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

洛陽的政治集團粗略來分的話,是兩個,一個士人集團,一個宦官集團。

細分的話,卻是六個。

首先,宦官這邊可以細分成三個“子集團”。

宦官是皇室的家奴,他們沒有獨立性,必須依附於皇權,現今靈帝剛剛駕崩,新帝年少,不能親政,“皇權”在何太后的手上,因此,“何太后集團”是宦官內部的第一個“子集團”。

何太后之外,還有董太后。

董太后是先帝的生母,其從子董重現爲驃騎將軍,位僅次於大將軍,亦是宮中、朝中的一大勢力,因而,也有不少宦官依附於董太后,——比如之前試圖立“董侯”劉協爲天子的蹇碩,事實上就是董太后的盟友,所以說,“董太后集團”是宦官內部的第二個“子集團”。

何太后、董太后之外,因爲先帝駕崩了,新帝又年少,何、董兩個女流對宦官的掌控力顯然是不夠強大的,而反過來看宦官們,經過了桓帝、先帝兩朝數十年的發展,他們的勢力已然是極其龐大,一邊是掌控力不足,出現了一定的“權力真空”,一邊是勢力龐大,令人生畏,那麼此時的宦官們和先帝在朝時就有一點不一樣:現在他們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因此說,宦官本體也可算是一個“子集團”。

他們以張讓、趙忠等常侍們爲首,何太后、董太后如對他們有利,他們就依附此二人中之一人,如不利,就不依附,甚至出賣、敵對,——蹇碩欲立董侯劉協爲天子,在這件事中,蹇碩固然是挑頭的,可若無張讓、趙忠等常侍們的默許、以至支持,蹇碩又怎敢行此等“擁立天子”的大事?只是蹇碩很快就落敗了,所以張讓、趙忠等反手就把他給賣給了何進。

總而言之,宦官集團內部又可細分成三個子集團,一個是何太后集團,一個是董太后集團,一個是一邊受着何、董拉攏,一邊爲了本身的利益而遊離、投機於兩者之間的宦官本體集團。

其次,就士人這邊來說,也可細分成三個“子集團”。

實力最強的當然是以袁隗、袁紹等爲首的士人本體。

次之則是以何進爲首的外戚。

再次則是依附於士人或外戚的“武人集團”。

袁紹、何進不必多說,至於“武人集團”,則主要是何進召來的盟友。

袁紹、何進的盟友關係是基於現階段的情況而結成的,宦官是士人的生死之敵,有宦官則無士人,有士人則無宦官,對何進而言之,在現階段,宦官也是他的大敵,先帝崩前,他以大將軍之尊尚得聽命於蹇碩,先帝崩後,蹇碩又試圖殺他、立董侯劉協爲天子,蹇碩不死、不打擊宦官勢力,他不得安,所以說,基於各自目前的主要利益,袁紹、何進結成了盟友的關係。

可他兩人的這個盟友關係,換言之,也即外戚與士人的這個盟友關係,是不牢靠的。

何進出身不高,門第低微,非爲士人,只是因爲他妹妹當上了皇后、又當上了皇太后,所以他才得以貴重,設想,如果沒有了宦官這個共同的敵人,袁紹等士人怎可能會再甘心屈居何進之下?到那時,士人與外戚間又必然會圍繞權力而產生矛盾、以至決裂死鬥。這是何進的弟弟何苗、何進的母親舞陽君不支持何進誅宦的重要緣故,何進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與袁紹、與士人結盟之同時,何進又積極拉攏非士人出身的“武人”。

他拉攏來的這個“武人集團”,目前以故幷州刺史、現武猛都尉丁原爲首。

丁原字建陽,寒門出身,爲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目前屯兵京畿。

可以說,丁原是何進用來對抗士人集團的一個較大的籌碼,——雖然說何進在除掉蹇碩後,目前已經名義上掌控住了京都大部分的駐軍,可這些駐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實際掌控權卻不在他的手裡,比如西園諸軍,曹操、淳于瓊等要麼是袁紹小集團的人,要麼是士人,比如北軍五營,北軍中候何顒亦是袁紹小集團的人、是士人,“槍桿子裡出政權”,無法把京都駐軍全部掌控入手中,何進只能尋找外援,丁原就是他找到的外援,是一個極佳的外部支力。

