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

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

王忠嗣帶着十幾個武裝到牙齒的府兵出場後,瞬間就把那些圍觀羣衆給鎮住了。衆商賈和他們的隨從開始慢慢散去,夔州江關改制的消息開始在城中發酵,眼看大亂將起的夔州府城,又逐漸歸於平靜。

走南闖北的商賈,缺少眼力勁的鳳毛麟角,看這架勢就知道事情短期內無法更改。

假如說只是城中的團結兵出來整頓秩序,那麼江關的改制,很可能還只是夔州刺史鄭叔清一人“突發奇想”。

但如果披甲的府兵也來鎮場子,背後的意義一定不同尋常。因爲軍府與地方州府,本質上是互相獨立,互不統屬的。夔州府衙可以調動團結兵,卻無法直接調動府兵。

於是財大氣粗的商賈,直接選擇辦理通關文書,拿號牌,去夔州本地的船塢定製“標準船”,將原有的舊船停在岸邊渡口,等待着情況的變化。

也有很多商賈不信邪,直接繳納了五百貫的“保證金”,離開夔州。這些商賈背後都有世家或者宗室子弟作爲後臺,他們就不信鄭叔清可以隻手遮天。現在交的五百貫,到時候夔州府衙要連本帶利吐出來!

還有很多小商賈互相串聯,打聽彼此的最終目的地,選擇湊錢“拼船”,幾家一起買一艘大的“標準船”,過了江關之後再來決定利益分配。

情況並不如鄭叔清之前預料的那樣天翻地覆,絕大多數商賈,還是選擇暫時偃旗息鼓認慫,至於他們還有沒有什麼後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沒錯,鄭叔清的要求看上去很離譜,但與商賈們所獲得的利潤相比,也就那麼回事了。三峽這一段長江高低落差不小,每年都有不少船隻傾覆沉沒。夔州江關這邊的要求,倒也不完全是無理取鬧,胡亂攤派。

統一漕船,便可以統一關稅標準,更是方便恆定貨物重量,對商賈也好,對於夔州江關的稅吏也好,都是簡化了流程。

換船,再貴也就一錘子買賣,關稅並沒有漲。

貨物兩百斤以下,依舊是不收稅;兩百斤以上,按比例收稅,跟之前沒有太大區別。

要說變化,也不是沒有,現在還談不上好壞,只是比從前更加精細。

新頒佈的稅令要求,沒超過標準吃水線的,按整船收取關稅,無論有沒有裝滿,哪怕是空船也一樣。

超過吃水線的,按刻度收費,這個刻度是刻在標準船船舷上的,實際上就是算貨物重量,與曹衝稱象的道理一樣。

不收貨稅的小船,船上貨重不能超過兩百斤,旅客人數,包括船伕在內,不能超過五人,按人頭收稅。

也就是說,以後能過夔州江關的船,就三種。

第一種是朝廷管轄與運營的官船與漕船,這種一直都不收稅,可以直接過。

第二種是載重極小的私人舟船,基本上沒有載貨功能,按人頭收稅。

第三種是商賈運貨的標準漕船,關稅按貨物重量收,不收人頭稅。但定稅時,船員包括旅客,必須全員在船上。

其他的船,一律不許過夔州江關,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強行闖關就是水匪。

一時之間,消息從夔州府城迅速發散,數不清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飛向千里之外的長安城。一場新的博弈,正在醞釀之中。

……

“來來來,喝茶喝茶。試試這個義興陽羨茶。”

剛剛入夜,蓮花池別院的書房內,鄭叔清親自給方重勇煮茶,手法嫺熟,顯然不是第一次操作。

那張略微顯老的長臉上,如同長了花一般。

“一日就收上來五萬貫,這錢真是跟長了翅膀一樣,都堆在府庫我還怕被人給偷了。要是有這速度,這個月便能交差了。嘖嘖,你是怎麼想到這一招的?”

鄭叔清一邊掰茶餅,一邊興奮的詢問道。

不服不行,方有德家這逆子真是恐怖如斯!

“鄭使君,你這手藝不太行啊,還是你家侍女煮的茶比較好。”

方重勇一臉自得的揶揄道。

“無妨無妨,這就換掉。”

鄭叔清一點都不介意對方言語打臉。只要能像這種速度撈錢,方重勇打他左臉,他還可以把右邊臉伸過去讓對方打。一直打到方重勇心滿意足爲止。

“來人啊,都撤了,把茶煮好了端過來。”

鄭叔清一聲令下,幾個貌美侍女走過來輕巧的將桌案全部收拾乾淨了。

“送去長安的公文寫了麼?”

