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迅雷之勢

江水滔滔,江南在經歷過一場動盪之後暫時陷入平靜。被戰爭所損毀的幾座城市,即將迎來重建,富戶和百姓遷徙,江南也會迎來一次新的變革。

大軍要班師回朝,首先要處置一些遺留的問題,最當首的是如何處置支持淮王稱帝的淮地大家族。

鎮壓不可,不足以收民心;安撫也不可,地方勢力一旦死灰復燃,對淮地的安定頗爲不利。既要懷柔,又不失凌厲,必須讓淮地的家族感受到朝廷平定地方的決心。

“淮地戰亂,百姓身受其苦,建康城方圓六郡,免錢糧稅收一年,地方開支由士紳共擔!”

新皇的命令打消了衆臣的顧慮,爲了能保全自身家族,地方勢力向朝廷官員行賄了不少銀錢,連劉愈也收到不少,這些銀錢是誰送的一概不知,走到哪都好像會有人往官吏的懷裡塞錢,這也顯示了地方家族心理上沉重的負擔。一旦朝廷大開殺戒,那淮地各大家族的好日子也就走到頭。

現在朝廷只是讓他們出錢,大家族雖然手頭拮据,但也不至於連這點錢都拿不出,維持地方政府的正常開銷,實際用度並非巨大,尚在他們接受的範圍。只是之後朝廷又頒佈的一條政令,令地方士紳家族,尤其是學子很不滿:

“淮地六年內不納生員,淮人不得入朝爲仕!”

這一條政令一出,地方輿論一片譁然,雖然有很多士子也理解這是朝廷對淮地官紳的一種正常報復。但畢竟淮人不但有士紳,還有寒門士子,這些學子沒有出頭之地,必會引起地方的動盪不安。

繼而有人說,這條政令是出自朝中的一員武將,名叫劉愈。從此淮地士子對劉愈口誅筆伐,幾年內未絕。在這點上。劉愈很冤枉,雖然他也想過類似的舉措來限制地方士紳勢力的擡頭,但這條政令還真不是他出的,是袁博朗和一些禮部、吏部大臣跟皇帝朝議之後決定的,當時劉愈雖然在場,也提出過一些相左的意見,但都被袁博朗據理力爭。最後新皇首肯,事情板上釘釘無法挽回。

蘇彥不再是完全倚重於劉愈,對於袁博朗和其他一些大臣的意見他也學會斟酌取捨,對劉愈的態度轉的也有些冷淡。雖然還不到飛鳥盡良弓藏的地步,劉愈卻也擔心,自己終會被新皇所厭棄。

手握權柄的人。潛移默化地就會學會權術,蘇彥不笨,正是這種人。

大軍於二月中旬班師回朝,前後分三批,第一批是以長安城的衛戍部隊爲先,由劉愈夫婦先行率領回潼關;第二批是中軍,由鑾駕及御林軍、各地方守軍組成。一路上休整停頓,走的不會太急,這一路人中,柴錦這個曾經討逆大元帥爲總統領,隨軍出征的文武大臣大多數都在這一列中;第三批是地方上一些散亂的部隊,包括新軍,他們會走在最後。

除了撤走的三批部隊,地方上還會留下駐守的軍隊。都是從各軍中徵調出來的,以徐州周圍地方軍爲主,新軍爲輔助,齊方和張無諸也會暫時留下,等待皇帝的詔令再回京城。

劉愈本來想隨中軍回長安,路上也好對新皇有個照應。但蘇彥執意讓劉愈先行回長安城打點好一切。

本來劉愈可以理解爲這是新皇不放心後方局勢,對他倚重的一種表現。但看新皇留下的一批人,都是在徐州一戰中誓死守在他身邊的,柴錦、瞿竹和袁博朗不用說,連徐州太守閔少頃和徐州刺史馬峰也在其列。蘇彥準備將他們調往京城任差。

劉愈又不得不想的是,此時正是論功行賞,評定此次平叛中有功人員的時候。涉及升遷、獎賞,這些東西一定程度上是很抽象片面的,新皇的意見很容易受身邊人所左右,而偏偏蘇彥不肯留他在身邊,就是不想聽他的。劉愈雖然在之前已經成交過一份有功人員的名單,蘇彥顯的也不是十分重視,倒是閔少頃和馬峰的功勞,時常被蘇彥掛在嘴上。

連徐軒築最後都發覺了這股異樣,提醒劉愈道:“皇上似乎疏遠了夫君。”

