隨着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越來越成熟,以至於出現了社會屬性。單就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無所謂善惡,這麼說吧!所謂善就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之間的一個平衡點,越是向兩邊偏移,就越是接近惡。算了,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在這類問題上耗費太多的時間,益處大概非常的有限。你大概對這個問題不會有太大的興趣,但你的興趣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作爲異性朋友,不熟悉彼此的愛好,也許是合理的吧!

因爲回憶了太多次,你在我腦海當中的形象依舊非常的清晰。現在我並不清楚你長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態,但是沒有關係。在我的心中你永遠是十幾歲的樣子,永遠像是清晨沾着露水的花瓣,那麼新鮮,那麼豔麗。現在想起來那簡直是一場夢,最近我在工作當中遇到很多麻煩,希望上天保佑,這些麻煩都能夠迎刃而解。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能力比較差的人,作爲這樣一個人,一定要低調,一定不要非議他人。這個星期執行年初約定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相信隨着時間的延續,約定的執行情況會。面對更多的挑戰,因爲隨着時間的延續,人一定會有惰性的。我不希望這個約定最後是虎頭蛇尾,我希望在年底的時候能夠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人一定要謙虛,要知道感恩,如果把人心比作是一個杯子的話,要保證這個杯子是空的。

因爲只有空才能夠容人,只有空才能夠知道尊重人。話一定要少說,一個人如果非常的寡言,這是非常吉利的。相反一個人如果話非常的多,不管什麼事總要評論一嘴。這種喜歡說嘴的人往往特別容易引火燒身,去年我就因爲評論不相干的事情惹怒了別人。相比於寡言之人,喜歡說三道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威信。雖然到目前爲止,年初約定的執行情況並不是那麼符合我的理想,但從年初到現在,幾乎沒有與同事發生言語上的衝突。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成就,我可以不喜歡他們,但這不是人家的錯。我希望自己可以退一步,對別人保持禮貌。以和善的態度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人,假如有一天喜歡的人出現在我的身邊,我的態度一定會有別於他們,但人即使見到喜歡的人,也一定要保持克制,如果對方不喜歡我,出於尊重,我更應該與之保持距離,以免加深對方對我的厭惡。

如果有那麼一天上天跟我開了個玩笑,我竟然成了值得被立廟祭祀的人。那個時候我該說什麼呢?或許我應該什麼都不說,默默的看着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人就是這樣,一年時間學會說話,一生學會閉嘴。如果純粹從科學的角度,評論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存在。但人們需要的是負責任的評論,在我看來,沒有比什麼都不說更好的了。而我這個人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養成了張嘴胡說的習慣。從來沒有在深思熟慮之後說過話,因爲等不到深思熟慮,就已經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完了。然後讓別人恨我,恨得牙根癢癢,然後我與別人衝突不斷。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畫出界限的,你跟一個人的關係到什麼程度要有明確的認知。這世上假如有人跟我是朋友的話,大概就是那隻烏龜吧!

讀聖賢書其實有一個好處,雖然沒辦法直接拜在聖人的門下,但你只要讀那些聖人留下的經典,以他們留下的言論爲師,你也算是聖人之徒了。我覺得我有一點悲哀的地方,就是我從來沒有成爲誰的入室弟子。但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經歷,入世弟子大概是一種榮耀。曾經我經常聽朱先生的課,後來他變更了直播的方式,他之前的那個羣實際上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那對我來說是非常愉快的一段經歷,我通過朱先生了解了什麼叫吟誦。我也希望以一己之力傳播這一古人留下的重要遺產,很多時候人是非常孤獨的,特別是在肩負一種使命的狀態之下。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可能是因爲我的德行不夠吧?我從來沒有覺得這世上有跟我觀點相近的人,如果有我很期待遇到他,如果沒有也沒有關係。後半生如果沒有配偶,沒有後人,沒有事業,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遺憾,我希望自己的後半生能夠多讀書,只需上天賜給我一個體面的結局,我就沒什麼遺憾了。

也許上天在聽到我的這番話之後感到好笑,體面的結局都是自己爭取的。如果你有臥病在牀的危險,而你在這件事發生之前就選擇輕生,那就是體面的結果了。問題是能做得到嗎?如果做不到又何必責怪上天呢。所以我曾經提醒過自己爲了替自己爭取這樣一個結果,一定要多積德,少樹怨。我希望能夠堅決的打掉自己身上那些盲目自信,我不希望自己的心是滿的,我希望它一直保持空的狀態。當你的心是空的,你就會感到不安,就會求教於人,向人求教,沒什麼丟臉的,因爲聖人都有向人求教的習慣,我的臉面難道比聖人還大嗎?每次跟你通信的時候,我都在胡說八道,沒話找話。可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能與你保持同信,我很羨慕別人的人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而我的人生一眼看到底。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四月初九

