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託孤

成德十三年,長安城,正陽宮。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如今雖已值春深,但長安城的寒氣依然很重。

成德皇帝李成武躺在龍榻上不停地咳嗽着,這個曾經鐵一般的漢子,如今卻已是瘦骨嶙峋。

御醫們端着藥碗戰戰兢兢的站在一旁伺候着,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皇上,便要人頭落地。

李成武推開藥碗,扔在地上,正準備說話時,突然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太監宮女們見狀後立即亂成一團,慌慌張張的拿來毛巾幫皇帝擦去嘴邊的血跡。

胸中的這一口濁血吐出來後,李成武感覺整個人舒暢了許多。他吩咐御醫們退下後,便招來隨身親衛,問道:“太子和鎮北侯到哪了?”

“回皇上,已到鐵壁關了,不出三日內便可抵達長安城。”親衛回答道。

“帶了多少兵馬?”李成武緩緩問道。

“回皇上,依照您的吩咐,鎮北侯此次只帶了八千玄武衛。”

李成武聽後接過宮女遞過來的水,漱了漱口,然後揮揮手,示意衆人退下。

三日後。

長安城內,威風凜凜的鎮北侯熊廷武身穿黑甲,腰配寶劍,騎着馬走在長安城的街道上。

如今龍體欠安,正值人心惶惶之際,熊廷武這般帶兵直入皇城,難免引起諸多猜疑。

在他身邊還有兩位十七八歲且意氣風發的少年。左首那位少年身穿黑色緞袍,金絲滾邊,繡着蛟龍的模樣。廣袖袖邊緙絲花紋,是暗雲花樣,月白色束腰,墨發被素色羊脂玉簪束起。只見他眉頭緊鎖,一副滿懷心事的模樣。透過那雙丹鳳眸子,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他眼中的着急。

這位少年就是當今大寧王朝的太子李承嗣。

跟在熊廷武右手邊的少年,騎着一匹青白相間的獅子驄,身穿銀白色寶甲,腰間佩戴着一把造型古樸的寶劍,劍把處還雕刻着一條仰天長嘯的金龍。少年的眉骨與顴骨高高隆起,雖然年紀輕輕,卻透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一對眉毛像兩把寶劍一樣懸在那雙堅毅的眸子上方,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畏懼感。

少年的身後緊緊跟隨着一隻體型碩大的老虎,這隻老虎不同於普通老虎,它全身長着白色花紋,緩緩的跟在少年的身後。儘管這隻老虎如同它的主人一般,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攻擊性,但周圍的馬兒仍舊不敢與它離得太近。

這個少年則是鎮北侯熊廷武的義子,大寧王朝的兵馬大元帥——七殺!

太子李承嗣舉起手中的馬鞭,正準備朝馬屁股上抽去時,一雙大手攔住了他。

李承嗣看向攔着他的熊廷武,着急的說道:“熊叔叔,父皇他...”

還沒等李承嗣說完,熊廷武就對着他說道:“殿下,這麼多雙眼睛看着呢,我們這麼多人這般大張旗鼓的入城,本就鬧得滿城風雨了,殿下再這般火急火燎的,別人會怎麼想?”

李承嗣放下舉着馬鞭的右手,滿懷愧疚的低下頭,無奈的嘆了口氣。

一旁的七殺看了眼低着頭的李承嗣,安慰道:“景明,你也別太着急了,都已經走到這兒了,等會兒就到皇城了,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了。我知道你着急見皇上,可來之前聖旨上一再提醒我們要謹慎行事,不可引起百姓的恐慌。”

太子李承嗣聽完後點點頭,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擡起頭來,儘量讓自己表現的平靜些。

三千玄武衛跟隨三人進入皇城後,便把住了各個城門。另外五千玄武衛則駐紮在長安城外,隨時聽候調令。

這八千玄武衛,可都是大寧王朝精銳中的精銳,個個都是身經百戰,以一敵十的猛士。

剛進皇城,熊廷武就帶着太子李承嗣還有七殺,快步朝着正陽宮走去。

正陽宮中,成德皇帝李成武正躺在龍榻上。一位仙風道骨的白鬍子老者在他的牀邊伺候着,丞相瞿懷玉跪在地上,失聲痛哭。

李成武用手撐着龍榻想要起身,一旁的白鬍子老者見狀後立即扶着李成武幫他靠在龍榻上。

李成武擡起頭看了眼正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的丞相瞿懷玉,眉頭微微皺起,有些生氣的說道:“朕還沒死呢,哭什麼哭?”