劉愈何嘗察覺不出來,現在天下基本平定,而新皇在這次平叛中親力親爲樹立了威望,朝中上下凝固一心,也就不需要一個以剛強的手段和粗暴不講理武力來穩定大局的人。

最重要的是,劉愈在徐州之戰中傷了蘇彥的心,據說在徐州之戰最艱難幾天中,連蘇彥一天也只有一頓飯能吃,還吃的不飽。

不過不管怎麼說,劉愈也沒有怨言,畢竟是他利用了蘇彥一次,就當是對他的一種補償,他願意封賞誰由着他的喜好來一次,只要袁博朗等人在他身邊,就不會作出出格的事。

劉愈也放心先行回長安城。

第一批部隊是在二月二十六抵達潼關,在之前,楊烈所率領的御林軍密探已經先行回到長安城,將長安城現如今的局勢調查的很清楚,劉愈身在潼關,對長安城發生的事瞭如指掌。

六皇子蘇堅趁着四公主蘇碧懷胎不能到處走動,已經逐漸在收攬大權,本來有李糜和隋乂在,蘇堅沒這等本事,可偏偏劉愈扶起來的左相藍和卻在幫蘇堅辦事,這使得長安城中本來就對隋李兩個年輕人有意見的老臣全部都站在蘇堅一邊,或者公開支持,或者暗地裡漠視,導致蘇堅在往叛亂的路上走,令他隱隱成爲長安城無冕的君王。

蘇堅正在進一步聯繫邊軍,也就是定國侯劉兆。

大約劉兆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一旦新皇追究起來,他不遵皇命可是誅九族的大罪,雖然有劉愈在,但劉兆在天下局勢不明時選擇觀望,本身就是對新皇的一種蔑視,就算是劉愈也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出現。劉愈對這個固執的父親向來很無語,涉及家國,更無親情可言。

劉愈到了潼關,也第一時間寫了一封信傳達給邊關,勸解劉兆放下執念,老早回來向新皇解釋一切,或許還有轉機。劉愈猜想這封信劉兆未必會放在心上,回來就跟送死差不多,劉兆現下手握大權,造反比投降來的行之有效,當然劉愈是站在自己涉身的立場上考慮的這件事。

趁着劉兆還沒跟蘇堅有進一步的勾結,到大局不能挽回的地步,劉愈準備先行回長安城解決蘇堅的威脅。這次第一批撤離的長安城衛戍部隊雖然兵馬不多,卻也有一兩萬,在李糜和隋乂的裡應外合之下迅速平定長安城內的混亂應該是很容易。可就在劉愈準備出發時,收到邊關那邊的消息,定國侯劉兆率兵出邵武關往潼關而來。

這個父親,一定瘋了!

劉愈真想當面質問一下劉兆,到底您一直以來堅守的對大順朝的忠誠只是空空說白話?現在蘇堅造反,就敢公然支持,這也到了不講原則的地步!還哪裡是那個令軍中上下都誠服的定國侯?

從邵武關到潼關,騎兵最多也就七八天就可以趕至,而從潼關到長安城,只需要一兩天,若是劉兆玩渾的,劉愈必須趕在七天以內解決長安城的所有問題。因爲鑾駕所在的中軍,絕對不可能在七天內趕回長安城形成支援。

必須要做到兵不血刃。

劉愈做事情認真起來,絕對絲毫不會拖泥帶水,連夜率兵從潼關出發,一宿先頭部隊就已經抵達長安城下。負責城防的李糜第一時間開城門迎軍入城,劉愈直接帶人將六皇子府圍困起來,大上午的,六皇子蘇堅不在府上。

“進宮了!”楊烈來報。

沒有皇帝的旨意,私自進宮也是大罪,這次蘇堅不但沒有詔令就進宮,居然還私自召開朝議,當衆登基的架勢。本來皇宮宮門禁閉,但見到劉愈和楊烈等御林軍的絕對頭腦,連那些御林軍的士兵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直接開宮門,劉愈直接戎裝進峰翠宮,將還沒回過神的蘇堅當着衆臣的面拿下。

“劉文嚴,你要造反了不成?”蘇堅手上拿着一封信函,嘴上振振有詞。

劉愈將信函搶了過來,打開一看,面色一驚。這根本就不是一份普通的信函,而是定國侯劉兆寫給蘇堅的效忠書,像是要裡應外合助蘇堅登基爲帝。只是在字面上,以“成大事”帶過。

蘇堅以爲得到了劉兆的支持,身爲劉兆兒子的劉愈就一定會站在他這一邊,這次劉愈在潼關,他手上無兵也敢肆無忌憚地登基爲帝。他其實想的很清楚,只要有劉兆的邊軍,再加上劉愈在軍中的威望,將九皇子蘇彥這黃口小兒拿下不成問題。可他萬萬沒有料到,劉愈寧肯大義滅親也沒站在他這邊。

“將人拿下!”