方重勇正色詢問道,一點都不跟鄭叔清講客氣。如今兩人的關係徹底調轉,不知不覺當中,他已經成爲主導的那個人。更可怕的是,鄭叔清對此居然全盤接受!

“寫了寫了,小郎君請過目。”

鄭叔清將他今日寫好的公文交給方重勇查看。

只見鄭叔清在公文中對朝廷訴苦,說夔州段江流湍急,許多奸詐商賈用大船巨船滿載貨物,導致船隻與江中擱淺,淤塞航道。夔州江關時常需要派人去營救落水人員,打撈堵塞航道的沉船,每年耗費不知凡幾,又無法找朝廷報銷費用,影響夔州本地民生。

若是能統一漕船,一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船隻因爲超重或超規格而傾覆,二來可以減少夔州江關所屬官吏的勞力,加快通關的時間,三來便於糾察違禁物品,按圖索驥。

ωwш ⊙ttκá n ⊙c ○

希望朝廷可以將正式的批文批覆下來。

公文上就只說了這麼多,至於必須強制購買夔州產標準漕船,強行過關要繳納一年以後才能退還的保證金等等,一個字都沒有提。

其他兩點都好說,第三點,主要是因爲辦理通關憑證的時候,需要填報船主的信息,這樣一旦查出違禁品,便可以迅速查找線索,方便偵緝。

看到該寫的內容都寫了,方重勇這纔將公文遞給鄭叔清道:“此策也是逼不得已,未必可以持續很久。如果朝廷沒有下旨,那麼使君便可以藉此脫離苦海。若是朝廷下旨,則使君必將被貶斥,而且是要回京述職,或有牢獄之災。”

方重勇語氣沉重的說道。

“如今之計,爲之奈何?”

鄭叔清問了一句漢高祖劉邦的口頭禪。

“先將夔州船商送來的五萬貫,連夜送到巫山縣,然後讓王忠嗣押運這批財帛前往長安,在公文中加這麼一句就行了。”

方重勇拋出自己的殺手鐗。

沉吟片刻,鄭叔清嘆息道:“送錢是應該的,只是不能王忠嗣去送。這樣吧,我讓楊若虛帶着親信押運這批財帛到揚州,走都水監的路子入長安。如今都水監在李相的掌控之下,無礙。

至於這其間夔州無人值守,讓王忠嗣調府兵來府城也行。”

鄭叔清拒絕了讓王忠嗣押運的建議,卻也認爲趕緊把這五萬稅款送回長安給李隆基,是大事不能耽擱。

鄭叔清可以請王忠嗣來夔州府城看場子,因爲這本身就是王忠嗣的義務之一。

唐代軍府除了訓練府兵外,還有保護所在州縣安全(不是日常治安),應付突發軍情民情的任務。雖然這種情況不常見,但是卻又在章程中寫得明明白白。

這就跟隋朝“總管府”制度一樣,管理府兵,也負責州郡安全。

然而,若是命王忠嗣押運五萬貫財帛,那就是鄭叔清的政治立場發生改變,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錯誤!王忠嗣日夜思念回長安當然不會拒絕,府兵押送稅款,勉強也說得過去,可是李林甫會怎麼想,那可就不好說了。

方重勇在政治上還是嫩了點,不懂得這些彎彎繞繞。鄭叔清是官場老油條,不可能不知道這些。

“如此也好吧,使君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方重勇喝了一口侍女端上來的茶,不得不說,比夔州本地茶要好喝一些。自己現在是座上賓,待遇節節攀升。

“還有事?還有什麼事?”

鄭叔清一愣,他都已經打算躺着收錢了,怎麼還可能出事呢?

“使君,那些商賈,背後都是站着大世家與宗室子弟。使君本身就是出自大家,難道伱就沒有感覺麼?”

聽到這話,鄭叔清若有所思,面色漸漸冷峻下來。

方重勇說得不錯,這些商賈,大部分都是各大世家、勳貴、宗室站在前臺的“手套”。

平時需要他們出來賺錢。

關鍵時刻,需要他們出來頂罪。

高貴的世家老爺,那都是詩書禮傳家的,怎麼能沾染銅臭呢?