除了丁原,何進與現屯兵河東的董卓亦有聯繫。

董卓亦非士人,是個武人。

去年董卓以“前將軍”之職從皇甫嵩討邊章、韓遂,解了陳倉之圍,朝廷用人素來講究平衡之道,董卓統兵日久,爲免他日後生患,故此朝廷隨後便徵他入朝,欲拜他爲少府,少府乃是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朝廷之所任不可謂不厚,可董卓卻以“部曲中的湟中義從、秦胡兵不肯讓臣入朝”爲由,拒絕入朝,——湟中義從指的自是湟中地區歸附漢室的羌人,秦胡兵指的則是故秦之地的胡人和胡化的漢人,董卓的部曲多是涼州人,羌胡衆多。

今年春,先帝病重,又召董卓,拜他爲幷州牧,令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董卓打了大半輩子的仗,近年來北地的屢次叛亂他又大多參與,早看出了這漢家的天下怕是要大亂不已了,自然不肯交出兵權,因又以“部曲將士眷戀我的恩德,願爲我效死”之名,要求帶着部隊去幷州上任。皇甫嵩的從子皇甫酈建議皇甫嵩說:“天下兵權,在大人與董卓兩人耳。陳倉之戰時,董卓兩次獻策都沒有被大人接納,而事實證明,大人是正確的,董卓是錯的,董卓因此已忌恨大人,與大人結下了了怨隙,大人與董卓勢不兩存。而今董卓違詔,不肯交出部曲,這是逆命,他猜度京都政亂,所以敢拖延時間,按兵不動,這是懷奸,此皆爲不能赦免的大罪。大人今爲元帥,杖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兇害,無不濟也。”奈何早在討冀州黃巾、拒絕閻忠建議他造反之進言時,皇甫嵩就一門心思要當個忠臣,回答說道:“儘管董卓違詔,但不得朝廷批准,‘專誅’亦有責也,不如上奏這件事,由朝廷來裁決”。於是上書朝中。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明知先帝病重將死、洛陽局勢將亂,卻又怎會把先帝的責讓當回事兒?遂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三次違詔,就是不肯交出兵權,也不肯入朝或去幷州爲官,挾部曲以懷二志,統重兵而徘徊於京畿,狼顧遠眺洛陽政局,他的“野心”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何進又豈會看不出?可時勢比人強,爲了抗衡越來越強大的士人集團,他也只能借丁原、董卓之兵以壯自家聲勢。

總而言之,宦官集團內部勾心鬥角,“背叛”與“出賣”視爲尋常,士人集團內部亦是“合作中存在着鬥爭”,明面的盟友關係下邊實則暗潮洶涌,一切都是爲了自身的利益。

宦官集團這邊,雖然說隨着蹇碩落敗身死,隨着張讓、趙忠等人改變立場,從默許、支持蹇碩擁立董侯劉協爲天子到承認現狀,試圖與何太后、何進合作,“董太后”這個宦官內部的“子集團”實際上已經勢微,不值一提了,可董太后畢竟是先帝的生母,其從子董重又是驃騎將軍,對何進、士人的權力和利益來說,仍舊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故此說,荀貞在看到蹇碩身死,而何進、袁紹等人基本完成了對洛陽駐軍的控制之後,他斷言說道:董太后危矣!

荀貞說的這個“董太后危矣”,並不是說董太后的生命“危矣”,而是說董太后的權勢“危矣”,——說到底,董太后是先帝的生母,先帝剛死,何進、士人就算再膽大包天,定然也是不敢殺董太后的,可不敢殺董太后,卻不代表不會把董太后“打入冷宮”。

荀貞推測,何進、士人下一步可能會對董重下手,從而把董太后在朝中的“羽翼”剪除,以此來徹底瓦解董太后在宮中、朝中的權勢與影響力,讓她從此之後靠邊站。

事實也正如他的推測。

荀攸的第一道消息是五月初二送到長沙的,第二道消息是五月初五送到的,第三道消息是五月初八送到的,第四道消息是五月初十送到的,五月十四日,第五道消息送至。

這第五道消息的標題仍很簡單,比第四道還簡單,只有八個字:驃騎將軍董重自殺。

標題之下,荀攸講述了一下董重自殺的起因和經過。

董太后與何太后在宮中爭權,董重與何進在朝中爭權,一些宦官因何進與士人走得太近之故,擔憂何進會對宦官下手,故而雖然蹇碩落敗身死,卻依舊“團結”在董太后、董重的左右,互爲黨援,與何太后、何進、士人爭鬥。

董太后一是出於本身的權力**,一是因爲身邊宦官們的攛掇,非常想插手朝政,可每當她欲干預政事,何太后便輒相禁塞。董太后忿恚,私下裡罵何太后:“汝今囂張,依汝兄何進之勢耶?我敕令驃騎斷何進頭,易如反手!”