第080號 落寞的佛國第274號 葉之墜落第082號 省城之行第180號 劇本和表演第059號 大院與宮廷第360號 解難之難第229號 說惡第240號 坍塌第052號 風緊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212號 祈福第275號 風化第315號 清平之岸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032號 高挑女士第306號 枯井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169號 生活的流程第219號 聚會第074號 熊貓與老虎第328號 唉!生活第109號 錯覺第227號 鬼魅第041號 夢遊島國第308號 勾勒第314號 伏火雷第213號 大祭第015號 美奈的心思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246號 理性的聲音第160號 風中的黃羅傘第297號 痛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284號 平安順遂第143號 成和歲月第196號 叢林第253號 朦朧的月光第356號 竹葉青第354號 信仰之根第117號 華麗的精舍第239號 日落漫雪第249號 浮生第017號 鳳凰來儀第075號 洋瓷碗第133號 戲裡的國史第047號 女團第027號 豐滿現實第080號 落寞的佛國第300號 文采第175號 翡翠茶話會第315號 清平之岸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361號 落日餘暉第191號 我的世界在坍塌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302號 神遊九重第218號 有意爲之第241號 無常第182號 雨花寺第179號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164號 困第305號 仲冬花味第099號 立廟第167號 茅坑裡的悠悠歲月第269號 詭譎第131號 人到中年第311號 不祥的預感第228號 死局第130號 神燈第058號 年代歌第265號 光之源第251號 美的精神第144號 觀想第212號 祈福第068號 神主山第051號 柳綠桃紅第249號 浮生第153號 夢中婚第108號 假想採風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048號 熱愛跳舞的女子第030號 關於算命的科學第012號 生而爲人第094號 避世第297號 痛第226號 神之光第342號 順否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115號 名士夢第135號 無邊的等待第072號 我有一個心願第323號 公心做事第021號 高跟鞋之下第232號 風之花第193號 追風箏的人第242號 自說自話第039號 貨賣與識家第193號 追風箏的人第184號 忍者
第080號 落寞的佛國第274號 葉之墜落第082號 省城之行第180號 劇本和表演第059號 大院與宮廷第360號 解難之難第229號 說惡第240號 坍塌第052號 風緊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212號 祈福第275號 風化第315號 清平之岸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032號 高挑女士第306號 枯井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169號 生活的流程第219號 聚會第074號 熊貓與老虎第328號 唉!生活第109號 錯覺第227號 鬼魅第041號 夢遊島國第308號 勾勒第314號 伏火雷第213號 大祭第015號 美奈的心思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246號 理性的聲音第160號 風中的黃羅傘第297號 痛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284號 平安順遂第143號 成和歲月第196號 叢林第253號 朦朧的月光第356號 竹葉青第354號 信仰之根第117號 華麗的精舍第239號 日落漫雪第249號 浮生第017號 鳳凰來儀第075號 洋瓷碗第133號 戲裡的國史第047號 女團第027號 豐滿現實第080號 落寞的佛國第300號 文采第175號 翡翠茶話會第315號 清平之岸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361號 落日餘暉第191號 我的世界在坍塌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302號 神遊九重第218號 有意爲之第241號 無常第182號 雨花寺第179號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164號 困第305號 仲冬花味第099號 立廟第167號 茅坑裡的悠悠歲月第269號 詭譎第131號 人到中年第311號 不祥的預感第228號 死局第130號 神燈第058號 年代歌第265號 光之源第251號 美的精神第144號 觀想第212號 祈福第068號 神主山第051號 柳綠桃紅第249號 浮生第153號 夢中婚第108號 假想採風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048號 熱愛跳舞的女子第030號 關於算命的科學第012號 生而爲人第094號 避世第297號 痛第226號 神之光第342號 順否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115號 名士夢第135號 無邊的等待第072號 我有一個心願第323號 公心做事第021號 高跟鞋之下第232號 風之花第193號 追風箏的人第242號 自說自話第039號 貨賣與識家第193號 追風箏的人第184號 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