雖然這些世家老爺們不可能從事賺錢有關的賤業,但若是有人爲難他賺錢,斷了他的財路,那這些人也會站出來搞事情的。

所謂無風不起浪,政治的問題,也未必一定需要政治手段來解決。這方面鄭叔清可謂是見過不少大風大浪了。

“你有何良策?難道要我動用家裡的關係麼?”

鄭叔清沉聲問道。

他確實可以動用家裡的關係去擺平這件事,只是要付出的利益,會大到不可想象,或者說他這輩子都很難翻身了!

“四個字,衆志成城!”

方重勇站起身,用他那特有的童音,斬釘截鐵的說道。

“那要如何衆志成城呢?”

鄭叔清一臉疑惑看着方重勇問道。很難想象,堂堂一州刺史的他,居然被一個黃口小兒牽着鼻子走。

“夔州江關定新規則,過關的漕船大規模換船已經是必然。岸邊船塢要不要招人?卸貨的渡口需不需要招人?停留夔州的商賈與他們的僕從,要不要吃飯住店?這些營生需不需要人?

有了這麼多生計,夔州百姓是會過得更好,還是過得更差?如果有外來人在渡口鬧事,那他們是應該站在使君身後撐腰,還是幫着外人破壞夔州府蒸蒸日上的各類營生?

答案不是很明白了麼?”

恍惚之間,鄭叔清好像看到李林甫在自己面前訓話一般。這位刺史喃喃自語道:“藉助你父之恩蔭,他日你必爲宰相。”

……

長安,大明宮,紫宸殿內。大唐天子李隆基,正扶着額頭,看着大殿內幾人合抱的硃紅色柱子發呆,國事的紛紛擾擾,家事的喋喋不休,只讓他想逃離這個讓他窒息的皇宮。

本來,他寵愛的武惠妃,就一直在吹枕邊風,說什麼要立壽王李琩爲太子。只是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太子叫李瑛,怎麼能再立一個太子呢?

更別說李瑛已經當了二十年的太子了。

朝堂也不省心,裴耀卿被換下,李林甫頂替了他的位置成爲侍中,三相格局裡面,還缺一個宰相。李隆基有心想提拔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回朝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但是遭到了張九齡的激烈反對。

新任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向朝廷上奏,說上一任河西節度使牛仙客政務通達,河西藩鎮在他的管理下府庫充盈,軍備齊整,此人有宰輔之才。希望朝廷可以將其提拔重用。

此時牛仙客已經去朔方擔任朔方行軍大總管了。

看到崔希逸的上書,李隆基非常大方,直接提出,要調牛仙客回京城,擔任六部尚書。其實是想觀察一下牛仙客,如果合適,直接頂到相位上去。

但是這個任命,同樣遭到張九齡的激烈反對。

張九齡的理由是:牛仙客只是熟悉河西事務,並不一定能勝任宰相。其人是在河西從小吏做起一步步升上來的,他的能力,只能在河西發光發熱,一旦到京城就施展不開了。

這是一句實在話,也是政務經驗極爲豐富的老油條才能說出來的實在話。

李隆基勉強同意了張九齡的建議,但是內心非常惱火。

皇帝,總是希望大權獨攬,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哪裡輪得到一個臣子整天告訴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要,成何體統!

今日,李隆基在紫宸殿就在考慮,要不要把張九齡換掉,換上來一個聽話的,甚至……就讓李林甫先單獨幹一下宰相試試,如果好用的話,那以後就不必每過三四年換一波宰相了。

在李隆基看來,其實跟這些臣子們打交道是很累的。要熟悉這些人的脾氣,要善於利用這些人做事,還要能駕馭住這些人不讓他們胡搞,不讓他們老是做不合自己這個皇帝心意的事情。

“聖人,夔州刺史鄭叔清,命人送來了價值五萬貫的財貨,還有加急公文一份。”

年近五十的高力士輕輕走進紫宸宮,來到李隆基身邊低聲說道,將手裡的公文交給對方。

如今的李隆基已經開始怠政,加急送來的公文,如果是直送宮中,都是高力士先看,覺得有價值,才轉交給李隆基。至於走朝廷渠道的公文,則是由三省六部處理後再呈上來。顧況那個紅蓮稻的公文,已經送來好幾天,早就被處理完畢,李隆基都不知道顧況在公文裡說了些什麼。

“鄭叔清確有治理之才,張相公老了。”

看完加急公文,李隆基嘆了口氣,對高力士說道:“力士,你替朕寫一封詔書,派人送去給鄭叔清,問問他能不能多幫朕弄點錢。明年上元節,朕想好好慶祝一下。”