何、董兩大外戚本就爭鬥不休,董太后又在這個時候說出了這種話,無異於導火線。

何太后聽說後,把董太后的話告訴了何進。何進與袁隗等士人的公卿現是盟友的關係,當即與三公和他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共同上奏:“董太后使故中常侍夏惲等與州郡勾結,搜刮財物,悉入西省。故事:藩後不得留京師。請遷宮本國。”

“西省”,董太后所居之宮名曰“永樂宮”,“西省”是永樂宮諸多的機構之一,“悉入西省”也就是把搜刮來的財物悉數存在了永樂宮。“藩後”,董太后本是解讀亭侯夫人,她的兒子雖是天子,她的丈夫卻非天子,所以何進以“漢家故事”爲由,請求把她遷回河間。

何太后批准了這道奏摺。

奏摺批准後沒兩天,五月辛巳,也即五月初六,何進舉兵圍驃騎將軍府,收捕了董重,免去他的官職,董重因之自殺,其部兵卒千餘被何進吞併。

先是蹇碩身死、繼而董重自殺,董太后這個小集團接連損失了兩大幹將,從此一蹶不振,成爲了在此次政鬥中第一個被趕殺出局的,宦官集團內部的三個“子集團”也由此變成了兩個。

宦官集團內部剩下的兩個小集團,一個是何太后,一個是張讓、趙忠。

何太后是何進的妹妹、是新帝的生母,何進不會動、士人動不了,那麼對士人來說,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他們久欲除掉的張讓、趙忠等常侍們了,——如能把張讓、趙忠等給除掉,何太后在宮中沒有了爪牙、羽翼,實際上也就等同被廢掉了。

可問題是:士人的這個期望,何進會爽快地贊成麼?

講完了董重自殺的經過,荀攸在下邊果然便就提到:“大將軍之親客張津者,素與司隸善,司隸因屢由張津進言,勸大將軍悉誅諸宦官。蹇碩、董重既死,司隸復進言大將軍。然以吾觀之,大將軍似頗遲疑,車騎與舞陽君又多相阻,誅宦之事,恐難速行。”

“親客”就是親信的門客,司隸指的當然是司隸校尉袁紹,車騎便是車騎將軍何苗,舞陽君是何進的母親。

何進怎會不遲疑?他怎麼可能會爽快地同意袁紹的請求?

事實上,對何進來說,現在的朝中、宮中局面對他是最有利的。

首先,擁立董侯劉協爲天子的主要策劃者、實行者蹇碩和董重已經先後死掉了,那麼威脅他“大將軍”地位的外患就減輕了很多,他的地位得到了穩固。

其次,士人的勢力因爲此次政鬥而提升上去了,宮內雖然死了一些重量級的宦官,可張讓、趙忠等常侍們的勢力卻依然不小,士人和宦官爲了自身的利益都需要爭取他的支持,那麼作爲士人與宦官共同的爭取對象,他大可以左右逢源、兩邊平衡。

地位既得到了穩固,又可左右逢源、兩邊平衡,目前之局顯然對何進是最有利的。

如果聽從了袁紹的話,把張讓、趙忠等宦官也除掉?對士人來說,這當然是最好的情況了,他們從此不再有政治上的敵人,可對何進來說呢?何進不是士人,即使能夠得到丁原、董卓這些武人的支持,憑他自己和這些無有根基、無有名望的武人能夠與龐大的士人階層對抗麼?他能夠壓制得住袁隗等士人的公卿、重臣麼?他壓制不住。

如此一來,豈不是把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給了袁隗、袁紹等人?

何進怎能不遲疑!