瞿懷玉聽後趕緊擦乾了眼淚,然後擡起頭準備回話,可話還沒到嗓子眼,聲音卻又變得哽咽起來。

此時門外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李成武聽到後,臉色突然好轉起來,高興的拉着身旁老者的手問道:“南老先生,這是景明和廷武來了嗎?”

還沒等南老先生回話,守門太監便喊道:“太子李承嗣,鎮北侯熊廷武,大將軍七殺,覲見。”

李成武聽罷高興的喊道:“快!快讓他們進來!”可能是因爲太過高興的緣故,剛說完這句話,李成武又開始咳嗽起來。

一陣陣咳嗽聲在大殿裡迴盪着,飄向殿外。

一旁的太監剛要傳話,聽到咳嗽聲的太子李承嗣便已經衝了進來。

當李承嗣看到靠在龍榻上且面色蒼白的李成武時,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當即跑到牀邊,抱着李成武失聲痛哭起來。

李成武接過南老先生遞給他的藥,喝了一口後,咳嗽便逐漸停了下來。他伸出那張蒲扇般的大手,溫柔的撫摸着李承嗣,輕聲說道:“好孩子,你回來了,朕就放心了。”

伴隨着一陣甲冑碰撞的聲音,熊廷武和七殺也走了進來。

熊廷武剛走進宮殿,看到皇帝如此憔悴,當即心痛如絞,快步走到皇帝的牀邊,跪了下來。

七殺見狀,也走到太子的身邊,跪了下去。

李成武掃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三個人,高興地念叨着:“好!好!好!都到齊了!好啊!”

跪在地上這三人,一位是百官之首的丞相,一位是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還有一位則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丞相瞿懷玉和鎮北侯熊廷武都已經年過六甲,兩鬢斑白,身居高位,說來也屬正常。

可一旁的七殺,卻與太子差不多年紀,只有十七八歲的樣子。

如此年輕,便當上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翻遍史書,也找不出幾人來。

鎮北侯熊廷武率先開口說道:“陛下,老臣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帶着七殺和八千玄武衛趕到長安。如今三千玄武衛嚴守各門,無論是誰,膽敢趁此機會犯上作亂者,一律殺無赦。”

李成武聽後,皺緊的眉頭逐漸舒緩,緊接着便讓太監搬來幾把椅子,遞給三人。

三人謝恩後起身坐到椅子上。

李承嗣和南老先生繼續伺候在李成武的身側,李成武纔剛說了幾句話,就已經開始面露疲態。

瞿懷玉看着皇上那慘白的臉色,起身央求道:“皇上,您還是早點休息吧,好好將養身子,有什麼事明天再說。您一定要好好保重龍體,全天下的臣民可都指望着您呢。”

李成武聽後苦笑道:“朕的身子朕知道,只怕熬不過今夜了。”

太子李承嗣聽後淚流滿面,握着李成武的手說道:“父皇,您別嚇唬孩兒,您這麼好,老天爺一定會讓您長命百歲的。”

南老先生和瞿懷玉因爲這些天一直陪在皇帝的身邊,所以對皇帝的病情也有所瞭解。但熊廷武、太子、還有七殺都是接到聖旨後從北鎮趕過來的,所以他們只知道皇帝病重,但沒想到竟已到了這個地步。

熊廷武和七殺聽到皇帝這般說後,當即起身跪在地上。

熊廷武拱手說道:“皇上,老臣跟着你南征北戰幾十年,多少大風大浪咱們都走過來了,可不能在這種關頭說喪氣話啊。皇上好好保重龍體,老臣一定想辦法找到這世上最好的醫生,把皇上的病治好!”言罷淚流滿面。

熊廷武話音剛落,七殺就緊跟着說道:“皇上,義父說的對,您一定要保重龍體,我大寧朝國富民強,才人衆多,一定能找到治好皇上病症的醫生。”

李成武笑着搖了搖頭,然後一手拉着李承嗣,另一隻手朝面前的三人揮了揮說道:“你們三個都過來。”

三人聽罷紛紛起身走到李成武的身邊。

李成武有些費力的擡起他那雙大手,分別拉起三人的手,放在太子李承嗣的手上。

緊接着李成武看着三人說道:“朕時日無多了,懷玉和廷武都是跟隨朕多年的老臣,一直以來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太子年幼,而且他的身份一直以來都被朝臣們所詬病,雖說這兩年太子也建了些功業來樹立自己的威望,但登基後穩定局面,制約朝臣,還得靠你們二人才行。”

瞿懷玉和熊廷武聽後痛哭流涕,異口同聲的回答道:“皇上!!!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盡心竭力輔佐太子!”