隨着蘇堅被囚禁在六皇子府,當晚蘇堅便“畏罪自盡”!這是劉愈在政治權利鬥爭面前第一次痛下殺手,他也不得不如此,否則劉氏一門將遭受慘禍,他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

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538章 被迫遷徙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278章 趕早不如趕巧第323章 戰前假象第534章 會疼人的劉愈第13章 收徒先收錢第346章 王后的風情第321章 兩軍對峙第557章 蘆笙節大陰謀(二)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444章 第三回合(下)第675章 血濺宮闈(五)第592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上)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256章 滿城烽火(下)第21章 獵鷹第130章 大朝會(上)第433章 孽緣第612章 魔鬼交易(下)第503章 貪財好色(中)第205章 關內戰(上)第616章 蛇窩第129章 蘇彥的憂慮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488章 科學纔是生產力第96章 君子之論(上)第598章 翻舊案第616章 蛇窩第46章 夫駕婦隨第30章 鬼神難測活半仙第634章 兔死狐悲(下)第84章 迎妻娶妾第636章 劉愈的大管家第100章 長安古惑仔第412章 第一回合結束第654章 人貴清閒第571章 藍平之戰(下)第36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280章 蘇彥的自我第453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六)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615章 貪婪的西洋人(下)第43章 蘇彥的跳板第616章 蛇窩第303章 有婚無禮(上)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248章 決戰江右(下)第588章 計劃有變第519章 國賊,奸賊,淫賊(九)第275章 風起雲涌長安城第335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375章 正朔之爭(三)第263章 自家老婆別人家的娃(中)第632章 外亂至內亂(下)第658章 攻心爲上第452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五)第339章 經得起考驗的假使者第14章 未娶妻先娶妾第585章 外敵內患第170章 衆口鑠金第311章 霍小將軍的野望(下)第37章 sorry,小紅帽第175章 官賈不婚第28章 悶葫蘆也有春天(中)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670章 有野心的和尚(下)第201章 歸家的路(下)第423章 臘月初十第157章 亂中之局(中)第13章 收徒先收錢第363章 賓至如歸第639章 軍事高壓第513章 國賊,奸賊,淫賊(三)第240章 劫富濟貧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610章 一巫降一巫(下)第627章 朝議天下事(下)第467章 情報交換模式(四)第67章 花魁傾城絕豔(下)第96章 君子之論(上)第162章 財政危機第197章 軍令狀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165章 選妃(上)第49章 宮廷御宴(下)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483章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第576章 南疆皇帝第411章 後發制於人第563章 人不玩賴枉少年(上)第199章 歸家的路(上)第122章 神秘的請柬第299章 沒有原則的小妞(上)第202章 藩王的陰謀第75章 局中局(上)第675章 血濺宮闈(五)第604章 自由貿易原則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
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538章 被迫遷徙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278章 趕早不如趕巧第323章 戰前假象第534章 會疼人的劉愈第13章 收徒先收錢第346章 王后的風情第321章 兩軍對峙第557章 蘆笙節大陰謀(二)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444章 第三回合(下)第675章 血濺宮闈(五)第592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上)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256章 滿城烽火(下)第21章 獵鷹第130章 大朝會(上)第433章 孽緣第612章 魔鬼交易(下)第503章 貪財好色(中)第205章 關內戰(上)第616章 蛇窩第129章 蘇彥的憂慮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488章 科學纔是生產力第96章 君子之論(上)第598章 翻舊案第616章 蛇窩第46章 夫駕婦隨第30章 鬼神難測活半仙第634章 兔死狐悲(下)第84章 迎妻娶妾第636章 劉愈的大管家第100章 長安古惑仔第412章 第一回合結束第654章 人貴清閒第571章 藍平之戰(下)第36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280章 蘇彥的自我第453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六)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615章 貪婪的西洋人(下)第43章 蘇彥的跳板第616章 蛇窩第303章 有婚無禮(上)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248章 決戰江右(下)第588章 計劃有變第519章 國賊,奸賊,淫賊(九)第275章 風起雲涌長安城第335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375章 正朔之爭(三)第263章 自家老婆別人家的娃(中)第632章 外亂至內亂(下)第658章 攻心爲上第452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五)第339章 經得起考驗的假使者第14章 未娶妻先娶妾第585章 外敵內患第170章 衆口鑠金第311章 霍小將軍的野望(下)第37章 sorry,小紅帽第175章 官賈不婚第28章 悶葫蘆也有春天(中)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670章 有野心的和尚(下)第201章 歸家的路(下)第423章 臘月初十第157章 亂中之局(中)第13章 收徒先收錢第363章 賓至如歸第639章 軍事高壓第513章 國賊,奸賊,淫賊(三)第240章 劫富濟貧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610章 一巫降一巫(下)第627章 朝議天下事(下)第467章 情報交換模式(四)第67章 花魁傾城絕豔(下)第96章 君子之論(上)第162章 財政危機第197章 軍令狀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165章 選妃(上)第49章 宮廷御宴(下)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483章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第576章 南疆皇帝第411章 後發制於人第563章 人不玩賴枉少年(上)第199章 歸家的路(上)第122章 神秘的請柬第299章 沒有原則的小妞(上)第202章 藩王的陰謀第75章 局中局(上)第675章 血濺宮闈(五)第604章 自由貿易原則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