這份遲疑,連帶着讓荀貞也受到了“損害”。

荀攸在這道消息的末尾寫道:“司隸私與吾言:‘君侯清名高重,欲暫以執金吾相屈,如不可得,乃爲羽林’,因數進言大將軍,請赦君侯罪,徵拜君侯入朝。大將軍意似躊躇。”

執金吾雖非九卿,而秩同九卿,亦是中二千石,袁紹欲爲荀貞謀取此職,卻絕非“相屈”。實話說,要非荀貞有過此前的“誅捕鄴趙”之舉,以他的資歷,遠未夠格去當這個執金吾。

“羽林”指的是羽林中郎將,羽林中郎將與虎賁中郎將的俸秩相同,俱爲比二千石,兩者的掌責也相同,俱掌宿衛侍從,所屬的機構也相同,都是光祿勳的屬吏。

執金吾與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一箇中二千石,一個比二千石,卻有一個共同點,即是:皆握有兵權。執金吾下轄有緹騎二百,羽林中郎將下轄有羽林郎數百。

袁紹的意圖很明確。

現如今他是司隸校尉,掌住了京畿的雄權,他從弟袁術是虎賁中郎將、曹操和淳于瓊等爲西園校尉、何顒是北軍中候、與他一黨的伍瓊現爲城門校尉,分別握住了虎賁、西園、北軍五營和城門駐軍這幾支京都的戍衛力量,如能再把“名望高遠、知兵善戰”的荀貞徵拜入朝,爲執金吾也好,爲羽林中郎將也罷,勢必都能使他再多掌握一支京都戍衛軍的力量。

至於執金吾、羽林中郎將的下轄兵力不多,這個不重要。

荀貞有義從,他一旦入京,勢必不會孤身,即使不能帶太多義從從行,帶個二百、三百,加上執金吾、羽林中郎將的下屬吏卒,也是一支不小的兵力。

而且最妙的是,荀貞有“誅捕鄴趙”的事蹟,現如今名望夠高夠大,他入京後,除了可使袁紹多握一支兵權,而且還可以爲袁紹舉旗吶喊、擴聚聲勢,同時亦可藉此來逼何進下誅宦的決心。

卻奈何袁紹所算雖精,何進卻亦不傻,不管袁紹怎麼說現今荀貞“名高望重”,就是不肯鬆口允可袁紹之請。

看完了荀攸送來的這第五道消息,荀貞將之出示給程嘉、孫堅。

程嘉、孫堅傳看消息的空兒,荀貞心中想道:“初聞靈帝駕崩、洛陽政亂之時,我雖不欲馬上進京,卻亦有‘坐待時變、以定是否上洛’之意,而今看來,這洛陽卻是不能去了。”

荀貞雖然不知“歷史的細節”,可結合他所知的“歷史進程”,卻也看出何進死在臨頭了。

如上所述,蹇碩、董重一死,士人下一個想除掉的目標就是張讓、趙忠等宦官。

在這個時候,何進猶豫了,從他個人本身來看,他的這個猶豫是對的,因爲不除張讓、趙忠對他有利,可從整個形勢的發展來看,他的這個猶豫卻是錯的。

袁紹蟄伏多年,終等到誅宦的良機,現而今,上有袁隗爲太傅、參錄尚書事,中有他爲司隸校尉、雄視京畿,下有袁術等各居京都要害、握掌兵權,在這個時候,何進就算猶豫、趙忠等宦官就算想向何進妥協,袁紹能答應麼?他絕對不答應,何進不幹,他自己也會幹!

以當前洛都之局勢而言,對何進來說,誅宦這件事已經可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可何進在這個時候卻遲疑不決。

遲疑不決的結果就是:他不但不能在士人與宦官這兩大集團中左右逢源,反而會成爲這兩大集團生死相爭的犧牲品。

也就是說,他要麼敗在士人之手,要麼敗在宦官之手。

以荀貞之所知,何進最後是被宦官們給殺掉了。

何進是何時死的?荀貞不知道。可從洛陽眼下的局勢發展情況上,他卻完全可以推出結論:何進離他死在宦官之手的這個結局已然是爲時不遠了。

那麼,在這個時刻,荀貞幹嘛還要去洛陽?

他還不如立刻返回潁陰,等待何進、袁紹檄書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

荀貞心道:“何進雖親士人而實忌憚,縱便我飛書與他,他也肯定不會聽我之言,何進之死已不可挽回。儘管阻止不了何進死,但是……,但是不知能否改掉董卓橫行洛陽的結局?”

