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援兵到來

在蠻古大草原境內,最肥沃的平原,當屬肥水平原。面積約25,00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土質較好,有肥水灌溉之利,曾是曲蠻部重要放牧區和糧食生產之地,後被蒼狼部奪去,見證了曲蠻部的興衰榮辱。

此時蒼狼大軍將曲蠻部人團團圍住在高地上,鐵哲帶領曲蠻部人浴血奮戰,反覆衝擊,卻如滾水穿冰,融開一層還有一層。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肥水平原邊上火紅的落日,此時餘光四射,刺人眼膜如夢似幻,好不真實。

這時間南方煙塵忽起,原野盡頭臥虎山方向出現一隊人馬,其勢不下八千,衣甲鮮明赫然曲蠻步軍裝束。

曲蠻人在高地上瞧見歡聲如雷,士氣大振,“我們的援軍來了!”

蒼狼人則呆若木雞。

曲蠻援軍中一人面容俊朗,目似流星,有着一股難言的文人清冷氣質,正是寧軒。

在臥虎山區擊敗赤阿魯的蒼狼大軍後,他答應臨終前的艾平,立誓帶曲蠻步軍增援鐵哲。

救兵如救火,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領兵作戰,而且是近萬規模的大軍。這有大量步兵,輜重車隊,少量騎兵,隨軍醫生等等的“步騎車”混合軍隊,幾乎把路上的石頭都踩爛了。

臥虎山區的道路不好走,甚至絕大多數道路的條件和今天的鄉村公路都不能比,這麼多軍隊當然不可能密集地擠在一起,只能容許二三人並行。

軍隊有大量的人和牲口,幾乎吃光路上一切,甚至沿途的一些水源也會被喝乾。寧軒總算明白古代大戰爭常是描寫“兵分五路”,這並不是說將軍們不懂得集中兵力,而是道路和後勤條件讓他們沒法集中。

寧軒很鎮靜,裝作指揮若定的樣子。他此時是曲蠻步軍的首領,必須表現出勝券在握,才能給衆曲蠻步兵信心。寧軒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條例大全《武經總要》,把近萬規模的大軍編成五隊,分爲先鋒隊、步兵大隊、偵察騎兵隊、指揮中樞、輜重車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寧軒在行軍的過程中,已開始瞭解軍中的每一個人,並計劃在將來將他們培養成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軍隊,要求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精兵,要屬秦國最精銳的部隊“鐵鷹銳士”。《荀子》中曾對秦國軍事實力有過高度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當時,步兵以魏國武卒最爲精銳,天下呼之爲“魏武卒”。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和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等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人驚呼爲“銳士”。

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獎勵耕種,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軍力大盛,士兵的戰鬥力很強。鐵鷹銳士由上將軍司馬錯創立,可以以一敵十,選拔極爲苛刻。其中的第一關是體魄關,司馬錯在魏國名將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糧,連續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全副甲冑、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負重八十餘斤。

寧軒從行軍開始,就要着手訓練他們一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

他把先鋒隊放在前面,緊接着是步兵大隊,指揮中樞放在中間,輜重車隊放在後面。機動性好的偵察騎兵隊則在側翼小路機動,以便先偵後進,照應前後,避免衆人再次撞入蒼狼部人的埋伏。

走在前面的先鋒隊主要負責土木作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及爲後方大軍找到安全的飲水。

步兵大隊是主力部隊,分長槍手、刀盾手、弓箭手三種。

查幹是曲蠻古寨的槍術教師,擅長槍法,寧軒命其指揮長槍手;

布和名字是“結實”的意思,人如其名,頗有幾分勇力,掌管刀盾手的調度。

布日古德師從神射手艾彥,本身的箭術也不差,負責帶領弓箭手時刻準備作戰。

這三人,都時刻聽從寧軒的命令。寧軒坐鎮指揮中樞,另有衛隊和探子若干,隨時接收各隊信息,並派發各種命令下去,掌控大軍的所有人。

偵察騎兵隊主要是機動性好的輕裝部隊和騎兵。曲蠻大草原不缺馬,但是鐵哲把大部分馬匹都帶走了,曲蠻步軍馬匹寥寥。擊敗赤阿魯的蒼狼大軍後,寧軒命衆人打掃戰場,費盡心力才蒐集了兩百多匹馬,如今都撥在偵察騎兵隊。他們負責時刻留意大軍行軍過程中周圍二十里的動靜。

輜重車隊主要是後勤隊和其他非戰鬥人員。木桶理論,決定木桶裝水多少的是最短的那塊,軍隊的進軍速度,也取決於速度最慢的輜重車隊。

寧軒記得三國時代的夏侯淵,當時軍中流傳着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這裡的“裡”是漢代的“裡”。換算過來夏侯淵的速度是“三天207公里,六天416公里”等於每天前進70公里。寧軒不知道夏侯淵是如何做到的,可能是夏侯淵是習慣率領輕騎突進吧,反正他率領這近萬規模的“步騎車”混合軍隊,尋捷徑,奔風塵,直走到太陽快下山了,纔來到肥水平原。

此時,最後一絲殘陽打在地上,與淺綠色的草原融爲一體,金光璀璨,吞天沃日。

還好,他沒有來晚,也沒有食言,終於帶曲蠻步軍增援鐵哲。

“一命換一命!艾平,你可以瞑目了。”寧軒心中默唸道,決心爲了曲蠻人守衛疆土而戰,決心爲了艾平臨死的承諾而戰!

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六章 搏克競技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九章 天啓之人
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六章 搏克競技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九章 天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