李成武聽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緊接着又把目光轉向了七殺。

七殺立即會意,望向李成武堅毅的說道:“皇上放心,只要七殺還有一口氣在,就沒人能欺負景明!”

李成武聽後笑了笑,拉着七殺還有李承嗣的手說道:“你們倆從小一起長大,雖不是親兄弟,卻比親兄弟還要親。你們要牢牢記住:‘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切不可爲了權利與地位反目成仇,相互猜忌。要齊心協力,好好治理國家,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李承嗣和七殺聽到後,緊緊握住對方的手,堅定的點了點頭。

緊接着李成武又對身邊的南老先生說道:“先生,您在朕的身邊輔佐朕這麼多年,朕卻沒什麼能報答您的。這些年又盡心竭力的幫朕教導景明和七殺,朕實在是感激不盡。先生大德,心繫天下蒼生。今後朕不在了,還要勞煩先生好好輔佐這倆孩子,這樣朕也能含笑九泉了。”

南老先生聽後涕泣拜曰:“願陛下保重龍體,莫負天下之望。老朽與太子有師生之情,輔佐太子亦是老朽分內之事。只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李成武命太子李承嗣將衆人扶起,一手掩淚,一手執着李承嗣的手對衆人說道:“朕戎馬半生,讀書雖不多,卻也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臨危受命,承繼大統,執政十三年,本欲與衆卿等匡扶大寧,共創盛世,卻不幸中道而別。嗣子年幼,卻不得不以大事相托。卿等皆是我大寧的股肱之臣,有馳騁沙場之才,安邦定國之策,今後太子倘有處事不周之處,還望諸卿念在朕的情意上,多加教導。只要諸卿齊心協力,盡心輔佐太子,以天下蒼生爲念,以大寧百姓爲念,又何愁大事不成,天下不安?朕將死矣,所言句句皆是肺腑之言。只願卿等自愛,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如此朕縱處於九泉之下,亦可含笑矣。”

衆人聽後,泣拜於地曰:“臣等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李成武命衆人平身後,又拉着南老先生同坐榻上,然後喚太子李承嗣和七殺近前,吩咐道:“古語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你們兩個自幼就蒙南老先生悉心教導,自當心懷感恩,莫要辜負先生的教誨之恩。朕死之後,你們二人遇到什麼難事,要多多與南老先生商量,向他請教,切不可一意孤行,任性妄爲。南老先生雖無官職,但他智慧卓絕,眼光長遠,切不可因此而輕視了他。今後你們二人,要侍之如師如父,切不可怠慢。”言罷遂命李承嗣和七殺同拜南老先生。

二人拜畢,南老先生涕泣曰:“老朽雖肝腦塗地,安能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李成武又把太子李承嗣喚到跟前囑託道:“景明,還記得當年你初當太子時朕對你說過的話嗎?”

李承嗣拉着李成武的手哭着說道:“記得!父皇說之所以給孩兒賜名叫李承嗣,就是想讓孩兒承擔起繼承宗嗣的大任。您還說,大公者無私。這世上最難坐的位置,就是皇帝的帝位。一邊擔着祖宗的社稷,一邊擔着天下的臣民百姓。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波及萬方。當皇帝者,不可有小我,要有大我。不可有小情,要有大情。要處處以天下蒼生爲念,處處以祖宗社稷爲念,不可任性妄爲。縱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要嚥到肚子裡。只有成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才能承擔起這份大任。”

李成武聽後滿意的笑了笑說道:“景明,你都還記得。這兩年來,你做的很好。朕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恐怕連你的一半都不如呢。朕這輩子啊,做的最冒險的決定就是找到你當了太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也是找到你,做了太子。上天待我大寧不薄,待我李家不薄,把你送到了朕的身邊。好孩子,爲父懂你,爲父知道你心裡苦,可爲父沒辦法,只能把這千斤的擔子放到你的肩膀上了。好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爲一個優秀的帝王,庇護自己的百姓,爲他們開創一個空前絕後的盛世。在朕的眼中,你永遠都是那顆最閃耀的星。”