荀貞穿越到這個時代很久了,之前他人微言輕、無權無勢,不敢有“改變時代”的奢想,那太不現實了,可他現在算是有了名,也有了點勢,雖然不多、但已經具備一點改變時局的能力了,他的想法當然也就會隨之改變,想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稍微改變一下歷史本來的進程,比如“士人與宦官兩大集團惡鬥、卻便宜了董卓”這個結局,他就想改掉。

對後來的三國爭雄之世,荀貞是頗爲神往的,可三國亂世,書上看到的是羣雄逐鹿、謀士鬥智、將星璀璨,現實中卻是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十室九空,“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如能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把時局扭轉,以使百姓不再受那戰亂之苦害,又爲何不爲呢?

如能做到,他絕不惜力。

可能不能做到?

他做不到,因爲漢室腐朽已久,大廈將傾,誰也支撐不住,誰也改變不了。

改變不了天下將分崩離析、陷入戰亂的局面,那麼,退而求其次,能不能把董卓獨握朝權這件事給改掉?

老實說,他也沒有把握。

要想改變董卓獨握朝權、橫行洛陽的結局,最好的辦法是當然是不讓他進京,可這一點,荀貞改變不了。何進正是因爲擔憂士人一支獨大,所以才召延武人爲爪牙、外援,進而召董卓入京的,試問,做爲士人一員的荀貞又如何能勸阻得了何進召董卓入京?

他勸阻不了。

改變不了這件事,又該怎麼改變董卓握洛陽大權的結果?

荀貞思來想去,只有和董卓比進京的速度。

如能趕在董卓進京前,帶兵搶先入京,與袁紹、曹操等合兵一處,那麼就算董卓來了,料來亦無憂也,——董卓只是個武人,在天下沒有什麼德望、在朝中沒有什麼根基,雖說他後來有獨握洛陽權柄的一刻,但那只是機緣湊巧,士人與宦官兩大集團兩敗俱傷,讓他撿了個便宜,他剛好又“野心勃勃”,這才從而導致了後來的洛陽大亂,正常情況下,他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即便眼下頗欲借重董卓的何進,所看重的也只是董卓的兵馬,而非是董卓本人。

如果能把“董卓獨握朝權、橫行洛陽”這件事給改變掉,那麼即使仍然改變不了天下分崩離析的局面,卻至少可以使洛陽的百姓少受一點苦害、使洛陽避免被火燒一空的結局了。

既已看出何進命懸旦夕,想來不日何進、袁紹就會召四方豪傑帶兵入京,爲了能趕在董卓前入京,荀貞需得及早準備,長沙臨湘是不能繼續待下去了。

他等孫堅、程嘉看完這道消息,對孫堅說道:“文臺,我欲返鄉。”

82 光陰似苒流如箭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0 屯田從來積糧策56 行若純儒實懷詭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 江禽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 豫州乳虎第一威20 牽掛者何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0 回家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90 從徵汝南(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2 佳婦何人陳家女12 琴心劍膽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2 敬事51 謀算將戰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1 辛璦(下)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1 陳琳表令諸荀怒8 推衣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9 惡奴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5 風雪夜刺(下)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24 河南諸侯荀曹雄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8 第一天(下)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77 布植黨羽養虎豹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8 第一天(下)67 本以霸王道雜之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21 今有潁陰乳虎(中)39 班底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4 招攬樂進61 最令人懼是毒計9 書箋反覆修棧道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0 孫曹通脫荀慎行69 躋身才俊(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4 飛檄琅琊御冀方31 程普諫止回師救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 佳婦何人陳家女4 豫州乳虎第一威39 班底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7 置彀在此請君入
82 光陰似苒流如箭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0 屯田從來積糧策56 行若純儒實懷詭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 每思內戰常齧指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5 江禽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0 拜徐州用計離亂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 豫州乳虎第一威20 牽掛者何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0 回家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90 從徵汝南(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2 佳婦何人陳家女12 琴心劍膽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2 敬事51 謀算將戰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1 辛璦(下)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1 陳琳表令諸荀怒8 推衣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9 惡奴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5 風雪夜刺(下)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24 河南諸侯荀曹雄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8 第一天(下)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77 布植黨羽養虎豹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8 第一天(下)67 本以霸王道雜之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21 今有潁陰乳虎(中)39 班底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4 招攬樂進61 最令人懼是毒計9 書箋反覆修棧道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0 孫曹通脫荀慎行69 躋身才俊(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4 飛檄琅琊御冀方31 程普諫止回師救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 佳婦何人陳家女4 豫州乳虎第一威39 班底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7 置彀在此請君入