“聖人請放心。”高力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說道。

天寶初年(742年),李隆基加封高力士爲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驃騎大將軍。之後無人在時戲稱高力士爲“將軍”,此時仍直呼其名。

(本章完)

273.第239章 枯藤老樹昏鴉122.第117章 貓眼三姐妹202.第179章 送汝上青雲第283章 利刃下的權威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34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86.第248章 本職工作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322章 如虎添翼280.第244章 故事背後的故事162.我爲什麼不開車了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169.第153章 狗衙內121.第116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第358章 萬里赴戎機第63章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349章 有腦子,但不多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上一章好多人沒看出妙處來誒147.明天晚點更新哈(求全訂)267.第233章 大唐的榮耀第14章 一隻腳上岸(上)139.明天晚點更新第328章 百無一用是天子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第352章 不可說之事第301章 祿山之死(本卷完)232.第204章 痛打落水狗第24章 上元夜(上)127.晚點更新8000字大章節250.更新通知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113.第109章 大唐秋防令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2章 我,神童,打錢!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294.第254章 隴右套路深239.第211章 什麼叫公平?149.再拋一個深度測試第34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21.第116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第94章 白亭海度假村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334章 我給大唐留了一件禮物111.第108章 非典型邊鎮戰鬥174.第157章 屬於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82章 上架感言第350章 相行漸遠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第20章 鮮血染官袍178.第161章 驚天弊案(完)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第306章 援神,啓動!第52章 不喜歡按套路出牌的方節帥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第33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312章 以攻代守117.第113章 麻煩成堆的單車刺史第343章 你想做什麼?第298章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284.第247章 節帥饒命啊!165.第149章 車門已經焊死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第101章 君臣佐使(下)第51章 關於歷史推演測試的回覆第7章 遠方來客第291章 沒那麼簡單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12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時代浪潮第62章 家父方有德217.第190章 基哥的壽辰(下)第355章 人分爲兩種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第309章 風雪六月天第12章 暗流涌動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200.第177章 說真話沒人信225.第197章 暗涌317.第274章 潘多拉的魔盒第288章 長安官僚傻子少192.明天去太原及權力運作的思考182.第164章 滅門鄭府尹第27章 各自的麻煩第28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時辰(上)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303.第263章 發展產生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264.第231章 氣泡被戳破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
273.第239章 枯藤老樹昏鴉122.第117章 貓眼三姐妹202.第179章 送汝上青雲第283章 利刃下的權威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34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86.第248章 本職工作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322章 如虎添翼280.第244章 故事背後的故事162.我爲什麼不開車了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169.第153章 狗衙內121.第116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第358章 萬里赴戎機第63章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349章 有腦子,但不多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上一章好多人沒看出妙處來誒147.明天晚點更新哈(求全訂)267.第233章 大唐的榮耀第14章 一隻腳上岸(上)139.明天晚點更新第328章 百無一用是天子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第352章 不可說之事第301章 祿山之死(本卷完)232.第204章 痛打落水狗第24章 上元夜(上)127.晚點更新8000字大章節250.更新通知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113.第109章 大唐秋防令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2章 我,神童,打錢!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294.第254章 隴右套路深239.第211章 什麼叫公平?149.再拋一個深度測試第34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21.第116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第94章 白亭海度假村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334章 我給大唐留了一件禮物111.第108章 非典型邊鎮戰鬥174.第157章 屬於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82章 上架感言第350章 相行漸遠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第20章 鮮血染官袍178.第161章 驚天弊案(完)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第306章 援神,啓動!第52章 不喜歡按套路出牌的方節帥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第33章 漂洋過海來看你第312章 以攻代守117.第113章 麻煩成堆的單車刺史第343章 你想做什麼?第298章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284.第247章 節帥饒命啊!165.第149章 車門已經焊死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第101章 君臣佐使(下)第51章 關於歷史推演測試的回覆第7章 遠方來客第291章 沒那麼簡單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12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時代浪潮第62章 家父方有德217.第190章 基哥的壽辰(下)第355章 人分爲兩種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第309章 風雪六月天第12章 暗流涌動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200.第177章 說真話沒人信225.第197章 暗涌317.第274章 潘多拉的魔盒第288章 長安官僚傻子少192.明天去太原及權力運作的思考182.第164章 滅門鄭府尹第27章 各自的麻煩第28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時辰(上)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303.第263章 發展產生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264.第231章 氣泡被戳破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