李承嗣聽後撲到李成武的懷中,失聲痛哭了起來。

李成武用手輕輕的撫摸着李承嗣背說道:“孩子,別怕,爲父的在天之靈會守護你的。”

過了一會兒,李成武又把熊廷武喚到了身邊,囑託道:“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如今已位列封疆,貴極人臣,手握重權。朕今託孤於卿,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

熊廷武泣拜曰:“老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定不負陛下所託。”

緊接着李成武又轉頭對瞿懷玉說道:“懷玉,你去把諸大臣們叫到朝堂上,朕有話要囑託他們。”

“老臣領旨。”說完瞿懷玉便起身朝殿外走去。

太監宮女們走上前來,幫李成武梳洗整理一番,然後伺候他穿上龍袍。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成武便命人擡着龍輦走了進來。熊廷武起身把李成武抱到龍輦上,說道:“皇上,懇請您讓老臣爲你擡龍輦,伺候您最後一次上朝。”

李成武聽後點了點頭,說道:“讓景明和七殺陪你一起擡吧。”說完便閉目養神起來。死神彷彿一直在催促着這個男人上路,可他卻一直堅持着履行身爲大寧皇帝的最後一份職責。

龍輦十分沉重,好在太子和七殺都曾練過多年武藝,因此擡起來也並沒有多麼費力。

然而沉重的並非龍輦,而是每個人的心。

這段短短的路程,如今卻走的十分的緩慢。饒是如此,擡着龍輦的幾個人,仍期盼着永遠不要走到那個終點。

終於到了朝堂,丞相瞿懷玉早已率領文武百官等候多時。朝臣們知道這次是皇上最後一次上朝後,皆面露悲慼之色。

李成武在太子李承嗣的攙扶下最後一次坐上了那張已經陪伴了他十三年的龍椅。

李成武坐定後,正當太子李承嗣準備退回階下時,李成武卻拉住了他。

李承嗣會意,便留了下來,侍立在李成武身側。

朝堂上,百官們都跪在地上,沉默不語,氣氛無比壓抑。

衆人彷彿也都知道這次朝會是老皇帝對他們最後一次的囑託,因此一個個都靜的出奇,生怕錯過了什麼。

李成武目光一一掃過衆人,然後咳嗽了兩聲,緩緩說道:“今天把大家都叫來,想必也都知道是爲什麼了吧。朕的身子,不太行了,恐怕熬不過今晚了。”

衆臣聽到這句話後,紛紛掩面垂淚。

“朕執政十三年,兢兢業業,雖未嘗有功,但也算對得起祖宗,對得起百姓,對得起各位臣工們。”

“朕知道你們一直對太子的身份耿耿於懷,但這兩年太子的所作所爲你們也看到了,事實證明朕沒有選錯人。且太子本就是燕王后裔,與朕皆系太祖一脈,名正言順,又有何可詬病之處?”

“只願朕死之後,諸位臣工能放下偏見,好好輔佐太子,盡職盡責,多爲天下蒼生謀福祉。倘真如此,朕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

“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衆卿爲念耳。希望衆位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方能服人。”言畢淚流滿面,衆大臣們聽後亦心生悲慼,掩面而泣。

太子李承嗣站在一旁,聽到李成武的一番話後,心生傷感,眼淚不停的在眼眶裡打轉。

李成武拿過傳國玉璽,遞到太子李承嗣的手中,囑咐道:“孩子,接過這方玉璽,你就是大寧朝的皇帝了,從今往後這普天下的百姓,就是你的子民了。你要盡己所能的做一個好皇帝,庇佑他們。要戒驕戒躁,多聽善言。要明辨是非,任用賢能。切不可剛愎自用,錯失良才。”

太子李承嗣鄭重的接過傳國玉璽,正色道:“孩兒定當牢記父皇的教誨,日日檢討,時時審察,努力成爲一個好皇帝,決不辜負父皇以及天下百姓的期待!”

李成武聽後點了點頭,然後閉上眼睛。幾十年來的回憶一瞬間全部涌上心頭,他想起了小時候和哥哥一起在父皇膝下承歡時的無憂無慮;想起了率領將士們在戰場上廝殺時的熱血豪情;又想起了皇兄死去,他接掌皇位時的無可奈何;還想起了第一次見到李景明時,父子倆相擁而泣時的骨肉情深。

往日的一幕幕不停地在他腦海裡浮現。

半晌後,李成武神色變得輕鬆起來,就連面色也開始好轉,一雙眼睛熠熠生輝。

衆人看到這一幕,紛紛低頭哽咽,他們知道,這是老皇帝油盡燈枯前的迴光返照。

隨後李成武便用他那渾厚的嗓音誦道:

“憶昔三軍帳中飲,坐中多是豪英,鐵馬金戈去無聲。瑟瑟秋風裡,往事多成空。

六十餘年如一夢,此身將歿難生,今登蓬萊看新朝。寶劍歸鞘裡,何日起三更?”

言畢,駕崩,享年六十三歲。

諡曰德宗武皇帝。

舉國縞素,天下皆悲。

第八十一章 揚眉吐氣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九十六章 而今才道當時錯第四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七章 命數如織第一百零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三章 髮簪引子第三十八章 國之棟樑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九十五章 情隨事遷第三章 永夜之森第八十三章 脫胎換骨淺扯幾句第一百一十七章 黑臉白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淵寶劍第二十四章 玄武衛第五十八章 綠綺第四十二章 回家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八十三章 脫胎換骨第七十四章 痛不欲生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百零七章 收網第八十七章 大婚之日第五十章 破軍八式第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一章 震驚百里第七十章 圈套第九十三章 畫眉第六十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七十二章 魔音貫耳第五十六章 負心郎第四十四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七十五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下第一太監第十三章 緣起第四十二章 回家第七十九章 戒之慎之第十九章 化繭自縛第六十章 問心第五十四章 王媽媽第一百零五章 暗中謀劃第二十六章 廉頗未老第一百章 見賢思齊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九章 一網打盡第四章 屍鬼第九十九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零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十九章 見色起意第九十四章 春庭雪第八章 白虎破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六十一章 采薇的噩夢第四十五章 世中逢爾第九章 偷奶第六十章 問心第二十九章 不殺之恩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七十三章 心死如灰第六十三章 蛻變第六十四章 花非花霧非霧第一百零四章 身懷六甲第一百零九章 一網打盡第一章 託孤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八十六章 丞相之女第八十二章 反目成仇第七章 柳暗花明第八十九章 小蟲子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十章 鎮北侯第一百零四章 身懷六甲第五章 李氏後人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五十七章 奇怪的夢第四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引子第七十四章 痛不欲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惡揚善第一百二十章 鐵石心腸第六章 民間太子第一百二十章 鐵石心腸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七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七十九章 戒之慎之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四章 屍鬼第六十三章 蛻變第二章 登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誠心悔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陰至柔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
第八十一章 揚眉吐氣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九十六章 而今才道當時錯第四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七章 命數如織第一百零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三章 髮簪引子第三十八章 國之棟樑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九十五章 情隨事遷第三章 永夜之森第八十三章 脫胎換骨淺扯幾句第一百一十七章 黑臉白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淵寶劍第二十四章 玄武衛第五十八章 綠綺第四十二章 回家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八十三章 脫胎換骨第七十四章 痛不欲生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百零七章 收網第八十七章 大婚之日第五十章 破軍八式第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一章 震驚百里第七十章 圈套第九十三章 畫眉第六十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七十二章 魔音貫耳第五十六章 負心郎第四十四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七十五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下第一太監第十三章 緣起第四十二章 回家第七十九章 戒之慎之第十九章 化繭自縛第六十章 問心第五十四章 王媽媽第一百零五章 暗中謀劃第二十六章 廉頗未老第一百章 見賢思齊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九章 一網打盡第四章 屍鬼第九十九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零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十九章 見色起意第九十四章 春庭雪第八章 白虎破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六十一章 采薇的噩夢第四十五章 世中逢爾第九章 偷奶第六十章 問心第二十九章 不殺之恩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七十三章 心死如灰第六十三章 蛻變第六十四章 花非花霧非霧第一百零四章 身懷六甲第一百零九章 一網打盡第一章 託孤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八十六章 丞相之女第八十二章 反目成仇第七章 柳暗花明第八十九章 小蟲子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十章 鎮北侯第一百零四章 身懷六甲第五章 李氏後人第二十七章 恍然如夢第五十七章 奇怪的夢第四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引子第七十四章 痛不欲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惡揚善第一百二十章 鐵石心腸第六章 民間太子第一百二十章 鐵石心腸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七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七十九章 戒之慎之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四章 屍鬼第六十三章 蛻變第二章 登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誠心悔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陰至柔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